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4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833篇;相关期刊853种,包括实事求是、理论导刊、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3年会、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第三届国际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学术研讨会等;文化强国的相关文献由166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芳、王资博、沈壮海等。

文化强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0 占比:28.1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3833 占比:71.82%

总计:5337篇

文化强国—发文趋势图

文化强国

-研究学者

  • 刘芳
  • 王资博
  • 沈壮海
  • 范玉刚
  • 洪晓楠
  • 陆卫明
  • 于平
  • 刘艳
  • 姚满林
  • 曾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晓梅
    • 摘要: 在国家总体发展的布局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立足文化强国视角,加快推进英语教学改革,对于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树立青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本文通过深入阐述文化强国内涵及实质,分析了文化强国视阈下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及原因,提出了有效的教学改革策略.
    • 梅学书; 桂胜; 胡丹; 黄金海; 胡涛
    • 摘要: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已初见成效,各种文化协会和自媒体纷纷涌现,农村特色文化活动、民间传统习俗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乡村特色文化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要素.但由于历史发展、农民认知、现实生活、乡村现状、体制机制等原因,仍然存在乡村文化供需矛盾突出、文化建设主体数量不多、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极其稀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不够、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不足、文化振兴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新形势下,要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乡村文化建设投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培育乡村各类文化骨干,激活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形成生产要素,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用新举措加快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 张娜
    •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要建设优秀的文化,需要不忘初心才能深入人心;需要立足发展才能长足发展;需要实践落地才能广阔天地;需要不拘一格才能别具一格。以西南油气田“合气文化”为例,有四点启示。
    • 闫昆宇
    • 摘要: 当前我国也开始重点发展教育行业,力求能够打造文化强国,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煤炭行业对于我国而言属于重要的基础行业,可以为工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煤炭能源,保证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煤炭行业缺乏高素质人才,人力资本问题较为严重,难以为煤炭行业带来持续发展的动力。国家针对煤炭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较多的政策,重视对煤矿专业人才实施继续教育,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基础教育培训。
    • 陈大康
    • 摘要: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迎来了历史巨变。中华文化经过自给自足的历史阶段,在近现代进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阶段,中华民族在文化事业建设上取得了重大进步。若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自信则是构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的核心要义。因此,需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推进多领域文化的合作交流,为建设文化强国而不懈努力。
    • 王琴
    • 摘要: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立足建党百年的关键节点,探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从政治维度来看,有利于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方向;从民生维度来看,有利于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从文化维度来看,有利于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发展进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破”“立”并举中深刻把握党内政治文化发展方向,具体而言,一方面,“破”体现为破除封建腐朽政治文化的侵蚀,破除商品经济原则的误导和破除西方政治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立”在于强调制度建设是基础,文化创新是根本,价值引领是核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关键。
    • 高宏存
    • 摘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重要历史阶段,文化小康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有机构成,涵盖文化民生、文化素质、文化权利和文化制度等多层面内容,是经济发展基础上人的精神需求、权利愿望、品格素养塑造和文化制度完善发展的演进过程。20年文化小康建设实践,从认识到实践全面确立文化战略地位,从功能上深化与延展文化经济价值功能,从目标实现上聚焦文化权利保障,从实现条件上系统有序推进文化制度创新,共同构建了文化小康的整体框架,推进了文化领域繁荣发展,文化小康建设成就经验对持续文化创新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有重要的启示。集中体现在信息文明衍化渗透中寻求城乡文化均衡发展、民族文化复兴伟大事业中塑造新时代文化自信、以文化制度优化释放文化创新活力、制定科学可行的文化小康评估体系、以文化法治建设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五个方面。
    • 刘旺旺; 俞良早
    • 摘要: 社会主义文化边界在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话语叙事。马克思、恩格斯基于理想社会主义从历史进程、社会结构、文艺创作三个方面描绘了社会主义文化边界的应有品格和价值导向。列宁根据苏俄社会主义实践从政治变革、经济建设、文化发展三个方面叙述了社会主义文化边界的限度需要和扩容调适。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基于不同的历史主题与社会矛盾,不断进行文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实现了社会主义文化边界的中国化与时代化表达。
    • 陈晨
    • 摘要: 近年来,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重大国策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倡导下,中华传统文化进入了复兴“快车道”,在各个领域频频出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传统服饰,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精美繁复著称于世,它既是中国古代审美与哲学理念的优秀代表,又凝练着历朝礼仪和政治制度的精髓,还在一定程度上承载和记录着中华历史文明的发展变迁,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 熊婷婷
    • 摘要: 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传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精华,汲取党中央百年来文化建设智慧结晶,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布局的产物。新时代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依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诉求,坚持返本开新是建成文化强国价值意蕴的生成逻辑。从个人、社会、民族、国家四个维度剖析其价值意蕴,对于定位文化强国战略地位、明晰文化强国战略意义,凸显中华文明物种特色,打造我国世界性精神标识具有切实要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