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女性写作

女性写作

女性写作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97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418篇;相关期刊486种,包括语文学刊、安徽文学(下半月)、华文文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两岸青年文学会议、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女性写作的相关文献由830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坤、霍俊明、张莉等。

女性写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0 占比:15.1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418 占比:84.78%

总计:6391篇

女性写作—发文趋势图

女性写作

-研究学者

  • 徐坤
  • 霍俊明
  • 张莉
  • 王艳芳
  • 山郁兰
  • 林丹娅
  • 王传满
  • 王金胜
  • 陈晓明
  • 刘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子琨
    • 摘要: 女性群体被视为弱势群体从而被边缘化的现象由来已久。朱丽·大塚所著小说《阁楼上的佛》揭开被尘封的日本“照片新娘”的往事,让女性得以以文字叙事的方式传达自己的声音,诉说那段被埋没的历史。小说以三重叙述声音构成表层文本,而隐藏文本透露出新娘们对物化女性行为的控诉。多重叙事手法的运用不仅塑造了日本新娘的受害者形象,而且隐含了对男性霸权主义的讽刺和对美国社会种族主义的谴责,在一定程度上为女性写作提供了借鉴。
    • 刘亚群; 虹影
    • 摘要: 刘亚群(下称刘):虹影老师,您好。作为女性主义作家,您曾说女性写作应进入一个新领域,中国作家需要革自己的命。您所谓的“女性写作的新领域”具体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呢?虹影(下称虹):女性写作领域现在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作品好像没有跟上。我们女性写作者的思想要高于我们的作品这个当然很难,全世界也都是一样,目前超越伍尔芙和苏珊·桑塔格的作品还比较少,像波伏娃《第二性》这样的我们虽然早期也出现过,比如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里面有女性身体写作,但目前现阶段没有特别突出的作品。
    • 张清华
    • 摘要: 在20世纪90年代冒出来的众多女作家中,徐坤几乎是唯一被划入"新生代"群体的一个,其余的,差不多都被归入了"女性写作"的行列。当然,作为独行侠的女作家还有一些,比如残雪,便被笼统地归入"新潮小说"之中。还有几位资历老的,如王安忆、铁凝、迟子建,她们或有条件地被划归到"女性写作",或者被"借用"到别的话题之中,需要的时候就被各种批评话题所席卷。
    • 王兴文
    • 摘要: 以增长和速度为标志的城市化进程深刻影响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领域。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稳定的社会结构分化,底层社会群体面对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犹疑、焦虑、失落、迷茫,甚至抵制心态,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心理,也影响了当代作家的创作。贾平凹、莫言、苏童等在90年代初期对城市景观做出了近乎悲观的想象,开掘出城市之恶的书写主题;何顿、朱文、邱华栋等以看似放纵实则反抗的姿态,抵制城市的新旧秩序的规约;林白、陈染、卫慧、棉棉等在发现女性自身的同时远离城市正常的生存状态;谈歌、张平、李佩甫等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制度改革以及下岗工人的生活艰辛中发掘城市片面追求增长的病症;王安忆、程乃珊、陈丹燕等则以怀旧的笔触留下上海的百年记忆,并借以表达对现实的逃离。多向衍变的90年代城市书写,笼罩着焦虑与迷茫的色调,与90年代人们的社会心理形成“共振”。重估90年代小说的城市书写,对重构当代文学史和社会文明价值有重要意义。
    • 马佳慧
    • 摘要: 厌女作为性别不平等的动力之一,承载着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偏见、要求与非难,它具体表现为“绝不将女人视为与男性同等的性的主体,而是将女人客体化、他者化。”同时,以两性关系为基础的性别文化则是文学文本无法回避的语境,基于此,小说叙事中呈现的厌女意识和行动可被概称为厌女叙事。隐匿于女性写作之中的厌女叙事,并不显眼,却异常坚固,以女性的声音,揭示女性在父权文化下的真实生存状态,书写女性自我厌弃的现实。为深入阐释和发掘厌女叙事为建立女性文化作出的“建设”工作,以严歌苓的《扶桑》为中心,结合文本细读与性别研究的方法,分析女性写作中的厌女叙事的表现方式及意义。
    • 张秋月
    • 摘要: 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黄灯的《大地上的亲人》都是非虚构返乡写作,她们采取了贴近大地的写作姿态,以学者和女性的身份深入农村生活现场,将笔触伸向与自己精神相连的乡村。她们以行动和在场的书写方式,以散点透视和集体叙事的叙述策略,展现出现代化进程中乡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巨变,承载了知识分子对乡村、社会、时代的洞悉与思考,重构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并对乡村弊病、城乡差异、农民命运等社会问题进行了追问和质询,体现出作者对底层群体的关怀与体恤,呈现出强大的力量。
    • 杨毅
    •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引入中国以来,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深受西方妇女运动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经历了“浮出历史地表”的过程。这使得既有的女性文学研究大多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特别是预设的女性立场作为方法、前提乃至结论:女性主义不仅是从事研究和批评的方法媒介,更暗含了将既定结论本质化的危险。简而言之,人们忽略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独特经验。
    • 郭冰茹
    • 摘要: 女性主义批评是与女性写作相伴生的一种批评实践。新时期以来,思想界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和批评界借助女性主义理论进行的批评实践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推动了本土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建设。但是,西方理论并不完全契合本土的文化语境,使用西方理论也不能充分阐释当代女性写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当下的女性主义批评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难以有效分析新时期以来女性写作的多元化特点,二是难以厘清全球化经济体系带来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性别问题的多重影响。女性主义批评建设的理论困境要求我们对既定的研究范式做出相应调整。因而,将“性别”作为认识差异性范畴的一种方法,重新考察其生成的语境、处理的问题以及阐释的方式,将为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建设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 王洪岳
    • 摘要: 陕西西安女作家吴文莉近年来出版了长篇小说《叶落长安》,作品以不同于先锋派也迥异于传统女性写作的创作风格,在文坛引起关注,出版不久就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在各大电视台播出。小说写得纵横捭阖、大气磅礴,又充满慈悲大爱,而在某些细部又不乏女作家描写的细腻婉约,从而塑造了郝玉兰、白老四、梁长安、白莲花等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出了西安这座古城厚重包容的历史底蕴和泥沙俱下的当代活力。
    • 李泾荷
    • 摘要: 在梁鸿目前所有的文学创作中,"梁庄"系列是社会影响最广泛,也是获得最多研究的作品.以研究视角来划分,主要有四个方面:乡土文学视角的研究、非虚构写作视角的研究、乡土文学和非虚构写作双重视角的研究、女性写作和非虚构写作双重视角的研究.对"梁庄"系列的研究仍然具有很大空间,应该加强文本细读研究、梁鸿创作的整体研究、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