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Fournier坏疽

Fournier坏疽

Fournier坏疽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1年内共计7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3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中国男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第九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大会暨第三届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年会、201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年会等;Fournier坏疽的相关文献由21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磊、刘毅、张诚等。

Fournier坏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 占比:52.8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4.07%

专利文献>

论文:53 占比:43.09%

总计:123篇

Fournier坏疽—发文趋势图

Fournier坏疽

-研究学者

  • 张磊
  • 刘毅
  • 张诚
  • 刘兆辉
  • 孙晓晨
  • 张健
  • 徐小平
  • 徐承新
  • 李晓华
  • 潘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亮
    • 摘要: 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对于Fournier坏疽的治疗作用.回顾性分析1例Fournier坏疽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经会阴部清创,积极抗感染治疗后,腹壁广泛积液予以经皮置管引流,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复发.对于局部清创、抗感染治疗有效的情况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可以避免皮肤广泛切开,避免二期重建,有一定的可行性.
    • 井维斌; 刘锐; 翟明翠; 刘振宝; 田枫
    • 摘要: 目的 探讨肠内外营养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黑龙江省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0例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 = 15)和对照组(n = 15).创面治疗方案均采取手术清创、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创面基底床准备充分时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实验组术后给予肠内外营养方案,对照组给予临时性结肠造瘘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的营养学指标(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免疫学指标(血清CD4+、CD8+和CD4+/CD8+表达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记录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治疗接受程度.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x2 检验.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血清CD4+、CD8+和CD4+/CD8+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实验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分别为(259.6±34.0)mg/L、(37.1±2.2)g/L、(2.4±0.4)g/L,与对照组[(265.4±20.6)mg/L、(36.3±1.7)g/L、(2.5±0.4)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55、1.61、0.92,P>0.05);治疗后 14 d 实验组血清 CD4+、CD8+表达水平分别为(46.74±4.15)%、(25.99±2.90)%,与对照组[(43.15±4.95)%、(24.34±2.6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65、2.71,P<0.05);治疗后 14 d 实验组 CD4+/CD8+表达水平为 1.84±0.31,与对照组(1.79±0.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0,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实验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36.63±2.38)、(39.30±3.74)分,与对照组[(45.27±2.25)、(45.73±3.5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6.80、3.06,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5.4±3.7)d,与对照组[(37.2±4.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0,P<0.05);实验组手术次数(2.1±0.2)次,与对照组[(4.2±0.3)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0.20,P<0.05);实验组治疗费用(8.6±1.8)万元,与对照组[(12.5±2.4)万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40,P<0.05).实验组患者沟通后治疗接受率93.3%(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沟通后治疗接受率66.7%(10/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5,P<0.05).结论 肠内外营养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可以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让患者更容易接受,并能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出现,对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更有优势,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 何睿; 齐心; 温冰; 谢昆; 李强; 周常青
    • 摘要: 目的 总结Fournier坏疽(FG)的感染特点并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治疗FG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5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31例F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例;年龄21~78岁[(55.2±2.0)岁].29例发病原因为肛周和泌尿系统感染,1例为外阴感染,1例为腹膜后脓肿.23例接受NPWT(A组),8例接受常规敷料换药(B组).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原菌特点、耐药率、治疗药物及预后.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FG患者单一细菌感染14例,混合感染15例,真菌1例,培养阴性1例.常见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37%,革兰阳性球菌中溶血葡萄球菌均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均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万古霉素类抗生素.3例患者死亡,余28例患者均随访至出院后3~12个月[(10.8±2.6)个月],伤口均愈合良好,未见复发.A组住院时间为(37.4±15.0)d,B组为(47.0±16.0)d(P>0.05);A组手术次数为3(3,6)次,B 组为 13(4,17)次(P<0.05);A 组伤口愈合时间为(38.9+17.8)d,B 组为(61.8+14.2)d(P<0.05).结论 肠道杆菌、肠道球菌以及溶血葡萄球菌是FG常见的病原菌,其中耐药菌比例较高.与常规敷料换药相比,NPWT能有效减少手术次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 姜华; 张聂珂; 陈恕求; 许斌; 邢利; 张力杰; 柳靖; 朱伟东; 陈明
    • 摘要: 目的 分析Fournier坏疽的起病特点以及病程进展,总结其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和影像学表现,探究其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研究中心15例确诊为Fournier坏疽的病例,总结并对比其发病情况、疾病进展过程、治疗方案、临床症状、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转归预后.结果 13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86.67%,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拒绝继续治疗自动出院.3例患者行阴茎植皮术,8例行阴囊成形术.1例患者行阴囊切开引流术及右侧腰背部切开引流术,后行Ⅱ期手术并逐渐拔除部分引流.2例患者行阴囊扩大清创术及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予以每日双氧水冲洗换药并逐步拔除引流.接受阴茎或阴囊植皮的患者中有8例植皮术后手术切口Ⅰ期愈合,余3例患者植皮手术区域出现感染、坏死及渗液,经每日换药及冲洗消毒后达到Ⅱ、Ⅲ期愈合.结论 Fournier坏疽起病急,进展快,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早期应予以彻底清创引流,外科手术结合封闭式负压吸引、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治愈率.
    • 范丁文; 朱丹; 张亮亮; 张锋; 周晋
    • 摘要: 目的:观察放射状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Fournier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14例均行放射状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结果:14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2例行多次手术,占14.3%.愈合时间45~72天,平均54.3天.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明显肛门功能损伤,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放射状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Fournier坏疽操作方便,引流通畅,不造成明显肛门功能损伤.
    • 孙静; 郝丹; 李晓雪; 蒋献
    • 摘要: 目的 探讨广谱抗菌药在Fournier坏疽中的选择与应用.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0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Fournier坏疽患者,对患者的发病特点、分泌物细菌学培养、敏感抗生素使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7例患者,均行分泌物培养, 16例阳性,1例阴性.共培养出病原菌29例次,其中1种病原菌感染4例,2种病原菌感染8例,3种病原菌感染3例.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共4例(23.5%).药敏分析发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最高,共18例次(62.0%),其次为头孢三代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分别为16例次(55.2%)和15例次(51.7%).预后分析显示:11例患者广谱抗菌药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 2例患者单纯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后痊愈,1例患者广谱抗菌药联合右侧睾丸切除后好转,1例5月龄患儿单纯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死亡2例(病死率11.8%),均死于感染性休克,且并发细菌和念珠菌感染.结论 Fournier坏疽主要为多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是其主要感染源,推荐早期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三代或喹诺酮类抗生素.
    • 曹子龙; 曹毅; 刘培; 马玲; 胡振生
    •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阴囊部位Fournier坏疽的临床特点、外科诊疗过程及疗效,探讨处理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收集自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治疗阴囊部位Fournier坏疽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临床诊断、创面清创及后期创面重建过程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阴囊部位细菌培养均呈阳性.UFGSI和LRINEC中位评分为4(2~8)分和2(1~5)分,分数高低与住院天数及病情严重程度相符.其中3例经1次清创、5例经2次清创,之后采用负压辅助系统治疗;待创面新鲜后,采取直接缝合1例,局部皮瓣修复1例,自体中厚皮片植皮6例,均痊愈出院.中位随访16.5(11 ~23)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结论 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菌培养和UFGSI、LRINEC评分,对于阴囊部位Fournier坏疽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采取早期多次清创,并应用负压辅助系统,以及后期根据创面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均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