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波伏娃

波伏娃

波伏娃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3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篇、专利文献170421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法国研究、青春岁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波伏娃的相关文献由222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李孝英、罗曼莹等。

波伏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7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170421 占比:99.86%

总计:170658篇

波伏娃—发文趋势图

波伏娃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李孝英
  • 罗曼莹
  • 陈肖利
  • 何晴
  • 佚名
  • 冯晴
  • 刘岩
  • 卢燕
  • 周珣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肖利
    • 摘要: 文章采用计量学软件CiteSpace,绘制出2000至2020年间305篇CNKI期刊“第二性”关键词网络图谱,形象直观地从“谁在传播”“如何传播”两个视角进行探讨,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二性》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学界的“旅行”过程。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第二性》已经受到我国女性主义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知识与研究成果的共享和流动性不强,且文献的引用率普遍偏低。研究议题集中于“女权主义”“第二性”“女性气质”“女性解放”四个方面,随着妇女研究学科化发展,女性问题逐步纳入主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对《第二性》的解读逐渐趋于学术化。
    • 刘亚群; 虹影
    • 摘要: 刘亚群(下称刘):虹影老师,您好。作为女性主义作家,您曾说女性写作应进入一个新领域,中国作家需要革自己的命。您所谓的“女性写作的新领域”具体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呢?虹影(下称虹):女性写作领域现在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作品好像没有跟上。我们女性写作者的思想要高于我们的作品这个当然很难,全世界也都是一样,目前超越伍尔芙和苏珊·桑塔格的作品还比较少,像波伏娃《第二性》这样的我们虽然早期也出现过,比如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里面有女性身体写作,但目前现阶段没有特别突出的作品。
    • 马小惠
    • 摘要: 安托瓦内特·福克是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女性出版社的创办者,“妇女解放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两性》是福克的演讲稿集,里面集中阐述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较之福克,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女性主义运动的旗手西蒙娜·德·波伏娃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并不陌生。《两性》作为女性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更被奉为东西方女性的“圣经”。国内学界对福克的关注比较有限,关于二者女性主义思想的异同研究更是寥寥。本文将通过对《两性》和《第二性》的主要思想观点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两位作者在女性主义思想方面的异同,以帮助学界对二人的思想更加深入地了解,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女性社会问题的探索。
    • 宋健; 李秀玲
    • 摘要: 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的经典理论著作,西蒙娜·德·波伏娃创作的《第二性》不仅创新性提出"女性是他者"的命题,而且详细分析女性成为"他者"的原因,阐释女性"他者"是社会建构的思想。"他者"思想是波伏娃《第二性》中的核心内容,分析与借鉴"他者"思想,有利于审视新时代中国妇女面临的现实困境,并为其摆脱现实困境提供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
    • 李蕾蕾; 杨雪云
    • 摘要: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The Second Sex》)为女性主义的时间现象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波伏娃在《第二性》第二卷中主要讨论了女性的个体生命历程,揭露了"女人的形成"与"时间"的关系;她指出时间是女性生存和从属地位形成的基本结构."女人"随着时间而慢慢"形成",女性的从属社会地位并非由先天的生理特征和身体素质而决定,而是时间的积淀和世俗的定义使然.因此,波伏娃的叙述阐明了性别形成与时间性是紧密纠缠在一起的,她的叙述揭示了特定的时间体验是构建女人"他者化"的基本结构,进而逐渐构造了她们受压迫的被动局面.
    • 史可悦
    • 摘要: 在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的中篇小说《筋疲力尽的女人》中,女主人公莫尼克以日记的形式记叙了从九月十三日至来年三月二十四日间的心路历程。丈夫莫里斯的婚外情事件成为导火索,多年来夫妻间累积的问题暴露。莫尼克长年沉浸于家庭这一相对稳定安逸的环境而忽视了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缺少在社会上生存所需要的、又能散发出女性魅力的冲击力与创造性。莫尼克只有改变从丈夫的爱里实现自我的习惯,发挥主体性,才能打开人生的新天地。尽管这是一段痛苦的觉醒历程,但这是她唯一的出路。波伏娃强调,女性获得解放的前提是经济独立,女性要肯定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摒弃内在化了的“他者”意识,突出个性,对自己负责,方能成为独立完整的个体。
    • 胡思源
    • 摘要: 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女性的角色塑造是后天形成的,女性是在他者、客体与自由个体之间的徘徊者.要想突破"他者"地位,女性就要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异化的客体和实现内在性超越的主体之间做出选择.分析了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主要观点及其在女性主义发展历程中性别理论中的作用与体现,进而探究了其对后现代主义法学在性别观念上的积极作用和现实价值.将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精神与内涵运用到法学研究与实践,能使许多关于"男女平等"的现实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强调女性的社会定位不应是普遍的、趋同的,而应是有具体差异的、可以自主选择的,在此基础上对"两性"权利、义务与责任进行重新划分和建构,让男性和女性在法理层面都不再被思维定式化,让其在对自身本质认可的基础上拥有更多 自主的选择权,应是契合当代两性观念的法律实施方案.
    • 陈明哲
    • 摘要: 曼斯菲尔德的《男性气概》大胆批评了女性主义,并试图通过性别德性的思想性研究来重张男性气概.但他对女性主义的理解出现了系统性错位:将她们针对实践领域的观点对标入意象领域.只有澄清错位,才可能与当代女性主义思想共建有效对话,重构传统德性.
    • 温徐林
    • 摘要: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四部现代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这部小说由15篇短篇小说构成,其中有三篇以女人为主要人物,即《伊芙琳》《泥土》和《母亲》。本文将以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为理论基础,以《都柏林人》中的三篇短篇小说为研究文本,对小说中女性的他者地位、女性的生存困境和自我选择进行分析。
    • 宋健; 李秀玲
    • 摘要: 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的经典理论著作,西蒙娜.德?波伏娃创作的《第二性》不仅创新性提出"女性是他者"的命题,而且详细分析女性成为"他者"的原因,阐释女性"他者"是社会建构的思想."他者"思想是波伏娃《第二性》中的核心内容,分析与借鉴"他者"思想,有利于审视新时代中国妇女面临的现实困境,并为其摆脱现实困境提供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