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26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6093篇;相关期刊285种,包括父母必读、上海预防医学、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二届燕京医学中西医结合论坛、2011中华医学会中国儿童保健学术年会、第11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等;营养性贫血的相关文献由95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新壮、孙远岭、张知今等。
营养性贫血—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093篇
占比:99.04%
总计:46538篇
营养性贫血
-研究学者
- 刘新壮
- 孙远岭
- 张知今
- 肖玲
- 刘芳
- 吴斌
- 周纬
- 周莉
- 姚思宇
- 孙青惠
- 张蔚鸣
- 张超
- 彭亮
- 施建耀
- 李丽
- 李娜
- 李杰
- 李继武
- 柳启沛
- 游开绍
- 王宏伟
- 王毅敏
- 王阳光
- 胡光
- 覃辉艳
- 赵子庆
- 郑秀文
- 郭金华
- 陈容
- 陈文伟
- 顾晓明
- 不公告发明人
- 东智多杰
- 乔伟
- 乔海英
- 何彬
- 何慧芬
- 傅伟忠
- 党合群
- 刘书彬
- 刘伟强
- 刘军
- 刘冠萍
- 刘春梅
- 刘海滨
- 刘海霞
- 刘素芬
- 刘翠瑛
- 周祥山
- 奚政君
-
-
杨鹏
-
-
摘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但是,大部分疾病都是由于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造成的。其中,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病。依据临床医学的主要表现不同,可分为按缺铁性贫血进展速度分区、按血细胞形态分区、按血红蛋白浓度分区、按生长分区骨髓瘤等。缺铁性贫血是指人体循环系统血液中的血细胞总量、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收缩减少到相同的程度。营养性贫血在贫血症状中更为常见,营养性贫血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儿、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以及消化道元素消化吸收较弱的患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关注,同时要注意食物饮食搭配,这样才能全方位减少营养性贫血的发生。
-
-
霍清秀
-
-
摘要:
仔猪营养性贫血是由于铁元素缺乏而引起的一种营养性疾病,多发于5~21日龄的哺乳仔猪,对病仔猪的生长发育危害严重。病仔猪多因缺铁或需求量大而供应不足,抑制了机体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猪场可以通过加强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同时及时给哺乳仔猪和病仔猪补充外源性铁剂,以有效降低本病带来的危害。
-
-
陈亮;
王燚;
张婷婷;
薛丽君
-
-
摘要:
1发病情况病犬为金毛犬,雄性,6月龄,体重11.45 kg,体温38°C。患犬高度沉郁,剧烈呕吐,无尿,吐血,食欲废绝,虚弱无力。2临床检查2.1一般检查触诊肾脏时患犬有疼痛感,触诊膀胱无尿。2.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均超出正常值,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红血球分布平均宽度变异系数略高于正常值,提示机体轻度营养性贫血。
-
-
麦天恩;
龙雁;
胡小英
-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营养干预预防婴儿营养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产检的贫血孕妇5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保健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妊娠期营养干预。比较两组的不良妊娠发生情况、生产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婴儿6月龄时的血红蛋白(Hb)水平与孕妇分娩后的血清铁蛋白(SF)水平。分析两组孕妇的缺铁性贫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喂养方式。结果研究组的婴儿营养性贫血、体重过低、新生儿窒息、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妊高症、羊水过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婴儿6月龄时的Hb水平及孕妇分娩后的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缺铁性贫血基础知识、改善方法及对于婴幼儿的影响的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营养干预可以降低婴儿营养性贫血、体重过低、新生儿窒息、早产的发生率,降低孕妇的剖宫产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婴儿的Hb水平及孕妇的SF水平,提高母乳喂养率。
-
-
俞洋;
程永莲;
沈萍;
蔡传兰;
李瑞;
胡学勤;
许磊;
江德洋;
马瑞亮;
韩保良;
卫功文
-
-
摘要:
目的:分析六安市金安区6月~6岁儿童不同年龄组间血红蛋白、铁蛋白的分布情况,以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更好地指导家长对其进行科学喂养。方法:对2019年3月—2020年3月首次在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906名6月~6岁儿童体检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间儿童血红蛋白和铁蛋白分布情况,评估儿童铁营养状况。结果:5906名6月~6岁儿童中,检出贫血人数为537人,贫血患病率为9.09%;检出低铁蛋白人数为1342人,低铁蛋白率为22.72%。其中,男童贫血患病率为10.07%(320/3179),女童贫血患病率为7.96%(217/2727),男女童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P<0.05);6月~2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7.59%、低铁蛋白率为63.8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8.00和240.81,P<0.05)。结论:适龄儿童每年应至少复查1次血常规和血清铁含量,应将6月~2岁年龄组的儿童作为贫血防控的重点人群。
-
-
丁晓庆;
王硕
-
-
摘要: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储存铁的缺乏而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属于营养性贫血的一种,是发生率最高的营养缺失性疾病之一。大量证据表明,缺铁性贫血对儿童的行为、发育、运动和免疫功能均有明显影响,也是诱发和加重成人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
-
余艳君
-
-
摘要:
目的:探讨漯河市召陵区学龄期儿童营养性贫血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儿童健康干预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行血常规检查的420例学龄期儿童,采集所有儿童无名指指端血,采用氰化高铁法检测血红蛋白水平,记录营养性贫血检出率,并收集入选儿童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进食是否规律、是否偏食、是否厌食、家长文化水平等情况.分析学龄期儿童营养性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420例学龄期儿童中,营养性贫血检出率19.05%(80/4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营养性贫血儿童性别、家庭经济情况与无营养性贫血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性贫血儿童在年龄、进食是否规律、是否偏食、是否厌食、家长文化水平、儿童有无既往病史、母亲是否接受育儿指导、母亲孕期是否贫血等方面与无营养性贫血儿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P<0.05);母亲接受育儿指导是学龄期儿童营养性贫血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营养性贫血发生率较高,营养性贫血发生与儿童年龄、进食不规律、偏食、厌食、家长文化、儿童既往病史、母亲孕期贫血等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对儿童营养保健知识的宣教,制定相应饮食方案,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
-
-
李建全
-
-
摘要:
新生仔猪体内铁贮存量约为50mg,出生后需要每天获取7~16mg的铁才能满足生长所需,而仅仅依赖母乳是不能满足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一般仔猪出生后7d就需要进行补铁.仔猪体内铁元素不足就容易出现猪营养性贫血,若农户养殖经验不足,容易忽视这种营养代谢病,进而造成仔猪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是出现严重贫血和脱水等症状.本文对仔猪营养性贫血的致病机理、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剖检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农户预防和治疗仔猪营养性贫血提供理论参考.
-
-
叶琳旬
-
-
摘要:
目的 探究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的患病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至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血检的婴幼儿(5个月~3岁)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5个月~1岁年龄组(104例)、2岁年龄组(102例)、3岁年龄组(94例).根据不同的喂养方式将其分为母乳喂养组(140例)和混合喂养组(160例),混合喂养组中有辅食喂养(75例)、辅以奶粉喂养(85例),对比不同组别营养性贫血检出结果.结果 5个月~1岁年龄组营养性贫血检出率明显高于2岁年龄组和3岁年龄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营养性贫血检出率(32.14%)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13.13%)(P<0.05).辅食喂养组营养性贫血检出率(6.67%)明显低于奶粉喂养组(18.82%)(P<0.05).结论 5个月~1岁年龄段婴幼儿出现营养性贫血的概率更高,且以轻度贫血为主.喂养方式以及营养成分均会影响营养性贫血发生率,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蛋类、蔬菜类以及肉类,能更好地防制营养性贫血.
-
-
胡瑜;
彭文静
-
-
摘要:
目的 对小儿患者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特点进行探究,从而起到预防该病的效果,通过膳食调理的原则进行预防.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营养性贫血患儿,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各有50例,观察组通过药物治疗,预防以及膳食调理,对照组单纯通过药物治疗,经过随访,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随访15天、随访1个月、随访2个月、随访3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0%(42/50)、88.0%(44/50)、94.0%(47/50)、98.0%(49/50),各时间段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优良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2.1364,13.5241,13.9224,14.1665.结论 了解营养性贫血患儿的发病特点后,对患儿进行针对性预防以及膳食调理,随访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广泛应用.
-
-
-
-
-
-
卢连华;
孙立明;
樊冰
- 《第三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
| 2009年
-
摘要:
目的:研究铁之缘片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效。rn 方法:将符合贫血诊断的11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分别给予铁之缘片和安慰剂,连续服用30d,在试验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膳食调查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实验组的受试者,其血红蛋白的含量由(101.6±8.34)g/L上升到(123.0±10.2)g/L,平均升高了21.4±2.83g/L(试验前后配对t检验,P<0.01,实验后与对照组t检验,P<0.01);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的含量由(722.9±70.3)μg/L下降为(445.1±55.0)μg/L,血清铁蛋白(SF)的含量由(13.9±3.96)μg/L升高到(28.0±5.76)μg/L(试验前后配对t检验P<0.01,实验后与对照组t检验,P<0.01)。rn 结论:铁之缘片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的作用,并对受试者健康无不良影响。
-
-
何慧芬;
管辉岳;
闻剑;
刘素芬
- 《保健食品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暨营养药膳交流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研究康富来牌阿胶乌鸡口服液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效。rn 方法:将符合贫血诊断的女性10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分别给予康富来牌阿胶乌鸡口服液和安慰剂,连续服用40d,在试验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布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实验组的受试者,其血红蛋白的含量由(93.47±9.41)g/L上升剑(104.33±10.88)g/L,平均升高了10.86g/L(试验前后配对t检验,P<0.01,实验后与对照组t检验,P<0.01):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的含量由(706.87±174.17)μg/L下降为(428.82±146.81)μg/L,血清铁蛋白(SF)的含量由(37.18±69.82)μg/L升高到(39.10±73.34)μg/L(试验前后配对t检验P<0.05);试验组改善营养性贫血的总有效率达78%。rn 结论:康富来牌阿胶乌鸡口服液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的保健功能,并对受试者健康无不良影响。
-
-
-
宋晓鸿;
孙青惠
- 《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保健食品青牛牌牦犀胶冲剂改善营养性贫血作用人体试食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124例自愿受试者分为试食组(口服青牛牌牦犀胶冲剂)和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结果:试食组自身前后比较血色素平均上升>20 g/L,血清铁蛋白平均上升40 μg/L,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平均降低180 μg/L,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试食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改善食欲不振、乏力、烦躁、头晕、眼花、精神不集中、心慌、气短症状的作用试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受试者膳食调查对试验结果无影响.结论:青牛牌牦犀胶冲剂具有改善人体营养性贫血作用的保健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