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娱

自娱

自娱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篇、专利文献21篇;相关期刊198种,包括瞭望、现代妇女、社科纵横等; 自娱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蔡澜、张廷杰、尔东等。

自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9 占比:91.60%

专利文献>

论文:21 占比:8.40%

总计:250篇

自娱—发文趋势图

自娱

-研究学者

  • 蔡澜
  • 张廷杰
  • 尔东
  • 李翔
  • 王娟
  • 陶华南
  • 不凡
  • 乔志峰
  • 厉显畈
  • 张丽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甄瑞朋
    • 摘要: 倪瓒的“自娱”说并不是凭空而产生,“闲”的环境、“逸笔草草”性的用笔、“不求形似”性的绘画形式表现都与之有密切的关联,均是其产生的因素。倪瓒的“自娱”之意本只有“娱己”,然而在欣赏者观他的画时则会无意间随之产生出“娱他”的含义。由于所赋予的对象不同,“娱己”与“娱他”的含义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但无论如何,“自娱”对倪瓒来说是绘画的最终目的,他一生中所追求的“闲”为筑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可为达“自娱”之途径。
    • 炳炜
    • 摘要: 浙江省乐清市淡溪镇梅溪村是“南宋第一状元”王十朋的故乡,古时因其居乐清县城之东、群山环绕称为“左原”。王十朋深爱故乡,在《左原诗三十二首》中称其“地虽荒僻,有山水足以自娱”,并留下了“我向梅花溪上家,几看清浅浸横斜”等名句。
    • 望坡居士
    • 摘要: 元符二年(1099)八月,海南昌化军(儋州)桄榔庵简陋的书桌上叠放着可怜的几张纸,苏过立于桌边磨墨,苏东坡一边濡墨,一边对儿子苏过说,我平生没有其他嗜好,唯独爱好佳笔良墨。得罪谪居海南之后,生活贫困不堪,凡是日常生活之用,十无八九。现在,我们这点比较好的纸墨马上就用完了,今后要用到的时候,靠什么自娱呢?苏东坡长叹一声,将絮絮叨叨的一段话写在纸上,交给苏过,让苏过保存。
    • 周淑婷
    • 摘要: 金圣叹一方面倡导小说创作"自娱"说,"欲成绝世奇文以自娱乐";另一方面倡导小说创作"娱人"说,"亦以娱乐后世之人":"自娱""娱人"二者共同构成了金圣叹小说创作"自娱-娱人"说.文学"自娱"是诗文领域的旧命题,金圣叹把此命题拓展到小说理论领域.金圣叹"娱人"说开启了小说作为交流活动的新视角,使得小说突破社会政治功利性、审美性等观念,向着交流性、活动性发展,是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和通俗叙事文学兴盛为文论带来的时代新意,是对通俗叙事文学最新发展的理论概括,也是对文学"娱乐"价值功能的新概括,和现今时代的娱乐合拍,具有很大的时空穿透性,是颇具现代意义的命题.
    • 王菡薇
    • 摘要: 齐白石的生活来源一直是鬻艺,对润格采取的是不回避且坚持的态度,其书画创作始终与经济因素相关.寓京时期,随着名望提升,其书画作品的润格也逐渐发生变化.不同时期润格的变化和鬻画情况在一个侧面反映了齐白石艺术作品不断被接受的情况,也间接反映了艺术家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与书画市场之间的关系.同时,齐白石参与大量书画酬酢活动,以进一步强化其书画的社会功能,促进其艺术技艺的提升和艺术声望的提高.然而,齐白石自身又时时在塑造着以书画自娱之形象,并以此来表达对传统书画大师的敬仰与学习."自娱"之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购画者对齐白石的接受;而鬻画带来的收入使齐白石免于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从而可进一步体会文人作画"自娱"之情境.齐白石的书画生活在对外鬻艺和对内自娱之间彼此互动,看似对立的两个维度成了理解齐白石书画艺术的关键,也使齐白石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 王菡薇
    • 摘要: 齐白石的生活来源一直是鬻艺,寓京时期,齐白石参与大量书画酬酢活动,进一步强化书画的社会功能。然而,齐白石自身又时时塑造书画自娱等形象,以此表达对传统书画大师的敬仰与学习。齐白石的书画生活在对外鬻艺和对内自娱之间彼此互动,看似对立的两个维度成了理解齐由石书画艺术的关键。
    • 荆翡
    • 摘要: 洛根的“新媒介”理论中社群认知、媒介融合、使用者即内容等观点为影片分析提供思路.探索《艺术死了》一片中信息组合与主题整合下的社群认同、媒介融合及内容聚合下的视觉呈现、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再整合与再混合下的语义解构,分析其反学院式设置的偏向、拼贴手法的呈现对定式思维和固化审美的消解,探寻其在参与者的自娱和创作者的他娱之间寻求平衡的影像价值.
    • (清)刘大櫆; 海涛
    • 摘要: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2),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3),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4)。
    • 崔永升
    • 摘要: 苏轼的草书观与他的"尚意"思想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论书诗之中.从嘉祐八年(1063)《次韵子由论书》"尚意"思想的萌芽到元祐六年(1091)《六观堂老人草书》,苏轼"草书非学聊自娱"的草书观逐渐成形并成熟.对于草书,苏轼反对苦学与执迷,他对张旭、怀素、石苍舒等人草书的态度代表了当时宋代士人对草书的基本态度.本文结合苏轼的论书诗和书论,从草书学习、草书史观、草书创作三个方面对他的"尚意"思想及草书观进行论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