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2015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
2015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

2015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5-11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会议文集:2015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2014年在我国传媒界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随着《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媒体融合发展被提升到深化改革的战略层面.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是科技传媒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科技传媒企业无论从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上均具备融媒体优势,要想赢得生存空间,就必须积极适应媒体格局的变化,加快推进融媒体发展.本文试以山西科技传媒集团为例,探索科技传媒企业的融媒体发展路径.并根据山西科技传媒集团融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发展思维理念、突出特色重点推广、增强互动精准服务、引进培养优秀人才的建议。科技传媒企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革新图变的关键节点上,而融媒体发展在同行业中尚未有成功的范本可供学习借鉴,这既是科技传媒企业自我革命的巨大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山西科技传媒集团432+N融媒体发展战略实施一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个性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科技传媒企业应总结经验不足,寻找对策出路,把握政策利好,立足行业前沿,着力推进融媒体发展,不断探索融媒体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 摘要: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媒业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媒体融合转型期.在这场变革中,传统媒体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将给传统媒体带来怎样的生产关系、经营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变革.本文试从传统媒体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探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问题,促进传统媒体业务转型升级.“互联网+”时代,媒体传播环节中更加需要重视人、设备、内容的协调发展。互联网己成为传统媒体整体价值链的延伸,传统媒体应在互联互通中寻找“互联网+”条件下新价值产出的最主要方向和逻辑。编辑记者在新闻工作中应融合“互联网+”思维,加大对于工作的创新力度,为媒体融合的行业转型升级尽绵薄之力。
  •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已经呈现由传统家庭承包制小农经济逐渐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态势,家庭农场、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相比于传统农民,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对于使用农村科学技术、市场变化、惠农政策、融资渠道等信息的需求大大增长.然而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偏弱,掌握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农民较少,信息化程度与城市相比普遍偏低,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普遍存在,阻碍了新型经营主体的适度规模发展,影响到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针对上述问题,垄上行新农会通过电视、呼叫中心、手机、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以新媒体传播信息为主,同时联合各级涉农职能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力量,结成立体化的信息服务网络,探索形成一种目前全国独有的对农信息服务模式,一个"频道与渠道相融合""漫灌与滴灌相结合""信息与商务相支撑"的一站式实用服务平台.实现日均话务量达2000多个,年话务总量超70万人次;全省日发送近30万份的《垄上行手机报》、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网站、企业QQ等新媒体日均发布对农信息近200条、10万余字;年均累计提供对农信息服务近7500万人次.4年来,垄上行新农会营收及利润高速增长,2012、2013、2014年度,年营收平均增长率达73.4%,年净利润增长近一倍,整个企业表现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步探索出了新媒体应用在农技科普中及长效运营机制,在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使公司运营良好.
  • 摘要:近年来,网站、搜索引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逐渐成为公众荻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新媒体平台也充斥着许多无益甚至有害公众健康的"伪健康信息".文章从厘清"伪健康信息"这一概念入手,选取果壳网"流言百科"证伪的442条医学健康类信息作为分析样本,总结了新媒体背景下伪健康信息在议题、文本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的特征,并从传播学角度提出了积极搭建新媒体平台,提高科学健康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建设伪健康信息的举报和辟谣平台的针对性的冶理对策.
  • 摘要:目前,在线教育市场打破传统课堂的空间束缚走向网络平台,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用多元的教学内容面向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或免费或收费的进行知识资源的分享和传播.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通过与知名学府合作的形式,免费向全球各地学员提供课程.能够看到,对于MOOC的研究还多停留在实践层面的分析,很少从市场效率角度来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上67个科目共480门课程进行分析,探究该媒介平台上的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信息效率、制度有序效率等方面的问题.MOOC绝不是传统课堂的照搬,而是一种“混合式学习”,它让在场的学习与网络的讲授相结合,在实现社会公益性的同时,把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当做一种生命力,让每一个课程承担起文化表达和市场诉求。
  • 摘要:随着互联网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人们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科技媒体如何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之下生存、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对科技媒体的融合及变革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对互联网+环境下科技媒体生存与发展之道进行了剖析互联网+连接一切、持续创新的理念和模式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媒体既是互联网+所影响的社会中的一份子,同时也作为见证互联网+时代的变革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前者改变着科技媒体自身而后者则作用于整个社会。科技媒体融合于互联网+的大潮中,影响着并被影响着,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改变着自己。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科技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 摘要: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对中国科协网英文版在组织结构、学术交流、学科发展、科技期刊和科学传播五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总结,为内容选择和安排找到合理化依据.并在英文版在外室内容定位、网站内容丰富、编辑工作开展、目标受众吸引和国际合作方面做出一些思考.
  • 摘要: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人口大规模流动、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诉求出现了很多新变化.随着人们通过网络终端获取文化信息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从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体系都发生了诸多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公共文化服务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公共文化发展生态,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创造公共服务价值的重要选项.并提出了正确看待、避免技术至上;积极引导,缩小各个用户群体之闻的差距;主动参与新技术的更新,做到及时反馈的建议。
  • 摘要:科技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传播技术的创新发展催生了现代传媒行业,传媒行业也一直在不断推动着现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科技创新与媒体创新之间的正负面联系,从历史、社会与经济等角度探讨科技创新与媒体创新的关系,并对当今如何推动科技与媒体的正面联系、消除科技与媒体的负面联系做了浅要思考.传媒业是依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更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不仅要推动科技创新与媒体创新的正面联系,更要警惕二者的负面联系。
  • 摘要:随着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展开,数字图书作为出版内容资源数字化的产物满足了公众阅读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云计算、大数据为数字图书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以云理念为核心,促成数字图书运营的思维变革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选择,其中,树立数据运营思维、关系运营思维和跨界运营思维是数字图书运营思维变革的关键所在.
  • 摘要:本论文对新华网英文版2015年1 0月5日~10日之间关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事件的7篇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出报道在语言、语篇、文体、修辞、角度方面的特点,并对其对于英文新闻从业者的带来的启示及意义做出思考.并指出新华网英文版报道在语言上讲究ABC原则,新华网英文报道采用即时新闻与深度报道结合的方式,深浅结合,先浅后深,在对“浅表事实”和“深度事实”不断挖掘的过程中,注重横向、纵向的扩展,随时将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通过更新方式纳入报道体系之中,解释性报道、典型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共存,同时辅以丰富的图片,并穿插观点,表现形式新颖灵活,解析尽量详尽,满足了读者的信息获知欲,促成读者对事件的深刻理解。对权威英文新闻网站的报道展开典型案例研究,有助于外宣网站从业者了解中英文新闻特点的异同,加强其对新闻语言、文体和语篇的欣赏能力,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表达与推进能力,提高对目标读者语言认知与推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对中英文版采编人员理解互助、交流合作具有推动作用。
  • 摘要:"互联网+"已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主动融入"互联网+"行动计划是出版行业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目前,"互联网+出版"面临观念陈旧、体制不顺、习惯依赖、内容过时、版权侵犯、人才匮乏和标准混乱等一系列挑战.出版业监管部门和从业主体应主动采取理顺互联网出版业管理体制、制定互联网出版业行业统一标准、推进互联网出版业技术创新、加大对互联网出版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互联网出版业版权保护力度、重视互联网出版业立法工作、加强互联网出版人才培养等应对策略.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出版业将迎来模式多样化、规模聚集化、内容增值化、生产绿色化、服务个性化的美好前景.
  •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沉厚的传统文化.在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已经进入到科学发达国家行列.在大数据时代,应该用大数据的理论和技术观察在科学文化中中国文化的演变.这个演变过程不仅包括了公众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对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以及这种冲击带来的理解偏移和态度变化.本文在欧美学者的"Culturomics"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启发下,提出"Sci-Culturomics"概念和研究模式.同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国现阶段的大数据条件下的研究可能性与价值.目前在中国进行科学文化(甚至其他文化)研究基本具备了条件,尽管这个条件仍然有待于提升。在有限的数据量中进行有条件的研究,至少能够为今后的研究创造条件。
  • 摘要:文章以《新民晚报》科技传播差池为例,指出都市类报纸是亲和力、影响力较大的传媒,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为市民和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援助是都市报的主旨与意涵.科技传播是都市报的主营业务,实现:都市报,让市民进步、城市文明,报人当致力于将科学文化传导、植入家庭、社区与社会,用科学文化智民、裕民.重视、做好细节,使科技传播量、质齐飞,让科技传播有"强筋壮骨"之力应是报人的思想自觉、文化自觉和行为自觉.并提出了提高国民素质和都市报科技传播品质的途径,即:推进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都市报是科技传播中坚,是提高国人素质的课堂;达成科技传播之目的,重在完备科技传播的细节;报人增加文理知识量是提高科技传播水平的保障;力保科技传播品质,报人工作应细心、缜密;保证科技传播质量,必须完善、落实报务管理。
  •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快速广泛传播的草根新闻"为特点的自媒体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变革,在科技传播中,自媒体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它一方面能够降低传播成本、扩大传播影响力,另一方面,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和传播难以控制使其成为"伪科学"的温床.如何引导自媒体在科技传播中起到积极作用,成为了当今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挑战.自媒体的传播机制使其天然对信息可读性作了筛选,它筛选的标准不是信息内容正确与否,也不是信息的文学性和新颖的表现形式,而是能否引起大众的好奇心和是否符合大众的阅读口味。要使自媒体在科技传播中起积极作用,笔者认为不能违背自媒体本身的传播规律,而应该利用自媒体本身的特点,发动政府和科学界的力量,从机制上规范自媒体科技传播,从核心节点和桥节点上分别发力,引导自媒体在科技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
  • 摘要:科技类公众号是微信科技传播的主要工具,形成了基于用户订阅的普遍性传播、基于用户回复关键词的精准性传播、基于用户分享的朋友圈传播等3种传播类型.在专业科技媒体、门户网站科技频道与民间科技媒体等3类微信公众号中分别选取中国科学报、腾讯科技、果壳网公众号,研究科技类公众号的传播主体、内容、形式及特色.微信科技类公众平台的传播具有浏览方便快捷、图文结合、便于分享扩散、易形成阅读习惯等优点,但目前存在传播规模较小,传播科学知识较少、传播效果受限等问题.建议从优化内容编辑、找准定位形成风格、加强互动巩固受众、加强管理等方面改进.
  • 摘要:本文通过事实与数据分析美国这个最早出现新媒体的国家里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现状以及在我国政党制度下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特质,得出在与新媒体融合的前提下,报纸等传统媒体不会消亡的结论.同时以常德日报与新媒体融合的实践,探讨在财政"断奶"、更多依赖市场化运作的作为我国群体最大、数量最多的地市一级"小报"的融合路径.
  • 摘要:科学传播与媒体的关系一直是理论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科学传播的发展,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隔阂,同时科学传播反过来也对媒体提供了一些机遇和挑战,本文试图分析媒体对科学传播的促进作用,以及科学传播给媒体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开展科学传播的媒体起源于科学需要公众对科学研究的支持,从而使得科研成果既要通过学术期刊发表出来,又要通过传统媒体予以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科学和新闻的边界,但是通常在科学家和科学记者如何解释和阐述研究过程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断层。在新媒体时代,科学共同体也给传播科学的媒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媒体作为“第四权”应该确保科学传播的正当性和公益性,避免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做出的有悖于科学事实的报道,特别是要注意科学报道过程中对科学事实与价值判断的区别,梳理科学共同体对媒体的信任,从而提升科学传播的效果。
  • 摘要:大数据时代引发了新闻媒体的深刻变革,也有效地改进了科学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同时,公民获取数据的途径增加,公民话语渠道扩宽,使得公民参与科学传播的主动性增加.大数据时代科学传播的新样态,也引发了一些伦理问题.应采取疏导结合的手段,规范大数据时代的科学传播.并提出了发挥意见领袖在设置议程中的作用、强化信息把关机制、健全法律法规规范的建议。
  • 摘要:自媒体时代微信科技传播有几个特征,分别是受众规模空间巨大、阅读的精准度更强、操作成本大大降低.但是在业界,科技类、科普类的自媒体公众号的运营公认是有一定难度的,粉丝量和阅读量很难提升.而笔者通过实践,在没有进行推广的情况下,自2015年7月1日上线以来,在短短33天内完成了《科坛春秋》微信号粉丝数从0到1万的递增.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市场的空白点,从读者角度出发选取优秀的文章,在科技传播中注重人文情怀和挖掘深度,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浅度传播上.在《科坛春秋》微信公众号运行较为成功的背景下,针对目前微信公众号发展的现状,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反思.其一是与其全力营销,不如扎实做好内容,以礼品和奖品为名噱头吸引粉丝加号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通过朋友圈、亲朋好友之间的口口相传推送的也成为常态.这些营销方式也许短时间内是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从长久来看,并不起作用.最终打动人心的是优秀的文章,一个公众微信号获得社会认可的唯一标准也是优秀的文章,这是维系读者的最有效黏度.其二是微信公众号自媒体和纸媒的科技传播内涵有众多相近之处,最终都是内容为王,从读者角度出发的媒体得到的认可度相应就高,读者至上依然是媒体发展的不二法则,这是任何花哨的装点和修饰无法取代的.
  • 摘要:在习惯性思维中,灾难报道被认作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新闻题材,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考虑,一直以来,我国对灾难报道的报道形式、报道时机、报道范围等均严格限制.但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单向传播模式.本文以"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报道为例,探索如何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灾难报道.并提出了政府舆论引导“在旱在小”以及加强科普提高公众素养的应对措施。作为媒体,应当加强传媒审核与监督制度的建设;另_方面,媒体应承担起风险对话、风险沟通的载体和中介作用。此外,媒体还应加强自身的素质、能力建设,排除经济利益、权力关系、声名荣誉的诱惑和干扰,提升在风险事件中积极正面的公共舆论导向作用,强化在日常社会的风险教育和风险文化建设中的中坚作用。
  • 摘要:文章介绍了互联网对当今社会产生的影响,互联网通过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成为互联网提升公信力的关键一环,并指出作为思想舆论阵地的前沿,网络媒体耍肩负起应有之责,互联网的舆论影响力愈发强大,行业管理体制需加快建立以及全力打造专业队伍的建议。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多媒体传播手段的综合性运用日臻成熟,信息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内容日益丰富,社会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上已经形成完整的传播体系,各种专业媒体在互联网上也加快了发展速度,但观念还有些滞后、技术手段有待改进、服务功能也不够强大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研究显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要方式已经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转为互联网。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多种新媒体形式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交往方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和人类文明传播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新媒体于科学普及,特别是农技科普知识传播,将充分调动起科普工作者创造科普知识的积极性和农民群众接受科普知识的主动性,从而获得良好的科普成效.本文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科普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创新推进农村科普知识的传播与普及.科普工作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其本质上是一项群众工作,成效如何关键看内容是否贴近群众,是否满足群众需求n叫。新媒体虽然赋予农村科普工作新的时代元素,但却对参与者本身的科学素质要求更高。各级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在利用新媒体开展科学普及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当地群众的文化背景、资源条件、群众需求以及生活习惯,通过扩展多种媒介渠道,提供真实准确、快速及时的科普内容,树立科普知识的权威性、真实性和时效性。此外,农村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依然存在,这就要求农民群众在利用新媒体获取科普知识时,需具备对不良信息的分析辨别能力,避免不负责任地发表评论和跟帖转发,防止伪科学、扭曲科学、封建迷信等不健康内容的传播扩散。各有关部门在利用网站、广播、电视等传播途径和手段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新媒体在农村科普工作的运用,使科技更加贴近农民群众,造福于民。
  • 摘要:新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引发了阅读方式、阅读思维、阅读空间等科技传播新思维变化,给我国的报刊出版设计带来深远挑战和空前机遇.报刊形态的设计理念在新媒体融合时代重新定义,其必然要从传统的版面设计转化到融合时代的整体性、综合性、时空性、文化性的科技传播新思维模式.
  • 摘要:科技传播是科技普及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科技信息本身的专业性、高端性,内容难懂、枯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传播.社交媒体的发展为科技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实现科技信息更广、更快的传播.本文基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介绍社交媒体对科技传播的影响以及发展现状、趋势.并总结了科技传播类社交媒体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不断提升的亲民性、更为广泛的互动性、受众服务的细分化以及商业化运作下的内容多元化。
  • 摘要:国家形象是国家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它直接影响着国家在世界公众心中的舆论评价.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形象的传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大众传播事业日益发达的现实条件下,国家形象的传播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现象.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之所以任务艰巨,缘于西方媒体歪曲中国国家形象的原因复杂多样。冷静客观地分析后,笔者认为,首先,政府的行政能力需要加强,积极树立良好的国家政府形象;另外,借助各种国际传播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客观准确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并提出了提升国家形象的科学传播策略,主要包括:重视政府公关、加强信息公开、注重传播技巧、扩大媒体影响、强化科技建设、提高业务素质。中国的国家形象被歪曲误解,由来己久,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并非易事。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传播事业的发展壮大,全方位、多层面的国家形象传播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应的传播策略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一个高效、廉洁、公正、负责任的中国国家形象正在逐步树立起来。
  • 摘要:"技术即媒体"的要义在于意识形态的宰制颠即覆旧价值、重塑新观念,并且确立了新的生态系统,这对于新闻生态的影响长期存在.技术的商业化发展不但威胁了传统报纸的生存,媒体与其他商业呈现混合体制,而且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自媒体等共同改变了"新闻"的内涵、媒体组织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笔者拟从技术演变对新闻生产全方位的影响出发,用生态学观点反思新闻生存的意义以及媒体的价值。传统报业要战胜自身的文化忧虑,就要从"做技术还是做媒体"迷思中跳脱出来,"回归"媒介的最初意义即公开、对话等,这样的思维或许可以重拾信心.新闻媒体的未来在于寻找到自身的生态位,为受众或者用户提供基于个人化的服务.沿着开放、互联、对话、共享的互联网化路径,新闻媒体需要重整用户关系、传播平台等系统要素.在去中心化、碎片化传播中,新闻生产是分层的又是聚合的,不可能只是"公共知识"型态这一种,而可能是公民新闻、市场化新闻、类新闻等软性资讯杂陈.不管如何,"心智合一"是新时代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
  • 摘要: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的兴起,科技媒体融合与变革成为了新闻出版发行方式的一场全新革命,这标志着数字的科技媒体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拟从"互联网+"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互联网+"云计算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对科技媒体融合的"云出版"这一未来重要的新闻出版模式进行解读.并提出了建立健全的版权保护体系、建立和完善“云出版”商业模式、关注用户的阅读体验的建议。
  •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广告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传播形态的变革为出发点,探讨了大数据影响下广告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告传播的新思路.大数据为广告传播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消费者消费分析趋向精准化、广告传播信息趋向私人订制式、高效合理地媒介信息投放和效果监测方法的准确化。挑战在于数据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企业中,并且数据分析人才的缺乏也是关键制约因素。总之,大数据为广告传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广告传播应借势于大数据,用大数据思维开展广告传播。通过营销方式的创新积极开展大数据营销,创新广告传播形式,由广告传播创意孵化商业创意,这样才能更有效提升广告传播的效果。
  • 摘要: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城市形象是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能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为城市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南昌作为江西的省会城市虽然在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快速提高,但是迫切需要塑造南昌的城市形象,应该从媒体策略,视觉和行为策略全方面提升南昌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
  • 摘要: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传播领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而作为传播的一种特殊类型,科技传播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抓住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化解大数据带来的挑战,这是摆在科技传播工作者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将目光投向科技传播重镇——新闻业,分析大数据在科技新闻传播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及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优化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索,希望能给广大科技新闻传播者以启发.
  • 摘要:电视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媒介,即使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仍然是大众传媒中覆盖率最高并始终稳居获取科技信息渠道首位的媒体,其在科技传播中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科技传播的主渠道之一,中国电视科普目前的影响力如何是本文研究的目标所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3个层面分别考察电视科普影响力:第一层面是受众认为自己受到电视科普影响的程度;第二层面是从科学思维、生活常识、世界观、人生道路4个方面考察电视科普的具体影响;第三是从受众观看后的二次传播行为分析电视科普的影响程度.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及提出相应的建议.
  • 摘要:笔者通过大量的农业科技新闻采写的实践,总结、描述农业科技新闻的基本特征,阐明农业科技新闻的规律即农业科技新闻的科学性和理论性,进而通过农业科学的科学性来进一步证明新闻的理论性,从这个侧面证明新闻也是有"学"的.笔者用同样的方法,将其他各个类别新闻,如工业新闻、经济新闻、卫生新闻、体育新闻等等,都系统地总结一下,用这些学科或行业的理论性来证明新闻的理论性,这样就能从特殊性归纳出一般性,从而全面证明新闻的理论性,这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航天新闻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新闻之一,文章分析了如何采访写作好航天新闻,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信息。指出采写航天新闻,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科技新闻功底,同时还要开阔思路,学习国际新闻、社会新闻等新闻的写作方法。采写航天新闻,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笔者以为,只有紧紧抓住航天新闻的规律和特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摘要: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遍及化以及国家关于媒体融合政策主导双重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探寻与新媒体融合之道.但是,在目前的新闻生产实践中,媒体融合的理念并没有得到客观、理性、全面的普及与实施,与之相对应的,是两个极端:一是全然不顾新媒体的发展和新技术带来的便捷,固守传统媒体的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将传统媒体内容简单"搬运"到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无视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的特有规律;二是全盘新媒体化,紧随移动终端信息传播特征,将终端化简单等同于碎片化,生产和传播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应该认识到,媒体融合不仅仅是"新"与"旧"的简单叠加,更是新理念的拓展与新技术的发展前提下的全方位、 全媒体融合.反映在移动终端信息传播平台,移动终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可以碎片化,但作为专业新闻机构的新闻生产不能全面碎片化.同时,碎片化的信息同样可以有深度,或者可以启发用户进行深度思考,不能简单认为碎片化就是粗浅化.移动终端平台上的新闻信息依然要遵循新闻的专业主义及其价值逻辑,为用户提供多维度、全面、确定性的信息.
  • 摘要: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创新与盈利模式是对传统科技媒体产业的盈利模式的结构性突破,是文化、科技、创意、资本、技术、版权或知识产权融合汇聚形成的新兴经济模式.创新主要表现为技术组合形态创新、内容资源传播创新、移动互联网结构创新,盈利模式主要聚焦于增值服务、众筹出版、网络聚合、社区互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条件下,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创新与盈利模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并在错综复杂的创业、创新实践中不断突破,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的创新与盈利模式,是互联网+传统科技媒体+自媒体等新兴媒体+传统产业+传统盈利模式的结构性重组与再造,将其能量值经过结构性破坏与创新获得了大幅度的盈利和增值。
  • 摘要:"8·12"天津港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处理过程中,社会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谣言,在辟谣的过程中,果壳问答针对一条被网友疯传的"泄露氰化物会让京津地区下'剧毒雨'"的信息发表了科普文章《爆炸泄露氰化物,不会让京津地区下"剧毒雨"》,达到了非常好的辟谣和科普传播的效果.笔者通过这一案例,分析了谣言产生的原因,继而指出了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特点:即其传播效果最大化、传播目的多样、具有自洁性和自我消亡性.在分析果壳问答在"8·12"事故中迅速有效破除谣言的案例后,笔者提出只要运用好自己的两个身份:专业人士身份和非官方身份,那么科普公众账号在网络谣言的扼制中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甚至在某些情境下传播效果能够超越官方声明.这是因为科普公众号长久以来树立的专业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同时在某些情境下,谣言的内容会直接质疑官方的可信性,在此时科普公众号的扼制谣言的威力就显现出来.文章最后还指出了一条"科普公众号"如何参与到扼制网络谣言中的路径.
  • 摘要:媒体融合是传播行业大发展的潮流趋势.多年来,随着新兴媒体工具不断创新,传播环境革新,科技传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如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人们可通过各种软件或即时通讯工具中发送与接收信息等.社交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催生的媒介形式推动着科技传播新的发展方向.科技是社会前进的驱动性力量,科技传播是科技知识社会化的助推器,媒介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媒介融合给科技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和展示空间.媒介融合新趋势透射出多媒体技术的突破、公民社会的培育建设和受众主体地位的提升,并推动科技传播模式向循环互动方向演化.媒体融合对科技传播的效率、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科技手段对信息传递、接收甚至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变化.因此,当前,如何利用好媒体融合趋势以推动科技传播全面发展,是我国新闻界需要密切关注的方向.
  • 摘要:本文在梳理上海现有的5种类型创客空间(以新车间为代表的社区共建创客孵化型、以"小小创客"和同济Fablab为代表的自给自足基础人群培养型、以IC咖啡为代表的产业链整合型、以凤巢联合创新空间和Make+为代表的公益创业型、以DFRobot为代表的创客社区兼产品开发型)和创客活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创客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城市文化、环境要素,分析了创客文化与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系,借鉴全球创客运动早期以《全球概览》和《连线》杂志为代表的科技媒体的制作和传播经验,探讨科技传媒在推动创客文化中可以发挥的作用,结合目前上海乃至全国的都还未形成在创新文化方面有影响力的媒体,即使是科技类的媒体,也较多侧重介绍新的研发成果、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创业成功的企业或个人,而较少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更缺少打通科学与人文、艺术之间隔阂、激发"全思维"创新的媒体平台的现实,对未来科技传播的使命、任务、发挥作用的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愿景.
  • 摘要:该文从互联网+数字媒体融合发展与变化的视角入手,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数字媒体生态环境变化与演进,探讨融媒思路下用户价值核心、技术内容驱动、无界交互趋势等在内的数字媒体发展内涵,探索了其未来与数据、互联网、各种网络和其他设备结合控制的基本发展路径.“互联网+”时代,人类更加需要重视人、设备、内容的均衡传播与和谐关系的传承与构建。互联网已成为传统媒体整体价值链的延伸,传统媒体应在互联互通中寻找互联网+条件下新价值产出的最主要方向和逻辑。伴随着瓦解与重构,传统媒体应通过流程再造、体制与机制创新,寻求新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促进不同媒介之间交融与互动,以满足细分市场下、特定人群的差异性需求,提高媒体融合发展速度、广度和深度,进而有效促进大众传播事业整体的繁荣发展,最终获得更为均衡和谐的发展格局。
  • 摘要:科普信息化是新时期科普工作的指导方向,不仅体现在科学传播技术手段和传播渠道的新变化,也是科学传播理念和运行机制的深刻洗礼.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科学传播体系,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新媒体如何与现代科学传播体系的融合入手,探讨了构建现代科学传播体系的发展新路径和未来改革方向,为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推动共建机制的有效落实,提出了通过推进科普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强化政府在科学传播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加强重视各相关主体的合力,调动一切资源扩大科学传播的覆盖面;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科学传播优势;完全释放媒体融合的潜在优势和最大活力的提升科普能力建设的建议.
  • 摘要:以终端、平台和服务为主要构成的互联网产业体系,对传统期刊的内容制作、出版、交易与流通等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分析了网络时代下传统科普刊物面临的问题以及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提出了应将开发基于手机终端的适用于安卓系统的第三方阅读应用软件作为传统期刊迎接网络时代冲击的有益补充和未来产品形态的探索,并以《食品与健康》杂志为例,提出了用户体验舒适;内容更具娱乐性,增加用户粘性;逐步建立互利模式;培养核心技术团队的建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