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379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94篇、会议论文124篇、专利文献12118篇;相关期刊761种,包括创伤外科杂志、医用放射技术杂志、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七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武警部队放射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放射学术会议 等;肋骨骨折的相关文献由717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鹏、王刚、倪达等。

肋骨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94 占比:22.20%

会议论文>

论文:124 占比:0.79%

专利文献>

论文:12118 占比:77.01%

总计:15736篇

肋骨骨折—发文趋势图

肋骨骨折

-研究学者

  • 张鹏
  • 王刚
  • 倪达
  • 朱智军
  • 滕继平
  • 程佑爽
  • 高峰
  • 任占良
  • 刘鑫
  • 徐安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杰; 刘鑫; 李炳辉
    • 摘要: 目的探讨3D胸腔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0例。A组行3D胸腔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行3D胸腔镜下切开内固定术治疗,C组行开胸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三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肺部感染情况、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拔管时间及手术前后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住院时间(8.52±5.28)d明显短于B组的(11.34±6.12)d、C组的(23.42±9.31)d,疼痛评分(2.45±1.08)分明显低于B组的(4.42±1.21)分、C组的(6.68±1.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3.3%低于B组的20.0%和C组的36.7%,ICU监护时间(3.45±0.22)d、呼吸机使用时间(2.78±0.34)d、拔管时间(6.25±4.34)d均明显短于B组的(5.68±0.86)、(5.12±0.83)、(8.31±5.48)d和C组的(8.92±1.43)、(7.48±1.13)、(14.24±7.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呼气流量(PEF)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肋骨骨折患者采用3D胸腔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术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改善肺功能情况,缩短康复时间,建议推广应用。
    • 李奕奕; 刘兴涛; 李旭开
    • 摘要: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早期微创内固定对创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早期微创内固定手术)和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各30例。1次/周,连续治疗8次。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个月血清BMP-2、BMP-7、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L)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BMP-2、BMP-7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升高,血清β-CTX、RANKL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早期微创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内的破骨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 王莹
    •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在夜间急诊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急诊科夜间收治的85例拟诊肋骨骨折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R检查。评价成像质量,记录检查时间及检查结果,以手术结果为准,评估诊断效能。比较DR检查对不同位置、不同形态肋骨骨折中的检出率。结果:所有成像胸片中,优级片占68.24%,合格片占30.59%;DR检查平均时间(3.62±1.05)min。85例拟诊肋骨骨折患者,经DR检出78例,检出率为91.76%;以手术结果为准,DR诊断肋骨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72%、71.43%、96.47%。DR检查在错位状肋骨骨折中的检出率为100.00%,凹陷状肋骨骨折的检出率91.30%,均明显高于裂隙状肋骨骨折的检出率75.00%(P<0.05)。DR检查在肋骨后段骨折中的显示率为96.30%,前段骨折的显示率为97.14%,均明显高于腋段骨折的显示率85.00%(P<0.05)。结论:DR检查在夜间急诊肋骨骨折中诊断价值高,具有图像质量高,检查时间短等优点。
    • 王倩
    • 摘要: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患者采用CT和传统X线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传统X线片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与X线片检查相比,CT检查的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检出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手术确诊,本组的55例患者,共85处骨折,其中12处为粉碎性,占14.12%,14处为不完全性,占16.47%,39处为错位性,占45.88%,20处为线形,占23.53%,CT检查对不同骨折形式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时,与传统X线片相比,CT检查的检出率较高,可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韩书勤; 徐家济; 杨义平; 刘楠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SAPB)对于单侧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外科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拟行单侧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n=38)和全身麻醉联合前锯肌阻滞组(GA+SAPB组,n=38)。两组均接受全身麻醉,GA+SAP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以0.5%罗哌卡因行患侧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接受舒芬太尼的静脉镇痛泵,于手术结束后2、6、12、24和48 h对患者进行安静状态和咳嗽时疼痛程度评分,记录术后12、24 h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记录48 h止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需要使用镇痛药补救例数。同时观察术后有无局部血肿、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GA+SAPB组术后12 h氧分压明显高于GA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多于GA+SAPB组,使用氟比洛芬酯补救率明显高于GA+SA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3.16%,GA+SAPB组术后呕吐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次数减少等呼吸抑制的表现,均未发现穿刺部位血肿、气胸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能提高患者术后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术后VAS评分,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
    • 李宗师; 尤文阳; 康志宇; 蒋薇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5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肋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复合SAPB组(S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各25例,G组有1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转入ICU而退出研究。S组25例,在全身麻醉前行患侧超声引导下SAPB,G组24例患者不行SAPB,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记录S组患者的阻滞平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6、12、24 h静息及咳嗽时的VAS疼痛强度评分,术后24 hQoR-15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及追加药物总量,观察比较穿刺相关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S组患者术后1、6、12 h静息和咳嗷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术后24h咳嗽时的VAS评分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的QoR-15评分明显高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的芬太尼用量、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和追加氟比洛芬酯总量均明显少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均未出现血肿、气胸、局麻药过敏或中毒等SAPB相关并发症。S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可以明显降低肋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术后的康复。
    • 张旭
    •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X线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68例肋骨骨折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以及X线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68例患者经手术证实共检出骨折156处,单根骨折22例,多根骨折46例。多层螺旋CT检查对骨折的检出率为94.87%(148/156)、对单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100.00%(22/22)、对多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95.65%(44/46)。X线检查对骨折的检出率为77.56%(121/156)、对单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72.73%(16/22)、对多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76.09%(35/46)。多层螺旋CT检查对骨折的检出率、对单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对多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X线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成像质量优,对肋骨骨折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实施针对性治疗,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张印
    • 摘要: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对胸部外伤合并肋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胸部外伤合并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开胸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度、肺功能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呼吸辅助时间、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量、镇痛剂使用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FEV1、FVC、PEF、FEV1/FVC水平均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外伤合并肋骨骨折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损伤较小,并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影响患者肺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伍小珠; 刘少强; 陈班; 李振华
    • 摘要: 肋骨骨折是司法鉴定中最常见的外伤之一,其骨折的数量直接决定赔偿程度及案件性质的判定,因此,选择高效、准确的检查方式,对司法鉴定至关重要。传统的各种影像检查常用于临床诊断肋骨骨折,无法满足司法鉴定中对所有肋骨骨折明确诊断并鉴定新旧的要求。通过螺旋CT检查并复查、应用CT后处理技术前后对比可满足上述诊断要求,此方法关键是确定CT最佳复查时间。目前多数研究结果显示,最佳复查时间跨度较长,可导致复查期间出现再发骨折而被误诊的情况发生,同时伴随因CT后处理技术产生影像图像较多,诊断中复查对比工作较重的影响,部分学者目前正致力于人工智能辅助CT诊断的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探索精确的肋骨骨折最佳CT复查时间,并结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可在司法鉴定的应用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突破。
    • 孙宝森
    • 摘要: 目的探究数字化X线摄影术(DR)与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0例肋骨骨折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DR(对照组)与MSCT三维重建技术(实验组)诊断,比较两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160例患者通过临床及影像学诊断发现共194处肋骨骨折,其中,单发性骨折118例(108处),多发性骨折42例(86处);肋骨骨折174处,肋软骨骨折20处。而实验组肋骨骨折的诊断率为93.68%(163/1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6%(132/1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肋软骨骨折准确率为100.0%(20/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是检查肋骨骨折患者的理想手段,与传统的DR平片技术比较,其临床诊断率较高,尤其适合轻骨骨折的临床筛查和诊断,有利于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现象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