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然疫源地

自然疫源地

自然疫源地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33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8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7568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浙江预防医学、传染病信息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五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论坛、第四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论坛暨第一届亚太地区重要传染病与热带病防控国际研讨会、首届中国卫生应急学术论坛等;自然疫源地的相关文献由1098位作者贡献,包括鲁志新、胡玲美、刘满福等。

自然疫源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8 占比:1.78%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7568 占比:98.14%

总计:17901篇

自然疫源地—发文趋势图

自然疫源地

-研究学者

  • 鲁志新
  • 胡玲美
  • 刘满福
  • 蔡增林
  • 张涛
  • 刘合智
  • 张安宁
  • 张雪冬
  • 汪立茂
  • 田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莉萍; 张月; 楚遵锋; 孙圣福; 徐全刚; 梁俊文; 张学胜; 兰邹然; 郑增忍
    • 摘要: 2021年9月,济南市章丘区发现一例人皮肤炭疽病例.为给炭疽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现况调查和实验检测,展开了畜间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致病因素.结果显示:患者饲养羊群未出现羊只异常死亡现象,对全区牛羊养殖场户、屠宰加工场点和来源养殖场进行累积排查,均未发现疑似病例;利用荧光PCR检出核心区4份炭疽核酸阳性环境样品,其余血样及其他环境样品全部为阴性.调查结果表明,本次暴发是一起自然疫源引发的人间皮肤炭疽疫情,患者割草时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是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加强历史疫源地人兽共患病的防控.
    • 洛桑曲珍; 西洛
    • 摘要: 目的分析墨竹工卡县近几年鼠疫防控常规监测数据结果,为科学做好鼠疫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1年11月墨竹工卡县鼠疫监测历史资料与调查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描述性分析。结果2016年4月—2021年11月墨竹工卡县发生2起施工人员私自下套捕猎旱獭事件,鼠疫宿主动物(旱獭)平均密度为0.02只/hm2;血清学检测719份,阳性8份,阳性率1.11%;病原学检测13份,阳性0份;布放鼠夹2537个,捕获鼠30只,捕获率为1.18%,染蚤鼠12只,共获鼠体蚤28只,染蚤率40.00%,总蚤指数0.93;探洞676个,获蚤数0只。结论墨竹工卡县属喜马拉雅旱獭宿主鼠疫疫源地,但未发生过人间鼠疫,自2011年起未发生动物间鼠疫,鼠疫疫情动态较平稳,但仍存鼠疫疫情发生风险。
    • 黄凯; 蒋晓玲; 师海涛
    • 摘要: 黄热病病原学及流行特征黄热病病毒属黄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37~50纳米,外有脂蛋白包膜,包膜表面有刺突。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黄热病是一种蚊媒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模式可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城市型:以人—埃及伊蚊—人形成循环,无贮存宿主。丛林型:以蚊—灵长类—蚊形成循环,构成该病的自然疫源地。城市型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丛林型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趋血蚊属、煞蚊属。黄热病多在非洲及南美洲流行,流行季节为每年的3~4月,此时雨水充沛、湿度大、温度高,适宜蚊虫滋生及病毒在蚊体内的繁殖。
    • 苏超; 李玉琼; 王倩; 李寿芹; 许磊; 高子厚
    • 摘要: 了解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宿主、媒介群落结构及其种群动态,为提出针对性的鼠疫防控策略与机制提供依据.云南省剑川县属于齐氏姬鼠和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核心区,该区域小型兽类种类丰富,存在2种类型鼠疫菌,为进一步研究疫源地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现场模型.本文对剑川县1976-2019年鼠疫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该疫源地室内共捕获小型兽类4目7科16属25种,绝对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其他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和小家鼠;室外捕获小型兽类5目8科21属31种,其中优势鼠种为齐氏姬鼠和大绒鼠.室内鼠密度在2005年以前基本在3.75%左右波动,2006年开始显著下降维持在0..49%左右波动;室外鼠密度常年在9.13%左右这一较高水平波动.该疫源地鼠体主要优势蚤种为方叶栉眼蚤、特新蚤和棕形额蚤,其中方叶栉眼蚤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共检出细菌学阳性样本72份,检出F1抗体阳性样本95份.该疫源地存在时间长,宿主动物及媒介种类多差异大,但总体结构稳定.由于存在着鼠疫菌长期保存的自然和地理条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其种群动态、疫情发生与自然条件等的关系模型.
    • 剡根强
    • 摘要: 时值秋季,畜牧业秋季防控已然拉开了帷幕。秋防工作作为养殖业的重点工作不容忽视。炭疽是一种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主要发生在牛、马、羊、骆驼及鹿等草食为主的动物。在我国北方牧区和南方丘陵地区均存在炭疽自然疫源地,加之牛羊多以放养为主,使得动物炭疽难以消灭。人可以通过接触炭疽患病动物及其制品而被感染,因此人患炭疽感染病例也时有发生。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传播,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造成以生殖系统为主的多器官损伤。日前,炭疽和布病多发,给牧场和畜牧养殖人员都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那么牛场针对相关疫情应如何处置和进行医疗救治工作,提升养殖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控能力,及时处置疫情,科学应对,做好牛场及疫情处置人员个人防护呢?
    • 王昭华; 王士桥
    • 摘要: 自然疫源地作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源头和温床,攸关人民的生命健康、生态系统的正常状态以及生物的正常生存.基于这一地位,自然疫源地治理成为生物安全治理的关键所在.因应生物安全治理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自然疫源地的治理逻辑呈现出科学理性、规则理性和社会理性三重维度.自然疫源地治理欲取得良好效果,首要工作就是理顺前述治理逻辑.然而,疫情频发的现实说明,该治理逻辑之通畅尚面临实质和形式双重困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因此,在全面维护生物安全的新时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自然疫源地治理体系予以重塑,是纾解治理逻辑内在抵牾、提升自然疫源地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而就改革进路而言,则主要包括矫正立法理念、重塑治理主体、完善治理机制、调适治理目标这几个方面.
    • 魏有文; 陈洪舰; 孟献亚; 王雪; 喇翠玲; 周奎章; 米宝玉; 李千; 马英
    • 摘要: 目的 调查青海青南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高发区和静息区土壤金属元素含量,对比分析两地区土壤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方法 对青南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高发区(玉树州)和静息区(果洛州)的11个样地土壤进行采样,共采集土壤样品69份,其中高发区39份、静息区30份.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量土壤中铁(Fe)、镁(Mg)、钙(Ca)、钡(Ba)、钴(Co)、铜(Cu)、锰(Mn)、铅(Pb)、铷(Rb)、钛(Ti)、钒(V)、锌(Zn)12种金属元素含量,并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Spearman相关等统计分析.结果 青南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土壤中Fe、Ca含量均较高;12种金属元素在高发区土壤中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静息区(P< 0.01或<0.05);Mg、Ca、Ba、Mn、Pb、Zn含量在高发区土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Fe、Mg、Ca、Rb、Ti含量在静息区土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在高发区和静息区除Mg、Ca外,Fe与其他金属元素均呈正相关(P< 0.01或<0.05),其中Fe与Rb、Ti、V均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r)=0.780~0.838];Mg在高发区和静息区仅与Ca呈正相关(P均<0.01);Ca在高发区与Mn、Pb、Rb、Ti、V、Zn,在静息区与Rb、Zn均呈负相关(P< 0.01或<0.05);其余金属元素间在高发区和静息区多呈正相关.结论 青海青南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中富含Fe、Ca元素,鼠疫高发区和静息区土壤中多数金属元素间存在相关性,金属元素含量与鼠疫流行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 刘正祥; 蔡文凤; 邵宗体; 郭英; 张建文; 和伟; 杨文庆; 和琼光
    • 摘要: 目的 调查确定云南省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流行范围,并评估其流行风险,为鼠疫监测及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在玉龙县8个乡镇,每个乡镇根据地理景观、海拔、人口、面积等各选取2~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样点,10-11月采用夹(笼)夜法捕获小型兽类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采集宿主动物脏器等分离鼠疫菌,并用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鼠疫F1抗原和抗体,自毙小型兽类标本同时进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鼠疫特异性抗原;采集犬、猫、鼠等指示动物血清使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 共获包括自毙小型兽类在内的宿主动物1019只,隶属4目6科12属22种.其中工具捕获小型兽类1016只,室外996只,室外捕获率为25.28%(996/3940),其构成为齐氏姬鼠占30.32%(302/996)、斯氏家鼠占22.09%(220/996)、大绒鼠占17.37%(173/996)、灰麝鼩占12.35%(123/996),均是调查区小型兽类的优势种;社鼠占8.13%(81/996)、大足鼠占4.02%(40/996)、褐家鼠占1.81%(18/996),均为常见种.居民区室内共捕获小型兽类9种20只,捕获率为1.11%(20/1800).其中褐家鼠占30.00%(6/20)、大足鼠占25.00%(5/20)、小家鼠占10.00%(2/20),均为居民区优势鼠种.8种18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67匹,隶属3科5属5种,总染蚤率为1.77%(18/1019),总蚤指数为0.070.居民区室内获寄生蚤49匹,3种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染蚤率为19.05%(4/21),蚤指数为2.333.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为9.52%(2/21),蚤指数为0.571;猫栉首蚤指名亚种蚤指数最高,为1.571,染蚤率为4.76%(1/21),二者为居民区小型兽类体表主要寄生蚤种.室外5种1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18匹,染蚤率为1.40%(14/998),蚤指数为0.018.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为0.50%(5/998),蚤指数为0.005;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次之,为0.40% (4/998),蚤指数为0.004;方叶栉眼蚤的蚤指数最高,为0.007,染蚤率排第三,为0.30%(3/998);棕形额蚤指名亚种的染蚤率和蚤指数均最低,分别为0.20%(2/998)和0.002.方叶栉眼蚤、缓慢细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为室外小型兽类体表主要寄生蚤种.共采集指示动物血清419份,其中犬血清402份,IHA检测结果阳性1份,阳性率为0.25% (1/402);猫、鼠血清共17份,IH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小型兽类脏器分离培养鼠疫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均为阴性;自毙小型兽类RIHA检测阴性.结论 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新增一个鼠疫指示动物阳性点,应加强该区域的鼠疫疫情监测和防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