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陈染

陈染

陈染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0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5篇、相关期刊259种,包括文学教育、现代语文(学术综合)、安徽文学(下半月)等; 陈染的相关文献由36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染、李美皆、杨杰蛟等。

陈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5 占比:100.00%

总计:405篇

陈染—发文趋势图

陈染

-研究学者

  • 陈染
  • 李美皆
  • 杨杰蛟
  • 郑榕玉
  • 孙鸿飞
  • 李增瑞
  • 梁香伟
  • 王璐
  • 赵树勤
  • 高倩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印芷仪; 林春美
    • 摘要: 《与往事干杯》作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一直备受学界的青睐。陈染在文中以女性视角揭示了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指出孤独一方面是无法回避的情感状态,而另一方面,孤独经验则是个体灵魂得以救赎的力量来源。陈染对孤独经验的书写,展现了其自身想象社会的方式并指出了个体走出生存困境的道路与方向,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
    • 邬文博
    • 摘要: 陈染的中篇小说《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中,黛二的女性私语将男性置于被言说的位置,完成了对于男性权威的嘲讽,她以逃离的方式反抗母亲的变态控制欲,却也放弃了从同性那里获得救赎的可能。逃离成为黛二的最终选择,但孤独和绝望并不意味着黛二是消极、虚无的,她反而是一个积极虚无主义者,反抗着外界对个人精神的侵蚀和异化,包括最终在孤独中正视自己内心的冲突、调整自身的状态,为的也是避免与外界一同走向破碎。所以从黛二情感寄托对象的不断转移这一过程中,读者可以梳理出黛二亦或是陈染本人在绝望中反抗的历史。
    • 杨炀
    • 摘要: 第三次女性主义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产生于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进步及后学思潮(后学思潮是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的简称)兴起的背景之下,其显著特征是为女性争取文化上的平等。在此思潮之下,世界各地受到压迫的女性群体展开了对性别问题的思考并于各国掀起女性主义革命的浪潮,其中女性主义写作也成为该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日两位女性作家代表为例,将两国女性主义写作进行比较。
    • 贺江
    • 摘要: 考察深圳文学40年的创作成就可以发现,女性文学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刘西鸿的《你不可改变我》就参与了深圳文学"女性话语"的建构,并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小说中的令凯是位极具个性的现代女性,她潇洒自信,独立自强,将特区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她常说的那句"你不可改变我!"也成为冲破藩篱、追求新生活的象征。到20世纪90年代,缪永的《我的生活与你无关》是深圳"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也参与了以林白、陈染、海男为代表的"私语化写作"的潮流,但一直被批评家们所忽略。
    • 岸晓风
    • 摘要: 如果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女性地位”等关键词,“社会地位明显提高”“不止‘半边天’”“满意自己的家庭地位”等表述已占绝对主流,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我们国家女性地位的持续提高。与此相对应,女性文学开始在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铁凝、王安忆、林白、陈染、海男、徐坤等一批女性作家佳作频出,描写女性的作品也越来越多。
    • 胡雅倩
    • 摘要: 中篇小说《无处告别》是陈染的代表作之一.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对当下女性的生存状况和情感状态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另类解读.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的女性形象:敏感忧郁的知识女性——黛二,有姐妹情谊的友人——缪一、麦三,以及以爱为笼的母亲.文章以主人公黛二为中心,以情感为主线,着重分析了这三类女性形象的不同特点及其意义.
    • 姚溪
    • 摘要: 追溯当代文学发展的历程会发现,以身体为视角展开的创作和文学批评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彼时长期以来的文学共名与失语状态逐渐消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被大量译介,大众消费欲望的膨胀刺激文学创作抒发多重价值观,导致部分作品相较于早期而言更显世俗化、个人化、物质化倾向,而以自我书写为表达途径的“身体写作”成为这种倾向的典型体现。以陈染、林白、徐小斌、虹影、卫慧、棉棉、周洁茹为代表的女作家在90年代的文坛崭露头角,她们率先将女性个体生存经验融入创作,躲避甚至背离宏大叙事和传统性别规则,张扬官能感受,譬如性、性取向、性暴力等,这就要求她们以此种身体全景描写为基础还原真实又丰富的妇女情感,引导笔下的主人公走出主流叙事和男性叙事的双重迷阵。但是,学界对于“身体写作热”褒贬不一,从不同角度评说,人文主义赞扬的身体表达或许就是道德立场批判的身体想象。反思由此产生:90年代的女性身体写作如何接纳并阐发了西方身体理论?它是否已经变异为商业形态的躯体暴露?反之,评论家的视野是否存在盲区?应当遵循怎样的研究思路才能提炼出“身体”背后的身份意识?今日对于既有学说、作家作品、名家评论进行再解读,是为了引发反思与共鸣,同时为新的身体写作提供叙事思路。而再解读的第一步便是正视女性身体写作现象的复杂面相,因为它实际展示的是90年代中国知识妇女的个人现代性体悟,其本质是作家对人生境遇的理解,对女性生存处境的艺术再现。
    • 曹惠民
    • 摘要: 最早知道周洁茹这个名字应该是在20多年以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那时教学之余,会关注一些新出道的青年作家,北京的陈染、大连的黑孩(现旅居日本)和常州的周洁茹是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位。其中"隔壁邻居"周洁茹又最小,比60后的陈染、黑孩要小十几岁,是最年轻的新进作家,直觉她的前途未可限量。她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小妖的网》(女主角名茹茹)在中国文坛引起过不小的轰动,首印就是两万册!她还用"小妖精茹茹"做她网络的名字。有点另类,有点叛逆,自然也让人多少有点愕然,也不免让读者对作者和女主角的关系有点好奇,称得上是个一读难忘的作家。后来就不大听到她的消息.
    • 陈晨昕
    • 摘要: 陈染《私人生活》的出版是其创作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这部自传性、“私人化”色彩极为浓重的作品,不仅是其前期小说风格的一个拓展,而且为她后来展开女性叙事,尤其是女性成长叙事,书写都市生活空间的女性生存经验做了语言、审美和内心体验的准备.可以说,小说建构起了属于陈染自己的叙事空间,完成了一场关于女性历史的、空间的以及面向自我的成长寓言.时间和记忆是镶嵌入小说的言说元素,而在这部小说中,关于倪拗拗的一切,都与三种维度的自我——一个历史/时间的自我、空间的自我和与个体言说中呈现的自我有关,都内含着女性的性别意义和价值诉求.
    • 童嘉诚; 李秋
    • 摘要: 陈染以私小说的形式将其浓重的个人情感诉诸于《私人生活》中.作为一名女性主义作家,其作品大多是以两性主题为基调而进行创作的,《私人生活》也不例外.但相对于女性主义而言,这篇小说中大量铺陈的离群意识,更应该被读者所注重.陈染在彼时以女性作者特有的声线想传达的大抵也是此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