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0年内共计378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51篇、会议论文31篇、相关期刊1979种,包括理论与当代、时事报告、党政论坛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2015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2012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海洋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亚太地区战略形势与和谐海洋建设学术研讨会等;综合国力的相关文献由3566位作者贡献,包括蒋骁飞、本刊编辑部、李长久等。
综合国力
-研究学者
- 蒋骁飞
- 本刊编辑部
- 李长久
- 贾海涛
- 胡鞍钢
- 于鹏
- 李国杰
- 李学勇
- 温家宝
- 滕伯乐
- 王志刚
- 程毛林
- 胡锦涛
- 赵长茂
- 郭银花
- 阎学通
- 饶银华
- 黄庭满
- 冯昭奎
- 冯江源
- 刘林森
- 徐冠华
- 徐起
- 戴旭
- 施祖辉
- 本刊编辑部1
- 本刊评论员
- 李军
- 李冰
- 李国强
- 李文英
- 李新创
- 李杰
- 李辉
- 李鹏
- 杨明
- 杨飞
- 梁燕君
- 江金权
- 汤耀国
- 王静
- 田丰
- 等
- 肖元真
- 范世洋
- 范玉刚
- 贾康
- 赵磊
- 邓研华
- 陈依元
-
-
闫兴
- 《党政干部学刊》
| 2020年
-
摘要: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国际话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但话语权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水平并不相适应.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话语权的歪曲、打压和遏制,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极大挑战,中国话语权在国际话语竞争中仍处劣势.中国需要通过建立完备的学术话语体系、明确话语定位、丰富传播手段、发挥主场外交优势、加强国际合作等举措,改善国际话语权现状,不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
-
姜健宁
-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 2020年
-
摘要:
设计思路: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我国科技发展获得巨大进步。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面对中国科技一穷二白的局面,刻苦钻研、奋发图强,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如"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都是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科研成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文化自信"。
-
-
程醉
- 《少年月刊》
| 2020年
-
摘要: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拥有航空母舰(后简称"航母")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航母不但可以大大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还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但是,一艘航母的造价以及运营成本非常高。于是,一些国家便打造出了一系列吨位非常小的"迷你"航母。加里波第号航母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其领土犹如一只深入地中海的大皮靴,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
-
贾双跃
- 《求知》
| 2020年
-
摘要: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中国共产党的务实精神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所谓务实精神,就是想问题、办事情重实际、讲实效,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综合国力。中国共产党的务实精神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对于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
乔湘
- 《学理论》
| 2020年
-
摘要:
文化自信是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是支撑国家精神纽带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面对国情、世情的新变化,人民对未来精神文化生活充满着新期待.推进文化自信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树立文化自信,我们要有开阔的胸襟,以包容的心态看待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应充分挖掘人民的力量,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造与革新,提高文化的竞争力和软实力,从而坚定地树立文化自信.
-
-
冒佳培;
郝文武
- 《当代教师教育》
| 2020年
-
摘要:
孙先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从国家建设的整体层面出发,与时俱进,为教育价值观问题的研究、探讨、传播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孙先生提出教育价值观问题是宏观上对教育功效的评价,客观地反映着历史的存在;针对我国历史发展,实现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全面提高民族素质、重视教育的文化价值是实现教育价值观转变的根本保证,从而巩固与发展一定的社会制度.
-
-
-
-
-
-
-
杨金森;
王芳
-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发展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本文在对美国、英国及我国周边部分国家海洋战略发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其演变的历程及战略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我国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由于其历史与环境背景的不同,各国走向海洋有其不同的战略路径和战略特点,但海洋战略的核心目标始终是谋求国家利益,海洋强国的兴衰取决于国家大战略及综合国力等因素,社会经济基础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坚实支撑,他国海洋战略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借鉴.
-
-
Yu Zizhen;
余子真
- 《2012科学与艺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科技与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有机融合,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体现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方面.科技与文化是人类对于世界本体认识的不同侧面,两者同源于一个世界,又以不同的形式揭示和表达着这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回望历史可以看出,科技与文化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大特征,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演进发展.提升我国科技与文化软实力,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为了增强科技与文化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当代文化建设的实践己经充分表明,凡是能够融入科技元素、借助科技力量推动的文化样式,就会得到迅速发展并产生巨大效应,进而形成产业规模并占据市场要津。这足以证明,作为文化发展重要引擎的科技创新,己经成为当代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并成为当代前沿文化和高端文化。
-
-
温金蓉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海洋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亚太地区战略形势与和谐海洋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华民族应该体察到海洋世纪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应当放眼世界,真正从国家战略高度来对待海洋,使我国的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文章简述了国家要富强,必须走向海洋;欲开发利用海洋,必须依靠强大的海权;只有海洋事业发展了,海权才能强大和稳固。海洋兴,海权强,国家富;海洋衰,海权弱,国家贫。这是历史印证了的客观规律。分析了海洋世纪的现代海权,建设和发展海权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决定一个国家海洋事业的兴衰和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标志。国家的海洋权益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法律诸领域,是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所在,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切实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依法治海,保护环境,保证海洋开发健康进行。加大海洋投入,调整和优化海洋产业比例,启动和加快建设一些海洋强国急需的战略工程,推动我国海洋经济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密集型转变,通过开放型的经济形态融入世界。
-
-
李英姿
- 《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一个交际网络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功能而采用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网络的规模得以扩大,这种现象就是语言传播.语言传播政策(language-spread policy)或者语言推广政策(language promotion)指的是为了自身利益有目的地扩大其民族语言或者优势语言的传播并制定一定政策来巩固语言地位、加速语言发展的措施.美国的海外英语推广得以稳步前进,除了其综合国力带来的影响之外,更得益于组织机构的保证、经费调拨上充足、研究布局上合理、资料信息准确。美国英语的国际推广体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民间化的特点,极具创造性和启发性,因其强大的综合国力背景,目前来说难以为其他国家复制和效仿。
-
-
-
彭东
- 《2015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国家形象是国家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它直接影响着国家在世界公众心中的舆论评价.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形象的传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大众传播事业日益发达的现实条件下,国家形象的传播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现象.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之所以任务艰巨,缘于西方媒体歪曲中国国家形象的原因复杂多样。冷静客观地分析后,笔者认为,首先,政府的行政能力需要加强,积极树立良好的国家政府形象;另外,借助各种国际传播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客观准确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并提出了提升国家形象的科学传播策略,主要包括:重视政府公关、加强信息公开、注重传播技巧、扩大媒体影响、强化科技建设、提高业务素质。中国的国家形象被歪曲误解,由来己久,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并非易事。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传播事业的发展壮大,全方位、多层面的国家形象传播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应的传播策略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一个高效、廉洁、公正、负责任的中国国家形象正在逐步树立起来。
-
-
彭东
- 《2015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国家形象是国家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它直接影响着国家在世界公众心中的舆论评价.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形象的传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大众传播事业日益发达的现实条件下,国家形象的传播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现象.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之所以任务艰巨,缘于西方媒体歪曲中国国家形象的原因复杂多样。冷静客观地分析后,笔者认为,首先,政府的行政能力需要加强,积极树立良好的国家政府形象;另外,借助各种国际传播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客观准确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并提出了提升国家形象的科学传播策略,主要包括:重视政府公关、加强信息公开、注重传播技巧、扩大媒体影响、强化科技建设、提高业务素质。中国的国家形象被歪曲误解,由来己久,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并非易事。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传播事业的发展壮大,全方位、多层面的国家形象传播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应的传播策略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一个高效、廉洁、公正、负责任的中国国家形象正在逐步树立起来。
-
-
彭东
- 《2015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国家形象是国家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它直接影响着国家在世界公众心中的舆论评价.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形象的传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大众传播事业日益发达的现实条件下,国家形象的传播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现象.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之所以任务艰巨,缘于西方媒体歪曲中国国家形象的原因复杂多样。冷静客观地分析后,笔者认为,首先,政府的行政能力需要加强,积极树立良好的国家政府形象;另外,借助各种国际传播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客观准确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并提出了提升国家形象的科学传播策略,主要包括:重视政府公关、加强信息公开、注重传播技巧、扩大媒体影响、强化科技建设、提高业务素质。中国的国家形象被歪曲误解,由来己久,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并非易事。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传播事业的发展壮大,全方位、多层面的国家形象传播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应的传播策略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一个高效、廉洁、公正、负责任的中国国家形象正在逐步树立起来。
-
-
彭东
- 《2015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国家形象是国家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它直接影响着国家在世界公众心中的舆论评价.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形象的传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大众传播事业日益发达的现实条件下,国家形象的传播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现象.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之所以任务艰巨,缘于西方媒体歪曲中国国家形象的原因复杂多样。冷静客观地分析后,笔者认为,首先,政府的行政能力需要加强,积极树立良好的国家政府形象;另外,借助各种国际传播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客观准确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并提出了提升国家形象的科学传播策略,主要包括:重视政府公关、加强信息公开、注重传播技巧、扩大媒体影响、强化科技建设、提高业务素质。中国的国家形象被歪曲误解,由来己久,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并非易事。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传播事业的发展壮大,全方位、多层面的国家形象传播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应的传播策略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一个高效、廉洁、公正、负责任的中国国家形象正在逐步树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