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体系
范畴体系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276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教育、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6607篇;相关期刊200种,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学、船山学刊、广东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等;范畴体系的相关文献由303位作者贡献,包括章沛、刘梅珍、徐志远等。
范畴体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607篇
占比:99.41%
总计:46883篇
范畴体系
-研究学者
- 章沛
- 刘梅珍
- 徐志远
- 张玉能
- 杜福磊
- 谢庆绵
- 高涵
- 严强
- 亦黄
- 傅希能
- 刘烈
- 刘红臻
- 力涛
- 吴荞
- 周明星
- 孙巍
- 常平
- 张尚仁
- 张浩
- 张美玲
- 彭宣维
- 李希贤
- 李曙华
- 桑新民
- 熊桂玉
- 王福相
- 白永秀
- 稔秋
- 范存强
- 赵智奎
- 郭元祥
- 钱叶芳
- 陈敬泰
- 陈朝宗
- 陈鹏
- 高新民
- Д·T·若夫通
- Н·纳塔罗夫
- 丁梓仪
- 丘挺
- 乌恩溥
- 于露
- 仝宇娆
- 仲维光
- 任秀玲
- 任达远
- 何微
- 何文华
- 余宗南
- 侯振武1
-
-
-
王文君;
张思军
-
-
摘要:
范畴是理论的基本构成单元,范畴体系是综合反映一个理论的切入点。厘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范畴体系,既可以确立进一步展开研究的基本依据,又可以勾勒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轮廓。根据学术界的研究与探讨,聚焦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论域,我们可以从基本范畴和一般范畴两个层次阐释其范畴体系的意涵。
-
-
喻少如;
许柯
-
-
摘要:
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学的知识建制和社会建制已初步形成,但范畴体系的建构还比较薄弱,亟待深入研究。纪检监察权力以其明确性、涵盖性与逻辑性成为纪检监察学的基石范畴,对纪检监察权力的主体、客体、手段、依据、价值这几个方面进行归类,可得出纪检监察主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纪检监察行为、纪检监察规范体系、清廉中国等基本范畴。这些基本范畴包含着具体而丰富的内涵,形成了具有自主性的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学话语体系,对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
-
-
杨书文
-
-
摘要:
从逻辑范畴体系的一般理解出发,可以对经侦思维范畴体系的基本架构和主要内容进行探索。基本架构方面,经侦思维范畴体系的初始范畴是刑事法思维,中介范畴是经济犯罪思维,终结范畴是经侦工作思维;主要内容方面,刑事法思维是一种实质性思维、消极兜底性思维和平衡性思维,经济犯罪思维包括动态思维、辩证思维和主流思维等具体含义。经侦工作思维主要是指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大数据思维。
-
-
初娇娇
-
-
摘要: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而又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产生并发展了一系列艺术范畴,譬如虚静、养气、神思、感兴、风骨、妙悟、和谐等。这些范畴看似分散,都有自身的特性,但却形成了一个充满勃勃生气、自然灵动、蕴含哲思和诗性智慧的体系。从本源范畴来看,中国艺术哲学中最基础的就是“气”,这不仅是万事万物的存在基础,也是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根基。有了“气”,意象世界得以呈现;在形态范畴层面,中国艺术是一个“意象”生成、变幻与发展的过程,其中积淀形成了一个深厚、博大而又充满灵性的体系,满目皆是“意象”;从终极范畴来看,艺术意象世界的最根本意义就在于“道”,以“象”显“道”,以达到“畅神”的艺术至境。
-
-
陈鹏
-
-
摘要:
安葵先生新著《戏曲美学范畴论》,以"剧诗说"为建构设想,以形而上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下的戏曲理论及丰富的舞台实践为支撑,以"形神论"核心范畴为主轴,通过"虚实论""内外论""功法论""流派论""雅俗论""悲喜论""新陈论""教化论""美丑论"系列范畴的辩证发展,从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文本与呈现、主体与客体、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等多个层次、多个视角,完成了理论体系的范畴架构,呈现出鲜明的创造性、体系性、实践性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
陈鹏
-
-
摘要:
安葵先生新著《戏曲美学范畴论》,以"剧诗说"为建构设想,以形而上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下的戏曲理论及丰富的舞台实践为支撑,以"形神论"核心范畴为主轴,通过"虚实论""内外论""功法论""流派论""雅俗论""悲喜论""新陈论""教化论""美丑论"系列范畴的辩证发展,从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文本与呈现、主体与客体、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等多个层次、多个视角,完成了理论体系的范畴架构,呈现出鲜明的创造性、体系性、实践性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
柳佩瑶;
高涵;
熊格生
-
-
摘要:
成人教育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成人教育研究多为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而忽视了成人教育范畴体系的构建.成人教育范畴体系作为成人教育的系统化整合不够完善,在学术界也未达成共识,而这些现实问题又直接导致其学科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进而阻碍了成人教育的健康向上发展.因此,成人教育范畴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实践意义.
-
-
彭宣维
-
-
摘要:
韩礼德采用量子力学的基本思想阐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SFL)的范畴体系和语言观。对此,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讨论:(1)功能和系统概念在范畴化中的态叠加或纠缠认识;(2)语法和词汇互补:有波粒二象性特点的范畴化方式;(3)口语和书面语互补:有波粒二象性和纠缠特点的范畴化方式;(4)系统和语篇潜势互补:有多种量子力学特点的范畴化方式;(5)SFL整体语言观中相关范畴对/组的互补性思想。这些范畴对/组涉及互补性、概率因素和所指不明确性,是语言本身的特点,从而成为SFL的一种内禀属性。在当前新文科的历史大背景下,充分了解这一点对我们进一步认识韩礼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应用,以及对于理论上的推陈出新无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
彭宣维
-
-
摘要:
韩礼德采用量子力学的基本思想阐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SFL)的范畴体系和语言观.对此,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讨论:(1)功能和系统概念在范畴化中的态叠加或纠缠认识;(2)语法和词汇互补:有波粒二象性特点的范畴化方式;(3)口语和书面语互补:有波粒二象性和纠缠特点的范畴化方式;(4)系统和语篇潜势互补:有多种量子力学特点的范畴化方式;(5)SFL整体语言观中相关范畴对/组的互补性思想.这些范畴对/组涉及互补性、概率因素和所指不明确性,是语言本身的特点,从而成为SFL的一种内禀属性.在当前新文科的历史大背景下,充分了解这一点对我们进一步认识韩礼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应用,以及对于理论上的推陈出新无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
-
郑尚武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教育和教育技术中出现的基本理论认识问题,从系统的观念出发,用形式化的表现形式,建立起教育学初始的、科学的范畴体系与逻辑体系。指出“教育”理论研究时的原则错误和理论缺陷,然后推衍出教育技术学和教学技术学的基本定位和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