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0056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健康博览、上海预防医学、中国社区医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10届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学术会议暨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研讨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等;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文献由17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海珍、敖国昆、江淑秋等。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0056 占比:99.90%

总计:80134篇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文趋势图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研究学者

  • 吴海珍
  • 敖国昆
  • 江淑秋
  • 秦红英
  • 范惠萍
  • 许烜慧
  • 郝习
  • 郭云珍
  • 郭再兰
  • 陈玉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牛少宁; 赵金迎; 常宇飞; 魏红山; 程灏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监护麻醉技术在急诊内镜下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急诊行胃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的肝硬化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T0)、胃镜置入时(T1)、胃镜置入后5 min(T2)、胃镜退出时(T3)、胃镜后4 h(T4)心率(heart rate,HR)、呼吸率(respiration rate,R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_(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结果试验组T2和T3时间点HR[T2:(77.2±14.6)次/min vs(95.7±6.8)次/min;T3:(77.2±12.5)次/min vs(87.1±7.0)次/min]和RR[T2:(13.7±2.6)次/min vs(16.2±2.8)次/min;T3:(13.2±1.8)次/min vs(15.8±2.8)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T1、T2、T3时间点Ramsay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3±0.50)分vs(1.13±0.35)分,(2.73±0.45)分vs(1.10±0.31)分,(2.77±0.43)分vs(1.13±0.35)分;P均<0.05]。试验组心动过速和体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2%(5/30)vs 50.0%(15/30),χ^(2)=7.500,P=0.013;3.3%(1/30)vs 30.3%(10/30),χ^(2)=9.017,P=0.006]。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监护麻醉技术用于急诊内镜下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手术操作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适当的镇静状态,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和医生满意度。
    • 俞斌; 屠军; 沈玉玲
    • 摘要: 目的探讨AIMS65评分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患者住院死亡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378例肝硬化EGVB患者,根据住院期间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345例(91.27%)和死亡组33例(8.73%)。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GVB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AIMS65评分预测EGVB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中重度腹水、有肝性脑病的比例以及GBS评分、FRS评分、AIMS65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BS评分(OR=1.704,95%CI:1.069~2.717,P=0.026)、FRS评分(OR=1.758,95%CI:1.160~2.663,P=0.008)、AIMS65评分(OR=1.868,95%CI:1.228~2.842,P=0.002)是肝硬化EGVB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IMS65评分预测EGVB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AUC为0.836(95%CI:0.781~0.891),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为82.03%。结论AIMS65评分升高是肝硬化EGVB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可预测该类人群短期死亡风险。
    • 刘颖; 王红建
    • 摘要: 目的:分析无痛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序贯硬化剂(GIS)注射对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汝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无痛EVL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序贯GIS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肝功能及门静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门静脉内径短于对照组,门静脉流速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调查1年后,观察组41例患者Child-Pugh评分(2.01±0.34)分,对照组39例患者Child-Pugh评分(2.33±0.41)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L序贯GIS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止血成功率高,能够预防再出血。
    • 余中贵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胃镜分型、镜下治疗方案及疗效分析,提高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胃镜止血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经急诊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103例,其中碘化油组69例、聚桂醇组34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胃镜下分型、治疗方案及效果。结果急性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见于40~60岁的女性,临床表现多为呕血。胃镜下分型以GOV1型多见。碘化油组与聚桂醇组急诊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胃镜止血疗效尚可、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李海英; 钟良权; 谢军
    • 摘要: 胃底静脉曲张出血(gastric varices bleeding,GVB)是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虽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较食管罕见,但由于胃底曲张静脉血流速度快、血流丰富、侧枝循环复杂等特点,导致了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死亡率更高,病情进展更为凶险,救治成功率更低[1].临床上对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术方式主要为内镜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方法多样,但最佳治疗方案仍没有统一意见,主要是根据地区技术发展情况而定,本文将重点介绍胃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结合其血流动力学特点针对不同分类的胃静脉曲张分析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 李艺明; 邓倩曦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内镜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生长抑素治疗,治疗后3个月内没有再出血为止血成功.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34% (50/53)]显著高于对照组[71.70% (3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内,研究组53患者中49例(92.45%)患者止血成功,4例(7.55%)患者再次出血;而对照组53患者中37例(69.81%)患者止血成功,16例(30.19%)患者再次出血,研究组患者止血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生长抑素治疗相比,在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内镜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止血成功率,降低再出血风险.
    • 周乐宝; 刘国利; 吴娟; 程思; 吴杰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镜序贯疗法对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咸宁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腹腔镜组(n=66)、胃镜组(n=95)和双镜组(n=75).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肌酐、血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5个月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双镜组患者术后AST、ALT、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APTT高于腹腔镜组和胃镜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PT和INR低于腹腔镜组和胃镜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镜序贯治疗有利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恢复,且不易引起再次出血,可以作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段.
    • 李国帆; 林雪丽; 石鑫
    • 摘要: 目的:探讨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的效果。方法:试验样本为6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就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CVP、PVP、VPV、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可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其病情。
    • 黎静; 陈亮任; 蔡方宙; 郑丽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并发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3月于高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肝硬化并发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行胃镜下套扎术治疗,观察组行组织胶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肝硬化并发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b、RBC、ALB水平高于对照组,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90%,低于对照组的3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并发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能有效改善其静脉曲张情况,止血效果好,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樊超; 郑集家; 高子昭; 田婧阳; 王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昏迷患者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情况下内镜止血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内镜下治疗气管插管患者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对该病例临床资料和内镜下止血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为肝硬化发生消化道出血后并发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急诊内镜下组织胶止血,采用"三明治夹心法"对胃底瘤型曲张静脉及其小弯侧来源支进行栓塞治疗,治疗后患者情况良好,未再次出血,4周复诊CT显示曲张静脉消失.结论 对于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可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胃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从而降低脱机和呼吸心跳骤停风险.该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闭塞血管腔,达到瞬时止血目的,还能使栓塞静脉壁表面黏膜变性坏死,达到根除曲张静脉和预防出血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