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大肌
臀大肌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22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3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田径、当代体育科技、辽宁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第七届全军手外科会议、第十届全国烧伤疮疡学术会议、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整形与美容会议等;臀大肌的相关文献由484位作者贡献,包括阎仿、韩思文、张娅楠等。
臀大肌
-研究学者
- 阎仿
- 韩思文
- 张娅楠
- 李梅
- 王晓凡
- 葛文利
- 万国平
- 乔雷
- 余国荣
- 余黎
- 叶洋鹰
- 吴蒙蒙
- 周玲
- 娄湘红
- 孙洪芹
- 宁金龙
- 张克君
- 张兴华
- 张勤良
- 徐凤霞
- 李卉
- 林玲
- 汪国栋
- 白雪
- 章晓露
- 等
- 胡佳佩
- 薛黔
- 谢虹
- 邓凯
- 郑育飞
- 陈冬娥
- 陈建意
- 陈春生
- 陶圣祥
- 马丽锋
- 马承宣
- 马海鱼
- 丁建平
- 丁文君
- 丁澜
- 丁琳
- 丁龙镇
- 万千
- 万秀波
- 丑小冰
- 丛华
- 丛进春
- 严淑琴
- 于向华
-
-
张柳标
-
-
摘要:
目的:分析褥疮创面修复中选择臀大肌带蒂肌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方法.方法:以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共30例褥疮患者为对象,均接受臀大肌带蒂肌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术后创面达到甲级愈合的患者比例为60.00%,乙级愈合比例为33.33%,丙级愈合比例为6.67%.本组30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3.33%,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8.52±2.13)天,平均换药次数(3.16±1.18)次,平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21±1.37)天,平均住院时间(20.45±2.19)天.结论:臀大肌带蒂肌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褥疮创面修复中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有应用可行性.
-
-
陈新龙;
陈斐;
梁显南;
王玉叶;
颜帅;
王木盛;
罗德洪;
蔡德南;
夏照帆
-
-
摘要:
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18年10月收治的1例35岁男性患者,骶尾部、臀部巨大压力性损伤伴有尿道瘘和髋关节炎的复杂压力性损伤,经全身支持、清创、负压引流并采用双侧臀大肌肌皮瓣联合阴囊皮瓣等治疗,2周后复杂压力性损伤创面完全愈合,尿道瘘得到修复.
-
-
吴振巍
-
-
摘要:
不少人对于普拉提的理解仅停留在核心训练上,甚至觉得普拉提就是腰腹部训练。不仅仅是普通健身爰好者,甚至为数不少的业内人士都有这样的误解。实际上,“核心”的控制和强化只是普拉提的其中一个运动原则,其他的运动原则还包括呼吸、骨盆和脊柱的中立位、姿态和骨骼排列、脊柱的逐节运动、中轴和四肢的延长。当你了解了普拉提的奥秘,就会理解为何它不仅仅具备收腰瘦腹等这些塑形功能,还有助于矫正不良体态以及肌肉张力的失衡,让你变得更优雅。
-
-
孙奇;
丁澜
-
-
摘要:
本期将介绍不同姿势、不同器械动作的依次进阶练习,以激活臀肌兴奋性为主要目的,同时腘绳肌、核心肌群也参与发力,提高躯干、髋关节稳定性,在向前奔跑蹬地的过程中帮助你更有效地传递能量,降低髋部、腰部和膝关节的运动损伤风险。臀桥—双腿支撑训练目的激活躯干下腰部的肌群、臀大肌以及腘绳肌。
-
-
张梅莹;
赵蕾;
李慧;
王颖颖;
戴世友
-
-
摘要:
目的 探讨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疗效,并采用表面肌电(sEMG)进行评价.方法 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FAI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踝关节松动训练、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观察组加用髋周肌群力量训练.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EBT)进行评定,采用sEMG测量积分肌电值(iEMG).臀中肌、臀大肌的iEMG分别与CAIT和SEBT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试验过程无脱落.治疗前,两组的CAIT评分、SEBT 8个方向距离和iEMG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两组CAIT评分、SEBT 8个方向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t>3.657,P22.038,P0.05);观察组CAIT评分、SEBT 8个方向距离及臀中肌、臀大肌iEMG均优于对照组(t>2.125,P<0.05).观察组臀中肌、臀大肌iEMG均与CAIT、SEBT呈中高度相关(r=0.712~0.866,P<0.05).结论 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可以进一步改善FAI患者踝关节功能.臀中肌、臀大肌的iEMG可以评价力量训练的疗效.
-
-
高纪振
-
-
摘要:
目的探究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局部转移修复对骶尾部褥疮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夏津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骶尾部褥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腰臀筋膜皮瓣修复,研究组患者采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局部转移修复,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2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与治疗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修复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皮瓣切取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Ⅰ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皮瓣下血肿发生率、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骶尾部褥疮患者采取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能够减少患者的皮瓣切取面积,促进创面愈合,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
-
徐德文
-
-
摘要:
一、头发总长度可达725千米。一个人一生中,一共会长出约725千米长的头发。二、最强壮的肌肉是舌头的肌肉。这是因为舌头从来没有觉得累过,身上还有哪个器官的肌肉如此精力充沛呢?当然,也有很多专家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股四头肌、臀大肌或咬肌才是最强大的,也有人说是我们的心肌,它要是累了的话,你就什么都干不成了。
-
-
叶永恒;
何沛恒;
唐金平;
王文龙;
刘勇;
徐栋梁
-
-
摘要: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因臀中肌纤维脂肪化失能并短缩不能复位而缝合部分臀大肌于大转子以重建臀中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9年2月,共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因臀中肌纤维脂肪化失能并短缩不能复位的患者7例,男2例,女5例,年龄42~77岁,平均52.7岁;幼时髋关节感染后遗畸形6例,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均通过臀大肌前上部肌瓣及其肌腱于髂胫束部分离断,缝合于大转子顶和股外侧肌腱而重建臀中肌.术后康复训练,术后前3个月每个月、以后每半年到1年间返院复查X线片及髋关节活动情况.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78个月,平均37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48.0±3.8)分改善至术后(84.0±4.2)分,术前下肢短缩(5.2±1.2)cm改善至术后(2.4±0.6)cm,4例髋关节由术前屈曲(45.6±2.4)°改善至术后(87.6±3.6)°、外展术前(5.5±2.2)°改善至术后(28.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部分患者因臀中肌短缩和纤维脂肪化,采用臀大肌重建臀中肌功能,临床疗效良好,且不影响臀大肌功能.
-
-
董汉滨;
朱红
-
-
摘要:
臀大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臀大肌在深蹲、宽距深蹲及不同深度深蹲,美式臀桥及传统臀桥等常见力量训练中的肌肉激活情况.在美式臀桥及传统臀桥中,臀大肌激活程度可以达到中等,为40%~50%.在普通深蹲中激活率相对较低,为30%~40%,宽距深蹲为45%,完全深度深蹲为40%~50%.因此在臀大肌训练中可以选用美式臀桥或传统臀桥进行训练.
-
-
-
-
摘要: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患者在膀胱截石位下臀大肌肌内注射精准定位的范围,为进一步推广使用膀胱截石位臀大肌注射定位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日-16日在门诊手术室行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手术并需要臀大肌肌内注射的患者268例,先后采用连线法、定位尺进行定位,再以B超机验证两种定位方法的准确性.最后,结合患者的年龄、BMI值确定定位尺的刻度与角度范围.结果 定位尺定位准确率为98.1%,与传统定位准确率(6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膀胱截石位臀大肌注射定位尺定位准确率高,对照参数表中的年龄及BMI值,调节定位尺上下限值和角度即可准确定位,操作方便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