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肠促胰素

肠促胰素

肠促胰素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7811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国际老年医学杂志、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6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药师周、2016中国糖尿病防治康复高峰论坛等;肠促胰素的相关文献由211位作者贡献,包括陆菊明、李强、母义明等。

肠促胰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7811 占比:99.92%

总计:117908篇

肠促胰素—发文趋势图

肠促胰素

-研究学者

  • 陆菊明
  • 李强
  • 母义明
  • 洪天配
  • 刘剑
  • 吴明昊
  • 唐惠林
  • 施爱明
  • 朱大龙
  • 杨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汪年松; 范瑛
    • 摘要: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个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其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近一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后期需要透析治疗[1~3]。因此,良好的控制血糖对预防DN发生,延缓疾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肠促胰素这一新型的降糖药物被成功应用于2型DM治疗,并发现具有葡萄糖非依赖性的肾脏保护潜能,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i)。但GLP-1R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对肾脏潜在获益的研究进展及其机制,仍未引起肾脏科医生的足够重视。因此,本文将就近年来肠促胰素在DM患者中的肾脏保护大型临床研究作一系统整理和阐述,尤其关注肠促胰素对DN的获益。
    • 庞湃; 马运涛; 王斌
    • 摘要: 糖脂代谢是人体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物质代谢过程,其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的相互协调确保正常的生理功能。阴阳学说中“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是对机体生命规律及物质与能量关系的生动描述。抑胃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作为2种主要的肠促胰素,由肠道内分泌细胞产生,作用于胰腺、脑、肝脏等组织,合成与分解饮食中的糖类与脂质,为机体提供能量并存储能量。其中,GIP刺激白色脂肪,促进脂质储存,具有类似于“阴成形”的作用,GLP-1刺激棕色脂肪,增加产热,具有类似于“阳化气”的作用,二者之间还有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的阴阳关系。GIP与GLP-1的关系与机体糖脂代谢的生理、病理学密切相关。糖脂代谢紊乱早期均以瘀滞状态为主,糖尿病以阳盛阴病为主,而肥胖症以阴盛阳病为主。调整阴阳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状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共同激动GIP与GLP-1,会产生更好地控制血糖、体质量的效果。本文借助中医阴阳理论,以肠促胰素为切入点,浅析GIP与GLP-1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关系,以丰富中医药对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疾病的研究思路。
    • 潘孟茹; 李琳
    • 摘要: 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为近年研究热点之一,肠-脑轴可能参与肥胖、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肠道菌群种类数量庞大,肠-脑轴的神经分泌调节机制尚不清楚,肠道菌群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的作用靶点难以准确定位。肠道内分泌激素近期受到关注,肠促胰素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这两种肠源性激素均可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并降低血糖。目前国内外有关肠促胰素与HPO轴的研究较少,肠促胰素对PCOS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将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聚焦肠促胰素在PCOS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与机制。
    • 白凤卫; 刘新红; 刘新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肠促胰素类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以及胰岛素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选取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与研究组(用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维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以及胰岛素功能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较之前有所下降,研究组患者FPG(5.66±1.07)mmol/L、2hPG(8.04±1.35)mmol/L以及HbA1c(5.71±1.12)%,均低于对照组[FPG(7.24±1.69)mmol/L、2hPG(11.26±2.18)mmol/L 以及HbA1c(7.11±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FFA、LDL-C水平均有所降低,HDL-C有所升高,研究组患者TC(4.86±0.55)mmol/L、TG(0.86±0.18)mmol/L、FFA(3.84±1.56)mmol/L、LDL-C(0.74±0.19)mmol/L,均低于对照组[TC(5.19±0.83)mmol/L、TG(0.92±0.21)mmol/L、FFA(3.91±1.62)mmol/L、LDL-C(0.92±0.2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HDL-C水平(1.83±0.34)mmol/L,高于对照组的(1.47±0.5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NS及2hINS均有所提升,HOMA-IR有所降低,并且研究组患者的FINS及2hINS高于对照组(均P<0.05),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明显降低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脂代谢能力及胰岛素功能,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伏小亮
    • 摘要: 目的 研究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患者通过肠促胰素相关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应用.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收治的MODY患者48例,将全部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参照组(24例,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方式)与研究组(24例,采用肠促胰素相关药物治疗方式),研究对比治疗效果,如患者给药后的血糖控制情况、不良反应、BMI水平等.结果 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MODY患者给药后的FBG、BMI、HbA1C、PBG指标更低(P<0.05),研究组MODY患者给药后无不良反应情况出现,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MODY患者的低血糖、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肠促胰素治疗的实施效果更佳(P<0.05).结论 肠促胰素相关药物治疗在此次实验中比常规降糖药物治疗的作用更佳,对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临床疗效等有重要的意义.
    • 陈一竹
    • 摘要: 今年是胰岛素发现100周年。今天,我们将与读者朋友们分享糖尿病治疗历史中的那些重要里程碑,如胰岛素的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研究、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出现、人工胰腺、干细胞疗法等。
    • 陈一竹
    • 摘要: 今年是胰岛素发现100周年.今天,我们将与读者朋友们分享糖尿病治疗历史中的那些重要里程碑,如胰岛素的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研究、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出现、人工胰腺、干细胞疗法等.
    • 袁萍; 张旭; 唐保露; 戚小宇; 马明悦; 郑书国
    • 摘要: 目的 观察四君子颗粒对棕榈酸诱导的小鼠小肠内分泌细胞株STC-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灌胃给予四君子颗粒(5.25 g/kg、10.5 g/kg),连续7 d,制备含药大鼠血清.培养STC-1细胞,与含药血清预孵24 h后暴露于棕榈酸(0.4 mmol/L)72 h.CCK8法检测STC-1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比色法检测caspase-3以及caspase-9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p-PERK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蛋白水平.结果 与四君子颗粒含药血清预孵可明显减轻棕榈酸诱导的STC-1细胞损伤,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或P<0.01),并使p-PERK、CHOP及Bax蛋白降低(P<0.05或P<0.01),Bcl-2蛋白水平升高(P<0.01).同时,四君子颗粒可明显抑制棕榈酸诱导的凋亡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9活化(P<0.05或P<0.01).结论 四君子颗粒可明显抑制棕榈酸诱导的STC-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及调控Bcl-2家族蛋白表达有关.
    • 马洁; 彭净; 姜颖哲; 曹晓孚; 计成; 王立军; 葛卫红
    • 摘要: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肠促胰素类药物与骨折的关系,以期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提供降糖药物的个体化选择.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4个数据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meta分析探讨肠促胰素与骨折的关系.结果 与安慰剂或其他降糖药物相比,肠促胰素的使用与骨折风险无关(OR 0.972, 95% CI0.876~1.079).亚组分析发现,100 mg/d西格列汀(OR0.495, 95% CI0.304~ 0.806)和1.8 mg/d利拉鲁肽(OR 0.621,95% CI0.413~0.933)可以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结论 Meta分析显示肠促胰素的使用不会增加骨折事件的发生,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100 mg/d西格列汀和1.8mg/d利拉鲁肽可能具有骨保护作用.但纳入数据均来源于肠促胰素RCT研究中骨折不良反应的报道,尚需大型临床研究予以证实.
    • 施爱明; 钱晨月; 赵奉伦; 苏存锦; 潘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肠促胰素作用相关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7903146、rs12617656、rs4664443、rs3765467、rs10423928与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自行设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引物和测序引物,优化扩增条件,应用焦磷酸测序仪进行测序和基因型分析.并使用Sanger测序法对临床样本进行二次验证,确保焦磷酸测序法的准确性.结果 建立的PCR结合焦磷酸测序方法经Sanger测序验证,35例临床样本5个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建立的PCR结合焦磷酸测序方法快速、准确、成本低,适用于后序研究中对肠促胰素作用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