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能量吸收

能量吸收

能量吸收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496篇,主要集中在力学、一般工业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2篇、会议论文82篇、专利文献106539篇;相关期刊315种,包括材料工程、复合材料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59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 、2015年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暨海峡两岸粉末冶金技术研讨会、第三十一届全国直升机年会等;能量吸收的相关文献由310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新春、德汉恩德拉·库马尔·纳格万什、庞家斐等。

能量吸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2 占比:0.53%

会议论文>

论文:8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06539 占比:99.39%

总计:107193篇

能量吸收—发文趋势图

能量吸收

-研究学者

  • 张新春
  • 德汉恩德拉·库马尔·纳格万什
  • 庞家斐
  • 施艳艳
  • 景建伟
  • 王萌
  • 何晓聪
  • 杜星文
  • 陈曦
  • 杨嘉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鉴石; 王永刚; 史同亚; 方嘉铖
    • 摘要: 基于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技术(SLM),以GP1不锈钢为母材,制备4种相对密度的八角桁架点阵结构试样,开展了准静态单轴压缩和直接撞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并结合显式有限元计算模拟,研究了相对密度和加载速率对八角桁架点阵结构试样在力学响应、变形模式和吸能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相对密度是影响八角桁架点阵结构材料力学响应的关键参数,屈服载荷随着相对密度基本呈线性增长,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2)在准静态压缩下,随着相对密度增大,八角桁架点阵结构的变形模式由弯扭屈曲模式逐渐向稳定屈服模式转变;而在冲击压缩下,八角桁架点阵结构的变形模式随着冲击速度由对称稳定变形模式向非对称逐渐压垮模式转变;(3)八角桁架点阵结构总吸能随着相对密度线性增大,而比吸能随着相对密度呈现双线性变化,在相对密度30%处出现拐折,当相对密度高于30%后,比吸能增大缓慢;(4)与准静态加载相比,冲击加载下八角桁架点阵结构的总吸能和比吸能都显著提升.
    • 王爽晴; 郭鹏丽; 张霄鹏; 王越平
    • 摘要: 为了解剪切增稠凝胶的抗冲击性能,并寻找抗冲击性能的简易测试方法,文章采用浸渍和填充等方法,制备了剪切增稠凝胶与经编间隔织物的复合织物,通过顶破强力测试和落锤冲击实验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试样其顶破强力与顶破伸长、顶破功随剪切增稠凝胶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其中乙醇与凝胶质量1∶9稀释所制备的试样性能最优;浸渍法和填充法制备的2组复合材料在落锤冲击实验中能量吸收相比原样分别增加了51.85%和76.54%;添加了剪切增稠凝胶的经编间隔织物的抗冲击性能大大提升。利用顶破实验方法可以替代落锤冲击实验进行织物的抗冲击性能评价。
    • 杨帆; 卞奕杰; 王鹏; 李浦昊; 张思远; 范华林
    • 摘要: 3D打印技术有力促进了金属点阵材料的发展,而碰撞吸能是点阵材料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为此综述了课题组近期在界面增强点阵吸能方面的研究。受金属材料微观变形机理中晶界强化机制的启发,通过在点阵结构中引入晶界和孪晶界等宏观界面构型,构造了含多个界面的多晶点阵结构,研究其耐撞吸能性能。具体而言,构造了胞元构型为简单立方、面心立方和三斜晶系的不同多晶点阵结构试件,通过一系列参数化有限元模拟,并结合增材制造技术开展验证性实验,研究了晶粒尺寸(晶界密度)、界面两侧晶向差、界面取向角度等参数对结构压溃变形模式和吸能性能的影响,发现对称性强的界面(如孪晶界)可以增强点阵结构的吸能性能。进一步研究发现,描述材料微观强化机理的Hall-Petch关系仍然适用于所提宏观多晶点阵结构。该研究可为发展新型轻质点阵吸能结构提供一定的参考。
    • 张文武; 张丹; 王珊珊; 王朝辉; 陈谦; 闫立健
    • 摘要: 目的 进一步科学评价吸能材料缓冲性能,以促进吸能材料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方法在对常见吸能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全面调查吸能材料缓冲性能测试方法,系统分析缓冲性能数据表征及处理方法。结果 缓冲性能测试方法主要借助压缩试验与冲击试验2类,其中压缩试验又可分为静态压缩试验与动态压缩试验;缓冲性能数据表征及处理方法主要有缓冲曲线法、能量吸收率曲线法、能量吸收图法、Janssen因子法与Rusch曲线法5种类型。能量吸收图法因能够同时汇集不同密度、应变率条件下材料吸能特性与缓冲效果,反映材料最佳吸能点,在使用过程中更具广泛性。结论 推荐采用能量吸收图来表征吸能材料的缓冲吸能特性。
    • 马芹永; 赵慧敏; 袁璞; 王静峰; 王波; 沈万玉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蒸压轻质混凝土的拉压性能及含水率对其能量参数的影响,对蒸压轻质混凝土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下的劈裂抗拉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蒸压轻质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随含水率的升高逐渐降低,而峰值应变逐渐增加;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蒸压轻质混凝土的拉压强度逐渐降低,且降低的速度越来越慢,并趋于稳定;蒸压轻质混凝土吸收的总能量和弹性能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逐渐降低,总体呈先陡后缓的降低趋势,而耗散能则缓慢增长。
    • 吴辉; 黄旻; 张力文; 谢柱坚; 张俊平
    • 摘要: 磷酸镁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简称MPC)是一种早期强度高、凝结硬化快、干缩变形小、粘结能力强的胶凝材料,可用于高架桥、机场跑道和市政主干道的快速修补等方面.然而,MPC存在韧性差、抗裂性能差的缺点,严重限制了MPC在实际修复工程中的应用.经前期研究发现,在MPC中掺入椰子纤维(Coconut Fiber,简称CF)能有效提高其抗裂性能,然而,CF对MPC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尚未清晰,因此,需要对椰子纤维加固磷酸镁水泥(Coir Fiber Reinforced 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简称CF-MPC)这一新型生态复合材料进行系列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不同体积掺量(1%、2%、3%、4%)CF在不同养护龄期(7 d、28 d)下对MPC静态受压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静态压缩试验分析了椰子纤维掺量和养护龄期对CF-MPC试件的破坏形态、抗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规律;其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分析,测试了不同CF掺量在不同养护龄期下,CF-MPC微观结构和水化组分的变化规律,从本质上探明了CF对上述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7 d、28 d两个养护龄期下,CF掺量对MPC静态抗压性能的影响相似.当CF掺量高于1%时,MPC脆性明显降低,且CF掺量为2%时,试件破坏形态由脆性变为一定的延性;CF-MPC试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割线模量随椰子纤维掺量的增加而略有降低,但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能量吸收随着CF掺量的增加及龄期的增长均呈增大趋势,且当CF掺量为4%、龄期为28 d时能量吸收达到最大;微观分析中,随着CF掺量的增长,主要水化产物六水磷酸钾镁(MgKPO4·6H2O,简称MKP)逐渐减少,而随着龄期的增长MKP逐渐增加.
    • 姚曙光; 周雪飞; 许平; 乔毓宁
    • 摘要: 随着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发展,列车运行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排障装置作为高速列车安全保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防护性能研究成为关键。本文首先回顾排障装置发展历程,对高速列车排障装置的结构演变及国内外相关要求和标准的变化进行分析,指出标准在动态场景负载指标和能量上限要求上有所缺失;其次从排障性能、耐撞性和除雪特性3个方面阐述高速列车排障装置安全防护性能的发展演化过程,提出雪体材料模型的构建对于除雪仿真研究至关重要,开展冲击试验、除雪试验是探究高速列车排障装置力学特性的重要手段;指出将排障、耐撞性和除雪特性进行一体化协同设计及进一步提升高速列车排障装置的综合防护性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 鲁文科; 张俊彦
    • 摘要: 本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温度对泡沫铝夹芯壳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泡沫铝夹芯壳有限元模型并施加冲击载荷,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其次研究了温度对泡沫铝夹芯壳吸能以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C到300°C的温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夹芯壳的吸能变化不明显,但是背面板中心点的变形与结构整体变形都在增加,整个结构抗冲击能力在下降。最后分析了泡沫铝夹芯壳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在弹丸撞击下,夹芯壳在−50°C,25°C和300°C下都主要发生剪切破坏。夹芯壳的上、下面板都以剪切破坏为主,泡沫铝芯层在发生剪切破坏的同时还存在压实坍塌破坏。
    • 刘英志; 雷建银; 王志华
    • 摘要: 贝壳作为典型的抗冲击生物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韧等优异性能。通过构建仿贝壳砖泥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在落锤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堆叠层数、冲击速度及锤头类型对仿贝壳砖泥结构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类堆叠层数下的仿贝壳砖泥结构的比吸能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并且在所设计的5类堆叠层数结构中,3层仿贝壳砖泥结构具有最大的比吸能,其值较比吸能最小的单层结构提高了10.8%;随着冲击速度的提升,结构载荷峰值及能量吸收均略有增大;相同锤径下,圆柱形锤头较半球形锤头更易穿透模型。
    • 杨洪涛; 李云伍; 赵颖
    • 摘要: 本文以双箭头-三星型复合负泊松比微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准静态压缩试验对模型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其次,采用有限元软件HyperWorks和显式动力学软件LS-DYNA详细分析了微拓扑参数和冲击速度对其面内冲击变形模态和吸能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该复合微结构的面内冲击动力学性能依赖于微元胞夹角和胞壁厚度参数,冲击速度越大,吸能量越大,且随着微元胞夹角的减小以及胞壁厚度的增大,其平台应力和吸能特性表现更加优异,该研究对车辆吸能件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