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锌
脱锌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22077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湖南有色金属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金属学会2010年非高炉炼铁学术年会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2008中国铸造活动周、中国金属学会特钢分会、特钢冶炼学术委员会2008'年会等;脱锌的相关文献由553位作者贡献,包括彭秀华、王秋燕、陈永禄等。
脱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2077篇
占比:99.91%
总计:122185篇
脱锌
-研究学者
- 彭秀华
- 王秋燕
- 陈永禄
- 廖春荣
- 蔡文伟
- 蔡新疆
- 孙前进
- 朱德庆
- 朱正海
- 李启厚
- 潘建
- 郭正启
- 周俐
- 彭仲平
- 曾晖
- 李勇
- 杨斌
- 杨聪聪
- 杨茉
- 林宗虎
- 汪的华
- 章立新
- 罗文麟
- 胡利光
- 骆小刚
- 刘兴
- 刘大春
- 刘媛媛
- 刘永成
- 周奕
- 周成尧
- 孙立宇
- 张平
- 张雁生
- 戴永年
- 曹玉龙
- 曾辉
- 李来所
- 杨峻
- 杨部正
- 林孝发
- 林孝山
- 段鸾芳
- 殷俊
- 潘航宇
- 王东彦
- 王海军
- 琚泽龙
- 耿丽萍
- 薛庆国
-
-
闫秉昊;
王孝建;
丁志龙;
魏宝民
-
-
摘要:
热镀铝锌产品在用户加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脱锌。本文对加工脱锌缺陷进行了微观形貌和能谱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脱锌缺陷产生原因可分为三类:基板组织异常、镀层厚度异常增加、基板表面氧化或残碳。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预防脱锌缺陷发生的控制措施。
-
-
彭亚环;
苗壮;
林培芳;
佘雪峰;
涂忠东;
王静松
-
-
摘要:
为综合回收钢铁生产过程烟尘中的锌,消除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还原剂种类、原料结构以及球团粒径等对含锌粉尘干球转底炉直接还原过程的影响,并与压团还原脱锌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干球直接还原工艺较压团块还原更为适宜;干球直接还原工艺适宜的还原温度为1250°C,还原时间50 min;采用内配煤制度,适宜的碳铁比应控制在0.25~0.35;原料结构对球团还原过程的影响不大,而球团粒径对球团脱锌有较大影响,CDQ粉作还原剂时,干球直径应控制在14~16 mm;YM煤作还原剂时,干球直径应控制在14~18 mm。
-
-
-
郑宏晔;
陈胤桢;
裘吕超;
周桢;
邹君文
-
-
摘要:
一变压器铅黄铜线夹使用了约10年时发生开裂.对开裂的线夹进行了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断口分析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线夹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基本正常,但发生了应力腐蚀,并伴随有脱锌现象,从而导致其开裂.
-
-
王建政;
孔令强;
王敏杰;
欧海涛
-
-
摘要:
某白银生产企业氰化浸银系统产出的氰化贫液长期循环利用,由于铜、锌等杂质金属离子不断积累,导致银浸出率降低,生产指标波动.采用三级工艺(一级酸化脱锌、二级酸化脱铜、三级石灰中和)进行处理,并对试验条件等进行优化.在最佳条件下,氰化贫液中锌、铜的平均脱除率分别约为94.06%、98.90%;脱铜后液经石灰粉中和至pH值为7.0~7.5,碳酸钠调整pH值至10.0~10.5的三级处理液返回银精矿氰化浸出流程,获得了较好效果,氰化渣银品位平均下降了53.00 g/t,解决了氰化贫液循环浸出和综合回收利用的难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
李东宇;
李小强;
李京懋;
屈盛官;
徐各清
-
-
摘要:
通过粉末冶金制备铜铁基含油轴承,并利用DSC、SEM和压缩试验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烧结气氛(100%N2、75%H2+25%N2和100%H2(体积分数))和烧结温度(825~885°C)对轴承材料的微观组织、含油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865°C的条件下,100%N2气氛下烧结时,铁粉表面的铁氮化合物和黄铜粉表面的氧化膜阻碍了两者间的冶金结合;100%H2气氛下烧结时,Cu3 Zn相发生严重的脱锌现象.这两种气氛下烧结试样组织中存在较多形状不规则的缝隙和孔隙,显著降低了材料的含油率、硬度和压溃强度.75%H2+25%N2气氛下烧结时,粉末颗粒间的冶金结合较为充分,且Cu3 Zn相的脱锌程度较低,孔隙趋于球形,材料的含油率、硬度和压溃强度明显提升.在75%H2+25%N2气氛下,825°C和845°C烧结时,粉末颗粒之间未发生明显的冶金结合,硬度和压溃强度较低;烧结温度升高至865°C时,冶金结合程度提升,孔隙数量减少,试样的硬度和压溃强度明显提高;烧结温度继续升高至885°C时,试样发生过烧结,收缩率较大,含油率急剧下降.75%H2+25%N2气氛下,烧结温度为865°C时,烧结试样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含油率、硬度和压溃强度分别为18.8%(体积分数)、43.7HB和271.1 MPa.
-
-
徐幸;
徐斌;
王嵩蒲;
尉成栋;
于玲君
-
-
摘要:
某工厂生产的军用H62黄铜罐在水压试验后入库存放,一段时间后出现开裂现象.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扫描电镜分析和能谱分析等方法,结合生产工艺和现场工况,对该黄铜罐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铜罐在机械打孔及焊接后未进行退火处理,导致焊缝部位产生应力集中,之后的水压试验提供了潮湿环境,引起显微组织中的β相脱锌,导致黄铜力学性能下降,最终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
-
-
-
肖丽俊;
殷志宏;
赵腾飞;
朱正海;
孙前进
-
-
摘要:
通过火法脱锌试验及SEM、EDX和XRF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镀锌废钢在还原气氛条件下锌及基体的变化,从热力学角度探讨了脱锌机理。结果表明,低温时锌在钢基体表面形成较薄的氧化膜,厚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明显的黄色氧化锌层在850°C以上形成,并在950°C消失;还原性气氛下950°C时脱锌效果最佳,表面锌质量分数小于2%;在火法脱锌过程,钢基体表面的锌经历了氧化、还原和气化脱除3个阶段。研究对于开发镀锌废钢的火法脱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
-
-
-
-
胡利光
- 《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高炉煤气二次除尘灰中含有大量的铁、碳成分,可以作为很好的炼铁原料资源.但由于高炉二次灰含锌量较高,直接回用会影响高炉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对二次灰进行脱锌处理.文章主要介绍通过采样分析、现场试验和分析说明高炉二次灰的颗粒粒径与含锌量有关,细小颗粒含锌率较高,较大颗粒含锌率较低;通过试验确定高炉二次灰旋流分离脱锌技术与处理流程;并经旋流脱锌处理后和获得的经济、环保效益,同时分析采用旋流分离法处理高炉二次灰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
-
-
-
邹宽;
胡利光;
林高平
- 《2003年地球环境与钢铁工业国际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高炉瓦斯泥中含有大量的铁、碳,是很好的炼铁原料.但由于高炉瓦斯泥含锌率较高,直接回用会降低高炉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先进行脱锌处理.通过实验并结合理论分析说明高炉瓦斯泥颗粒的含锌率与其燧度有关,微细颗粒含锌率较高,粗大颗粒含锌率很低;介绍高炉瓦斯泥旋流脱锌技术与典型流程;通过实验说明宝钢高炉瓦斯泥旋流脱锌结果及带来的经济、环保效益,进一步分析我国发展该方法回收高炉瓦斯泥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