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绝经后期

绝经后期

绝经后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29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105篇;相关期刊238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5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2013年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分泌暨糖尿病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绝经学术会议等;绝经后期的相关文献由142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民、周英凤、张绍芬等。

绝经后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5 占比:19.9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2105 占比:79.92%

总计:2634篇

绝经后期—发文趋势图

绝经后期

-研究学者

  • 刘建民
  • 周英凤
  • 张绍芬
  • 许曼音
  • 陈家伦
  • 朱晓颖
  • 赵红
  • 赵红燕
  • 宁光
  • 张晓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逯丽丽
    • 摘要: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睡眠质量与其日常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深圳市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5例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采用基线资料调查问卷采集受试者的基线资料[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绝经状态、产次、规律运动及慢性疾病史]。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实现对受试者睡眠质量的评估。通过简短版日常认知功能量表(ECog)完成对受试者日常认知功能的评估。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_(2))及叶酸水平,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将所有受试者按照PSQI评分的差异分作A组(PSQI评分0.05)。A组血清E_(2)、5-HT及叶酸水平分别为(67.80±8.41)pg/ml、(0.18±0.05)μg/ml、(8.33±1.59)ng/ml,高于B组的(59.15±7.15)pg/ml、(0.13±0.03)μg/ml、(7.39±1.4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PSQI评分与ECog评分呈正相关,而与血清E_(2)、5-HT、叶酸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睡眠质量和日常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即随着睡眠质量的降低,日常认知功能下降。
    • 卢潘萍; 廖予妹; 张喆琳
    • 摘要: 背景随着子宫内膜癌(EC)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升高,如何早期有效筛查EC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在绝经后出血(PMB)女性E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PMB就诊的患者168例。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136例和EC组32例。患者均行阴道三维超声检查,使用VOCAL软件计算子宫内膜体积(EV)、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子宫内膜厚度(ET)、阴道出血、年龄、体质指数(BMI)和糖尿病史计算恶性风险模型评分。绘制三维超声、恶性风险模型、二者联合预测PMB女性E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EC组患者BMI、反复出血频率高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P<0.05);EC组患者ET、EV大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VI、FI、VFI高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P<0.05)。三维超声(即EV、VI、FI、VFI联合)、恶性风险模型及二者联合预测PMB女性EC的AUC分别为0.883〔95%CI(0.817,0.949)〕、0.723〔95%CI(0.629,0.817)〕、0.949〔95%CI(0.908,0.989)〕。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预测PMB女性EC的AUC高于三维超声、恶性风险模型(Z值分别为4.762、2.613,P值分别为0.032、0.018)。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预测PMB女性EC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84.4%、96.3%、0.807。结论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预测PMB女性EC的价值较高,在临床筛查工作中可以初步分流部分患者。
    • 何雷; 沈冬明
    • 摘要: 目的通过评估乳腺癌病人乳腺密度与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VD)和骨钙素浓度之间的关系,为乳腺癌病人风险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确诊乳腺癌病人108例,其中绝经前病人53例,绝经后病人55例,按Wolfe方法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组,以高风险组乳腺癌病人为病例组,低风险组病人为对照组,收集病人基本信息、血清25-OH-VD及骨钙素等资料,分析绝经前后不同风险组乳腺癌病人血清学指标间相关性。结果绝经前、后病人的25-OH-VD和骨钙素分别是(49.41±3.84)nmol/L,(29.04±4.18)nmol/L和(4.27±1.65)μg/L,(14.35±2.42)μg/L,两组间25-OH-VD和骨钙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绝经后病人中,低、高风险组25-OH-VD和骨钙素分别是(40.15±4.64)nmol/L,(25.92±3.72)nmol/L和(10.52±2.51)μg/L,(17.67±2.48)μg/L,两组间25-OH-VD和骨钙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病人影像学风险模式与25-OH-VD(β=−0.547,P=0.004)和骨钙素水平有关(β=0.180,P=0.002);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VD和骨钙素在绝经前(r=−0.280)和绝经后(r=−0.557)的相关性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5-OH-VD和骨钙素与绝经后乳腺癌病人发病风险有关,可作为乳腺癌风险评估的参考指标。
    • 晏扬; 刁晓艳; 陈雨莎
    • 摘要: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11例心力衰竭(HF)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HFpEF组(n=108),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组(n=52)及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n=51),并且选取同期107例健康体检的心功能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n=107)。分析4组个体因素、维生素D、骨质疏松发生率在不同类型心衰与对照组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HFpEF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数值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HFpEF组发生骨质疏松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FpEF、年龄、BMI、维生素D是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HFpEF中,女性、70岁以上患者骨密度降低较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HFpEF患者更突出;HFpEF、女性、年龄、BMI、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 郑曙光; 郭香香; 贾国平
    • 摘要: 目的研究绝经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女性患者睡眠参数与清晨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0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OSAHS的绝经后女性,根据有无合并清晨高血压分为合并清晨高血压组(OH组、22例)和非高血压组(O组、18例),比较2组睡眠呼吸参数及清晨血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组研究对象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研究对象清晨血压及睡眠相关参数比较:与O组比较,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3%氧减指数、微觉醒指数在OH组中明显升高(P0.05)。(3)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HI、慢波睡眠比例是绝经后OSAHS女性患者发生清晨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OSAHS合并清晨高血压患者的AHI、3%氧减指数、微觉醒指数、慢波睡眠比例与单纯OSAHS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清晨血压变化密切相关,且AHI、慢波睡眠比例是OSAHS伴清晨高血压患者的高危因素。
    • 董媛媛; 田昭; 张栋栋; 欧阳方贵; 张琛; 翟庆杰; 崔恒; 祝洪澜
    • 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不伴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增生(EH)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EH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转归及结局。结果169例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EH患者的平均年龄(49.98±6.22)岁,平均BMI(25.01±4.05)kg/m^(2),其中绝经过渡期134例(79.3%),绝经后期35例(20.7%)。169例患者临床症状以异常子宫出血最为常见158例(93.5%)。初始治疗全子宫切除术13例(7.7%),初始孕激素治疗156例(92.3%),其中孕激素治疗有效141例(90.4%)、孕激素治疗无效15例(9.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反复异常子宫出血(≥3次)(P<0.01)及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P<0.01)是影响孕激素治疗结局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EH患者对孕激素治疗有效率高;反复异常子宫出血及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者病变持续和进展的比率高、孕激素治疗反应差,应引起临床重视。
    • 柏慧; 殷晓明; 唐文娟; 殷兰芳; 刘芳芳
    • 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_(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与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庆市立医院老年病科及全科医学科就诊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51例,根据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分为轻度认知障碍(MCI)组(n=27)和认知正常组(n=2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血清E_(2)、Hcy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两组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I组E_(2)水平低于认知正常组,而Hcy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CI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P=0.036)。结论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E_(2)及Hcy水平变化,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可能与其认知功能发生损伤有关。
    • 季树祺; 李佩玲
    • 摘要: 近年来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升高,目前是中老年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雌激素的缺失被认为是绝经期相关心血管风险增加的基础。雌激素还具有影响心肌细胞重塑的作用。本文就雌激素在绝经后女性CVD中作用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牟利民; 张文豪; 张思平; 覃祺; 韩明展; 陈万吉; 冉建
    • 摘要: 背景绝经后女性退变性膝骨关节炎(KOA)疼痛患者较为多见。绝经后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体内性激素水平及关节液中炎性因子是否会影响膝关节疼痛,目前缺乏临床实践证据。目的探讨绝经后退变性KOA疼痛与患者血液中性激素〔雌二醇(E_(2))、睾酮(T)、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孕酮(P)〕水平、膝关节液炎性因子〔白介素(IL)-1、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中雌激素治疗退变性KOA疼痛提供新的诊疗依据。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因退变性KOA疼痛住院的女性绝经患者90例,患者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后分为轻度疼痛组30例(VAS评分≤3分)、中度疼痛组30例(VAS评分4~6分)及重度疼痛组30例(VAS评分7~10分);对照组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同期体检的绝经后膝关节积液女性30例。所有受试者检测性激素和膝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结果四组患者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IL-1、IL-6、IL-10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退变性KOA疼痛患者体内E_(2)及T水平与VAS评分呈负相关,不同疼痛程度退变性KOA患者的PRL、LH、FSH及P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绝经后退变性KOA患者膝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水平与VAS评分呈正相关,降低关节内IL-1、IL-6及TNF-α水平可提高机体对膝关节疼痛的耐受,为临床上治疗退变性膝关节疼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王艺璇; 汤玲
    • 摘要: 泌尿生殖器绝经后综合征(genitourinary syndrome of menopause,GSM)指女性进入绝经后期,因体内雌激素减少而出现的涉及女性内外生殖器、尿道及膀胱症状和体征的集合,属绝经综合征的远期症状[1]。汤玲教授得燕京萧氏妇科第三代核心承传之人、第四届国医大师、国家级中医药名师肖(萧)承悰教授授业,认为女性步入绝经后期,正值《素闻·上古天真论篇》所云“七七之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