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胫骨高位截骨术

胫骨高位截骨术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8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38500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河南外科学杂志、临床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全国骨与关节损伤学术会议等;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相关文献由88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英泽、陈伟、安帅等。

胫骨高位截骨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3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8500 占比:99.82%

总计:138754篇

胫骨高位截骨术—发文趋势图

胫骨高位截骨术

-研究学者

  • 张英泽
  • 陈伟
  • 安帅
  • 曹光磊
  • 冯明利
  • 李征
  • 沈惠良
  • 何伟
  • 刘培来
  • 卢群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嘉安; 刘鑫伟; 廉洪宇; 刘可鑫; 李子涛
    • 摘要: 目的:胫骨高位截骨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临床常用的术式有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截骨和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对于两种手术选择的依据存在一些争议,文章通过Meta分析对胫骨内侧开放截骨和外侧闭合截骨的临床疗效和影像结果进行评价。方法:检索建库至2021年10月PubMed、Ovi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ochrane图书馆和EMbase数据库关于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截骨和外侧闭合楔形截骨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对比的文献。根据指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整理,随机对照试验用Cochrane手册标准评估偏倚风险,队列研究使用NOS量表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文献13篇,其中8项为随机对照试验,5项为队列研究,文献整体质量较高。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截骨和胫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主要在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MD=2.82,95%CI:1.31-4.33,P=0.0002)、髌骨高度BPI等指数(MD=-0.09,95%CI:-0.11至-0.07,P<0.00001)、手术时间(MD=-19.48,95%CI:-31.02至-7.94,P=0.0009)上有显著差异,而在术后机械轴角度(MD=-0.01,95%CI:-0.51-0.48,P=0.96)、矫正角度(MD=-0.16,95%CI:-0.75-0.43,P=0.60)、HSS评分(MD=-0.46,95%CI:-1.47-0.55,P=0.37)、目测类比评分(MD=0.12,95%CI:-0.24-0.48,P=0.51)、Lysholm评分(MD=-0.17,95%CI:-2.53-2.19,P=0.89)和并发症(OR=0.68,95%CI:0.25-1.82,P=0.44)方面则效果相近。结论:胫骨内侧开放和外侧闭合楔形截骨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整体临床疗效相似,但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更易操作,但易导致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加大以及髌骨下降;临床医生对于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需进行充分的术前影像评估及个体化选择对应术式。
    • 刘少华; 周观明; 陈希聪; 肖可明; 蔡剑; 刘效仿
    • 摘要: 背景:单髁置换和胫骨高位截骨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两种有效术式,但目前仍缺乏中长期疗效观察,且未有研究将两种方法治疗后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目的:探讨单髁置换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运动学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单髁置换组49例,胫骨高位截骨组48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年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胫股角,同时采用Opti-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2,3年膝关节在步态过程中三维六自由度活动范围。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且无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2)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膝关节活动度、Tegner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胫股角、膝关节运动学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3)结果提示,对于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单髁置换和胫骨高位截骨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并矫正畸形,并且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步态参数,两种治疗方式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刘少华; 周观明; 陈希聪; 肖可明; 蔡剑; 刘效仿
    • 摘要: 背景:单髁置换和胫骨高位截骨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两种有效术式,但目前仍缺乏中长期疗效观察,且未有研究将两种方法治疗后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目的:探讨单髁置换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运动学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单髁置换组49例,胫骨高位截骨组48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年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胫股角,同时采用Opti-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2,3年膝关节在步态过程中三维六自由度活动范围.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且无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②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膝关节活动度、Tegner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胫股角、膝关节运动学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③结果 提示,对于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单髁置换和胫骨高位截骨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并矫正畸形,并且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步态参数,两种治疗方式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虞宵; 周晓强; 佘远时; 徐人杰; 张向鑫; 陈广祥
    • 摘要: 目的: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AMOA)的短期临床疗效和成本效益分析,为AMOA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AMOA交叉适应证患者,分别接受HTO和UKA手术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资料,以及术前和术后3、6、12和24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的骨关节炎指数(WOMAC),比较两组患者初次无障碍行走时间和初次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及后续费用等指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术前影像学资料[术前患肢内侧胫骨近端角度(MPTA)、MRI Recht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3个月、6个月,UKA组患者VAS评分及WOMAC均低于HTO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也无差异。术后12个月、24个月,UKA组患者住院及后续总费用均高于HTO组患者(P<0.001),HTO组患者的成本效益比优于UKA组(P<0.001)。结论:UKA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内能获得更好的短期临床疗效,术后12个月以上HTO组患者与UKA组患者临床疗效接近。从短期成本效益分析,HTO治疗AMOA效价比更佳。
    • 赵晨; 李博; 张兵; 鲍亮; 刘琮; 陈志刚; 刘欣; 康晋
    •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胫骨结节远端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和早期疗效。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采用改良胫骨结节远端截骨术治疗82例(106膝)内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测量并对比术前与术后髋-膝-踝机械轴夹角(HKA)、胫骨内翻角(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髌骨高度[Insall-Salvatti指数(ISI)与Blackburn-Peel指数(BPI)],观察截骨合页及骨愈合情况,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美国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5~38个月,平均随访(20.9±5.1)个月。术后101膝伤口愈合良好,4膝术后出现延迟愈合,1膝出现术后感染。术中6膝截骨合页部位发生断裂,随访术后106膝截骨部位均骨性愈合。术后2周HKA、MPTA均较术前增大(P0.05);术后2周PTS较术前减小(P<0.01)。术后12个月患者VAS评分、WOMAC均较术前改善(P<0.01)。结论:改良胫骨结节远端截骨术能够使内翻膝获得良好矫正,并避免术后髌骨低位,同时适度减小胫骨后倾角,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短期疗效好。
    • 吴锋; 方锐
    • 摘要: 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方法之一,术后的患者可能存在发生下肢肿胀、力线矫正不良、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感染、DVT等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为了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尽快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防治并发症尤为重要。HTO手术的病人在术后有诸多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差异决定了治疗方式的区别。本文旨在探讨HTO术后患者各种并发症的防治方案,以期能为术后患者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更完善的理论指导并将之运用于临床。
    • 张果; 田军; 孟晋
    • 摘要: 目的探讨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HTO治疗17例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17膝)。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HSS评分,测量膝关节下肢全长股胫角(FTA)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开始负重时间3~4(3.5±0.5)个月,完全负重时间4~5(4.5±0.5)个月。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截骨处愈合良好,骨质连续,患者日常活动均不受限;HSS评分、疼痛VAS评分、FTA和MPTA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内侧开放HTO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可有效矫正膝关节内翻畸形、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满意。
    • 刘国彬; 刘森; 王立飞; 董威; 赵峰; 黄野
    •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发病率与致残率不断升高,文献报道60岁以上社区人群中患病率可达60.1%,75岁以上人群中则高达80%[1]。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自20世纪60年代由Jackson和Waugh[2]首次报道以来,目前被认为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尤其合并膝内翻畸形的理想方法[3]。
    • 石朋文; 吴琪; 章浩杰; 王友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手术前后三维步态参数变化,为临床术式选择及术后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其中行HTO术57例,行UKA术63例。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时空、运动学、动力学等下肢步态参数评估。结果:术后6个月HTO组步频(103.17±15.26)步/min、步速(1.05±0.57)m/s、步长(73.52±7.78)cm、步态周期持续时间(1.14±0.18)s及患侧单腿支撑时间(0.47±0.10)s;UKA组步频(102.81±14.84)步/min、步速(1.06±0.59)m/s、步长(73.09±7.91)cm、步态周期持续时间(1.15±0.17)s及患侧单腿支撑时间(0.48±0.07)s。两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中步频、步速、步长及患侧单腿支撑时间较术前明显增加,步态周期持续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HTO组矢状面屈曲伸展ROM(55.19±3.38)°、承重反应期的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17.13±5.04)°、支撑相中期膝关节最大伸膝角度(8.85±2.29)°、摆动相最大时期的关节屈膝角度(63.68±6.61)°以及冠状面内收外展ROM(8.05±1.42)°、最大内收角度(4.15±1.38)°、最大外展角度(3.87±1.10)°;UKA组矢状面屈曲伸展ROM(55.27±3.41)°、承重反应期的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17.28±4.86)°、支撑相中期膝关节最大伸膝角度(9.11±2.18)°、摆动相最大时期的关节屈膝角度(64.27±6.75)°以及冠状面内收外展ROM(8.00±1.39)°、最大内收角度(4.48±1.27)°、最大外展角度(3.67±1.02)°。两组患者步态运动学参数中矢状面屈曲伸展ROM、承重反应期的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支撑相中期膝关节最大伸膝角度、摆动相最大时期的关节屈膝角度以及冠状面内收外展ROM、最大内收角度、最大外展角度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HTO组矢状面伸膝力矩第1峰值(-3.36±1.05)N·m/kg、矢状面伸膝力矩第2峰值(-1.97±0.87)N·m/kg、冠状面内收力矩第1峰值(-2.51±0.78)N·m/kg;UKA组矢状面伸膝力矩第1峰值(-3.29±1.02)N·m/kg、矢状面伸膝力矩第2峰值(-2.01±0.82)N·m/kg、冠状面内收力矩第1峰值(-2.56±0.80)N·m/kg。两组患者步态动力学参数中矢状面伸膝力矩第1峰值、矢状面伸膝力矩第2峰值、冠状面内收力矩第1峰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TO术和UKA术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近期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三维步态,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佟磊; 彭志伟; 王云清; 朱自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软骨成形术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科收治的39例施行HTO的内翻型膝骨关节炎病人,其中在关节镜下对损伤的软骨行成形术的18例纳入观察组,另外21例未在关节镜下对软骨损伤进行处理的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关节炎指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和股胫角(femora tibial angle,FTA),以及两组病人手术前后屈伸角度和屈曲达90°所用时间。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后WOMAC指数、VAS评分和FTA均较术前显著降低,MPTA较术前明显增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WOMAC指数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末次随访时屈曲和伸直角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屈曲角度达90°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软骨成形术结合HTO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肯定,可以显著缓解病人疼痛症状,使病人能够早期高效地开始功能锻炼,获得更好的功能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