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近端胃切除术

近端胃切除术

近端胃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05786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腹腔镜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等;近端胃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51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伟、董剑宏、丁明等。

近端胃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05786 占比:99.98%

总计:805962篇

近端胃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近端胃切除术

-研究学者

  • 张伟
  • 董剑宏
  • 丁明
  • 代广权
  • 刘志强
  • 刘志春
  • 刘思源
  • 刘畅
  • 吴新军
  • 周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可; 孟翔凌; 汪正广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及全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因早期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行腹腔镜手术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近端胃组(近端胃切除术)及全胃组(全胃切除术),分析两组相关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病理情况、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及长期生存时间。结果:近端胃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优于全胃组,全胃组淋巴结获取数量高于近端胃组,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总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端胃组疼痛及腹泻评分、反流症状评分高于全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早期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疗效令人满意,但尚需进一步控制患者术后反流症状。
    • 徐晓阳; 赵灿; 徐晗; 刘畅; 高春宇; 高雷; 代广权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与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17例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75.33±17.22)min、术后排气时间(1.36±0.87)d、住院时间(10.14±1.14)d均短于对照组的(210.36±34.52)min、(2.36±1.18)d、(14.52±3.64)d,术中出血量(120.11±13.66)ml少于对照组的(347.22±28.7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0.14±3.41)枚,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8.88±3.56)枚;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与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相当,但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早,值得推广。
    • 白力嘎(综述); 王腾祺(审校)
    • 摘要: 近端胃切除术是一种具有保留生理功能的治疗早期近端胃癌的一种手术方式。近年来,大量医学研究表明,行近端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更好。而对近端胃癌手术方式而言,其重建方式多种多样,有记录者就多达70多种。一直以来,人们均在研究近端胃癌术后保证患者获得更好生活质量的重建方式。然而,哪种重建方式为最优选目前暂无共识。该文旨在对目前主流的吻合方式及术后生活质量进行了综述。
    • 徐晓阳; 赵灿; 徐晗; 刘畅; 高春宇; 高雷; 代广权
    • 摘要: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行全胃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近端胃切除术。对比两组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及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机体功能、社会角色、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交能力评分分别为(89.21±3.41)、(91.14±1.87)、(95.63±3.33)、(96.22±2.21)、(95.44±1.8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2±2.14)、(82.51±2.15)、(90.14±1.57)、(92.33±1.41)、(88.63±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低于对照组的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经全胃切除术尽管1年生存率未增加,但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 张兆伟
    • 摘要: 目的分析胃上部癌患者分别采用全胃切除术以及近端胃切除术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的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参照组患者行近端胃切除术,试验组患者行全胃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以及营养指标变化,同时比较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3年的生存率。结果凝血功能指标方面,术前、术后24 h常规处理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指标方面,术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参照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以及术后3年,参照组患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上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全胃切除术以及近端胃切除术均不会对患者凝血功能带来明显影响,且近期生存率相当,但是近端胃切除术更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机体营养状况,而全胃切除术可以进一步降低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更有利于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 梁彦旭; 朱元增; 吴刚; 孙培春
    • 摘要: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高病死率恶性肿瘤,近年全球范围内胃上部癌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主要治疗措施是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但患者术后往往出现营养代谢障碍。近端胃切除术因能保留部分胃的功能,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及营养状态的改善有益,但破坏了贲门抗反流屏障,出现严重的反流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食管残胃前壁直接吻合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抗反流效果,适用于残胃较大或难以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管状胃食管吻合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抗反流效果明显,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改善,适用于食管切缘较高患者;食管胃侧壁吻合因对腹段食管及残胃大小的要求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但操作相对简单,抗反流效果好;双肌瓣吻合抗反流效果确切,花费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间置空肠吻合对残胃大小要求不高,抗反流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操作复杂、花费高,存在胃排空障碍可能性,如果患者通过控制术后单次进食量以避免储袋内的食物淤积,空肠储袋间置吻合也是一种有利选择。双通道吻合术后抗反流效果十分确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术式复杂、费用相对较高、术后易出现吻合口漏。除上述常见的抗反流术式外,仍有部分抗反流术式在临床中应用,如管型胃+假穹隆吻合、“长颈鹿”吻合、间置回盲肠代胃吻合、间置胃吻合等,但由于这些术式相关研究及应用病例数较少,其术后疗效及安全性尚需更多研究加以证实。
    • 魏强; 高玉海; 蔡炜龙; 魏云海; 沈华
    • 摘要: 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评价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PG-DT)治疗进展期胃上部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PG-DT与根治性全胃切除Roux-en-Y重建(TG-RY)治疗进展期胃上部癌的文献,筛选文献,提取研究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1351例患者,其中PG-DT组646例,TG-RY组705例。15篇文献均为高质量文献。主要结局指标:PG-DT组与TG-RY组术后1年(OR=1.67,95%CI:0.77~3.62,P>0.05)和3年(OR=1.32,95%CI:0.86~2.01,P>0.05)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DT组术后半年的Hb水平(MD=5.60,95%CI:0.17~11.03,P>0.05)高于TG-RY组;PG-DT组术后1年的白蛋白水平(MD=3.24,95%CI:2.05~4.42,P<0.05)及Hb水平(MD=4.55,95%CI:2.01~7.09,P<0.05)均显著高于TG-RY组。次要结局指标:PG-DT组术后肛排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TG-RY组(均P<0.05);PG-DT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G-RY组(均P<0.05)。结论对于进展期胃上部癌,PG-DT与TG-RY术后近期生存指标无明显差异,但PG-DT术后恢复时间、营养指标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发生率优于TG-RY。对进展期胃上部癌行PG-DT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吕晨曦; 单毓强
    • 摘要: 胃癌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eal-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早期AEG较其他部位胃癌有着更差的预后。近端胃切除术是目前AEG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以胃食管反流为主的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为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衍生出的各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如双通道吻合、空肠间置、管状胃、双肌瓣、改良管状胃等)的疗效尚未统一,且传统的反流评估方法正面临挑战。因此,本文对近端胃切除的防反流术式及其评估进行探讨。
    • 宋亚科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腹行根治性权威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腹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2%,低于对照组的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满意度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2.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08%、65.57%、29.7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16%、29.73%、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经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中,虽然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大,但术后相关并发症较少,术后生存率较高,远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胡发涌; 翠莎; 王桂华; 胡俊波; 冯永东; 贾凌威
    • 摘要: 目的:探讨空肠-残胃前壁吻合与空肠-残胃后壁吻合的短期疗效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接受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双通道吻合方式分为空肠-残胃前壁吻合组(前壁吻合组,采用线性切割缝合器,n=11)与空肠-残胃后壁吻合组(后壁吻合组,采用圆形吻合器,n=18).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总数及淋巴结转移数量、术后消化道造影结果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236.4±8.1)min vs.(255.4±10.0)min]、术中出血量[(110.5±9.8)mL vs.(97.6±11.7)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3.6±1.1)d vs.(3.3±0.8)d]、淋巴结转移数量[(0.9±0.5)枚vs.(1.6±0.6)枚]、淋巴结总数[(18.6±1.8)枚vs.(16.7±1.2)枚]、肿瘤最大直径[(3.5±0.5)cm vs.(5.1±0.9)cm]、术后复查消化道造影时间[(8.1±0.3)d vs.(8.8±0.4)d]、胃癌病理分期(Ⅰ期5例vs.7例,Ⅱ期5例vs.7例,Ⅲ期1例vs.4例)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吻合组中,造影剂进入残胃8例(72.7%),后壁吻合组4例(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线性切割缝合器行空肠与残胃前壁吻合后,造影下可见流质向残胃分流效果优于采用传统圆形吻合器行空肠-残胃后壁的吻合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