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翟永明

翟永明

翟永明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1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609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文学教育、花城、名作欣赏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等;翟永明的相关文献由217位作者贡献,包括翟永明、张晶晶、蒲丽君等。

翟永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3 占比:4.8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609 占比:95.18%

总计:5893篇

翟永明—发文趋势图

翟永明

-研究学者

  • 翟永明
  • 张晶晶
  • 蒲丽君
  • 李瑜
  • 罗振亚
  • 夏元明
  • 张立群
  • 程光炜
  • 翟月琴
  • 胡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晓丽
    • 摘要: “我”该如何进入现场?是征询,也是质询。关于“现场”的界定,总与事件或行动相关,无论已然发生或是尚未践行,事件或行动的地点即为现场。进入现场,意味着逼近真相,意味着贴近更多的细节和内情,从而获取真相的更大可能性。戏剧的现场,亦需进入,尤其是精神和情感层面的深入。事实上也只有观众深度进入戏剧现场之后,良好的观演关系才能得以形成,与观众结成戏剧共谋的创作期许才能达成,戏剧的三度创作才能愈臻完美地实现。根据翟永明同名长诗改编的诗歌剧场作品《随黄公望游富春山》,虽然其表现内容和形式与传统戏剧完全不同,编创方也并不以“戏剧”作品自称,但是,若按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在《空的空间》中的观点:一个人在他人注视之下走过一个被选取或指定的空间,那空间即是舞台,那场景便形成一幕戏剧,那么,《随黄公望游富春山》被剧院、媒体宣传成戏剧作品甚至话剧作品,也并无不妥。
    • 杜鹏; 耿占春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女诗人中出现一种"去性别化"的写作倾向,女性写作不再是"脆弱""敏感""柔弱"等固化标签的代言词.在当代女诗人中,杜涯、翟永明、冯晏的创作比较独特.杜涯的诗歌从写作初期到现在一直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这种"无性别化"写作使她在谈论"女性写作"这个主题时鲜被提及.翟永明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创作中逐渐淡化自己早年提出的"黑夜意识",转向一种更加广阔、更加注重技术性的写作,这种"去性别化"写作方式,却因其"女性作者"的身份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在冯晏近些年的大部分作品中看不出其女性身份,她将其女性体验极为节制地融入创作中,将其"女性意识"藏在诗歌语言之后,使其语言散发出来一种独特的气息.当代女诗人的这种"去性别化"写作,因其不再依附于情感的宣泄或身体的反应,而体现出艺术特有的思辨性和共振性,从而走向一个更广阔的艺术天地.
    • 木叶
    • 摘要: 一个诗人的命运,就像一个词,被写入时间,并在时间中漫游。有时出现于这个词典,有时又在别处,位置不同但有一点是近似的,即与相邻的词可能有着同一或相近的词根、偏旁、声音,但时间的流转会令彼此渐渐析离,甚至获得迥然的意涵,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词会从自身逸出,甚至站到对面或反面,而这正是一个词或一个诗人确立自己并与世界一同不断生长的方式。
    • 赵玄通
    • 摘要: 从黄公望的绘画杰作《富春山居图》,到翟永明长诗《随黄公望游富春山》,再到陈思安导演、周瓒编剧的同名舞台剧,构成了一个媒介间性与跨媒介叙事的典型案例。翟永明的长诗《随黄公望游富春山》在以文字媒介对黄公望的古代山水意境进行致敬的同时,将视野拉到当下诗意匮乏的语境,突显了诗歌/艺术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张力。陈思安、周瓒的舞台剧则不再严格按照文学文本的叙事结构来安排,而是突显演员的自我角色意识和主体意识,淡化诗歌(艺术)与现实语境的紧张关系,以"后戏剧剧场"的新体系最大程度地与观众形成对话或潜对话。在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尝试小众传播渠道,进行高雅艺术剧场传播方面,陈思安、周瓒的舞台剧做出了积极探索。
    • 翟月琴
    • 摘要: 新世纪以来,当代女性诗歌剧场蔚然成风,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线.2008年,周瓒与曹克非共同创办瓢虫剧社,一方面力图展现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困境,另一方面则将女性创作的诗歌文本改编为舞台剧,与现代舞、实验音乐相结合,主要在剧场空间展开跨界实验.瓢虫剧社的剧场实践活动可归纳为姿与言的性别操演(《企图破坏仪式的女人》,2010)、由言入声的女性哀歌(《乘坐过山车飞向未来》,2011).除瓢虫剧社外,周瓒编剧、陈思安导演的《随黄公望游富春山》(2014)在跨艺术、跨性别方面另辟出路,拓出存意探境的性别超越之别样风景.三个案例各具特点,不仅勾连女性与社会的复杂关联,还探索女性诗歌文本在剧场空间的丰富表现力.这种由跨越到融合的新型艺术生态,为未来的女性诗歌剧场实践与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资源.①
    • 蒲丽君
    • 摘要: 诗人翟永明在多年的创作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创作的热情,尽管她的诗风发生了几次较大的变化,但"女性意识"始终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于她的所有诗作中,并且坚持着自己的女性立场。诗人大胆又颠覆的身体写作,以及诗歌所流露出的浓烈的母性意识,都深刻反映了她的女性意识。我们可以从这些诗作中去体味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和信念,发现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和女性生存状态,反思现代女性的生存问题和生命意义。
    • 蒲丽君
    •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翟永明的诗歌创作展现了巨大的语言活力和自觉的探索意识。这种努力面向语言本身的诗歌创作,不断地丰富了诗歌艺术技巧之美。张力是诗歌产生艺术之美很重要的一面。翟永明的诗歌语言是其诗歌张力的源泉。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对反讽、对比和戏剧化等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诗歌语言的张力美。
    • 陈娟
    • 摘要: 她跨界摄影、戏剧、舞蹈等拓展自己的边界,近日举办展览"时间剧场:翟永明文学与摄影展"回溯40年艺术与人生1990年,美国纽约苏荷一家书店,翟永明第一次遇到了"弗里达·卡洛"。门口的书摊上,有一本关于这位墨西哥女画家的画册,里面有许多自画像,画上的女人眉毛连在一起,像展翅飞翔的海鸥,唇上还有一圈浅浅的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