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肠内外营养

肠内外营养

肠内外营养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9964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卫生职业教育、护士进修杂志、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全国肠内肠外营养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9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会议等;肠内外营养的相关文献由166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敏、孙静、徐莺等。

肠内外营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9964 占比:99.89%

总计:70040篇

肠内外营养—发文趋势图

肠内外营养

-研究学者

  • 孙敏
  • 孙静
  • 徐莺
  • 朱维铭
  • 王国梁
  • 王慧
  • 翟巧玲
  • 于泳
  • 井永敏
  • 井维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菊; 马驰; 柏慧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外营养干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21年3月1日收治的11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依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应用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免疫指标、神经功能及病死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及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干预,可提升患者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利于快速恢复神经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
    • 井维斌; 刘锐; 翟明翠; 刘振宝; 田枫
    • 摘要: 目的 探讨肠内外营养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黑龙江省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0例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 = 15)和对照组(n = 15).创面治疗方案均采取手术清创、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创面基底床准备充分时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实验组术后给予肠内外营养方案,对照组给予临时性结肠造瘘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的营养学指标(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免疫学指标(血清CD4+、CD8+和CD4+/CD8+表达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记录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治疗接受程度.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x2 检验.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血清CD4+、CD8+和CD4+/CD8+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实验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分别为(259.6±34.0)mg/L、(37.1±2.2)g/L、(2.4±0.4)g/L,与对照组[(265.4±20.6)mg/L、(36.3±1.7)g/L、(2.5±0.4)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55、1.61、0.92,P>0.05);治疗后 14 d 实验组血清 CD4+、CD8+表达水平分别为(46.74±4.15)%、(25.99±2.90)%,与对照组[(43.15±4.95)%、(24.34±2.6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65、2.71,P<0.05);治疗后 14 d 实验组 CD4+/CD8+表达水平为 1.84±0.31,与对照组(1.79±0.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0,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实验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36.63±2.38)、(39.30±3.74)分,与对照组[(45.27±2.25)、(45.73±3.5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6.80、3.06,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5.4±3.7)d,与对照组[(37.2±4.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0,P<0.05);实验组手术次数(2.1±0.2)次,与对照组[(4.2±0.3)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0.20,P<0.05);实验组治疗费用(8.6±1.8)万元,与对照组[(12.5±2.4)万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40,P<0.05).实验组患者沟通后治疗接受率93.3%(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沟通后治疗接受率66.7%(10/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5,P<0.05).结论 肠内外营养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可以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让患者更容易接受,并能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出现,对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更有优势,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 孙培胜; 吴新军; 刘亚飞; 范龙鑫; 高正杰; 张俏
    • 摘要: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肠内外营养对近端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河南省卫辉市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近端胃切除术患者68例,均为食管胃结合部癌SiewertⅢ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肠内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予以生长抑素联合肠内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及康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3、5d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通气时间、术后通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肠内外营养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减轻机体对手术的应激反应,且可缩短术后通气时间与通便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林萌; 高向君
    • 摘要: 目的 探究肠内外营养治疗炎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炎性肠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肠内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营养状态指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蛋白(67.89±3.65)g/L、血清白蛋白(37.56±1.02)g/L均高于对照组的(62.85±1.23)、(33.25±1.0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1.81±0.71)d、住院时间(5.31±1.21)d均短于对照组的(2.61±0.71)、(7.61±1.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7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炎性肠病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 祝桂萍
    • 摘要: 目的:研究ICU危重病患者肠内外营养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ICU危重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性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当中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护理,不仅能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调节,还能极大地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刘红; 王宁
    •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把在2020年9月到2021年7月期间从我院就诊的80例老年结直肠癌病患列为研究样本,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当中予以单纯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40例病患视为一般组,而采用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的40例病患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不同组老年结直肠癌病患接受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患在治疗后的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显著低于一般组(P<0.05),结果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结论:根据老年结直肠癌病患临床治疗看出,采用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能有效改善病患的康复水平,推测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存在临床价值和医学意义,建议推广.
    • 李明艳; 汤玲; 高宁; 左秀萍
    • 摘要: 目的 研究对原发性肺癌化疗患者使用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对其营养状况和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原发性肺癌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进行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进行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分别在每个化疗周期记录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T0)的营养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T1-T4周期内,观察组的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能够改善原发性肺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王慧; 陈静
    • 摘要: 目的:探讨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实施肠内外营养的应用及护理有效性.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外科重症胰腺炎患者54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对5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干预,观察治疗护理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54例患者在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之后血清白蛋白、AST水平、ALT水平与治疗护理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且5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和感染现象.结论: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治疗及护理的有效性较高,可强化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
    • 宋妮妮
    • 摘要: 摘 要 :目的 :总结和分析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机械通气的护理过程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一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患儿 行机械通气的护理,从呼吸、体温、营养、感染等方面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采取一系列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患儿病情 平稳后康复出院。结论 :呼吸道的护理、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低体温的管理、营养支持及预防感染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 张庆
    • 摘要: 目的:总结对比分析肠内外营养在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7 年 2 月~2019 年 11 月 3 年间我院收治的 43 例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 22 例为肠外营养,观察组 21 例为肠内营养,回顾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 BMI(体重指数)、TP(总蛋白)、缓解率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率等指标.结果:① 观察组治疗后的 TP(65.2±2.3)、ALB(33.8±1.6)g/L、BMI(18.5 ± 1.6)kg/m2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② 观察组患者 UC 的缓解率 54. 5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不良反应率 18.18%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中重度 UC 患者选择肠内营养方式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肠外营养,值得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