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旋流分离

旋流分离

旋流分离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519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393110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三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2010’中国油气计量技术论坛、第十届全国非均相分离学术交流会暨非均相分离新型技术设备推广会等;旋流分离的相关文献由1165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立新、蒋明虎、邢雷等。

旋流分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93110 占比:99.96%

总计:393273篇

旋流分离—发文趋势图

旋流分离

-研究学者

  • 赵立新
  • 蒋明虎
  • 邢雷
  • 李枫
  • 张勇
  • 文闯
  • 杨燕
  • 汪华林
  • 曹学文
  • 刘海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首同; 王旭东; 杨靖; 陈洋
    • 摘要: 光释光测年(OSL)样品制备的目标是提取土壤中一定粒径范围内的石英和长石颗粒(中颗粒38~63μm)。针对当前样品提取过程中效率低、耗时长等诸多问题,提出一种光释光测年样品制备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水力旋流分离原理,采用3D打印技术研制微型水力旋流器(浓缩器),设计2种改进型带筛网的微型水力旋流器(粗选器和精选器),根据旋流分离器分离特性选择适宜的参数;研制样品前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四个模块(粗选模块、反应池模块、精选模块和控制模块);通过该装置能快速分离提取5种理化性质各异的土壤颗粒,利用激光粒度仪测试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分离提取的颗粒集中分布在35~65μm范围内,分离效率分别为77.8%、90.4%、77.2%、80.3%、80.9%,粒径均值为40~50μm。该方法提取的土壤长石、石英颗粒满足光释光测年样品制备的要求。
    • 张维; 孙永利; 李家驹; 郑兴灿; 王诣达; 刘静; 张玮嘉; 顾淼
    • 摘要: 合流制溢流污染是城市水环境治理进程中需要长期应对的难题。以物理化学法为核心的快速净化处理可有效削减入河污染物总量,降低水体雨后黑臭风险,符合我国政策要求和行业发展需要。阐述了一级强化、旋流分离和快速过滤技术用于合流制溢流污染快速净化处理的进展情况,介绍了国内外典型工程案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快速净化措施实施的建议。
    • 韩东兴; 房建宇; 陈江萌; 高欣; 申大伟
    • 摘要: X气田M天然气处理厂因采出水处理能力不满足现状而产生了系列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分析了M天然气处理厂采出水处理系统现状以及来水水质特征,采用强化岗位力量、预警加密检修、控制沉降时间、优化加药制度等措施,有效应对高峰水处理任务;通过强化预处理单元复杂水体处置能力、甲醇回收单元处理能力和系统污泥清理与减量过程,实现M天然气处理厂采出水处理能力根本提升。最终M天然气处理厂水处理能力满足生产需求,系统淤泥得到有效清理,污泥减排降控90%,产品甲醇精馏浓度、回注水质等各项指标完全达到企业标准,为类似天然气处理厂采出水处理提供借鉴。
    • 蔡禄; 武晓波; 孙治谦; 耿坤; 王旱祥; 王振波
    • 摘要: 为探究双蜗壳气液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分布规律及液膜的形成,采用EWF模型,通过CFD数值模拟得到双蜗壳气液旋流分离器内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并结合流场分析液膜的形成及运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柱段上半部分受排气心管底部的影响,排气管近壁面处的切向速度骤降;柱段下半部分切向速度呈“M”形的轴对称分布;轴向速度呈外围下行流,中心上行流的分布趋势;渐缩段三相速度均较稳定,数值相对较小且呈现良好的规律性;压力最低处位于排气心管底部中心处;柱段和渐缩段压力呈轴对称分布,外旋流压力高,内旋流压力低;柱段和渐缩段流场分布较稳定,是两相分离的关键部位,液膜也在此段形成。所得结论可为天然气水合物排水采气装置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于志敏; 张浩然; 张博; 王路海
    • 摘要: 因延迟焦化工艺的特殊性,焦化蜡油中不可避免会携带焦粉.基于焦粉携带对焦化蜡油后续加工处理过程造成困难的分析,对优化操作条件降低焦化蜡油焦粉携带的方法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利用沉降和过滤等实现焦化蜡油焦粉脱除的机械分离方法.重点总结了磁絮凝沉降法、旋流分离法、反冲洗分离法及陶瓷膜过滤法等几种焦化蜡油焦粉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各种焦粉脱除技术的优、缺点,简单分析了可借鉴的其它液固分离方法.可为焦化蜡油焦粉脱除新技术研发提供思路,从而实现焦化蜡油后续加工装置的长周期平稳运行.
    • 边江; 曹学文; 孙文娟; 杨文; 蒋文明
    • 摘要: 超声速旋流分离技术是天然气加工处理领域的一大技术创新,它将膨胀降温、旋流式气/液分离、再压缩等处理过程集中在密闭紧凑装置中完成.本文总结了超声速旋流分离装置种类、原理及优缺点,并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和现场应用等方面回顾了易凝气体低温凝结理论和超声速旋流分离技术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大量实验及现场应用均表明超声速旋流分离装置具有结构紧凑轻巧、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等优点,同时该技术的应用不断趋于多元化,从传统的脱水、脱重烃逐渐向脱酸气和天然气液化领域拓展,应用前景广阔,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液滴二次蒸发与能量损失较大等问题.下一步研究工作可以从多组分混合物凝结过程的交互作用机制、凝结液滴的运动特性和碰撞聚并机理等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探索提高凝结效率和降低能量损耗的方法,以促进超声速旋流分离技术多元化的工业应用.
    • 夏冀沣; 裴金源; 张勇
    • 摘要: 高含水期油井井下分水设计为一种应用于高含水期油井的井下油水分离装置,将井下油水分离器与原油提取管道相连接,使原油在井下开采的过程中在旋流分离的作用下,使油水混合液受到高于重力加速几十倍的离心力,从而最大程度地达到油水分离的效果。同时在井下油水分离器的入口和出口连接符合工况条件的泵从而控制分流比、使入口处的油水混合液以及出口的单相油或水得到更快更充分地处理。分离出的水被直接注入到该油井的另一层(注水层),分离后的富油流则被举升到地面。通过开展井下油水分离和水回注相关技术的研究,对产出液进行井下油水分离,可以实现在生产井筒内注水与采油同步进行。高含水期油井井下分水装置具有高效、小型、灵活等优点。
    • 崔俊贵
    • 摘要: 针对渤海B油田高温稠油污水的特点,采用旋流浮选器处理该油田污水.结果表明,旋流浮选器可有效降低高温稠油污水中的油含量和悬浮物含量,在目前进水油含量小于150mg/L、悬浮物含量小于90mg/L时,不加注任何化学药剂,经处理后水质满足出水水质要求,其中经两套串联处理后油和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5.2%和63.3%.旋流浮选器将旋流分离技术和气浮分离技术有效结合,具有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以及收油筒位于气浮罐中心设计等特点,在海上油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 王晓雷
    • 摘要: 为开发具有高效高速处理能力、低成本的矿井水预处理技术,提出了高浓矿井水"旋流分离+膜处理+旋流澄清"处理新工艺,将大颗粒物进行旋流分离,再经陶瓷膜过滤脱除悬浮物,浓缩后的高浓煤泥水再进入旋流澄清装置加药絮凝沉淀,得到合格的产水.此工艺经中试试验研究得出,矿井水处理效率高出水浊度小于10NTU,系统水回收率达到97.5%,微砂循环率为97%以上,药剂用量比传统混凝沉淀等技术减少40%~60%,吨水药剂费用节省0.2元.
    • 安伟; 张庆范; 赵建平; 靳卫卫; 李建伟; 宋莎莎; 刘硕
    • 摘要: 机械式撇油器是一种常用的海上溢油回收设备,为了提高其溢油回收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漩涡和旋流分离技术的浓缩式漩涡撇油器.通过缩尺比1∶10的浓缩式漩涡撇油器测试样机,从造涡及溢油回收效果、波浪和运动对造涡影响、撇油器出口油相含率、撇油器溢流口压力变化规律和溢油回收效率等方面,测试并分析浓缩式漩涡撇油器的回收特性.同时耦合欧拉多相流模型和RSM湍流模型,求解并分析撇油器中旋流分离器内的油水两相旋流场特征.研究表明,浓缩式漩涡撇油器可抵御一定强度的波浪和撬体平移,有效形成表面漩涡和旋流器内旋流场,实现油相回收纯度的提升.撇油器溢流口附近压力受泵的功率、入口流量和分流比影响,与入口流量和分流比均呈线性关系.溢油回收效率与分流比也呈线性关系并随分流比的增加而逐渐提高.本文研究证实了浓缩式漩涡撇油器回收溢油的可行性,并为该种撇油器的优化和操作工况设置提供了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