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
茉莉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2849篇,主要集中在园艺、中国文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010篇;相关期刊508种,包括福建茶叶、花木盆景:花卉园艺、花卉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第十九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等;茉莉的相关文献由3747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宏华、谢大高、不公告发明人等。
茉莉
-研究学者
- 谢宏华
- 谢大高
- 不公告发明人
- 覃心怡
- 谢宏山
- 谢慧叶
- 王德星
- 陈威威
- 刘南官
- 傅天甫
- 刘仲华
- 黄建安
- 傅天龙
- 杨庆新
- 梁巧恩
- 彭莘
- 陈艳秋
- 饶先军
- 严锦华
- 卜朝阳
- 李春牛
- 李英宁
- 梁毓平
- 王建平
- 徐四新
- 刘航
- 卢家仕
- 陈光富
- 黄山珍
- 刘召柱
- 华兰
- 张乐华
- 翁荣彬
- 邓衍明
- 陈晓峰
- 雷小丹
- 饶耿慧
- 黄志君
- 傅伟鸿
- 曾瑜
- 杨子雄
- 牛云蔚
- 王天义
- 程刚
- 肖作兵
- 陈霞
- 张思伟
- 曾明
- 李丽
- 李娟
-
-
本刊
-
-
摘要:
在每年的樱花季,许多商家都会争相推出樱花味的限定产品,比如樱花果冻、樱花咖啡、樱花蛋糕……精美的包装、粉嫩的设计,让人感觉购买了樱花味产品就相当于尝到了浪漫的樱花。可是,当有人问起“樱花是什么味道?”时,或许你会一愣。不同于常见的玫瑰、茉莉等花朵的味道,或是桃子、苹果等水果的味道,大家对樱花的味道并无概念。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细品”樱花味。
-
-
小玲
-
-
摘要:
一客居京城多年,年华渐老,故园之思疯长之势却不可遏止。近日,老友从千里之外的老家寄来一件她家制作的香榭莉园茉莉鲜花原液,说要用这家乡风物,治愈我这快入于膏荒的乡愁。拿到茉莉鲜花原液往脸上一喷的那一刹那间,埋在内心记忆中最深处的花香扑鼻而来,忍不住喷在发间、脸上、身上,房间里、衣柜里,从上而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久违的花香萦绕在周围,久久地沉浸在浓浓的乡愁之中不愿出来,儿时的往事如放电影般一幕幕呈现在眼前。
-
-
柳玉鹏
-
-
摘要:
平日里工作、生活压力太大?不如在家中放几盆花卉。近日,俄罗斯《消息报》刊文推荐了几种花卉,可以缓解压力、改善失眠。芦荟作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芦荟除了可愈合伤口、消炎,治疗烧伤和粉刺的特性外,还可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从而减轻人们的焦虑情绪。
-
-
-
-
摘要:
小茉莉有一个特别的好朋友——尾巴特别小的金鱼“小尾巴”,然而,由于一只大黑猫的袭击,小茉莉失去了小尾巴。为了安抚小茉莉,爷爷将一只布老虎、一个和小尾巴一模一样的金鱼灯笼送给了她。夜晚,神奇的金鱼灯笼居然“活”了,带着小茉莉飞到城市上空,去找大黑猫复仇……
-
-
苗天文;
马桂梅
-
-
摘要:
2022年,云南、甘肃等产区茉莉香葡萄出现黑果粒现象,经调查分析,系由缺硼引起。1基本情况云南弥勒茉莉香2021年10—11月修剪,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用单氰胺作破眠处理,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发芽,发芽后棚内温度白天在30°C以上,夜间在10°C以下,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阴雨天气多,温度下降快。
-
-
田苗
-
-
摘要:
关于茉莉传入中国的时间,学界有汉、晋、南北朝等诸说,多认为茉莉自汉代传入中国。然记载皆极为可疑,考察唐诗中对于茉莉的书写状况以及唐代典籍中关于茉莉的记载,结合唐代的自然生态状况与交通状况,茉莉应于唐代才传入中国,并在广东、福建一带种植。唐诗中茉莉书写极少,且尚未有情感或品格层面的审美内蕴,这与茉莉传入时间较短关系密切。
-
-
涂欣
-
-
摘要:
《爱如茉莉》站在一个孩子的立场,从儿童的视角,讲述了一个“父母爱情”故事。文中,一个个真实的生活场景饱含着深情,一处处诗意的细节描写传达着作者的生活态度,为慢慢懂事的五年级孩子,展示了很好的爱情、亲情、家庭的价值观。文章隽永、恬淡、如茉莉般淡雅的文字,让我们慢慢咂摸出爱的境界:平淡是真,平常是福。那份既朴素又浪漫的爱情让人感到温暖、感到安心。读罢,眼眶湿润,眼前也仿佛浮现出那朵“茉莉”的洁白淡雅之姿,感受到缕缕幽香。
-
-
苗天文;
马桂梅;
孙江
-
-
摘要:
茉莉香葡萄1983年由中国农科院从日本引入我国。该品种虽抗寒、抗病能力强,但花小、穗短、籽多、坐果密,自然条件下单粒质量仅3 g左右,无法形成产量。2008年吉林果树所在茉莉香生产中首次使用调节剂,拉穗和膨大处理后茉莉香果穗紧凑,果粒大小整齐,单粒质量达到8 g。实践证明,花前拉穗是决定该品种能否成功种植的关键。花前拉穗不当会造成果梗发粗硬化、果穗过长、果粒脱落成为光杆,或者果穗上出现不脱落不发育的小果、果穗稀疏等诸多副作用,这些问题在2022年表现更为突出。
-
-
王梦圆;
罗发奎(指导)
-
-
摘要:
农村的院子,安静而温馨。奶奶抱着被子,轻轻地搭在绳子上,脸上挂着慈祥的笑。爷爷躺在长椅上,微闭双眼,手里拿着大蒲扇,轻轻摇动,旁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地响着。石桌前,我手捧一本书,静静地品读。时间仿佛定格在那个宁静的午后。
-
-
赵炜淑;
万超;
胡莉;
张蕖;
袁媛
-
-
摘要:
对茉莉花喷施100μmol·L^(–1)赤霉素(GA_(3)),分析赤霉素对茉莉花主要香气组分及其合成相关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施GA_(3)可提高花朵开放过程中总香气成分以及芳樟醇、法呢烯含量,与此同时,花朵开放过程中总香气物成分、法呢烯含量高峰提前;外施GA_(3)使花朵开放过程中JsTPS2、JsTPS3、JsTPS4基因表达峰值提高,JsTPS1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外施GA_(3)后,在花朵开放过程中花香相关转录因子JsMYB305、JsMYB86、JsMYB108的表达水平提高,JsMYC2的表达水平降低,而基因JsbHLH13的表达水平提高。研究结果可为施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提高茉莉花香气提供理论依据。
-
-
XU Xiaogang;
许晓岗;
LIU Zheng;
刘政;
XU Yuetonghui;
许玥童晖
- 《第九届海峡两岸森林保育经营学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本文尝试从植物学角度对茉莉花及其文化背景溯源探讨.通过"文献追述法"、"实地生境踏查法"、"比较分析法"分析茉莉花文化的本源、传播以及演变,探索茉莉花文化传承演变.结果发现,茉莉(Jasminum sambac(L.)Ait.)的生物及生态学习性难以适应中国茉莉花文化兴盛的江浙一带的气候;当下所认为的"茉莉花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这一史实存在诸多疑问;民歌《茉莉花》的植物载体曾被混淆;该文化传承存在诸多错位和断层.经综合分析后认为,佛教进入中原后,伴随佛教传播传承的茉莉花文化植物载体可能被中国广布的安息香科野荣莉类(Styrax spp.)所替代,与江南的热带木犀科茉莉(J.sambac)并存,共同承载着茉莉花文化的传播.
-
-
冷蔺莎;
汤洪
- 《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茉莉自传入中国,即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成为香花"魁首",并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产生《茉莉花》经典民歌曲目.茉莉自域外传入中国,年代甚为久远,学界对其原产地多有异说,其中以大秦、波斯、印度、越南等说法影响较大.通过文献梳理,借鉴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成果,结合植物学知识和时代背景,重新考察了茉莉传入中国的直接地点,考证出茉莉沿南方丝绸之路自印度传入中国。
-
-
彭榕华;
陆智尧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茉莉,本名末利花,为木犀科植物,其传入我国的历史悠久,在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尤其是福建地区得以广泛种植,多应用于种植、花茶、精油、医药等行业.关于茉莉的传入源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致有以下三种主流观点。西域说印度说越南说如今仍1日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有信史表明,茉莉在我国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茉莉的用途很多,现在为广大民众所熟知的,还是作为花茶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茉莉花产量最多的国家,国际市场日益扩大。茉莉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其本身的医药用价值也不容忽视。与众多植物相似,茉莉也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我国古今多处文献中均有对茉莉治疗多种疾病的记载。现代多采用微观技术研究茉莉组织化学,发现茉莉成分较为复杂,多含有挥发油类成分、脂肪类化合物、糖苷类、黄酮类、萜类、木脂素、生物碱等多种分子结构。茉莉的部位结构不同,其药理效果也不一。
-
-
-
-
-
邓传远;
郭素枝;
潘东明;
赖钟雄
- 《海峡两岸园艺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茉莉三个栽培品种次生木质部的形态结构进行详细观察.结果表明:1.茉莉三个品种次生木质部的结构特征,特别是与系统演化密切相关的特征极其相似,表明系统发育上的同源性.2.从比较解剖学的角度看,双瓣茉莉比单瓣茉莉更抗寒和抗旱的原因是:(1)不易形成侵填体,保证了输导的有效性;(2)具有纤维状导管,以利于输导的安全性;(3)最重要的原因是双瓣茉莉能积累大量的光合产物,即在薄壁组织中有大量的淀粉粒,这有利于提高木质部液流的渗透势,加速水分向上运输.3.多瓣茉莉薄壁组织没有大量淀粉粒积累,对多瓣茉莉往更干旱和寒冷的地区引种时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