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治理逻辑

治理逻辑

治理逻辑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2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0622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当代中国社会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治理逻辑的相关文献由34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德全、李鹏、贺雪峰等。

治理逻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8 占比:0.5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0622 占比:99.41%

总计:40863篇

治理逻辑—发文趋势图

治理逻辑

-研究学者

  • 朱德全
  • 李鹏
  • 贺雪峰
  • 陈潭
  • 陶振
  • 丁鹏
  • 刘雪姣
  • 周海涛
  • 唐教成
  • 唐智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冬阳
    • 摘要: 清代盛世的乾隆朝,利用西南地区已完成改土归流、美洲白银大量内流的有利条件,采取积极有为的货币政策,因应经济增长和民生需求,大力开发滇铜黔铅,广兴鼓铸,为市场提供了稀见的优质铜钱供给,重塑了地方流动性,不仅使铜钱占领了地方基层市场,而且扩大了铜钱在大额交易和跨地区交易中的使用,甚至促动了制钱流通的信用化,使银钱二元货币体系臻于完成,促进了省级财政发育、地方市场繁荣,并维持了国家财政的一定弹性,为盛世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完成状态的银钱二元制仍运作于金属主义的货币治理逻辑,政府调控货币供给能力仍相当有限,无法贯彻国家一统权威,不能为国内市场和财政结算提供交易成本低廉的一致货币工具,也无力促成统一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发育.
    • 伍麟; 曾胜
    • 摘要: 社会主要矛盾折射自我认知的社会心理分化、社会治理体系缺乏对个体社会心理的关注、个体化时代到来打破传统与现代的心理联系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包括社会心态的认知转变、治理场域变迁以及关系结构调整等系列过程。在探索实践过程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依然存在地域发展同质化、内生动力不足、预期偏差等问题。社区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场域,应着眼于社区的空间优势,紧贴社区的生动实际,开展基层社会心理建设,而这也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治理逻辑和实践路径。
    • 郑泽宇; 陈德敏
    • 摘要: 农村环境治理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以行政型治理、市场型治理与社区型治理三种模式共融交织为发展态势,在实践中,这种多元的治理模式缺少协调性与统一性的治理逻辑,呈现出政策支持不足、资源禀赋不足、社会资本整合不足与价值目标异化等碎片化问题。为此,结合整体性治理理论注重协同、整合与信任机制建设的治理思路,调度当前农村环境治理模式中的有益要素,整合农村环境治理的政策目标,优化科层主体的组织功能与促进公众参与,进而降低治理协商成本、提升科层治理效率、加强农村社群信任与推动治理的公私合作,是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模式革新的理想进路。具体来说未来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在目标维度上,建立价值协同机制与诱导动员机制,凝聚农村主体价值目标;在组织维度上,优化政策供给靶向,推动跨界联动式治理;在市场维度上,健全农村环境治理市场体系,通过市场杠杆来配置农村环境要素与资源;在社会维度上,整合农村新型社会资本,培育农村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
    • 郑英
    • 摘要: 治理机制是构建区域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核心机制之一,从单中心治理向多中心治理转变,是推动卫生健康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探索构建区域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多中心协同治理框架,提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以及实现制度有效嵌入的核心机制;针对实践中的现实困境,提出在构建区域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过程中,要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明晰整合服务边界、构建适宜的整合策略,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健全治理机制、合理使用治理工具,推动形成网络化的多中心协同治理格局。
    • 杨正喜
    • 摘要: 基层党建强弱不仅影响党组织的组织力,同时也影响乡村治理效能,国家需要通过乡村党组织功能的调适来解决乡村治理问题。党建引领嵌入乡村治理是推进乡村善治的首要选择,乡村治理逻辑转换源于党组织嵌入-弱化-再嵌入,将党建引领带回乡村治理是对环境变化和党组织适应性的最好回应。实践中,许多村庄的党组织进行调适,如优化组织结构和组织生活制度、进行功能调适和党组织能力提升等,使党组织真正发挥了引领作用。党组织重心下移的组织优化是乡村治理逻辑转换下的党组织适应性基础,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功能调适是党组织适应性的核心,根本目标是党建引领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 胡建华
    • 摘要: 跨区域公共危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风险的同时对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区域公共危机治理的逻辑是建立并完善跨区域公共危机治理的合作机制。因此,应在打破府际关系的阻滞、建立各治理主体信任的基础上,从府际合作机制、政社合作机制以及跨区域公共危机治理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构建合作治理机制的框架,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共利益的同时实现多方共赢,从而达到有效治理跨区域公共危机的目的。
    • 操小晋; 朱天可; 朱鑫峰
    • 摘要: 夜市是具有经济、文化等多元价值的社会空间,自唐宋延续至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采取文献收集、田野访谈等方法,基于实证调查和理论探索视角对夜市的发展类型和治理逻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活动特点和经营主体,可将夜市划分为流动夜市与固定夜市两种模式,前者包含流动摊贩、疏导区摊贩,后者亦有景区型、生活型和活动型的区别。通过典型案例考察,从供需视角阐释不同类型夜市在形态布局、服务范围、配套设施和行动目标等方面的差异机制,比较分析了映现于空间特征的空间本质和作用于空间实践的空间治理,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夜市的多类型互补。建构了流动夜市的规范管制与柔性管理,固定夜市的政府引导与市场促进,以及引介第三方组织和重构公共空间场域为共同导向的治理行动框架,旨在为我国夜市的空间治理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 刘耀东; 杜雅君
    • 摘要: 基于“治理逻辑—现实问题—优化路径”分析框架,可以深入理解我国推行“放管服”改革和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程中“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的实践效果。从发展缘起上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遵循着“初步探索—逐步推广—逐渐成熟”的发展逻辑;从动力来源和目标导向上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呈现推力与拉力间的互促逻辑、政府与市场的互惠逻辑。当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仍然面临着监管职责边界不清晰、抽查结果分析运用不规范、随机抽查规则和标准体系不健全、执法队伍建设与新型监管需求不匹配、智能平台构建不完善等现实问题,为推进新型监管模式向纵深发展,还需从多种监管机制衔接、构建抽查结果分析运用机制、执法队伍建设、智能监管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 陈包
    • 摘要: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两者在治理逻辑和价值取向上相互影响,相互推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嵌入性行为,内在逻辑上存在关系嵌入性和结构嵌入性特征,体现在环境嵌入性、组织间嵌入性和双边嵌入性这三个层次上,进而影响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根据嵌入性理论,厘清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联和重塑—赋能和提质—融合和共生"三位一体治理逻辑,分析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治理供需失衡、适配衔接脱嵌、价值引领滞后等实践困境,提出要从要素协同性、机制协调性和价值引领性三个维度出发,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嵌入性,这对积极回应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关切、推动乡村综合治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具有现实意义。
    • 陈双泉; 韩璞庚
    • 摘要: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乎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面临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风险、非主流意识形态侵占主流意识形态空间的风险、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不足的风险和网络意识形态共同体建设不到位的风险。因此,在厘清网络意识形态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与之相对应的风险防范化解理路,全方位应对西方网络意识形态渗透、夯实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多维度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立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共同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