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胰肠吻合器用绕线固定装置及胰肠吻合器

胰肠吻合器用绕线固定装置及胰肠吻合器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人体和导管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不同的胰肠吻合器用绕线固定装置及胰肠吻合器,胰肠吻合器用绕线固定装置包括圆管形的固定套和绕线耳,绕线耳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固定套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绕线固定装置为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胰肠吻合器包括导管,导管上设有引流孔,还包括上述的绕线固定装置,固定套套设在导管上且与导管固定连接,采用本发明的结构拆除导管十分方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943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海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37517.1

  • 发明设计人 顾闻;

    申请日2020-11-25

  • 分类号A61B17/04(20060101);A61L31/14(20060101);A61M25/02(20060101);A61M25/04(20060101);

  • 代理机构33401 杭州宇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健

  • 地址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超峰东路146号1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7:5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材,特别涉及一种胰肠吻合器用绕线固定装置及胰肠吻合器。

背景技术

在进行胰头切除后,还需要进行胰肠吻合手术,使胰液可以重新流入小肠,这种手术需要先在肠壁切开一小孔,然后将肠壁与胰腺断面以及胰管断口端缝合,封闭胰腺的断面,再造胰肠吻合口。由于胰液具有腐蚀性,在胰肠吻合口还未愈合时,胰肠吻合口接触胰液会使愈合时间延长,因此在胰肠吻合口愈合前最好将胰液导出体外,现有技术采用胰肠吻合器将胰肠导出体外,现有的胰肠吻合器包括一根用于连通胰管的导管和用于固定人体和导管的结构,现在市面上有多种不同的胰肠吻合器,他们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结构和方式来固定人体和导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人体和导管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不同的胰肠吻合器用绕线固定装置及胰肠吻合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胰肠吻合器用绕线固定装置,包括圆管形的固定套和绕线耳,绕线耳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固定套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绕线固定装置为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

较佳的,固定套的比表面积小于绕线耳的比表面积。

较佳的,绕线耳的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环绕绕线耳根部一周。

较佳的,绕线耳为长条状,绕线耳的长度方向与固定套的轴线方向平行。

较佳的,绕线耳设置有两个且镜像对称的设置在固定套上。

较佳的,固定套靠近绕线耳自由端的一端设置为圆台形,所述圆台面直径较小一端位于端部。

较佳的,固定套远离绕线耳自由端一端的设置为圆台形,所述圆台面直径较小一端位于端部。

较佳的,固定套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槽。

较佳的,固定套与绕线耳相对处设有让位槽。

一种胰肠吻合器,包括导管,导管上设有引流孔,还包括上述的绕线固定装置,固定套套设在导管上且与导管固定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绕线固定装置包括圆管形的固定套和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绕线耳,在使用时通过固定套封堵胰管与导管间的缝隙,手术中将缝合线缠绕在绕线耳的根部来固定胰肠吻合口和吻合器的相对位置,使导管在人体中的稳定性。绕线固定装置为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在胰肠吻合口愈合后,绕线固定装置可以被吸收掉,使缝合线与导管分离,此时向外拉出导管就能实现吻合器拆除,拆除导管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胰肠吻合器用绕线固定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胰肠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导管固定装置为初始状态;

图4是本发明中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导管固定装置为限位状态;

图5是胰肠吻合器使用时与人体器官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导管;11、胰内区;12、肠内区;13、体外区;14、引流孔;20、绕线固定装置;21、固定套;22、绕线耳;23、固定槽;24、防滑槽;25、让位槽;30、导管限位装置;31、定环;32、动环;33、折件;34、折槽;40、体外固定装置;50、胰腺;60、小肠;70、腹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一种胰肠吻合器,如图2所示,包括导管10和绕线固定装置20。导管10的一端穿透腹壁70和小肠60插入胰管内,另一端位于腹壁70外,导管10用于连通胰管和体外将胰液导出。结合图2和图5所示,导管10为一细长管,在其长度方向依次分为胰内区11、肠内区12和体外区13,在使用时体外区13主要位于人体外,肠内区12位于小肠60中,胰内区11位于胰管内。胰内区11的导管10的管壁上设置有连通导管10管内外的引流孔14,胰管内的胰液通过引流孔14进入导管10。

如图1所示,绕线固定装置20包括固定套21和绕线耳22。固定套21为圆管,固定套21的内壁与导管10的外壁相适配并固定套设在导管的胰内区11和肠内区12的交界处,使用时固定套21位于胰内区11的一端用于封堵胰管与导管10之间的缝隙,防止胰液从胰管与导管10之间的缝隙流出。绕线耳22着固定套的管中心线的方向设置,且固定设置在固定套21的外圆周面上,其中绕线耳22靠近胰内区11的一端与固定套21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在使用时,导管的一端穿透腹壁70和小肠60使导管的胰内区插入胰管内,固定套封堵胰管与导管间的缝隙,采用缝合线缝合肠壁、胰腺50断面以及胰管断口,缝合肠壁、胰腺50断面以及胰管断口的缝合线缠绕在绕线耳22与固定套21的连接处,从而防止胰肠吻合口愈合前绕线固定装置20移动位置使胰液漏出,从而防止胰肠吻合口愈合前绕线固定装置20和导管10移动位置,这样一端开口、一端连接的绕线耳22在手术中较为方便缠绕缝合线。绕线固定装置20采用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例如聚乳酸、聚乙烯醇、聚对二氧环己酮等材料,在手术后绕线固定装置20逐渐被人体吸收,根据人体的恢复速度设置绕线固定装置20被吸收的时间稍晚于胰肠吻合口的愈合时间,使其被人体吸收的时间稍晚于胰肠吻合口的愈合时间,这样在胰肠吻合口愈合后缝合线就可以与导管10分离,使吻合器得以被拆除。这样拆除吻合器时只要胰肠吻合口愈合、胰液不会外溢即可,不需要等到手术线被完全吸收、胰腺断面与肠壁相接处全部愈合,可以大大提前拆除吻合器导管的时间,使胰液尽快回到人体中。

最好,固定套21的比表面积小于绕线耳22的比表面积,使绕线耳22的吸收速度快于固定套21,绕线耳22会优先被吸收殆尽,使缝合线在固定套21被完全吸收前就与导管分离,没有缝合线的约束就可以拆除导管,此时固定套21被吸收、变形的程度相对较小,对固定套21的封堵能力影响相对较小,能更好的满足在胰肠吻合口愈合前吻合器需保持稳定、愈合后吻合器可以快速拆除的要求。最好在绕线耳22根部的表面上设置固定槽23,固定槽23环绕绕线耳22根部一周,固定槽23不仅可以约束缝合线提高缝合线的稳定性,还可以减少绕线耳22根部的材料,绕线耳22根部会先于绕线耳本体被吸收掉,使绕线耳脱落,缝合线与绕线固定装置20的连接关系会随绕线耳22的脱落从稳定连接状态变成解除连接状态,这样就不必等待绕线耳22完全被吸收,缝合线脱落时固定套21变形会更小。采用在绕线耳22上绕缝合线的方式将吻合器与人体固定绕线耳22只有一端与固定套21固定连接,便于设计者根据人体创口的愈合速度与材料的吸收速度间的关系确定连接处材料的厚度,例如采用上述聚乳酸、聚乙烯醇、聚对二氧环己酮等材料时,绕线耳22与固定套连接处的横截面积可以设置在0.2mm

绕线耳22最好设置成长条形的结构,其长度方向与固定套21的轴线平行,长条形的结构可以使绕线耳22具有相对较大的体积和尺寸相对较小的根部,在不延长绕线耳22脱落所需时间的前提下,较大的绕线耳22更加便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观察和操作;长条形的绕线耳22在进入人体时受到的阻力也相对较小;此外绕线耳22较长还可以降低缝合线从绕线耳22上脱落的可能性。

优选在固定套21的外表面上沿固定套21的周向设置多个防滑槽24,多个防滑槽24沿固定套21轴向排布,防滑槽24可以在固定套21发生轴向移动时增大固定套21与周围人体组织间的阻力,有助于提高手术过程中和创口愈合期间绕线固定装置20的稳定性,此外还能加快固定套21吸收。

绕线耳22最好设置两个,并且对称的设置在固定套21上,使用时在两个绕线耳22上均绕线,这样有助于保持绕线固定装置20的平衡。

最好在固定套21的与绕线耳22相对处设置让位槽25,这样可以给缝合线留出较大的空间,有助于绕线耳22暴露在人体中,有助于提高材料吸收效率。

固定套21封堵胰管的端部的外壁最好设置为圆台面,其中圆台直径较小一端朝外,这样在封堵胰管与导管间缝隙时部分圆台面可以进入胰管、与胰管的内壁贴合,增大固定套21与胰管内壁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提高固定套的封堵效果,降低胰液外流的可能性;此外,圆台结构进入人体组织时阻力较小。优选固定套21靠近肠内区12的外壁也设置为圆台面,圆台的直径较小一端朝外,在拆除吻合器时,此圆台面可以起到引导作用,有助于减小固定套21穿过肠壁和腹壁70时的阻力。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胰肠吻合器除了导管10和固定在导管10上的绕线固定装置20外,还可以设置用于限制导管10向人体外移动的导管限位装置30以及用于限制导管10向人体内移动的体外固定装置40,防止体外导管10移动牵动胰肠吻合口,以下给出一种可行结构进行说明。

结合图2-4所示,导管限位装置30包括定环31、动环32以及折件33。定环31套设在导管10上且与导管10固定,动环32套设在导管10上且可沿导管10轴向移动,其中定环31与绕线固定装置20相邻设置,折件33为长条形且沿定环轴向设置,折件33设置在定环31与动环32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定环31和动环32连接。折件33的两端和中间分别设置有折槽34。当导管限位装置30以折件33伸直的初始状态进入人体内后,动环32抵住肠壁,此时向外拉动导管10,动环32将会靠近定环31,折件33会在折槽34处发生弯折,折件33的中间处会向远离定环31轴线的方向弯折,弯折起来的折件33使导管限位装置30在定环径向上的尺寸变大进入限位状态,限位状态的导管限位装置30无法通过人体上供导管限位装置30进入的开口,从而限制了导管10进一步向人体外移动,从而避免意外拉动导管10时牵动胰肠吻合口。导管限位装置30为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例如聚乳酸、聚乙烯醇、聚对二氧环己酮等材料,在手术后可吸收材料被人体逐渐吸收,一段时间后,导管限位装置30被吸收掉,限位失效,就可以拆除导管,导管限位装置30限位失效的时间应该晚于缝合线与绕线固定装置脱离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拆除导管时不会牵动胰肠吻合口。当然导管限位装置30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能够限制导管10外移的结构。

体外固定装置40可以是常见的医用胶布,通过胶布将导管10粘在体外皮肤上;体外固定装置40也可以是专门的导管10固定装置,例如申请号为201721806118.9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导管10固定装置,或者申请号为201820952118.8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胰管外引流固定装置,只要能将体外区13导管10稳定的固定在体外即可。

在使用时,先将吻合器穿入人体,导管10穿过腹壁70、穿透小肠60进入胰管,胰内区11进入胰管,固定套21顶住胰管的断口,肠内区12和初始状态的导管限位装置30全部进入小肠60,然后缝合胰脏断面、胰管断口与肠壁并将缝线缠绕在绕线耳22的根部,缝合结束后,向外拉动导管10,定环31随之移动靠近顶住肠壁的动环32,折件33弯折使导管限位装置30膨胀限制导管10继续向外移动,再用体外固定装置40将导管10从体外固定住,完成胰肠吻合器的安装。

绕线耳22的根部和折件33设置折槽34处被设计成吸收殆尽所用的时间要稍长于胰肠吻合口愈合所用的时间。在手术恢复过程中,绕线固定装置20和导管限位装置30的材料逐渐被人体吸收,胰肠吻合口愈合后,绕线耳22根部和折件33设置折槽34处的材料会被吸收殆尽,绕线耳22和折件33脱落,此时向外拉动导管10,导管10上的动环32、定环31和固定套21可以依次穿过小肠60和腹壁70上的开口,将吻合器拆除,使胰液尽快回到小肠内,之后在等待腹壁和肠壁上供吻合器通过的创口以及胰腺断面与肠壁结合处慢慢愈合。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