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茂腔

茂腔

茂腔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中国文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专利文献56309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华传奇、北方音乐等; 茂腔的相关文献由85位作者贡献,包括单晓杰、周秀梅、陈亮等。

茂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56309 占比:99.84%

总计:56399篇

茂腔—发文趋势图

茂腔

-研究学者

  • 单晓杰
  • 周秀梅
  • 陈亮
  • 侯修圃
  • 刘永霞
  • 吴永强
  • 宋娟玉
  • 宗玲
  • 李腾飞
  • 柳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金合
    • 摘要: 进入新世纪,莫言越来越感觉到戏剧旋律和节奏的乐音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它可以非常轻松地跨越地域、文化、文字和种族的隔阂,用优美动听的旋律达到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人群有效沟通的目的。不过,莫言在小说创作中杂糅戏剧元素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艺术形式。莫言小说中杂糅的戏文、穿插的快板词、嫁接的茂腔戏都是为表现思想主题、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服务的。莫言在小说中加强对具有地域和民族色彩的地方戏曲的挖掘,对自己从小就耳闻目染的茂腔的充分利用,成为他的新世纪小说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征。
    • 杜琳琳; 赵妍; 王晓丽
    • 摘要: 茂腔是山东胶州、高密、安丘、五莲等地流行的地方戏曲剧种,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茂腔曲调自然朴实、唱腔委婉哀怨、唱词通俗易懂,受到山东地区人民群众的喜爱,被誉为"胶东之花"。茂腔从明清发展至今,经过几百年经久不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城镇化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茂腔逐渐淡出戏剧舞台,山东地区茂腔艺术团队逐渐减少,茂腔面临传承发展困境。分析茂腔的艺术特点和传承价值,对促进茂腔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潘小霞
    • 摘要: 茂腔是起源并形成于山东诸城,流传于高密、胶州、黄岛、五莲等地的戏曲剧种,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农村素有“栓老婆橛子”之称。从茂腔艺术自身的发展来看,茂腔一直都前行在传承和创新的路上,传承与创新是相生共存、互不矛盾的两个方面。而《失却的银婚》等新编大戏的演出,却引发了人们对茂腔如何传承发展的争议。当前人们对茂腔艺术的传承发展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或实践:以传统剧目为重点,原汁原味、原封不动的传承“老戏”;用传统唱腔创作新剧;颠覆式变革创新打造“新创剧目”。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做才能推动茂腔艺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强化以人为本、守正创新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的认可为标准,才是茂腔艺术健康发展、长远发展的正确方向。
    • 安丰霞
    • 摘要: 随着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各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而茂腔作为山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形式,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但同时,在大众文化生活追求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茂腔的了解知之甚少,大多数年轻人并不知晓茂腔艺术特点与传承价值。想要摆脱茂腔艺术文化的发展困境,不仅要正视其传承价值,也要提高大众关注意识。本文通过探讨茂腔的艺术特点,宣传茂腔文化,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 宋娟玉
    • 摘要: 茂腔起源于中国山东,属于地方戏种,有着“胶东之花”的美称,从最开始的肘鼓子发展为本肘鼓再到最后的冒肘鼓,历经200多年的历史,最终被人们命名为茂腔。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表演形式,被群众所欣赏。本文将简要探讨茂腔的发展特点与科学发声的方式,促进茂腔的长久发展。
    • 宋娟玉
    • 摘要: 茂腔起源于中国山东,属于地方戏种,有着"胶东之花"的美称,从最开始的肘鼓子发展为本肘鼓再到最后的冒肘鼓,历经200多年的历史,最终被人们命名为茂腔.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表演形式,被群众所欣赏.本文将简要探讨茂腔的发展特点与科学发声的方式,促进茂腔的长久发展.
    • 杨长胜
    • 摘要: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之《莫言》集,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莫言笔下的故乡风貌,传递了非常丰富而鲜活的信息:有作家刻骨铭心的饥饿记忆,有来之不易的童年阅读,还有茂腔这样的民间艺术滋养等,这一切为读者进一步探寻作家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开拓了新的通道.
    • 厉文佳
    • 摘要: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其故乡高密位于地域文化上的“齐文化”区域。莫言笔下出现众多民间风物,尤其是地方特色戏曲高密茂腔。《檀香刑》中的猫腔是茂腔的变形,猫腔独特的叙述方式塑造了小说中脸谱化的角色,并且融合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语言。但高密茂腔变成猫腔有众多不同之处,差异的原因在于地域文化与作品需求。用猫腔的叙述方式书写的《檀香刑》,是高密东北乡的一场盛大的猫腔戏曲,也是茂腔剧本的变形。
    • 田玉莲
    • 摘要: 戴老汉爱唱戏,尤其喜欢唱家乡的茂腔。戴老汉在驮儿山脚下,垒砌了一间茅草房,养了鸡狗鹅鸭和羊,每日把牲畜往草丛中一撵,或躺或卧或挺直了腰板,对着他的热心听众——鸡狗鹅鸭羊们,还有蓝天白云、碧草绿树歌唱。戴老汉也自编自唱,偶尔也会搀杂随意的动作,就这样无忧无虑愉快地生活着。天暖了,花开了,蜜蜂也唱响甜蜜的事业了。日头金亮亮的,戴老汉感到心头暖意融融。
    • 刘永霞
    • 摘要: 现实题材剧目创作是近年来戏曲创作的热点,但如何用传统戏曲演好现实题材剧目,也是近年来戏曲创作的焦点问题。用传统戏曲演活时代生活和当下人物,把现代性与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达方式融合好、衔接好,找到传统戏曲表演与现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并非易事。戏曲演员要通过对整体表演舞蹈化的把握,在守正中创新,丰富表演程式技巧,走入人物内心,以情塑人,从而创造出新时代的戏曲表演美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