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外胆管癌

肝外胆管癌

肝外胆管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90448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国际外科学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2中国·北京超声医学学术大会、2009年“临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研究”暨“全国肿瘤病理诊断交流”研讨会、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学术年会等;肝外胆管癌的相关文献由765位作者贡献,包括邹声泉、窦科峰、陈勇军等。

肝外胆管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6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0448 占比:99.65%

总计:90764篇

肝外胆管癌—发文趋势图

肝外胆管癌

-研究学者

  • 邹声泉
  • 窦科峰
  • 陈勇军
  • 陈澍周
  • 陈玉泉
  • 施公胜
  • 王文斌
  • 刘三光
  • 刘兵
  • 吕海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英霞; 贾立伟; 刘永振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肝外胆管癌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东昌府中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进行诊断研究,临床针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8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中,属于鳞癌患者2例,属于腺癌患者84例(属于高中分化患者4例、高分化腺癌患者38例、中低分化8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10例),属于腺瘤病变患者2例。对于8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而言,38例表现出肿块形特点,34例表现出管壁浸润型特点,16例呈现出腔内乳头状现象;对肝门胆管癌58例患者进行分析,18例位于胆总管内部,14例位于左右肝管汇合位置,10例位于左肝管或者右肝管,肿瘤多发或者累及范围广的患者18例;27例属于肿块型;30例中下段胆管癌患者中18例属于胰上段,腔内诸多表现出乳头状病变现象。对患者肿块形胆管癌实施平扫,表现出等密度或者低密度特点,边界不规则并且欠清晰;完成增强扫描后,表现出非均匀强化以及中度强化患者6例;对管壁浸润型病变区域胆管进行观察,呈现出非规则增厚现象,表现出明显强化,厚度在3 mm以上。结论:64排螺旋CT诊断方式有效应用后,对肝外胆管癌可以进行有效诊断,从而对其疾病早期确诊提供有力依据。
    • 王家兴; 申文凤; 肖瑞; 冯学敏; 马睿婷; 王泽锋; 任建军
    • 摘要: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ECC)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癌症易感性候选物2(CASC2)和印记基因H19表达及其潜在的功能作用。方法收集ECC患者样本4例,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lncRNA CASC2和H19的表达模式,并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潜在功能。另取22例ECC组织样本和不同分化程度的胆管癌细胞株(RBE、QBC939、HuH-28、HuCCT1)进行验证,分别以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上皮细胞(HIBEC)作为对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分别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与细胞系中lncRNA CASC2和H19的表达水平。汇总患者临床指标并结合目标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对EC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lncRNA CASC2和H19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qRT-PCR结果显示,lncRNA CASC2在ECC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1.262,P=0.025),而lncRNA H19在ECC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1.285,P=0.005);细胞系QBC939(t=8.114,P=0.015)和HuH-28(t=9.202,P=0.012)中CASC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BE(t=-10.244,P<0.001)、QBC939(t=-10.476,P<0.001)、HuH-28(t=-19.798,P<0.001)和HuCCT1(t=-16.193,P=0.004)中H19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CASC2主要参与代谢过程,而H19参与多细胞生物发展等过程,两者均与催化活性功能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CASC2表达水平与病理中分化(χ^(2)=6.222,P=0.022)、淋巴结转移(χ^(2)=5.455,P=0.020)显著相关;而lncRNA H19表达水平与病理中分化(χ^(2)=1.174,P=0.029)、肿物大小(χ^(2)=-0.507,P=0.037)显著相关。结论ECC中lncRNA CASC2和H19均出现转录失调,其中lncRNA CASC2在癌组织中呈上调趋势,H19呈下调趋势,两者具有成为ECC新的分子标志物的潜力。
    • 王英珍; 曾也婷; 王心睿; 黄雄飞
    • 摘要: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患者预后极差,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持续增加。CCA大体可分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两种亚型,明确两者特有的分子发病机制,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该文分别对两种亚型CCA的主要分子改变及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 杨涝; 高军军
    • 摘要: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胆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42例疑似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胆道恶性肿瘤诊断效能、不同类型恶性肿瘤诊断效能及征象特点。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敏感度为94.44%、特异性为71.43%、阳性预测值为94.59%、阴性预测值77.78%、准确率为97.14%。胆囊癌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度均高于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且肝外胆管癌高于肝内胆管癌(P<0.05);恶性肿瘤胆总管、胰管扩张、边界不清晰、强化不明显、低密度征象占比高于良性肿瘤(P<0.05);胆囊癌CT主要表现为厚壁型、肿块型、腔内结节型,在胆囊壁厚度、是否囊腔积液、是否有结节、增强后是否强化方面存在差异;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主要表现为肿块型、管壁浸润型、腔内乳头型,在肝块密度、形状、边界、强化表现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胆道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效能较高,可有效鉴别胆囊癌、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并且良性和恶性肿瘤CT征象存在差异,对胆道恶性肿瘤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王利敏; 舒健; 黄新荞; 杨春梅; 郭庆喜; 苏松
    • 摘要: 目的 探讨MRI纹理分析在预测肝外胆管癌(ECC)的胆管外侵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的MRI图像,以组织学诊断的胆管癌T分期级别来判定胆管外侵犯情况.使用MaZda软件从MRI图像中提取最佳纹理特征,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特征进一步筛选,并纳入二元Logistics回归建立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概率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 共筛选出10个有意义的纹理特征,P值均<0.05.预测模型x2=34.8,P<0.001.ROC AUC =0.901,P<0.001.其预测肿瘤T分期≥3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0%、86.4%、86.2%.结论 基于MRI的纹理分析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测肝外胆管癌的胆管外侵犯.
    • 刘飞; 孙云川; 肖丽; 毕建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192Ir三维近距离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在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梗阻性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8例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恶性梗阻性肝外胆管癌患者,经病理证实且接受胆道支架植入,继而序贯调强放射治疗及192 Ir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体积参数等,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的胆红素变化水平、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192Ir三维近距离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后1个月复查,18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2例,其中14例患者在接受近距离放射治疗后肿瘤较调强放射治疗后缩小,4例肿瘤无明显变化.6个月局部控制率(LC)为94.4%(17/18).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5.6%(10/18)和38.9%(7/18).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降低,黄疸症状明显缓解.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发热,胆道感染等,但无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结论 192Ir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在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中,局部控制率良好,不良反应可耐受,但对长期生存的影响尚需大样本的对照研究.
    • 卫怡蓉; 彭鹏; 杨海昆; 侯波
    • 摘要: 胆管癌是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且通常发现时已到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肝外胆管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胆道恶性肿瘤,目前晚期肝外晚期胆管癌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射频消融、放化疗、胆道支架,但胆管癌对放化疗不敏感.因此,急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疗效确切而毒副作用低的治疗方法.近些年来,光动力疗法(PDT)作为一种治疗不可切除胆管癌的姑息治疗新手段,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光动力疗法的原理、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及优缺点等进行综述.
    • 吴鑫; 黄新荞; 舒健; 苏松; 周铁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评价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HCC)血管生成和分化程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HCC 88例,术前行MR-DWI检查,并测定ADC值.计算ADC值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情况将其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按分化程度不同分为高、中、低分化组,分别进行组间ADC值的比较,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值判断VEGF表达情况及分化程度的性能.结果 ADC值与MVD存在负相关性(rs=-0.726,P1.319×10-3 mm2/s预测高分化癌的AUC值为0.986,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77%、89.47%,ADC值<1.184×10-3 mm2/s预测低分化癌的AUC值为0.998,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97.10%.结论 EHCC的ADC值与MVD有关,并能一定程度地预测VEGF表达情况及分化程度.
    • 张磊; 袁玉山; 马培旗; 彭彬; 张宗夕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DWI)在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的MRI图像,所有患者均行常规DWI及r-FOV DWI扫描.由2位影像诊断医师通过4分法分别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测量2组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病灶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比较2组图像主观评分、SNR、CNR以及病灶ADC值.结果 r-FOV DWI图像主观评分(4.35±0.56)分高于常规DWI图像(3.42±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2,P<0.05).常规DWI组与r-FOVDWI组图像SNR、CNR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约0.74、1.49,P>0.05).常规DWI组与r-FOVDWI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常规DWI组[(1.06±0.23)mm2/s]大于r-FOV DWI组[(0.98±0.15)mm2/s].26例肝外胆管癌中,中分化17例,低分化9例;常规DWI组和r-FOV DWI组ADC值对区分中、低分化肝外胆管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91.结论 对于显示肝外胆管癌方面,r-FOV DWI较常规DWI图像具有更好的清晰度和显示效果,且对肝外胆管癌的分化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周丽君; 彭微; 段华新; 邓坦
    • 摘要: 目的 评估肝外胆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8年9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因肝外胆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行同步放化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原发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术后切缘、糖类抗原19-9(CA19-9)、手术至复发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I)、同步放化疗后1年和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疾病控制率为9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3.5个月,中位生存期22.2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0.0%和76.7%,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7%和3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时CA19-9≤37 u/ml和DFI>12个月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2年总生存率较高(P37 u/ml[R^R=21.686(95%CI:4.327,177.158)]是1年无进展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37 u/ml[R^R=12.056(95%CI:2.407,60.396)]和DFI≤12个月[R^R=0.190(95%CI:0.040,0.913)]是2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作为挽救治疗手段在局部复发的肝外胆管癌术后患者中安全有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