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业>2006中国油气钻采新技术高级研讨会
2006中国油气钻采新技术高级研讨会

2006中国油气钻采新技术高级研讨会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秦皇岛
  • 出版时间: 2006-04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大庆石油学院

会议文集:2006中国油气钻采新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针对锦州油田稠油藏的油井汽窜产生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稠油藏防治汽窜的方法,并对现场防治汽窜的效果进行了阐述.
  • 摘要:稠油冷采是指应用常规抽油泵和用开发出来的各种非热力方法开采稠油的过程.依据周广厚的螺杆泵开采重油理论,配套化学预处理地层、井筒化学降粘、地面换热输送、油管锚定、螺杆泵优化、螺杆泵转速确定、变频控制、原油处理、自动控制等工艺,成功地开发了泽70(特)稠油油藏.37口(特)稠油井已累计产油29.7594×104吨,单井连续生产时间最长的达2515天,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 摘要:目前,锅炉的产生蒸汽,通过热交换器就排出,排出的废气还具有较大的能量,直接排除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热电联供技术.热电联供是一种既产热又产电的技术,利用高温气发电(燃气轮机),废气产生热水的技术.在锅炉设备后加入一套燃气轮机设备,锅炉产生的蒸汽经过燃气轮机设备发电,发电后的废气去加热热水供其他用途.利用热电联供技术使蒸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保证了热能和电能生产和供应的合理性,对油田的节能增效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摘要:注汽井井底蒸汽温度、压力与干度是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数值模拟与动态预测的基础数据.注汽井井筒温度分布是进行隔热油管与套管管柱热应力分析、伸缩管和热采封隔器设计与性能分析的基础.针对目前使用的注汽井井筒模拟软件存在着蒸汽吞吐井瞬态温度分布计算误差较大、对隔热井筒的节点划分过粗以及未考虑因封隔器的漏失和失效所造成的对井筒传热系数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的问题.为提高稠油热采注汽井筒模拟计算的精度,建立了注汽井井筒精细数学模型、隔热油管接箍和伸缩管的局部加密数学模型,用数值解的方法计算了注汽井井筒热量的传递.结果表明,由恒壁温井筒传热模型求出的地层热阻的变化规律比目前常用的恒热流井筒传热模型更接近井筒传热的实际情况,精度更高,能够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
  • 摘要:稠油资源在油气资源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稠油的开采业成为影响未来油气产量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稠油油藏的注水注热问题,是关系的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重要内容.鉴于稠油具有油层埋藏浅、油层压力及温度低、饱和压力低、汽油比低等复杂特性,本文就稠油油藏在开采过程中表现出的流体性质与几种经典的非牛顿流体进行对比得到稠油油藏在地下的渗流也具备与非牛顿流体一样的非线性关系.然后以非牛顿流体渗流力学为基础,结合微积分原理,从非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出发,推导出非牛顿流体的流变方程.并结合流体在地下的流动情况及油藏的地下特征,推导出幂律型流体和宾汉型流体的渗流特征方程,最终结合稠油油藏性质得到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产能预测方程.
  • 摘要:通过井架结构振动理论、有限元分析和实验室简易模型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以振动频率为基准,载荷下降系数为依据诊断钻井井架结构安全承载能力的方法.根据井架的具体结构形式和受力特征,将井架简化成一根沿长度上质量均匀分布、刚度恒定的简支梁,用振动理论研究了井架固有频率与作用载荷之间的关系,通过有限元分析对载荷与频率的关系进行了验证;提出了测试井架在两种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固有频率推算井架临界承载并以此评定井架安全承载能力的方法;在实验室内制作了与A形井架相类似的模型,进行了逐级载荷下的固有频率测试,分析总结出适用于井架现场评定的具体方法,最后应用此方法对现场在役井架进行了测试与安全承载能力评定.该评定方法为井架测试、安全评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对保证钻井安全生产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 摘要: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已发展成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目标的工程技术.本文根据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的实质,将深井泥页岩地层的井壁稳定性研究分为基于连续介质理论的均匀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层理性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裂隙性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以及井壁稳定性物理化学机理研究等方面,并对各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指出:以孔隙弹塑性力学为基础的均质地层井壁稳定性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基本成熟,而具有显著"结构性(层理、裂缝)"的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问题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需要从结构性地层的变形破坏特性、钻井液在结构性地层的渗流特征以及渗流对结构性地层的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等基础研究出发,开展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综合研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 摘要:欢西油田稀油区块1979年采用早期注水的二次采油方式投入开发,稠油区块于1984年采用蒸汽吞吐方式投入开发.稠油多数区块已进入高轮次采油阶段,油层堵塞已成为影响油井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油层堵塞原因,针对不同的堵塞采用相应有效的解堵方法,介绍了各技术的原理、主要技术参数、技术创新点及应用情况,物理和化学解堵法并用,取得了显著的解堵增油效果.
  • 摘要:蒸汽吞吐是稠油开采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采油速度快、油气比高、适用性广的特点.随着大规模开展,常规蒸汽吞吐技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蒸汽吞吐属于降压开采,蒸汽波及范围有限,尤其是高轮次吞吐后期,地层压力下降,周期含水上生,产量下降,回采水率降低,开采效果逐渐变差.其次,在稠油吞吐热采过程中,套管长期受高温、高压作用,有些套管已经变形,损坏严重,造成汽窜.另外,由于连续动用管柱作业,多次压井,造成井场与地层的污染.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利用氮气助排技术改善吞吐效果,其主要机理是:地面制氮注氮设备现场分离的氮气经过增压注入地层后,随着地层压力下降,体积迅速膨胀,有效增加了蒸汽波及体积,补充了地层能量,驱动地层中的原油及冷凝水迅速返排,起到强化助排油、水的作用.氮气导热系数较低,利用这个特点,可以简化注汽工艺管柱,减少作业量,同时降低蒸汽的井筒热损失,提高热能的利用率.目前,氮气助排技术已经在辽河油田实施近1000井次,有效率达到90%以上.根据现场应用效果分析,氮气助排可以保持地层能量,提高原油产量和回采水率,同时节省作业费用,减少蒸汽注入量,确实能有效改善蒸汽吞吐效果,是蒸汽吞吐后期转换开采方式的一种有效途径.
  • 摘要:大庆喇萨杏油田在二次加密调整井投产以后,造成异常高压层分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是控制压力分布的主要因素.由于在泥岩层、含钙低渗层压力预测及解释等方面存在不足,造成对一些高压层位判断不准确,小层孔隙压力计算误差大,无法准确设计合理的洗井液密度,针对高压层采取的防窜措施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导致部分井固井后管外冒和固井质量不好.由于钻井液和地层内流体矿化度存在差异,当地层内流体浸入井筒后,井筒内钻井液的电阻率局部发生变化.流体测井解释技术利用电阻率的局部变化,实现识别浸入流体的性质、确定异常高压层的位置、流体浸入的速度、提高低渗高压层的压力解释精度,为固井防窜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参数,在调整井钻井区块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 摘要:通过建立减振器安装位置不受限制、钻杆和钻铤长度可任意变化的整体钻柱纵向振动分析数学模型,确定了该模型的计算方法;结合塔里木油田减振器的使用情况和常发生事故的井段,拟定出计算用钻具组合及计算用井深;由计算机模拟分析得到在不同转速和减振器在不同安装位置情况下的计算值,由此得出结论:减振器安装在钻头上方不同的位置,可达到不同的减振效果和变化的钻头破岩冲击动载,进而确定出减振器的最佳安装位置;减振器安装在最佳位置,减振效果将提高几倍至十几倍,同时在不加大钻压的情况下可提高钻头的破岩能力.
  • 摘要:在欠平衡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控制技术是欠平衡钻井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准确掌握井底压力的大小,实现精确控制井底压力,提高欠平衡井底负压控制精度,开展了三项关键技术的研究.自行研制开发出低成本、经济实用的,能在钻井过程中随钻测量、起钻后进行地面回放的井底压力测量仪器;在原有模型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岩屑固相和多相流加速度压降的影响,发展了流钻欠平衡钻井环空多相流井底压力的计算模型,并推导出机械钻速不同影响井底压力增量的计算公式,方便现场应用;为了验证模型精度,对现场更具指导意义,开发了流钻欠平衡钻井监测与分析的计算软件,利用井底压力温度实测计算的数据误差小于3%,为欠平衡钻井设计计算与现场精确控制井底负压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数据.
  • 摘要:多轮次低(无)效吞吐井复产技术,是从分析注汽(蒸汽吞吐)过程中对油层造成的伤害原因、伤害类型及伤害程度的基础上,对目前现场使用的各种注汽添加剂、化学助剂产品性能、现场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筛选,同时,在满足储层配伍性要求基础上,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改善注汽效果促进剂,主要目的是解除注汽过程中对地层伤害,并借助新的工艺方案,提高回采速度和回采水率的同时,最大限度采出低渗透层(难动用层)剩余油,进而提高蒸汽吞吐开采效果.
  • 摘要:在出砂油井上,经常出现砂卡、砂埋、泵筒和柱塞磨损腐蚀等现象,造成抽油泵过早失效.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合金涂层技术结合特殊的结构设计,研制应用了AOC特种合金抽油泵.本文从AOC合金材料的试验研究入手,说明了AOC特种合金抽油泵的结构特点、性能特点、主要技术参数和适用范围.该泵2005年在冀东、辽河油田投入现场试验,成功率100%,在现场见到明显的效益,对比井其平均检泵周期比常规抽油泵延长一倍以上,平均提高泵效10%以上.
  • 摘要:辽河油区超稠油储量较大,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采技术是接替蒸汽吞吐开采超稠油的最佳生产方式,而注汽环节是关系到SAGD开采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为此开展了以Y441强制解封封隔器、多级长效密封器、压力补偿式隔热型伸缩管、隔热管接箍密封器以及新型高温长效密封件为核心的SAGD高温长效隔热注汽技术的技术攻关,并成功进行了15井组的现场试验,从试验效果来看达到了间歇注汽的长效密封隔热的目的,对SAGD开采工艺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证.
  • 摘要:针对传统的计量方式难以满足塔里木油田生产过程中各井的液量、气量变化大难以在较宽的计量范围内实现精确计量要求的现状;选择了称重计量的技术路线,研究了ZLW型称重式油井计量装置;介绍了ZLW型称重式油井计量装置的结构、原理、系统的组成和标定方法以及主要的计算公式,着重探讨了和开发研究过程中采用称重计量技术、高效旋流分离技术、计算机的防死机"看门狗"保护技术、多次沉降分离作用提高了纯油计量精度技术和计量分离器的排液技术等几项关键技术;对比分析了常规典型的油井计量装置和称重式计量装置的性能与特点;简述了称重计量装置矿场实验情况;该装置的研究成功,不仅可以实现在较宽的量程内有较高得计量精度,提高现场计量参数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而且消除了压力、温度、密度、粘度、含砂、含蜡和含气等因素对油井计量的影响,实现了在线监测与计量,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 摘要:不动管柱压裂及排液求产工艺技术是利用一趟管柱,对一个、两个或多个层实施压裂,并在不动管柱的前提下,实现压后排液求产;同时通过设计新型可洗井封隔器,保障油井有反洗井通道,可有效防止封隔器以上砂埋,所引发的管柱砂卡事故,并通过对新型封隔器、控制开关、密封接头、同心大通径压力计托筒等井下工具的组合优化,形成了集压裂、排液、求产、测压、测井温等于一体的完整配套的工艺技术.应用该技术在大庆外围油田及海拉尔地区的7口井中进行了现场试验,成功率100%.
  • 摘要:火烧油层的驱油机理及特性:在高温氧化过程,火烧油层的驱油效率是相当高的,可以说除了烧掉的燃料,其余全部被驱替干净.烧掉的部分是原油中的沥青胶质,数量在每方油层20-30Kg左右.驱油效率高,最重要的原因是火烧油层过程中强烈的蒸馏作用.在蒸馏带内高温作用下,水和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全部被蒸馏成气相,由于气相的体积远远大于液相,并且是产生于原油的内部,在短时间内不能与原油分离而形成泡沫油,相当于原油体积急剧膨胀,因此产生强大的驱油作用. 火烧油层的驱油效果与地层与原油性质、注空气的通风强度、点火和燃烧温度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某一油层实施火烧油层开发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确定地层与原油性质是否适合火烧油层开采方式,优选人为可以控制的操作参数.通过物模实验确定火烧油层的可行性,大致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以及基本的操作参数.目前国内常用的物模实验装置有燃烧釜和燃烧管两种,本文分别介绍它们的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
  •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CO2的增油机理,以及二氧化碳三元复合吞吐采油技术,主要论述了该技术在曙光油油超稠油的应用情况及规律分析,为二氧化碳三元复合吞吐采油技术在超稠油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现场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2004年1月到2006年3月,二氧化碳三元复合吞吐采油技术在我厂超稠油共实施193井次,其中在各超稠油区块周期结束81井次,周期对比措施累计增油2.6×104吨.
  • 摘要:浮环泵采油工艺技术是应用于水平井及出砂水平井人工举升的一项新技术. 该技术采用全新的设计思路,突破了普通抽油泵传统的柱塞结构,采用相互完全独立的多级浮环结构柱塞;密封结构采用软-硬摩擦副;选用新研制的具有耐高温、高耐磨特性的复合非金属材料作为软密封材料,能够在含砂条件下形成良性摩擦机理,磨损量可在液力作用下自动补偿.该技术具有携砂能力强、耐高温、零间隙密封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大斜度井、水平井及出砂水平井采用.截止目前,浮环泵已经在锦州采用厂水平井成功应用10井次,其中大部分为出砂井,均取得理想效果.
  • 摘要:随着油田的逐渐开发,油藏出砂状况、地层条件已发生变化,现有的防砂筛管已经不适用,油井防砂后易出现卡泵、供液差等问题.高强度席型过滤网防砂筛管使用席型网作为过滤元件,该网有两个方向的挡砂作用,①筛网在编织后钢丝部分错开形成长缝,该缝隙可以起到挡砂的作用;②该网的截面由于编制形成近似三角形缝隙,该缝将会在防砂初期起到挡住细粉砂的作用.该筛管具有防砂孔隙度可控、过流面积大、渗流性能好、滤砂效果好、挡砂范围广的优点.
  • 摘要:宝浪油田地层温度83-1100C,储层孔隙度1.37%-17.35%,渗透率0.02×10-3-265.74×10-3μm2,储层微裂缝比较发育,主要以低角度潜在缝为主,占全部裂缝的90%以上,因此宝浪油田具有高温、低孔、低渗、裂缝发育等特点.宝浪油田于1997年投入注水开发,经历自喷期到机械采油期,由无水采油期到中含水采油期,目前有注水井55口,采油井105口,由于地层微裂缝比较发育,根据统计,在目前注水压力情况下有25口注水井具有裂缝吸水特征,同时有18口油井具有裂缝产油特征.目前有近60%的油井见水,综合含水达23.41%,其中有14口油井因高含水而关井.在见水油井中有29口见边水,10口井见注入水,6口井见裂缝注入水,因此有必要进行综合治理,其中调剖为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宝浪油田具有高温、低孔、低渗、裂缝发育等特点,常规调剖技术不能解决生产问题. 针对宝浪油田高温低渗及微裂缝比较发育的地层特点开展高温低渗裂缝性储层调剖技术研究,研究出耐高温的高强度调剖剂配方,并配套了相应的优化设计及段塞施工工艺.配方主要采用抗盐耐高温聚合物与复合交联剂、调节剂等配制成调剖剂基液,泵注入地层深部后,在地层温度下形成交联,生成高强度凝胶,封堵裂缝或高渗透带,达到调整吸水剖面,提高水驱波及体积的目的.调剖剂耐温达到110℃,成胶时间20-80小时可调,成胶强度达到10Pa.采用研究配方及配套工艺开展7口井现场试验,取得成功,注水井注水压力提高,启动压力上升,吸水指数下降,吸水剖面得到改善,施工井相关层段达到40个,通过调剖措施,改善了31个吸水层段,其中有13个高吸水层段吸水量得到控制,12个低吸水层段吸水量得到加强,有6个不吸水层段得到启动,对应7口油井产量上升,含水下降,累计增油6039t,降水6391.1m3,取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为该类型地层实施调剖提供借鉴作用.
  • 摘要:文东油田油层埋藏深、高温、高压、低渗、非均质严重、层间渗透率级差大,投入注水开发后水线突进严重,开发效果差,因此进行分层注水满足油藏开发要求日益显得迫切;由于文东油田特殊的井况,近几年进行的分注都未取得成功.本文重点介绍技术攻关过程中应用的高压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几种配套工艺技术、应用后达到的开发效果,表明该工艺的成功应用使文东盐间深井高压分注取到了突破.
  • 摘要:针对采油生产过程中杆管偏磨日趋严重问题,使得各油田修井作业次数频繁,导致采收成本大幅度增加.为缓解杆管偏磨、延长生产周期,达到降低采收成本的目的,本文从油井实际状况综合考虑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目前需要采取的相应对措.
  • 摘要:我国多数油田油井腐蚀严重,对油田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近十几年来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防腐油管,如镍磷镀油管、内衬油管、喷涂油管和氮化防腐油管等.但是由于油田腐蚀情况十分复杂,每一种技术都暴露出使用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各种防腐油管的防腐性能和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氮化防腐油管的适用性较好,综合性能优于其它防腐形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摘要:本文阐述了锦州油田出砂状况及相继开发和应用的各种化学防砂技术,分析其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化学防砂措施,以适应油田中后期发展的需要.
  • 摘要:从欢喜岭油田生产实际出发,较全面地分析了欢喜岭油田开发中后期后,出现杆、管严重偏磨的特点、偏磨原因及防偏磨对策;重点阐述了一种新型防偏磨技术-双向保护抽油杆接箍的技术原理和工艺特点.通过实际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管杆偏磨严重的问题,减少了油井断、脱、漏事故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摘要:介绍了黄沙坨油田的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及流体性质等地质概况,并分析了黄沙坨油田的油藏特点,同时指出了黄沙坨油田开发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针对以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提出利用水平井技术有效减缓底水锥进速度,降低含水上升率,充分挖掘锥间带剩余油潜力.在水平井部署中,利用3Dmove技术、岩心观察技术、动态资料分析等确定水平井优化部署原则,优选水平井井位.在水平井钻井中,通过轨迹控制随钻等相关配套技术,提高了水平井轨迹控制精度和钻井工程质量.在水平井开发中,针对黄沙坨油田开发后期存在的问题,研制了一系列深抽及配套防偏磨工艺技术,适应了黄沙坨油田水平井开发的需要,提高了水平井的产能.
  • 摘要:本文分析了茨榆坨油田常规热洗清蜡方式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到了替代热洗清蜡的防蜡技术,既聚胺脂涂层油管防蜡技术,同时介绍了聚胺脂涂层油管防蜡技术的前期实验和现场应用情况,通过对其防蜡机理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其防蜡效果明显,可有效解决洗井污染油层问题的结论.
  • 摘要:根据聚合物驱和聚合物驱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聚合物驱后地层残留聚合物的再利用、深部调剖、高效洗油3项提高采收率技术.地层残留聚合物的再利用技术由絮凝技术和固定技术组成,利用地层残留聚合物封堵高渗透层,提高水驱的波及系数;深部调剖技术对残留聚合物再利用后的地层进行补充调剖,进一步提高水驱的波及系数;高效洗油技术既弥补了聚合物驱机理的不足,也弥补了聚合物不可入孔隙体积所损失的那部分波及系数.地层残留聚合物再利用的矿场试验效果证实该技术对注聚油田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 摘要:辽河油田是以稠油开采为主的油田,且多为互层状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是稠油开采的主体工艺."十五"期间,随着套损井、侧钻井、出砂井数量的增加,完善配套了稠油分注分采配套工艺技术.本文介绍了适用于7″套管侧钻出砂井(5″套管)分层注汽配套工艺技术,包括技术原理、技术特点和现场试验情况.现场试验的证明,侧钻出砂井分层注汽工艺管柱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小直径侧钻出砂井的分层注汽工艺技术.
  • 摘要:本研究主要对水平井射孔完井的三维物理和数学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求解,模拟水平井真实射孔的条件,获得了不同的射孔参数和地层参数对水平井射孔完井产能的定量分析结果.在该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水平井射孔参数的优化设计,以达到最佳的射孔生产效果.
  • 摘要:本文针对大港滩海特殊情况进行了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解决了大港油田滩海特殊环境条件下酸化工艺技术问题,满足了滩海酸化条件要求和安全环保要求,通过对滩海油田储层地质、岩矿、流体及储层潜在伤害机理深入分析,基于理论分析、大量室内试验、工艺方案实施分析和现场试验,并借鉴渤海湾类似油田/储层酸化研究和实践活动经验,对该油田酸化解堵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滩海油田不同井层条件解堵酸化配套技术,形成了滩海砂岩储层的酸化技术,并成功的在沙河街组和明化镇储层进行了应用,酸化施工成功率100%,有效率100%.增产效果显著,达到了释放油层自然产能、准确认识储层的目的.对于本区其他井增产改造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摘要:齐108-10-20F井为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欢喜岭采油厂齐108块的一口7″套管稠油井,该井注汽时套管外喷蒸汽严重的原因:一是套管损坏;二是固井水泥返高不够,注气时套管外地表水蒸发.本井大修主要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修整套管,保证通径;二是保护油层,防止污染;三是挤灰封窜,解决注汽套管外严重喷汽问题;四是套管堵漏,保证密封性.因此,该井大修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处理,且就目前大修技术发展水平来讲,完全能够实现,具体方案如下:1、修套:采用铣锥、磨鞋等工具对套管损坏部位进行修复,保证后续工序的通径要求.2、保护油层:注灰塞,对生产层进行封堵,防止挤窜时水泥浆污染生产层.3、分段射孔挤灰封窜:根据钻井地质基本数据表中的地层分层数据,决定在600m~601m处射孔挤灰封堵馆陶组;在300 m~301 m处射孔挤灰封堵明化镇组;在井口环形钢板处向表套、油套环空挤灰封堵平原组,从而遏制三组水受热向地表蒸发流窜,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本井的固井质量.4、全井下衬管固井堵漏:为了实现套管损坏处和两处射孔封窜处密封的严密性和可靠性,进行全井下衬管固井堵漏,防止注入的蒸汽外窜.该井通过修套、注灰保护油层、分段射孔挤灰封窜及全井衬管固井等大修工艺恢复生产,完全可以解决7″套管稠油井套管破损特别是水泥返高不够而导致注汽时套管外喷蒸汽严重的生产难题,从根本上挽救了一口油井的生命,对同类井大修方式的选择也具有一定借鉴价值.本井大修后产量与大修前相比没有下降,充分说明,在双重套管(采用7″套管内衬5″套管)情况下,采用"89"枪"102"弹的射孔方式可保证射孔效果.另外,从本井大修与重新钻一口新井的费用相比可以看出,至少可以节省资金22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 摘要:塔里木油田根据油田地面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吸取了以往阴极保护系统失败的教训,通过对油田阴极保护系统现状和国内外深井阳极阴极保护技术的调研,采用了国内外较先进的深井阳极阴极保护技术,成功改造和恢复了塔中、桑解、东河、轮南等油田的阴极保护系统,各油田初步形成了区域性阴极保护系统.通过对塔中、桑解、东河、轮南等油田阴极保护系统运行情况及塔中、桑吉油田阴极保护系统运行效果评价,可以看出: 1、阴极保护设备运行良好.但是,由于塔中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高气温)易于造成仪器故障,因此,需要专业人员定期巡检维护.2、Cu/CuSO4参比电极在干燥、高盐地区易于失效,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在有更高技术性能的型号时可优先考虑替换原旧型号. 3、阴极保护系统工作良好.接地电阻、输出电流均正常而稳定,表明新型深井阳极技术在塔里木油田沙漠地区高电阻率环境中良好的适用性.4、整个系统阴极保护电位分布均匀,系统保护率均达到了95%以上,保护状况良好. 5、从桑解、塔中阴极保护系统的近一年运行情况看,整体系统运行正常,稳定,阴极保护电位数据良好,达到原来的设计目的,系统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总之,通过在技术、管理、保护面积、系统使用寿命等方面取得了预期效果和经济效益.
  • 摘要:随着油田开发,油井产液量逐渐下降,水井注水困难,其中原因之一是近井地带的堵塞,根据油井常见堵塞类型,本文提出了新的解堵方式--压力脉冲复合化学解堵,并介绍了其解堵的机理,技术特点,各种相应的工艺,以及现场应用情况.
  • 摘要:近年来油井产出液多相流计量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本项研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传感源通过测量混合液密度方式测量混合液含水率,通过不同流量计分别计量气体和混合液,从而实现油井产出液的多相计量.
  • 摘要:为了避免修井作业对地面造成污染,研究开发了油田修井的系列清洁生产技术,主要包括起管杆外壁刮油技术、起管泄油技术、稠油井油管内腔清洗技术、闭式循环连续冲砂技术和修井作业井控技术.目前,整套技术除了在辽河油田应用外,部分技术已经推广到吉林、大港、新疆等油田.应用表明,整套技术先进实用,可以实现修井过程中原油和工作液不出井筒和管线,不但杜绝了地面污染、防止了资源浪费,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修井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安全生产.截止到2003年年底,仅在主要应用单位就已经创效1637万元.
  • 摘要:本文针对张店油田欠注井层从油层物性、毛细管力、油层润湿性等方面进行了欠注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张店油田物性差,毛细管力严重造成启动压力高;地层水敏性粘土矿物蒙脱石含量高、水敏程度高;同时增注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的过程中也会使岩石润湿性发生改变,提高了注水驱动压力;张店油田属高凝油油藏,原油含蜡量及凝固点高,注水降温使原油析蜡产生堵塞也是其注水困难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酸化增注、活性水增注、防膨预处理液技术研究、注模拟地层水增注等室内研究,评选出了酸化液、活性剂增注剂、防膨预处理液并在Z1104、Z1403、Z1304等井进行了现场试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还没有根本解决张店油田注水井欠注的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增注技术研究.
  • 摘要:随着稠油油藏多元转换开采方式的进行,蒸汽驱开采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但在蒸汽驱进行过程中及后期更换管柱作业,均需在高温蒸汽环境下进行(注汽温度在300℃以上),给作业施工带来极大难度.另外,伴随着蒸汽驱进行,温度不断升高,油层汽窜更加剧了温度对作业施工的影响(生产井井底温度在200℃左右),因此对于检泵或更换管柱等作业施工都要求在高温情况下进行.采取压井作业,不但会影响蒸汽驱井组已经形成的温场,还会污染油层,因此,需要研制出一种在高温情况下,不需要压井作业能够进行作业施工的工艺技术.通过高温不压井作业技术的研究,来解决蒸汽驱注汽井及生产井高温作业问题,实现高温不压井作业.
  • 摘要:中国辽河油区欢喜岭油田齐40块莲Ⅱ油层组70m小井距蒸汽驱先导试验,代表了中国在整装普通稠油油藏上开展稠油转换开发方式试验的最高水平,开发八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和丰硕的试验成果.本论文着重对这次试验的开发效果做了跟踪分析和评价,同时对试验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做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始终保持井网完善、采取限流射孔措施、设计和配备了良好的热能管理方案、不断进行举升系统的改进和完善、不断地探索并进行地质工艺管理技术的改进和完善等五个方面.为普通稠油油藏全面转驱以及改善蒸汽驱开发效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 摘要:本文针对文留油田中高油气比抽油井存在抽汲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开展了射流增效装置提高泵效的研究与应用.文中叙述了其基本原理和工艺设计,提出了通过对有杆泵采油井实行三级优化,可有效减小井筒流体密度和液柱载荷,降低井筒内流体流动阻力,提高抽汲效率的新防气理念.两年来在文留油田31口井开展了现场应用,平均泵效提高10.7个百分点.该技术可为同类油田提高中高油气比抽油井的抽汲效果提供参考.
  • 摘要:保形可视取心工艺技术是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研究院和四川石油取心中心共同研发,该技术主要针对裂缝性地层地质取心,是目前国内唯一对裂缝性破碎地层进行行之有效的取心作业的工艺技术.本文结合该工艺技术在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田7001井的应用状况,对该工艺技术现场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针对现场应用情况,作者提出了对该型工具及工艺技术的改进意见,使该工艺技术更为完善,同时也可为同行共鉴.
  • 摘要:大牛地气田具有低压、低渗、个别井段易漏、固井后易气窜、单井自然产能低等特点.为了提高单井产量实施多层合采,采用小油管环空压裂等特殊工艺技术需要,生产套管采用全封固方案.但是裸眼段长达2800.0米,采用常规固井技术容易压漏地层,因此研究出适合大牛地气田全封固一次上返水泥浆体系和固井工艺技术,固井质量取得了比较理想效果.
  • 摘要:对接水平井是一口水平井与其它井在地下相交,并连通的井组.对接水平井主要用于盐矿开采、煤层地下气化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煤层气开采、地热开采、管道和隧道河底穿越等领域,潜在的应用领域为天然气水合物和铀矿的开发等.用对接水平井开采盐矿、煤层气、地热、以及煤层地下气化等可以提高矿藏的开采速度、提高采收率和降低成本;用对接水平井开采稠油效果会更好;对接水平井可能成为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手段.针对对接水平井对接精度很低的问题,提出井间导航轨道控制技术.井间导航轨道控制是指从已钻井内接收在钻井的信息或从在钻井接收已钻井的信息,确定两井间的相对位置,引导在钻井井眼轨道与已钻井轨道精确对接的技术.主要研究对接水平井的井眼轨道设计技术、井下雷达钻头定位技术、待钻井眼轨道设计技术、井眼轨道的预测与控制技术和井底误差分析技术;其中,井下雷达钻头定位技术是关键.
  • 摘要:但传统的多元醇仅在链端有一个或二个羟基,使其在抑制性能及提高泥页岩膜效率方面效果往往不十分显著.经过对井壁稳定机理的深入研究,开发了多羟基聚合物防塌剂,多羟基聚合物的羟基具有较高密度而且羟基是三维的和多方向的,这些特点加强了多羟基聚合物对页岩抑制作用.以多羟基聚合物为主剂,在对聚合物包被剂、防塌剂和降滤失剂进行优选实验的基础上,研制了多羟基聚合物钻井液.对该钻井液的抑制性、流变性、滤失造壁性、润滑性以及对油气层的保护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 分析了该钻井液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证明,多羟基聚合物钻井液具有优良的防塌性、润滑性和滤失造壁性,能有效抑制粘土水化膨胀与分散,起到稳定井壁及保护油气层的作用.在HD4-21H井对该钻井液进行的现场试验表明,在钻进过程中井壁稳定,井径规则,起下钻畅通,井下安全,测井、下套管及固井作业顺利.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均表明,该钻井液具有优良的防塌性能,能有效抑制岩屑的水化分散,起到稳定井壁和保护油气层的作用,能满足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的需要.
  • 摘要:冀东油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和秦皇岛市境内,构造位置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的北部,为渤海湾盆地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地面多为鱼塘、虾池和稻田,油水井多为定向井、丛式井、深斜井,钻、采工艺难度大.本文介绍了冀东油田水平井面临的钻井技术难题和水平井钻井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等情况.
  • 摘要:浅层定向井、浅层水平井是近两年来吉林油田为充分发挥受地面条件限制无法正常钻井采取的一项技术措施.受井眼条件的限制,给正常的举升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从目前的举升工艺应用看,各种举升技术的应用仍集中于直井及直斜井,对于定向井、水平井特别是浅层定向井、浅层水平井无论是设计理论还是现场应用,仍处于摸索试验中.本文就吉林油田部分地区所面临的浅层定向井、浅层水平井有效举升实际需求,通过对浅层定向井、浅层水平井举升核心防磨设计思路的探讨,从偏磨产生的机理、磨损程度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提出了改善杆管间受力及降低偏磨程度的基本技术对策,采取以优化扶正器设计、应用玻璃衬里油管为主的防磨措施,通过现场应用表明,浅层定向井、浅层水平井的举升是可行的.
  • 摘要:针对塔河油田稠油井由于具有超深(5800m)、油稠(地面粘度50000mPa.S/50℃)、高凝固点(59℃)、高含盐(矿化度240000mg/l)、高含胶质沥青质(40-50%),不适合采用常规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本文研究了掺入稀油比例、掺入稀油温度、掺入稀油密度、稠油含水、稀油掺入点、稀油掺入方式等对稠油中掺入稀油降粘开采效果的影响,总结了从2001年以来稠井中掺稀油降粘采油工艺技术在88井次的应用情况,同时总结出开式和半闭式两种掺稀工艺适用条件,取得了增产原油107×104吨,增加动用地质储量1500×104吨的经济效益.
  • 摘要:由于受特殊的地面环境的限制, 塔里木油田为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决定采用水平井钻井技术实现油藏调整,以水平井开发为主,实现了"稀井高产"和边际油田整体采用水平井的高效开发.塔里木油田组织了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攻关,关键技术不断突破,重点工艺技术不断优化,通过DH1-H3井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一套国内领先的超深双台阶水平井钻井技术应用获得成功.
  • 摘要:二界面的胶结质量是评价油井固井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使用普通钻井液钻井时会在井壁上形成泥饼,不管其有多薄,固井时都会在井壁上形成一个不可固化层,钻固一体化工作液技术通过引入复合活性材料,固井施工时通过对钻井液的性能转换和潜活性激活等工艺,促使井壁附着的泥饼固结,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固井水泥桨与钻井液的不相容问题,能够提高地层-泥饼-水泥环的胶结亲合力.该技术在小间隙井、热采生产井成功应用,有效地提高第二界面固井质量,减少和阻止油、气、水流体的层间窜通,显著降低固井液对油气层的污染.钻固一体化技术作为石油钻井工程中的技术创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针对常规尾管固井重叠段固井质量差的问题,研制了新型的尾管悬挂封隔装置,它同时具有悬挂、封隔两种功能,能够有效地密封重叠段,防止油、气、水窜的发生.地面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该尾管悬挂封隔装置结构合理,密封可靠,操作简便,有效地解决了尾管固井过程中的重叠段固井质量差难题,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摘要:兴隆1井为集团公司风险探井,设计在Es3下井段应用欠平衡钻井工艺揭开目的层.现场配套了旋转防喷器、节流管汇、液气分离器、真空除气器、沉砂罐等设备,进行了地层压力分析、欠压值确定,完成了欠平衡钻井工程设计及欠平衡钻井技术服务.自四开4286.10m采用欠平衡技术施工至5500完钻,欠平衡进尺1200多米,欠平衡钻井技术应用成功.
  • 摘要:自2004年开始在新疆雅克拉气田准备使用旋转尾管固井至今,已经成功使用了7″×9 5/8″旋转尾管悬挂器进行旋转尾管固井达6井次.旋转尾管固井不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的海洋钻井中,已是一种常规的固井技术,不能够旋转的尾管悬挂器在国外已较少使用.而在国内陆地油田,考虑到尾管悬挂器的成本,货源等因素,基本还仍采用普通(不可旋转)尾管悬挂器.使用普通尾管悬挂器在尾管固井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尾管下不到设计井深,这不仅会导致起出尾管重新通井重新下入尾管而影响生产效率,而且会因起下尾管使井眼状况更加复杂化.同时由于顶替水泥浆时无法旋转尾管而不能保证水泥浆的顶替效率,影响固井质量. 普通尾管固井过程中除去悬挂器及附件质量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基本集中在尾管不到位和顶替效率低两大方面. 目前水平井、大斜度井及大延伸井会越来越多,在这些有较高难度的井中,尾管下入过程中遇阻和水泥浆顶替效率低等问题更为突出.所以旋转尾管固井技术是解决尾管固井存在问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而抗腐蚀可旋转尾管悬挂器和防腐套管的研究成功,更是将这种先进的技术用于含H2S和CO2的井.可旋转防腐型尾管悬挂器较普通可旋转尾管悬挂器的不同点在于,所有可能与腐蚀介质接触的部件均采用耐腐蚀材料. 下面,结合在陆上旋转尾管的使用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旋转尾管技术及其应用.
  • 摘要:聚合物调剖作用在中后期逐渐变差,剖面出现反转,而目前的工艺只能满足不同油层同质分强度注入,不能实现对不同类型油层进行更精细参数优化的要求,因此借鉴水驱油田周期注水的做法,在北二东西块分层井上进行了层间交替周期注聚,实现了不同类型油层在分强度注入同时,实现了分浓度注入,很大程度上调整了分层聚合物用量,提高聚合物利用率,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聚驱开发模式.通过研究认为周期注聚试验区的选择原则为:油层层间矛盾突出,分注层段间夹层厚度大于1.0m,稳定性连续1-2个井组范围;注入井注入压力较低,注入强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周围油井含水、采聚浓度高,油层存聚率低;层间聚合物用量差异大于30%以上.最后对试验区分层井周期注聚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注入参数,试验后注入压力相对稳定;注入剖面得到调整,低渗透层动用状况得到较好改善;周围油井见到了初步效果;油层存聚率提高.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在目前分层分质注聚工艺不成熟条件下,实现了不同类型油层分质注入,并通过周期注聚调整了层间的聚合物用量.(2)分层井周期注聚调整技术更加精细化,低渗透油层动用状况得到改善,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3)该项技术优点操作简单,只需调整配注芯,投捞堵塞器,没有增加测试难度,配注量调整与笼注井相同,不受气候影响.(4)随着聚合物驱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纯油区东部中小河系储层和二类油层发育条件变差,开发层数增多,层间差异增大,该项技术在目前工艺条件下,可以实现不同类型油层的合理有效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 摘要:文章在简单纵览连续油管发展与现状的基础上,对连续油管在油气开采中的气举、电潜泵、防砂等非改造型应用的方法、应用效果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同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连续油管在压裂酸化中的应用,并结合未来石油工业的科技需求提出了在国内重点发展该技术以满足老油田挖潜和大厚层、多层、低渗透、致密油气藏经济有效开发的需要.
  • 摘要:本文概述了辽河油区稠油资源的特点及开发现状,分析了热采稠油蒸汽吞吐开采后期阶段暴露的问题及面临的严峻形势,论证了热采稠油吞吐后期转换开采方式的潜力,对早期及近几年开展的热采稠油吞吐后期转换开采方式先导试验进行系统的评价及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十一五" 热采稠油吞吐后期转换开采方式的接替技术及规划方案.
  • 摘要:针对辽河稠油油藏地质特点及开采中严重的出砂局面,通过防砂基础理论研究及试验研究,形成了筛管类防砂技术、地层深部防砂技术、复合射孔防砂技术、携排砂采油技术以及防、排砂结合的配套技术,并对出砂油井及出砂区块进行综合防排砂试验研究与应用.全油田年平均采取防砂措施500余井次,防砂成功率90%以上,基本上解决了辽河油田的油井出砂问题.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地化热解及气相色谱分析判断油水层技术在宋芳屯油田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这一新技术基本原理的简介,总结该方法做为油水层判断的新手段,在宋芳屯油田这样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效果,并结合油田的自身特点,对此技术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该技术的应用,对于指导外围油田未开发区块的钻井运行及射孔方案编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本文分析了造成螺杆泵采油系统停机反转的原因及其危害.介绍了几种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地面驱动装置的防反转技术,分别介绍了棘轮-棘爪机构,摩擦式防反转装置,楔块防反转系统,电磁式防反转装置和液压防反转系统等几种方式的优缺点.并简单介绍了加拿大Kudu公司采油螺杆泵地面驱动装置采用的防锁死制动系统(ABS).
  • 摘要:冀东油田地处滩海,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丛式井钻井技术得以普遍应用,斜井占95%以上.高尚堡浅层北区常规稠油油藏,油藏埋深浅,出砂严重,为满足进一步提液的需要,近年来地面驱动斜井螺杆泵采油技术应用规模逐年扩大,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区块提液引起的堵塞、出砂难题,保证了区块稳产不递减.针对地面驱动螺杆泵在斜井中应用杆管磨损严重、检泵周期短的状况,为解决斜井推广应用螺杆泵采油技术,研制了斜井螺杆泵采油多功能旋转式抽油杆扶正器短节、抽油杆万向连轴短节、斜井抽油杆等配套工具,降低了螺杆泵举升的管流磨阻,解决了斜井杆柱弯曲问题,延长了抽油杆柱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费用.本文重点介绍了螺杆泵斜井工艺的试验和应用情况,地面驱动螺杆泵斜井采油工艺现场试验取得了成功,并得到推广应用,解决了螺杆泵在斜井应用中的主要技术难题.地面驱动螺杆泵斜井采油工艺的试验成功,扩大了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技术的应用范围,降低了油田机械采油成本,为区块提液稳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 摘要:本文针对锦607块在注蒸汽条件下有可能产生储层伤害问题,进行了室内配伍性评价研究.通过对该区块储层地质资料分析,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多功能研究用显微镜等分析仪器,从储层地质特征入手,评价出该区块储层本身的敏感性及酸化液对储层的损害程度,认为该储层是一个速敏、水敏、酸敏程度均较弱的储层.通过蒸汽冷凝水与储层配伍性评价实验发现,锦607块储层岩心遇蒸汽冷凝水膨胀率不大,但还是存在一定的损害;蒸汽冷凝水矿化度高,有可能造成出砂,损害储层,可依此结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实施措施.
  • 摘要:吉林油田已开发的大部分油田属于低渗透砂岩油田,注水是保持地层能量、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注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泄压困难,即影响产量、影响开发效果,又极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吉林油田从2001年以来开始试验和推广应用了注水井防喷修井技术,到2005年已累计实施752口井,累计减少放水125.3万方、少影响油量19.4万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论述了吉林油田应用注水井防喷作业技术,在改善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 摘要: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甲酸盐和正电聚醇已经在现场得到应用,并以其良好的性能成为渤海湾地区钻井的首选钻井液.为适应钻井的需要,充分发挥甲酸盐和正电聚醇的优势,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甲酸盐-正电聚醇钻井液体系,并在现场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析了甲酸盐、正电聚醇的作用机理及其协同增效作用,室内试验评价了该钻井液的抗温性、抑制性、保护油气层性能以及用甲酸盐加重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该钻井液在南堡区块、张东构造张海区块等井进行了应用,在应用中钻井液粘度变化不大,表皮系数、井径扩大率、泥浆性能优于临井;起下钻及下套管正常,无遇阻情况,电测顺利.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甲酸盐和正电聚醇的协同作用,可使钻井液具有防塌、润滑、环保和储层保护等多种功能.
  • 摘要:非均质油藏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容易沿高渗透层形成突进,导致无效水循环严重、低渗透层难动用.本文提出聚能等流速多段塞同步移动方法:针对不同渗透率地层注入不同性质的流体,使其在油层内形成足够强度的多个并列段塞;在段塞前后加载压力、聚集能量,提高局部压力梯度,迫使后续高效驱油流体跃迁进入低渗透区域,激活低渗透层的剩余油;高、中、低粘度段塞同步平行移动,扩大段塞作用区域.数模结果和室内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
  • 摘要:针对传统水力冲砂施工过程中,由于油层压力低和严重漏失造成的"清水倒灌" 、积砂二次被冲入油层、污染油层等问题,致使作业无法正常进行的难题.华北石油钻井工艺研究院在多年气举反循环钻井技术研究和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油井出砂的机理和传统冲砂的技术局限,研究出了空气动力反循环抽砂技术.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实现了抽砂能力强和井底负压,有效地解决了常规冲砂作业无法施工的技术难题,对提高低压、易漏油气井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 摘要:气举采油系统由压缩机组、配气管网、气举井、集输管网四部分串联组成.提高气举系统效率亦是目前气举采油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各子系统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各子系统的效率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实用的气举系统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气举井经济效益,建立了气举井效率控制图.利用该评价方法对文东油田气举系统进行了效率评价,针对各种类型的典型井,提出合理的工艺技术措施以提高整个气举系统的效率,已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为中石化"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5年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
  • 摘要:华北油田气藏以灰岩潜山气藏为主,且均为超深、块状、带油环和底水的凝析油气藏,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使常规的排水采气工艺受到井深、井温高、气油比高、凝析油含量高的限制,实施难度很大.随着华北油田潜山气藏开采的逐步深入,边、底水活动也逐渐加剧,气井已经开始带水生产,部分气井甚至出现水淹关井,为此,开展了深井、超深井潜山气藏复合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和应用.结合灰岩潜山的地质状况、出水特点以及气源能力等,对各种排水采气工艺技术进行了适应性分析,利用气举工艺设计软件优选出以连续气举为主、并辅以柱塞气举和泡沫携液的复合排水采气技术.对于地层尚有一定自喷能量、产液量相对较小(日产液在20m3~30m3)、气层埋藏相对较浅(气层埋深<4000m)的积液井,采用柱塞+气举复合排水采气工艺;对于动液面较高(动液面<3000m)、凝析油含量较低的气举井,采用气举+泡排复合排水采气工艺.在大量室内实验基础上,从2003年9月开始,在苏桥潜山气藏水淹井、停产井上开展了复合排水采气工艺现场试验,柱塞+气举复合排水采气工艺既减少了井筒中液体的滑脱损失,提高气举的携液能力,又节约了一定的注气量,为更多的气举井提供高压气源;气举+泡排复合排水采气工艺使井下液体变为轻质泡沫,降低井筒流体的流压梯度,提高了气体的携液能力,增加了气举效率.累计增产天然气3403.88×104m3、产液35752t、增产原油3424t,该技术解决了灰岩潜山气藏深井、超深井排水采气的技术难题.
  • 摘要:塔里木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共分为七个二级构造单元.塔里木油田油藏开发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地质情况复杂;含油气层系多;油藏埋藏深度大,以深层、超深层油藏为主,大部分油气藏埋在4000-6000米;这些因素的存在,给塔里木油田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多年来,塔里木油田一直采用酸化、水力压裂等工艺技术进行储层改造,并取得了很好的增产增注效果.但是对于深井分层改造、近水层的薄层改造、水敏、酸敏性储层改造而言,水力压裂、酸化等技术仍有局限性.2005年,我公司引进北京通盛威尔公司的气体推进成缝技术,具有成本低、施工安全简便、无需分层工具便能改造薄油层、不污染地层、可沟通更多的天然微裂缝等优点.因此,它适于薄油层的改造,水敏酸敏油气层的改造,天然裂缝发育的油气层改造,探井或新投井的储层试油评价,生产井的解堵处理,注水井的降压增注处理,以及水力压裂前的预处理等.截止到2006年1月,该技术已在塔里木油田的油水井试用4井次,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气体推进成缝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固体火箭推进剂的燃烧,并通过缓燃剂来控制压力上升速度,使燃烧释放的大量高温高压气体作用于射孔孔眼内及井壁周围的岩石上,使井壁周围的岩石产生应力变形.从而在近井地层产生大量辐射状径向多裂缝体系,沟通地层喉道和天然微裂缝,解除射孔压实带和近井地带的污染,增加近井区域的渗流面积,提高近井地带的渗流能力,从而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气体推进成缝技术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来探讨其技术特点,并对其应用范围,及在深井、超深井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采油技术的储层改造工艺有所帮助.
  • 摘要: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生物采油技术在油田的应用得到了普遍应用.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有利采油的微生物的代谢物提取出来,与化学表面活性剂复配,直接应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VT驱油剂,通过室内研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可达到11%以上,被证明是很好的生物工程产品,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 摘要:结垢是油层伤害的常见类型,在采油生产过程当中,当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时,容易在管路以及抽油设备上造成严重结垢.物理法防垢技术是一项地层处理新技术,具有成本低、无污染、效益高以及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声波防垢方法是物理防垢方法中的一种,本文主要研究了声波防垢方法.文章研究声波起到防垢作用的三个主要机理,机械作用、空化作用和热作用.同时也研究了声波发生器的防垢机理和工作原理以及通过实验对声波发生器的选择.采用声波技术进行防垢的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声波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延缓结垢现象的发生,为解决采油生产中的结垢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 摘要:声波-化学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是利用高温调剖技术、化学滴注降粘技术、声波技术相互配合,通过化学、物理作用疏通低渗透油层、控制高渗透油层,使各类油层在蒸汽吞吐过程中均匀动用,同时降低原油粘度,达到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本文介绍了该工艺的原理、选井条件和施工工艺.通过现场应用表明效果显著.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将声波解堵与混气水排液工艺相结合所形成的新型解堵增产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现场应用情况.由室内实验与现场应用效果充分说明以混气水作为激发流体即能大幅度提高声波的振动幅度,又能通过降低空化阈以更好的发挥其空化作用,这就是声波混气水解堵较其他同类技术效果提高的根本原因所在.实践证明该技术适应范围广,可以用于因各类堵塞因素所造成的油水井近井地带地层的解堵处理,其处理效果显著,增产幅度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 摘要:锦150块中生界油层为冲积扇环境下沉积的油藏,油层物性差、水敏性矿物含量高.针对油藏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注水前期研究,采取了恰当的应对措施并及时跟踪解决出现的问题,成功地实现了注水开发.其成功实现注水开发的经验表明:注水前适当的防膨措施、注入水与油层的高度配伍性、最大限度的降低注入水中的机杂含量,采取适当的注水方式并根据经济评价结果缩小注采井距是这类油藏成功注水开发的关键.
  • 摘要:钻水平井是提高油井产量和油田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由于水平井井身结构的特殊性,给油井维修作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辽河石油勘探局锦州工程技术处从施工最频繁的水平井冲砂作业入手,开发出了水平井正循环连续冲砂工艺技术和双泵反循环暂堵冲砂工艺技术.从2004年开始,现场累计施工40余井次,成功率达到了100%,创收3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解决了水平井冲砂作业的技术难题.
  • 摘要:常规压裂基液的配制方式易造成大量浪费,特别是对于地质条件复杂、远距离或井场小的井况进行施工会产生极大不便;在原有压裂液配方的基础上,对部分添加剂进行研发、优选,得到了速配压裂液配方,并将速配压裂液技术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实现了现场应用,形成了压裂液连续配注工艺.
  • 摘要: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低渗透油藏范围广,主要发育在牛居、茨榆坨和科尔沁三个油田,含油面积大23.8km2,石油地质储量大3183×104t,占全厂石油地质储量的27.9%,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13.2%,平均渗透率仅18.3%,属特低渗油藏.而且发育深度差异大-960~ -3500m,物性变化大,孔隙度5.5~17.6%,渗透率2.6~33.7%,给压裂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本文通过介绍水力压裂技术的选井依据及现场应用,重点分析了储层物性、储层空间结构及流体分布、地层压力、压裂厚度、裂缝规模、加砂强度等影响压裂效果的各种因素,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压裂方案及工艺,提高低渗油田的最终采收率.
  • 摘要:在石油开采中,提高中后期油井的产量及油田采收率,一直是采油工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物理采油技术是利用不同性质的物理场处理油层,引起油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改善油层的渗流情况,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根据作用方式和原理的不同,物理采油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波技术、人工地震技术、电脉冲技术、直流电场技术、电热杆采油技术及磁降凝降粘技术等.和化学方法相比,物理采油技术最突出的优点是对油层无伤害,无污染,此外还具有作业方式灵活,适用范围广;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易和化学采油技术进行优势互补等优点. 1 超声波采油技术 2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 3 电脉冲采油技术 4 直流电场采油技术 5 电热杆采油技术 6 磁降凝降粘技术 7 结束语
  • 摘要: V"符号形状简单、非封闭式,便于机械压码成型和计算机识标系统识别;利用CCD图像分析技术,对读取的编码图像进行处理,解释出编码的含义和内容;采用逐根编码方法与数据库为基础的管杆标识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对管杆从使用、维修到报废等全过程逐根动态管理.通过在华北油田采油一厂油管厂进行了现场实际打标、识标及标记腐蚀试验,设备打标无冲击振动、速度快、没破坏管杆表面防腐层,仪器识标准确可靠,整体性能良好.从2005年3月起,打标的管杆分别在采油一厂4口井下井使用,已达到1年以上并继续有效.该技术为管杆标识及逐根跟踪管理提供了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目前各油田都有大量的管(油管)杆(抽油杆),由于缺乏有效的长期标记、识别技术和跟踪管理手段,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区分管杆的新旧,造成在一口井内同时服役着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厂家、不同等级的管杆,而许多油水井常常因为个别超期服役的旧管杆造成油井事故,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为此开展了管杆标识技术研究及应用.本技术采用气液复合驱动原理在管杆的端部实现软接触柔性打标,避免破坏管杆表面防腐层,使标记与管杆本体具有相同的适应能力,具有永久性;独创的特征符号码-方码"一J L F n U C + > V"符号形状简单、非封闭式,便于机械压码成型和计算机识标系统识别;利用CCD图像分析技术,对读取的编码图像进行处理,解释出编码的含义和内容;采用逐根编码方法与数据库为基础的管杆标识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对管杆从使用、维修到报废等全过程逐根动态管理.通过在华北油田采油一厂油管厂进行了现场实际打标、识标及标记腐蚀试验,设备打标无冲击振动、速度快、没破坏管杆表面防腐层,仪器识标准确可靠,整体性能良好.从2005年3月起,打标的管杆分别在采油一厂4口井下井使用,已达到1年以上并继续有效.该技术为管杆标识及逐根跟踪管理提供了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
  • 摘要:对于套管损坏井段长又出砂严重的油井,只能采用衬管固井加固技术修复后再重新射孔,然后再进行防砂的方法,不仅工序复杂,费用较高,而且修复后套管通径小,影响下步增产措施的实施,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在总结分析衬管固井加固技术和开窗加固防砂技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了衬管固井加固防砂一体化大修工艺技术,经试验效果较好,具有工序简单、施工方便、费用低、成功率高等优点,填补了套管损坏井修复技术的一项空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
  • 摘要:针对抽油泵柱塞开口阀罩断裂增多的现象,对柱塞开口阀罩的结构、材料、受力状况等影响断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了国内外常用的防止柱塞开口阀罩断裂的应对方法,对有效减少柱塞开口阀罩断裂事故的发生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 摘要:鉴于华北油田多年来在有杆泵设计、诊断技术上不断取得的成果,从2002年开始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委托华北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负责,就"抽油机井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与现场应用" 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们把一口抽油机井从地面到地下归纳为13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利用敏感性分析和仿真分析方法,采用系统工程学和技术经济学的原理,建立了15个方面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Web版的以"产量、效率、寿命" 三者协调统一为目标的优化抽油机井系统设计软件(简称OPRS)系统;四年来,我们围绕有效功率与电动机的输入功率计算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解决了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①解决了电动机的输入功率的计算方法;②通过求解波动方程,解决了系统效率与各分效率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③改进了排量系数、有效功率的计算方法,完善了系统效率的计算方法.并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查新证明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创新:①采用参数敏感性分析与动态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分析和优化设计和软件;②以抽油机井系统动态仿真为基础,对常规、双驴头、偏轮等八种类型的抽油机和Y系列、超高转差系列电动机的动力特性分析计算;③多相流条件下的抽油机井泵效、有效功率、系统效率计算方法.该项目经过中石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采油工程处、华北油田开发部精心组织、项目组的努力下,2004年2月通过了中石油专家组成的验收会,经评委综合评定,该项技术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2005年,该技术在华北油田共完成系统测试4563口井,现场实施1526口井,平均系统效率从18%提高到接近25%.累计节电1238.26×104 kW·h,实现增油6.98×104吨,综合经济效益达到1.4723亿元. 2004年开始在大庆、辽河、吉林、冀东、大港、长庆、玉门、青海、吐哈、塔里木、克拉玛依等油田推广应用5000井次以上,措施井平均单井系统效率提高6个百分点,实现技术节能和增油效益显著,成为中国石油抽油机井技术节能的主要手段,为中国石油实现降本增效和低成本、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摘要:等干度分配及注汽参数实时监测、传输系统是由注汽等干度分配器、流量调节器及注汽参数实时监测、传输配套设备三部分组成,它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稠油油田开采过程中,一台锅炉同时向2-3口井注汽,或多台注汽锅炉为整个注汽管网供汽时的蒸汽分配问题,为油田的稠油的稳产提供技术保障,同时用户可根据注汽参数测量结果分析,为辽河油田进一步的开发提供依据.该项目针对辽河油田的实际情况,开发研制了集蒸汽等干度分配器、流量调节器、蒸汽多参数实时监测以及无线数据传输为一体的撬装式等干度分配及注汽参数实时监测、传输系统,该技术适用于热采稠油上过程的采油井口蒸汽分配的现场.根据采油厂的需求情况,该技术已经在采油现场应用36井次,取得了100%的现场施工成功率.
  • 摘要:目前投入开发的采油平台多为计量间式,由专职的计量人员每天计量各采油井的产液量,不仅浪费人力与时间,而且每口油井的计量时间短,次数少,因而存在较大的误差.如果在偏远的采油平台还需要工人在现场看护,工作繁重,工作效率低.油井自动化计量技术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翻斗计量的原理是应用两斗式翻斗分离器工作原理,随着正在计量的工作斗的液面逐渐升高,整个翻斗系统重心也逐渐偏移,当液体进入到其中一个计量翻斗时,随着进入流体的不断增加,则这个翻斗的力矩不断的增加,当达到了翻斗翻转的条件是,当系统重心偏移过轴的中心以后,原有平衡将被打破,计量斗自动翻倒,将斗内液体倾倒在罐内,同时另一个工作斗开始工作.两个翻斗依次交替翻倒,而安装在轴上的称重传感器不断地累计出每斗的净重量,因此其计量精度是非常高的,一般在2%以内.由此往复循环计量便完成了采油平台上全部油井的计量.
  • 摘要:针对抽油机采油系统能耗偏高、效率偏低的现状,对抽油机采油系统的能耗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应用了提高地面设备运行效率的配套节能技术和设备、改善井筒举升环境的配套技术和设备以及对抽油机采油系统工作参数进行整体优化设计.通过几年的现场规模应用和实施,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和增产效果,改善了抽油机系统的运行工况,降低了油井的无效功耗,延长了"三抽设备"的使用寿命.
  • 摘要:基于注水压力对套损趋势的影响,从试井的角度分析钻关时影响压降幅度、压降速度的因素,认为对于层间岩性发育变化大、井间非均质严重的井层,钻关时压降不均衡引发了套损.
  • 摘要:随着当代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技术环保要求日趋严格,迫切需要进行钻井液防塌性能、油层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协同研究.江苏油田定向井、水平井比例多达85%以上(井深最深达4500多米),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层岩性水敏性强、钻进过程中井壁易失稳,并且该油田区块面积小,储层物性差,油气层压力系数大都小于1.0,渗透率低,水敏性强,若不采取有效的油气层保护措施,钻井液极易对油气层造成伤害.另外,江苏油田地处水乡黄金农业区,江河湖泊纵横、地下水浅、雨季多,自然环境极易受钻井施工中所产生的钻屑及钻井液等废弃物的污染.本文针对江苏油田地层特点和地面生态环境具体情况,开展了钻井液防塌性能、润滑性能、油层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协同研究.在江苏油田现有处理剂及体系的环境可接受性分析基础上,研制和筛选能满足环境保护需要的钻井液处理剂,如润滑剂、降滤失剂、页岩抑制剂、防塌剂和油气层保护剂等,再通过配方优化研制出了"双保"防塌润滑钻井液体系("双保"即油层保护和环境保护).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润滑性好,页岩抑制性、抗劣土污染能力强,油层保护效果良好.在江苏油田AF地区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抑制防塌性能好,性能易控制,油气层保护效果好,各项环境指标达到农用污染标准,可直接排放,从源头控制了钻井液的污染.
  • 摘要:本文通过室内实验,将钻井上返岩屑进行了筛分,分析了他的块度分布规律,计算了上返岩屑的分形维数,统计计算的分形维数的相关性系数达到了0.84以上,上返岩屑符合分形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返岩屑的分形维数与所钻地层的埋深及其可钻性级值的关系,结果表明石油钻井过程中上返岩屑的块度分形维数是随井深的增加而变小,岩石可钻性级值与上返岩屑块度分形维数相关性明显;这表明钻井过程中上返岩屑的分形维数能反映岩石可钻性程度,可以用分形维数衡量岩石可钻性大小.
  • 摘要:轻质油田低温氧化 (LTO) 注空气技术可用于注水后油田的三次采油,也适用于注水困难的低渗油田的二次采油,还可与注水技术并用保持地层压力及重力稳定驱油.我国有很多适用于注空气的高温低渗透油藏,该技术是目前我国挖掘中低渗透油藏剩余油比较经济、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二或三次采油方法之一.国外现场资料表明,注水后采取注空气采油可提高油藏采收率6%以上,投入经济成本低,效益好.注空气低温氧化驱油不但具有一般注气的作用,而且具有氧化产生的其他效果.空气注入油藏后,氧气和原油发生放热氧化反应,消耗氧气生成碳的氧化物,而且反应产生的热量还会使油层温度升高,促使轻质组分蒸发.因此,直接起驱油作用的并不是空气,而是在油层内生成的CO2以及由N2和蒸发的轻烃组分等组成的烟道气.氧化反应的程度与原油特性、岩石和流体特性、温度和压力有关.从本质上讲,注空气类似于注烟道气,但是它又综合了多种驱油机理, 最终能够提高油藏的驱油效率.实验研究表明,在LTO反应中氧气可被消耗掉,形成CO2和水,其他含氧的烃类化合物,如醚、醛、酮及酸, 可为反应的中间产物.另一方面, 原油与空气中的氧气在油藏条件下的低温氧化原理也适用于注空气泡沫.空气可与空气泡沫交注,利用空气泡沫堵水堵气特性,改善气驱效率,降低空气在高渗层突破的可能性,扩大注空气低温氧化技术的应用范围.通过注空气低温氧化实验和注空气驱油实验,进行注空气技术可行性基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不同油品低温氧化性能的评价,建立和完善注空气目标油藏选择及实验评价方法,低温氧化动力学模型、油藏数值模拟及注空气关键技术等.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选定的油田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及注空气工程经济分析.
  • 摘要: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因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无法生产而需小井眼开窗侧钻的油井越来越多.小井眼开窗侧钻大多为5 1/2″套管下4″套管射孔完井,井眼直径小,斜度大,下泵时容易发生卡阻等施工事故.特别是出砂等井况复杂的油井,常规抽油泵已无法适应小井眼开窗侧钻油井的采油要求,严重的制约小井眼侧钻油井产能开发.为此,研究开发一种与小井眼开窗侧钻技术配套对接的特种抽油泵--小井眼沉砂抽油泵.该泵径向尺寸小、集防砂、沉砂、防刺漏于一体,可满足各种井况的小井眼侧钻开窗井的采油需要,尤其适用于出砂井.该泵已下井试验15井次,使13口因出砂而不能正常生产或停产的问题井得以正常开采,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
  • 摘要:洼38块油田为深层特稠油油藏,1991年投入开发,已进入蒸汽吞吐后期,油藏压力水平下降,油井周期吞吐产量降低,汽油比低下,开展蒸汽驱试验势在必行.由于普通注汽井管柱存在接箍密封不严漏汽,封隔器不能承受长时间注汽,容易发生失效,造成隔热效果变差,套管易受损坏,难以达到长期注汽的目的.本文通过对该技术应用效果评价,提高了注汽管柱隔热效果,保护了套管,达到了长期注汽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摘要:本文通过近几年来注采一次管柱工艺技术在锦州油田的现场应用,总结归纳出该项工艺特点及优势,应用现状及缺陷,以及下一步改进建议及方案.对该项工艺技术在锦州油田以及其他稠油区块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较为宝贵的经验及指导意见.
  • 摘要:辽河油田齐40块是典型的中~厚互层状、中高孔、高渗普通稠油油藏, 1998年起,在该块进行了稠油蒸汽驱先导试验的探索,目前随着汽驱试验的不断深入,地层原油轻质组分被逐渐采出,原油物性逐渐变差,使汽驱井组开采效果逐渐偏离最佳水平.针对此问题,2005年开展了强化蒸馏改质开采稠油技术研究,研制成功了强化蒸馏助剂.室内模拟实验证明,添加强化蒸馏助剂后,最终驱出油样降粘率为31.82%,稠油采收率有明显提高,比不加药剂时提高3.6~7.9%.
  • 摘要:磁采油技术是针对石油行业稠油、高凝油的开采和集输而开发的一项新技术,现已在辽河油田成功应用.石油在磁场的作用下,粘度和凝固点会发生改变,但磁场对原油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可以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磁场对原油的作用规律,指导现场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本文介绍了的磁采油技术背景,理论现状,实验模型,技术产品和现场应用情况,详细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和技术优势,并对技术推广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注泡沫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研究方法.主要从胡状油藏胡十二块流体特性、地质特点及开发现状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注泡沫提高采收率的矿场先导试验.
  • 摘要:吉林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油田,平均单井日产液不到10吨,举升方式以抽油机为主,螺杆泵为辅.由于单井产液量低、流体物性差、井身结构复杂等特点,油井普遍存在偏磨、腐蚀、结垢、出砂、结蜡等问题,"十五"初期油井免修期只有307天,平均单井年作业1.2井次.频繁的修井作业给油田开发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分析影响油井免修期的各种因素,加强机理研究及技术攻关,综合应用针对性技术.2005年末,在油井数增加1889口的情况下,免修期由2000年的307天延长到2005年482天,延长了175天,维护工作量5年累计减少6676井次,累计节约油井作业费用1.3亿元,效果明显,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保障.
  • 摘要:分支井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钻井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各油田得到重视.一些油田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并施工完成了一些试验井.这些已施工完成的分支井主要集中在东部油田,而且都是浅井.TK908DH分支水平井是中石化西北分公司在塔河油田的一口开发井.第一分支井眼完钻井深5234.55m,水平位移754.49m;第二分支井眼完钻井深5239.88m,水平位移700m.两个分支井眼均下入套管和割缝管完?140mm井管串,并实现了水泥固井.该井采用了分支井眼封隔器暂封第一分支,定向可取出式斜向器和磨铣工具一趟下入并实现窗口磨铣.钻完第二分支后,取出斜向器,下入壁钩式悬挂器+?177.8mm套管+分级箍+管外封隔器+?140 mm割缝管,并对?177.8mm套管进行固井.完井时,利用窗口导向筒可实现两分支井眼的导通性和分支进入的选择性.该井分支开窗点为4085.17m.采用分支水平井,可以节约分支开窗点以上的单井作业费用,同时能节省井场道路排污等费用.在新疆塔河油田深层油气藏的开发中试验并推广分支井技术,不仅有利于节约成本,而且有利环境保护,是很有意义的.
  • 摘要:膨胀管技术就是将待膨胀的套管下到井内,以机械或液压为动力,通过冷挤扩张的加工方法,由上到下或由下往上,通过压力或拉力使待膨胀的套管发生永久的塑性变形,使其内径或外径膨胀至设计的尺寸,从而完成特定工程目的的一种技术.本文内容包括:建立实体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分析等等.
  • 摘要:LH-1高强度固砂剂是针对锦州油田稠油藏出砂特点研制的,本文阐述了固砂剂防砂作用机理、室内实验过程及现场应用效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评价,优选最佳技术参数,以使锦州油田稠油井出砂得到有效控制.
  • 摘要:目前,我国低渗油藏探明储量达70%以上,在注水开发中,存在着储层本身孔喉细小、敏感性严重、渗流阻力大,注水井-采油井有效压差小,注水困难,裂缝普遍比较发育,油藏储油丰度低,油井产量小,采油井见水后,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原油采收率低等问题.注水开发时,为了提高注水效果,普遍采用提高注入压力的方法,长期高压注水导致裂缝开启,水沿裂缝突进,造成油层水淹,驱油效率很低,且套损严重;缩小井距,又存在井网过密,单井控制储量小,成本偏高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低渗油藏开发的"瓶颈".本文通过对表面活性剂与低渗油藏(宝浪油田)储层的适应性系列实验研究发现,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不仅可以降低低渗油藏注水压力26.6%,而且在残余油状态下提高驱油效率6.7%;表面活性剂浓度降低时,其降压和提高驱油效率作用仍相当明显,降压率18.4%,提高驱油效率9.2%;注水与表面活性剂驱对比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作用后,注水压力下降22.5%,驱油效率提高6.3%;相渗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作用使其相渗曲线明显改变,油、水的相对渗透率均上升,两相流动范围变宽,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润湿性实验――岩石润湿性向亲水方向偏移.研究表明,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对低渗油藏开发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较好地解决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改善低渗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