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九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第十九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第十九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湖北恩施
  • 出版时间: 2016-06-24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九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中和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医学吸收了中和思想理念,并运用到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之中,创立了不同于西方医学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本文通过中医学对健康状态、疾病本质和辨证治疗等思维活动的分析,阐述了中和思想对中医临床思维的影响.中和思想是中医学术之本,它渗透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层面,中医临床辨证、诊断、治疗等活动也均在“中和”思维的指导下展开的。中医学从人体内部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平衡性出发来观察生命现象,以人体内部及人体与外界环境平衡状态的打破来认识疾病,运用阴阳五行平衡制约的原理来指导临床选择治法方药,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体的中和平衡状态。
  • 摘要:从行医与持心角度探讨孙思邈"医人文化",认为其内涵包括笃学心、慈爱心、敬事心、谦逊心、求索心、纯粹心、慷慨心、庄敬心、从容心等九个方面.强调"医人文化"不仅是曾经的讲求,也是现实的需要.行医是医人的职业活动,是外化的行为,而内在的则是医人的持心。持心是作为时所持的心理、心态、心情,乃至心地,究竟而言,是“文化”的反映。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人类独有的精神、思想与情感。“文化”是一种规定,而规定源于人性本身,也基于自然规律,并具有“教行迁善”的功能。医患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需要“文化”来达到“不相妨害”,控制“不当于理”。医人文化是医人信念、修养、勇气、风度等因素的综合,与医术有关,但决定于品格,即医人的“持心”。“持心”既是内在的,也是必然会外化的,因而是可以被感知的。
  • 摘要:医学活动事关人的生命与健康,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和临床疗效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对从事医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在专业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己了,深自误哉,广泛深入探究原理,做到医术精通,精益求精。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医学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展,医疗技术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个医学生必须要系统了解掌握各领域与医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西医也要学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中医也要学习运用现代医学的相关理念和技术,分的再细的科室医生也要有整体的观念,医护人员应慎于言辞,这些不仅仅是医德,更是作为一名社会人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
  • 摘要:目的:总结提炼龙江传统医药文化特点及对中华医药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方法: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实地考察和访问民间老中医等手段和方法,解蔽龙江传统医药文化特质.结果:龙江医家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风土人情,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兼收中原文化精华,博采众长、以用为主、喜用鲜活药材、方小药猛、善治地方杂症、注重情志养生和非药物治疗、行草医重医德,形成了龙江中医鲜明的地方特色.结论:龙江传统医药文化丰富和充实了中华医药文化内涵,促进了民族医药文化交融互进,为中华传统医学增添了一抹靓色.
  • 摘要:名医的学术思想与代表著作是中医药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清代辽宁地区的中医药学发展迅速,涌现出诸多名医佳作,如年希尧与《集验良方》、庆云阁与《医学摘粹》、徐延祚与《铁如意轩医书四种》、高愈明与《伤寒论溯源详解》等,不仅丰富了地域性的中医药文化,对于中医学术的继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其精华.
  • 摘要:民族医药是我国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文化造就了伊犁地区中医药和哈萨克医药共同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伊犁州中医医院在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特色与优势的同时,高度重视哈萨克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将中医药与哈萨克医药有机结合起来,为广大边疆各族群众的健康带去了福音.
  • 摘要: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明确建设目标,认识文化重要性,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继承创新、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大众.要细化建设途径,培育文化自觉性,可以从形象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廉政文化、和谐文化等途径入手,使职工在服务理念、技术创新、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方面有大幅提升,为医院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要突出建设重点,打造文化品牌性,在本院开展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搭建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平台、定制出院"康复计划书",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以优秀品牌形象推动医院发展.
  •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医院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在引入当今现代文明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使中医医院的特色得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院多年来始终坚持"中医为主"的医院发展理念,通过一系列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措施的落实,树立了医院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推广中医药文化,加大以中医药特色为主体的品牌建设,融合地域文化和自身特色,积极开展中医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核心,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 摘要:医院文化是一个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医院精神和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医院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医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医院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医院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医院实际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医院制度,寓文化建设于制度之中,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信誉度,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营造良好的医院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医院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作用推动力,构建调协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医院文化建设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本院妇科病中医优势病种专科项目在护理文化建设中体现软实力的效果.方法:通过创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制定服务细节规范,提升护士职业素养;运用辨证施护工作方法,完善专科服务流程;创办读书角、书报栏、护患微信群等进行护理文化建设的实践,强化护患沟通与交流;通过中医技能的扩展实施和优势病种专科建设项目的研究,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临床护理质量、病人满意率及其中医护理效益得到普遍提高,中医护理技能操作项目得到病人青睐和好评.结论:优势病种专科建设彰显了中医护理文化的软实力,并在医院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
  •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掘、整理中医药资源,使我国传统医学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中医药在国际的地位被广泛认可,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充分发掘中医药档案资源,加强对中医药档案的搜集、整理,加强中医院档案管理,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传承中医药特色,加强中医专科建设,进一步发掘名老中医档案史料,收集民间验方,弘扬传统中医药学,努力打造出更多的国家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
  • 摘要:药食同源,凡膳皆药,"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配制充分展示了合理膳食的妙处,日常生活中若能懂得吃、学会吃,坚持养生摄食的习惯,小食物往往能够吃出大功效."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早在1400多年前药王孙思邈通过《备急千金方》告诉人们,正常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如果不懂得采取适宜的方式摄食,则会直接影响到生命或寿命.现代医学研究同样指出,合理膳食是健康"四大基石"中的第一基石.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通过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笥,可以了解2000多年前饮食养生的大致面貌.
  •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对茉莉的传入源流、发展应用以及药用价值进行梳理.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茉莉传入我国已有1600余年,有西域说、印度说、越南说等三种主流观点;茉莉多应用于观赏、装饰、茶饮、医药等行业;分析茉莉花身、花叶、花根的药理属性,挖掘其在医学领域中的药用价值.
  • 摘要:《黄帝内经》是我国中医药理论的奠定基础之作,《内经》本身呈现出了一种朴素的逻辑思想.通过现代系统论,从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等多种角度着手.本文从《黄帝内经》的逻辑思想和主要方法进行探析,并认为《内经》在其理论的构建过程中将人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了天人系统观、阴阳系统调和观以及经络系统观等多结构层次的综合系统,并将各系统有机结合,共同对人体起着管理调节的作用.同时本文从中医药文化入手对我国中医内在的思维方法进行探析,论述了中医药的核心价值观.
  • 摘要:通过文献检索和数据统计的方法,整理YouTube视频网站中关于中医的相关视频信息,通过对视频内容、视频浏览量、视频主题、视频类别、视频来源等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总结中医在新媒体形式下在海外的传播现状,总结中医视频传播的特点和不足,为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
  • 摘要:为了解北京市中学生的生命健康观现状,以及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和需求,为构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校本课程体系提供参考及依据,课题组以《中医健康生命文化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采用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9所学校初中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共获有效问卷2270份.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初中生对健康、生命的认识较为模糊,对中医药文化兴趣高但认知度不足,缺乏可靠的了解渠道.普及中医药文化,进行生命观、健康观教育,已经成了中学生的迫切需求.
  • 摘要:本文对《灵枢·外揣》中"浑束为一"的思想及其所反映的道论进行了探讨.本文从"浑束"和"为一"两个层面展开论述."浑"在道家哲学中有着特别的意义,是对繁杂世界现象的描述,并导向对万物本原的探索,其实就是对"道"的描述."浑束"与"为一"有着天然的共通性.以道观之,世界中的万物并未脱离于"一"之道体.对于"一"的回归和持守,成为道家治身与治国共通的宗旨.黄帝提出了"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的设想,表明了他对"道"已经有所领悟.
  • 摘要:道教作为中国的固有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中医学思想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东方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宗教哲学思想,就是中医思想体系的源头.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研究中医学思想必须十分重视中医思想体系的源头,因此研究道教文化对中医学思想发展的影响是研究中医固有理论的重要途径之一.
  • 摘要:《医籍考》又名《中国医籍考》,由日本江户时代汉医学家多纪(丹波)元简及其子元胤、元坚编纂而成.全书共80卷,分9大类,著录历代医学著述约三千种,考证精深,搜罗繁富,是研究中国古代医学文献的重要工具书.它更开辑录体中医目录之先河,对后世医学专科目录的编写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的学者很早就认识到该书的学术价值,想把它引入国内.在访求过程中,杨守敬、陈垣、叶恭绰等大家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而《医籍考》终于在本土影印出版时,又曾闹出了"叶恭绰食言"事件.叶恭绰先生是知名收藏家,收藏善本在内的文物是为了学术的传承,特别是不让祖国的遗产落入外国人手中,更把地理类藏书等906种3245册捐赠上海合众图书馆,这一切都从侧面表明,他当时未能及时出借《医籍考》,可能想着是很快就把自己的钞本付刊公之于众。惜最后未能成功,造成极大的遗憾。
  • 摘要:隋唐时期,国富民强,百业兴旺,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交流,长安成了中外文化与经济交流的中心.医药学,在隋唐时期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繁荣,而且由于当时中医学处于领先地位,对近邻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影响更大.当然,中医药在中外医学交流中,也吸取了国外的用药经验、处方、药物,甚至医学理论.这些相互间的交流,对发展和丰富中国医药学,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对促进世界医学发展也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医院文化建设在现代医院的经营和发展中的作用也越发重要.中医院的文化建设形式化、功利化、西医化、雷同化现象严重,如何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促进医院的发展,成为了当前中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理论在企业形象设计中取得成功的经验,对中医院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价值.本文根据江苏省81所中医院文化建设调研的数据,探讨了CIS理论在中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及其应用途径。医院要塑造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医院文化氛围,导入CIS战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引进现代的管理手段,才能塑造医院整体形象,扩大影响力,中医院实施CIS战略,对于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必将会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医院文化建设来说,要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到医院理念、行为规范和环境形象,做到三者相结合、相统一。
  • 摘要:玉的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玉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玉被认为高贵品德的象征,佩之宜人,食之养生.玉还是祭祀的灵物,被认为能通神灵.古代人们常选用玉名作为名字号用字,体现人们对玉的喜爱.本文对古代医家取玉名作名字号的现象作了总结,并类分为生活用玉之名、祭祀用玉之名与其它与玉相关的字三类,揭示了古代医家名字号的来历,以及和玉文化的关系.
  • 摘要:冯时可生于松江华亭,晚明文学家、医学家,被誉为"文章宗盟".冯氏精研医理,对药物功效炮制、方剂主治用法颇具心得.二十五岁考取进士,后宦海浮沉,辗转各地为官.他的方书、医论,展示其经世致用之学,冯时可诗作中的江南记忆,是其率直天性、高洁人品的生动写照.
  • 摘要:《水窗春呓》上卷作者欧阳兆熊在"江浙医生"文记叙了自己在同治五年的有关医事活动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时医"费伯雄医派的看法.由于当时黄元御医名己著数十载,欧阳氏对其敬崇深厚而奉为经师,所以携黄氏医学广赠医学同仁;不意此时江南孟河医学已渐入鼎盛,费伯雄氏声名正炽,江南医家深为仰望或追摹,"怠慢"了黄氏医书.失落之下,欧阳氏怨愤之语,对费伯雄氏及其代表的孟河医学是不公允的.黄元御和费伯雄只是代表不同的医学思想和医疗实践,皆为医学正途,都是医学大家.
  • 摘要:甘肃中医药文化资源丰富,所辖庆阳又是中医鼻祖岐伯故里,加快发展岐黄中医药文化产业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制定科学的研发目标、工作思路和具体的产业项目,强化实施保障措施,通过思想认识的到位,研发思路的确定,重点产业的开发,支持政策的落实,使甘肃省岐黄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品牌文化、特色产业,为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才能真正加快甘肃岐黄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摘要: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工艺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本文明确了中医药文化创意工艺品的定义及其价值.其次,本文对当前市面上的中医药文化创意工艺品品种进行了整理和分类.最后,本文展望了中医药文化创意工艺品的市场前景,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工艺品产业的途径.将中医药元素与传统及现代艺术相融合,经过创意设计加工出符合当今大众审美的工艺产品,能够以人们所喜爱的形式推广与传播中医药文化,定义中医药文化创意工艺品并阐明其价值,同时对当前市面上的中医药文化创意工艺品进行总体把握,是推动中医药文化创意工艺品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中医药文化创意工艺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必将成为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传播的重要助力。
  • 摘要: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应有一定影响和地位,但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受到不同哲学思想、语言及法律等因素的制约.为此,本文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概念、当前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思考和对策等三方面对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并对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提出要选准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和途径、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切实做好中医药典籍翻译工作、切实提升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水平,其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关键,中医药院校要勇于担当起振兴国医国药的历史重任.
  • 摘要: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众多领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薄弱环节.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产业,不仅是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提升服务业水平、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抓健康教育产业,大力培养中医养生人才,抓中医医疗产业,大力扶持中医养生门诊,抓中药资源产业,促进养生保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抓新型健康产业,提升健康产业的综合实力。
  • 摘要:中医药文化传播必须从整体上思考,从基础做起.首先明晰中医药文化内涵与特质,弄清楚中医药文化生成的特性和传播的特点.其次要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内容.再次要重构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战略和策略.笔者拟以论纲的形式,提纲挈领地就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基础性问题加以探索,以期明晰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规律和方向。在国家层面要建立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平台进行抓总,把组织国内力量与借助国外力量结合起来,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专业队伍建设,把中医药文化系统培养与传播平台打造结合起来,推出大师、培训骨干,不断拓宽途径方式,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文化走出去格局。
  • 摘要:中医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平台,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为此,应强化中医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和传播模式,改进教学和传播方法,深化教学和传播内容;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 摘要:中西医的根本差别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西医是空间思维,侧重于解剖,中医以"象"思维为主,侧重于功能.从人类世界观产生之初,中国就与西方在思维方式上产生了分歧, "气一元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将"象"思维灵活运用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理等各个方面.
  • 摘要: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几乎每个人都做梦;梦又是神秘的心理现象,人类对梦的探索已经历了漫长过程,但却依然不能揭示梦的真谛.中国文化建立在"象"思维基础之上,"象"思维是一种原始思维,人类的梦境就遵循这样的思维.本文将从象思维角度解读梦,即探析梦象.梦的真正基质是情感,梦象是对情感最真实、最形象的表达,梦总是把现实中的材料打乱,用支离破碎、颠三倒四的“象”表达,梦象能反复运用而无雷同感,不仅依赖于象的不断重组,更重要的是象的不断置换变形,只要深层的情感不断重现,这种借助于象的表达、创造的过程就会继续。
  •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交流事业的深入,中医药要想更好地走向世界,对中医典籍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为例,对比与分析书名的英译现状,从典籍书名的英译着手,简要分析其英译现状,探讨其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以期为之后的中医典籍英译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了解中医药典籍和知识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这样方能更好地对中医文献进行翻译,让国外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并了解中医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经典的英译工作还在不断进行与发展,中医是否能在世界其他国家的主流文化之中占有一席之地,这还有赖于中医翻译工作者们的不断努力与探索。
  • 摘要:端午节的原真意义是:驱邪避毒,护佑生命.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认为,“阴阳和合万物生”,“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万事万物中的两种事物,凡一阴一阳者,便和谐均衡;均为阴或均为阳者,则不和谐、不均衡。五月五日的月和日都是单数,均属阳性,同性相斥,象征冲突与不和谐。所以,与正月初一春节、三月三上巳节和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一样,端午的原本意义是“恶日”,是清洁身体、祓除秽气、躲避瘟灾的日子。古人应对外界事物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为趋利避害,借助巫术和宗教信仰以及各种仪式获得心理安慰,是最为现实的举动。于是,就有了在“恶月恶日”的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以求得平安健康。端午节的各项活动,不论是赛龙舟、采百药、踏百草、斗百草等仪式活动,还是插艾叶、挂艾虎、悬菖蒲、贴五毒图、遍洒雄黄酒等门户装饰,甚至是在身体上佩香囊或长命缕以及洗药浴、吃粽子等,其最原始的意义就是驱邪避毒,护佑生命。因此,端午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的防疫节、卫生节、保健节。
  • 摘要:现如今中药类老字号如王老吉、云南白药等发展如日中天,纵观众多中类老字号,虽然成功之道各有差异,不少普遍性经验值得所有中药类企业如中医院发展的借鉴.本文将老字号的成功经验归结为对品牌的打造,一方面有独特的产品,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坚持传承与创新.树立品牌形象,以秘方验方、独门绝技为核心,坚持济世、诚信宗旨,发挥品牌效益,积极宣传、提升形象,采用更先进的经营管理,发挥自己的优势,使之更有特色、更专业、更细致,加紧人才体制创新带动产品创新。
  • 摘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近年来本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培养一支中医药科普宣传队伍,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组织系列义诊咨询活动,培养中草药粉丝,因地制宜,创新中医药文化宣传,建章立制,提升医院中医内涵,整合资源和团队,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拓展中医药服务内涵,创新中医服务模式,全面提高全区中医药服务水平和能力做了积极探索,取得良好成效.
  • 摘要:在做好中医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从基本环境建设开始做起,使患者一走进医院就能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氛围;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人性化服务贯穿于医疗活动全过程,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让患者体会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医人"医乃仁术"的品质,从而进一步促进医患关系的融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 摘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以及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为中医医院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中医院只有清晰的定位,才会有正确的发展思路,才能培育出市场竞争力.发挥中医药整体优势,强化特色服务,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开展中医药服务,发挥院内中药制剂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建设老百姓信服的品牌医院。
  • 摘要:马王堆导引术开创了中国导引运动养生之先河,在其后两千多年历史中,它不仅一直为医家和养生家所广泛采用,而且在道教和佛教界也广泛用作修炼身心之法.医圣华佗采撷《导引图》之精华,创造了"五禽戏",不仅使得自身"年且百岁,尤有壮容",更是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代表项目.现代中医学认为,导引的作用是通过各种练功手段进行锻炼和活动,加强人体的气化作用实现的,可以对机体起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培植真气、强筋壮骨的作用。《导引图》的发现对我国运动养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摘要:《泰定养生主论》是一部医道结合的养生学著作,始作于泰定元年(1324年),历时四载,为元代著名医学家和养生学家王珪著.该书融汇儒道释三教与中医养生经典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文化内涵,集中体现在作者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提出适宜的养生保健原则和方法.《泰定养生主论》明确"养心"是养生的首要任务,善养生者务必摒弃私欲,调畅情志,胸怀坦荡.书中强调加强心性修养须自婚合孕育开始,并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阶段.婴幼时,初步具有知人性、懂人情的认知能力,应教之以礼;壮年时,气血未定,血气方刚,戒之在纵;老年时,精气渐衰,常患得患失,戒之在得.《泰定养生主论》中蕴含的养生思想对当今普及中医养生文化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摘要:楮实子是构树的果实,是一味补肾中药,具有滋阴、降火、利水等功效,文献早有记载,但由于其性寒碍脾,古方中配伍较少.本文依据相关文献介绍了楮实子命名、性味功效、临床应用、现代药理等知识,并介绍了构树文化,对构树经济价值、饲用价值、药用价值、绿化价值等均作了说明.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楮实子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脂肪酸、红色素、生物碱、矿物质、多糖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增加免疫、降血脂、抗肿瘤、保护肝功能、延缓衰老、美容保健等作用,不仅具有补益作用,还有祛邪作用,其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 摘要:医疗器具的发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其材质也经历了由石器、骨器、陶器等到铜器、金器、银器、铁器等其他原料.医疗器具的发展与人类防治疾病的需要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同时医疗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医疗器具的发展,而医疗器具的发展又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结合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各地出土的相关的医药文物以及文献记载资料对隋唐五代时期所出现的中医医疗器械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中医医疗器械,对深入了解中医学,推动中医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更加深入研究中医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摘要: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研究价值.宁波市中医药史与宁波人文史同步,河姆渡文化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宁波先民在开拓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寻求自身健康保护,从动物、植物中开掘药物.源远流长、名医辈出的宁波中医药文化史也是浙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有必要进行挖掘梳理和系统著录.宁波市中医院是宁波地区中医院的龙头单位,宁波市中医药学会挂靠在市中医院,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和历史渊源,有责任也有义务组织编著关于宁波地区的中医药文化史志.为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升宁波中医药文化建设水平,挖掘梳理《宁波中医药文化史·志》被列入议事日程,医院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为主线,结合医院的发展战略,在环境文化、行为规范和核心价值观提炼方面做出积极而有效的建设。
  • 摘要:古代典籍流传下来的话语基于其独特的原创性和精辟的经典性,其价值能够超越时空,具有永恒性和普世性而常释常新.中医文化中"上医医国"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而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呈现出非同一般的当代价值.治病思路与治国理念、预防疾病与政府决策、医学宗旨与卫生管理、医赞化育与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的关联都体现了"上医医国"的当代价值,具有超越生命科学之上的更为广泛更为深远的可以推而行之的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
  • 摘要:扁鹊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对扁鹊里籍、生平的争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区分"扁鹊"一词所代指对象的广狭之分.扁鹊医派是以研究和阐发扁鹊学说为核心而形成的医学流派.因文献的断层,对扁鹊医派所涉医家、学术思想等关键问题的考证需要更加审慎的研究.扁鹊文化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扁鹊文化研究需要突出与地域文化研究的结合、医学与人文的密切结合,探索和挖掘扁鹊文化资源的医学与商业价值.扁鹊文化研究需要在全面解析和理解“扁鹊”内涵的基础上,围绕扁鹊医派研究突出“扁鹊”的中医药内涵,结合地域文化研究凸显扁鹊的人文内涵,医学与人文相合,技术与文化相谐,共同促进扁鹊中医药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 摘要:学术界普遍认为:改师立编纂的《医林大观书目》已经散佚.实际上该书一直存世.作为现存第二早的中医专科目录,《医林大观书目》以前面分时后面分类的独特著录方式、合理清晰的类目设置及专门设置经典诸家注类目等优点在目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改师立作为《医宗金鉴》的誊录官,所撰的《医林大观书目》蕴含了《医宗金鉴》的大量信息,对研究《医宗金鉴》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近代上海中医界引领着全国中医的发展,也是海派中医的璀璨时期,海派中医开展的各式各样探索和努力带动着近代上海女中医的产生与发展.上海女中医作为海派中医的一部分,也在积极努力和崛起,提高其自身的地位,团结女中医群体,向社会宣传中医.近代上海女中医的崛起与发展,为海派中医文化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对近代上海女中医文化史的简单回顾,为研究海派中医文化多样性和融合性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文化史视角,而海派中医文化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特点与精神无疑将继续影响现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女医杂志和女医学社的成立,展现了女医们在中医危难时刻的团结和努力,以及她们为中医事业作出的贡献,为当时女医地位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近代上海女中医这段文化史也是海派中医文化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 摘要:新安医学具有徽方言区的特质文化,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医学研究范围宽广,内涵丰富深刻.同时,新安医学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一个支链,又独具特色."张一帖"作为新安医学中延续至今的一支,也是目前新安医学唯一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医学家族."张一帖"所承载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与价值观的体现,其传承模式对于传统医药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龚廷贤,明代著名医家,龚廷贤将儒家思想中的优良传统与医学行业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龚氏丰富的医学伦理思想,这些都体现在其医著中。在中国医学伦理史上,龚廷贤的医学伦理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龚廷贤深刻地论述了如何处理医患关系的道德,特别是对医患双方的不良行为均予以揭露与批判,同时将医患双方置于同一问题、同一层次来分析和审视,体现出医患平等的思想。另外,龚廷贤还明确强调了医生的名利问题,虽然要求医生要普同一等,不论贫富,但亦要求病家应尊重医生,不得任意刁难,不得做有损医生的事。这体现其功利主义色彩的一面,显然与只强调医乃仁术,医者应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义务论伦理观有所不同。
  • 摘要:医学生的道德修养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医疗行业的职业作风,也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因此,以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是实现把医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总之,医德医风教育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更是医学生实习期间医学教育的难点.只要思想上重视,教育方式得当,良好的医德医风就会形成并发扬光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