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钻式锚杆
自钻式锚杆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586292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城市地理、地下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岩土锚固工程专业委员会第23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学术交流会、第十七次全国岩土锚固学术研讨会等;自钻式锚杆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杜景景、许岩波、孙晓刚等。
自钻式锚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86292篇
占比:100.00%
总计:2586380篇
自钻式锚杆
-研究学者
- 杜景景
- 许岩波
- 孙晓刚
- 王润厚
- 王进海
- 肖盼盼
- 牛翔
- 胡海军
- 刘智
- 张丰霞
- 徐水根
- 周建平
- 张娟娟
- 李文榕
- 李正聪
- 肖智广
- 许战波
- 付宪章
- 何矩文
- 保罗·查尔顿
- 叶胜林
- 吴美强
- 孙廷金
- 张勇
- 张向阳
- 张申雄
- 徐宝军
- 徐拴海
- 徐祯祥
- 李勇
- 李春方
- 李晓昭
- 杨宏方
- 梁巍
- 樊向阳
- 沈俊
- 深井正良
- 潘庆明
- 熊亚力
- 王五松
- 王双龙
- 王胜利
- 田景波
- 田洪祯
- 胡蒙蒙
- 苏少华
- 苏玉玺
- 葛会军
- 赵庆亮
- 陈丽娟
-
-
马玉飞;
熊辉;
王超;
付垚;
孔刚
-
-
摘要:
桩锚支护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深基坑支护形式之一,但在部分复杂地质条件下,常规锚索施工存在塌孔、缩颈、锚杆长度不足、注浆效果差等问题。结合深厚填土地层中的基坑工程,采用自钻式锚杆,杆体同时作为钻杆、注浆管与锚杆杆体,能够有效克服以上问题,保证基坑安全。
-
-
杜景景;
杨宏方;
孙晓刚
-
-
摘要:
基于材料塑性双线性随动硬化模型,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建立自钻式锚杆中空锚杆体与连接套螺纹连接数值模型.研究了自钻式锚杆在承受轴向拉伸时,中空锚杆体与连接套的应力分布及变化规律以及二者的变形情况.进一步分析了导致连接套与中空锚杆体螺纹连接失效的原因.最后采取试验的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连接套与中空锚杆体螺纹连接失效的表现形式主要为螺纹拉脱,主要原因在于在自钻式锚杆在承受轴向载荷时,连接套与中空锚杆体径向会产生变形,连接套会发生膨胀,而中空锚杆体会发生"颈缩"现象;另外,在承受较大载荷时,中空锚杆体与连接套螺纹旋合段螺纹牙会发生塑性变形,螺纹牙会发生挤压变平.
-
-
马武祥;
许岩波;
肖智广;
许战波
-
-
摘要:
为达到自钻式锚杆在岩土锚固工程中的支护稳定性,保证锚杆抗拉力和蠕变性能,需满足配件与锚杆等强.通过ANSYS Workbench对R32锚杆与螺母配合后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在400 kN作用力下,径向配合间隙为0.2 mm时,锚杆与螺母联结最大应力值基本位于前3个联结螺纹的底部,65 mm长的螺母配合模型整体变形仅0.68 mm.2)0.5 mm的径向配合间隙的变形值较0.2 mm时增加97.06%.通过在0.2 mm间隙条件下与50 mm长的螺母配合比较可知,50 mm的螺母全长存在较大的应力区域,变形贯穿所有螺纹,存在失效风险.整体数值分析结果说明螺母在长度为65 mm时和锚杆配合间隙≥0.5 mm的情况下不能满足系统等强要求,而配合间隙≤0.2 mm的情况下,可满足锚杆系统的等强要求.试验验证的结果显示出与分析的一致性,系统拉伸时,90%的试样均在螺母与锚杆连接的底部出现失效断裂,其力值的变化也符合螺纹底部硬度测试规律.
-
-
杜景景12;
杨宏方1;
孙晓刚1
-
-
摘要:
基于材料塑性双线性随动硬化模型,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建立自钻式锚杆中空锚杆体与连接套螺纹连接数值模型。研究了自钻式锚杆在承受轴向拉伸时,中空锚杆体与连接套的应力分布及变化规律以及二者的变形情况。进一步分析了导致连接套与中空锚杆体螺纹连接失效的原因。最后采取试验的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连接套与中空锚杆体螺纹连接失效的表现形式主要为螺纹拉脱,主要原因在于在自钻式锚杆在承受轴向载荷时,连接套与中空锚杆体径向会产生变形,连接套会发生膨胀,而中空锚杆体会发生“颈缩”现象;另外,在承受较大载荷时,中空锚杆体与连接套螺纹旋合段螺纹牙会发生塑性变形,螺纹牙会发生挤压变平。
-
-
马武祥;
许岩波;
肖智广;
许战波
-
-
摘要:
为达到自钻式锚杆在岩土锚固工程中的支护稳定性,保证锚杆抗拉力和蠕变性能,需满足配件与锚杆等强。通过ANSYS Workbench对R32锚杆与螺母配合后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在400 kN作用力下,径向配合间隙为0.2 mm时,锚杆与螺母联结最大应力值基本位于前3个联结螺纹的底部,65 mm长的螺母配合模型整体变形仅0.68 mm。2)0.5 mm的径向配合间隙的变形值较0.2 mm时增加97.06%。通过在0.2 mm间隙条件下与50 mm长的螺母配合比较可知,50 mm的螺母全长存在较大的应力区域,变形贯穿所有螺纹,存在失效风险。整体数值分析结果说明螺母在长度为65 mm时和锚杆配合间隙≥0.5 mm的情况下不能满足系统等强要求,而配合间隙≤0.2 mm的情况下,可满足锚杆系统的等强要求。试验验证的结果显示出与分析的一致性,系统拉伸时,90%的试样均在螺母与锚杆连接的底部出现失效断裂,其力值的变化也符合螺纹底部硬度测试规律。
-
-
-
戚瑞安
-
-
摘要:
桩锚支护是近年来新兴的深基坑支护方式,但常规锚杆在饱和软土地区施工中效果不佳。结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综合病房楼基坑支护工程,提出一种适合特殊地质特点的自钻式锚杆施工技术,研究了其施工工艺、操作要点,探讨了监测方式,该工艺实施效果显著,技术先进可行,在多项工程中获得推广应用。%Pile-anchor support is a rising deep excavation support pattern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conventional pile-anchor does not work well in the areas of saturated soft soil. Illustrated by foundation excavation supports of comprehensive inpatient building of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gli Oilfiel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construction technique of applying self-drilling bolts in special geologic condition with a study on its technology and operating instructions and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esting method. This technique is advance,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and has been applied and promoted in many projects.
-
-
-
-
-
陈丽娟;
王五松
-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岩土锚固工程专业委员会第23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通过自钻式锚杆在竖井返修中的应用,利用自钻式锚杆,将水泥浆注入竖井垮塌部位松散岩体裂缝内,进一步提高了垮塌竖井周围松散岩体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了自钻式锚杆的锚固作用,有效控制了竖井垮塌部位松散岩体的变形.从目前的检测结果来看,经返修的井壁没有出现变形破坏。由此看来,通过自钻式锚杆的应用,返修后的竖井井壁,整体稳定性较好。该回风井的安全运行,将为矿山的安全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
-
苏少华;
胡海军
-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采用自钻式锚杆与挂网喷射混凝土相结合的方法,对松散堆积体边坡进行有效的加固治理.针对不同的工况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边坡支护形式,是地质灾害治理的依据。施工后经钻孔发现该边坡覆盖层强度较注浆前明显增强,自钻式锚杆改造了坡体的强度,成功地解决了松散体边坡的变形问题。可见自钻式锚杆和挂网喷硷结合的施工方法是一种成功的边坡治理措施。该边坡治理措施施工速度较快,安全可靠,值得在其它松散体边坡支护中推广应用。
-
-
潘庆明;
王双龙;
李春方;
吴美强
- 《第十七次全国岩土锚固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对自钻式锚杆作为暗挖隧道中抗浮措施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在探讨自钻式锚杆结构、原理及工艺特点基础上,给出其在暗挖隧道施工中作为控制隧道底部以下土体及既有地铁隧道上浮的应用实例,并对施工效果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在暗挖隧道底部设置预应力锚杆,可以增加土体压力,以减小因土体卸载引起的既有地铁隧道上浮。自钻式锚杆弥补了传统工艺的不足,很适合在隧道导洞内等狭窄场所施工,施工速度快,工程效果好,综合造价低。
-
-
-
-
沈俊;
张勇;
王胜利;
张向阳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某一工程主体部分属于国家重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岩石边坡出现险情,直接威胁着下部结构物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依据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采用工程类比法和经验法对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自钻式锚杆、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联合加固的措施;合理的设计参数、正确的支护结构形式和科学的施工步骤,使该加固措施充分发挥了锚固作用;根据锚杆钻孔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裂缝位置及边坡极限平衡理论,采用反算法得出岩体力学参数,进而对加固后边坡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安全系数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确保了边坡稳定和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重点介绍本边坡加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情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