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专业
给排水专业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88910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高等建筑教育、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全国第一届超高层建筑消防学术会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年会、2012年全国钢铁企业供排水专业年会等;给排水专业的相关文献由25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红、黄永光、吴飞等。
给排水专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8910篇
占比:99.79%
总计:89101篇
给排水专业
-研究学者
- 陈红
- 黄永光
- 吴飞
- 段春毅
- 刘花丽
- 崔泽艳
- 崔福义
- 张凤娥
- 张磊
- 方菲菲
- 杨国忠
- 殷旭东
- 王慧娟
- 袁瑞
- 覃如琼
- 陈振铁
- 陈礼洪
- 顾留碗
- Chen Hong
- Duan ChunYi
- Gong Jian
- Huang YongGuang
- Jing LIU
- Li Ting-ting
- Li Xi-lin
- Liu Jing-ru
- Yang WenTing
- 丁洁
- 丁琨
- 于忠臣
- 于文波
- 于玲红
- 仁闻
- 付秋荣
- 代云奇
- 代凤华
- 何惠琴
- 余益秀
- 余莉君
- 侯庆
- 修英君
- 冯爱元
- 刘丽
- 刘伟
- 刘士铎
- 刘子正
- 刘宁
- 刘振
- 刘振泽
- 刘晶茹
-
-
张磊;
周红星;
赵金秀
-
-
摘要: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应重点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岗位需求、具有学科交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改革是新工科建设的关键内容。给排水专业通过加强课程体系设计、更新教学科目和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多元考核方式等探究专业课程改革路径,目标在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及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同时实现专业建设由传统工科向新工科的转变。
-
-
刘阿媛
-
-
摘要:
暖通给排水专业是我国建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将根据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设计的标准体系,和建筑给排水施工的现状,深入分析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和其质量控制措施,希望能够有效并合理控制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
-
吴礼明;
王娟
-
-
摘要:
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科技交流日渐频繁深入。给水排水专业英语,是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组成,也是师生获取前沿理论知识与信息的语言工具。尽管给排水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在教学实践中依然面临各方面的阻力,影响了专业英语教学的成效。基于此,以《新编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英语》为例,探讨当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现状,分析问题,以形成更高效的专业英语学习思路和对策。
-
-
王宗华
-
-
摘要:
给排水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并且,海绵城市与综合管廊不断推进,为给排水工程提出更高要求,而高校内给排水工程专业所开展实践课程并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学校所培养给排水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对此,在新工科背景下,为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实践课程落后等问题,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创新,建设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更优秀、更适宜行业与学科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
-
方菲菲
-
-
摘要:
随着BIM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广泛推行,给排水行业BIM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文章根据调研企业所需的高职院校给排水专业BIM能力要求,研究如何有效将BIM融入传统课程,构建基于BIM的高职院校给排水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给排水行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新型人才。
-
-
方菲菲
-
-
摘要:
随着BIM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广泛推行,给排水行业BIM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文章根据调研企业所需的高职院校给排水专业BIM能力要求,研究如何有效将BIM融入传统课程,构建基于BIM的高职院校给排水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给排水行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新型人才.
-
-
小杨
-
-
摘要: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干什么的?“你是不是专业疏通下水道的啊?”——虽然自己一直跟着其他同学调侃自己的专业,但在这里我想告诉你的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以下简称“给排水”)可是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顾名思义,给排水包括了给水和排水的过程,主要任务是为人们供给可饮用的水源,以及将人们生产生活排出的废水进行一定的处理过后,变成可被人们再次利用的水。如果没有给排水专业的人才,人们是喝不到健康干净的水的!
-
-
叶巍
-
-
摘要: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进行关于给排水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相关教育单位与社会主体进行教育方面的充分融合,使得社会主体和给排水专业教育主体的教育相关内容产生聚焦,将社会主体的生产活动和给排水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充分结合到一起,进而改进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加专业化和高水平的基于三螺旋培养理论的高素质给排水领域人才。文章介绍三螺旋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我国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探究基于三螺旋理论的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
陈淑芳
-
-
摘要:
通过了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企业鲜少参与到实践教学之中、实习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未针对实践教学内容制定相关标准,等等.本文将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探讨给排水专业标准化实践教学建设的路径,以期能为促进给排水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
-
-
-
摘要:
许保玖2021年10月15日,有“水业泰斗”美誉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退休教授许保玖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许保玖出生于1918年,194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1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1955年初,许保玖偕夫人冲破阻力回国,成为国内第一个给排水专业博士,此后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许保玖是我国给水排水工程、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为清华大学给排水工程、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
周旭辉;
李红胤
- 《全国第一届超高层建筑消防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本文对某超高层科研办公楼的水专业消防设计做了详细介绍,针对超高层竖向高度大,内部空间及功能复杂的特点,更加斟酌了消防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并在中庭及回廊防火玻璃处设置了独立的窗式喷淋,使消防系统设计更趋完善结合建筑特点设计了消火栓系统、自喷系统、大空间自动扫描灭火系统、洁净气体灭火系统,并在中庭及回廊防火玻璃处设置了独立的常高压窗式喷淋系统。由于超高层建筑给排水专业消防系统复杂,涉及的方面较多,并与建筑物本身性质和空间高度紧密相关,设计时要根据技术的可靠性,实际的可操作性,经济的合理性综合考虑,确保超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性。
-
-
-
-
-
-
-
-
-
-
陈红;
黄永光;
覃如琼
- 《2018广西给水排水学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素质与技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出现了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的紧迫局面.面对此种情况,应用型本科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针对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发展及“14+10”产业发展的需求,以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组织及办学举措,探索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新模式,以期为应用型本科联合办学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