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膜

结膜

结膜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0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02篇;相关期刊273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5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等;结膜的相关文献由2965位作者贡献,包括长谷川良、长仓毅、岛口龙介等。

结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7 占比:35.2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02 占比:64.65%

总计:1550篇

结膜—发文趋势图

结膜

-研究学者

  • 长谷川良
  • 长仓毅
  • 岛口龙介
  • 金章淳
  • 不公告发明人
  • 卢正涉
  • 崔昌烜
  • 朴恩敬
  • 李相泌
  • 金俊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伍腾飞; 郭秀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锁边缝合联合角膜绷带镜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18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的患者132例180眼,按结膜瓣固定方式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64例90眼)行间断缝合固定法,B组患者(68例90眼)行连续锁边缝合法,术毕两组患者均给与配戴角膜绷带镜。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眼部疼痛程度评分、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3 d,B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间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组内的BUT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周两组组内视力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主要术后并发症包括胬肉撕除后浅层基质损伤延迟愈合、线结处结膜增生、结膜植片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当。结论:采用连续锁边缝合联合配戴角膜绷带镜治疗翼状胬肉可以促进角膜创面的修复,减轻患者的术后刺激症状,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连续锁边缝合时需要适当增加缝线跨度,可减少术后结膜植片的松脱。
    • 钱进; 钱榕榕; 赖玲茜; 鲍晖
    • 摘要: 目的:探究表面麻醉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8-01/2019-09期间我院眼科收治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26例126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组,64例64眼)及对照组(缝线手术组,62例62眼)。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眼部刺激症状、泪膜破裂时间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t=6.19,P0.05)外,不同时间点的比较和术后两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术对翼状胬肉具有明确疗效,降低了术后刺激症状的发生率,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并有助于促进术后结膜愈合,具有良好的可及性。
    • 樊艳云; 黄雄高; 赵楠楠
    • 摘要: 夜戴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night-wear aspheric orthokeratology lens),以下简称OK镜,利用夜间睡眠时间矫正视力,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以让近视的孩子白天不戴眼镜的方法,所以经常作为8~16岁近视人群临床上首选推荐。OK镜通过对眼表面产生逆向几何作用力的压迫作用,使得角膜曲率降低,从而达到暂时性的矫正近视的作用。目前作为一种公认的治疗青少年近视的非手术方法之一,非球面角膜塑形镜的镜片材质和验配水平一直在不断的创新和升级。OK镜片直接覆盖于眼表,长期配戴会对眼表微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比如睑板腺、泪膜、结膜、角膜以及眼表微生物等,甚至可能造成眼表微环境的失衡,从而导致眼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旨在分析配戴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对眼表睑板腺形态、泪膜的形态与功能、结膜微循环、角膜细胞形态、眼表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医生对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时给予全面考量,增加夜戴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权联姣; 秦婧婧; 权元鼎
    • 摘要: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Ologen胶原基质植入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20-01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80例87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44眼,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Ologen胶原基质植入术)与对照组(40例43眼,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随访至术后12mo,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度、表面不对称指数(SAI)、表面规则指数(SRI)、角膜上皮愈合、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12mo时视力变化情况均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3mo时角膜散光度、SAI、SRI较术前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术后3mo时角膜散光度及术后1、3mo时SAI、SRI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7%vs 14%,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Ologen胶原基质植入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均可获得可靠的疗效,且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在改善角膜散光度、角膜创面规则形态上优势更显著,更利于角膜创面恢复规则形态。
    • 刘辉; 李元朋; 杨菁茹; 任雨洁; 王伟伟; 蔡凤梅; 夏益敏; 王佳; 王卉芳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毒感染相关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在人眼部结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眼科手术切除的人体结膜组织标本50例,包括正常结膜组织10例、结膜乳头状瘤组织15例、结膜色素痣组织15例和结膜囊肿10例,并收集10例因外伤摘除眼球的角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不同眼表组织标本中ACE2和TMPRSS2阳性表达进行定位,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比较。结果ACE2和TMPRSS2均表达于正常结膜上皮细胞、结膜乳头状瘤上皮细胞、结膜色素痣上皮细胞和结膜囊肿囊壁细胞中,ACE2主要表达于结膜上皮的表层细胞和中间层细胞,在基底层细胞和杯状细胞不表达,TMPRSS2表达于全层细胞,二者在结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ACE2和TMPRSS2在正常结膜组织、结膜乳头状瘤、结膜色素痣和结膜囊肿中的表达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E2和TMPRSS2在角膜组织中均为弱阳性表达,二者在不同结膜组织中中度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例数增多。ACE2和TMPRSS2在正常结膜组织、结膜乳头状瘤、结膜色素痣和结膜囊肿中不同强度等级表达例数与角膜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E2:Z=-3.473、-4.183、-3.970、-3.873,均P<0.01;TMPRSS2:Z=-4.119、-4.472、-4.443、-4.147,均P<0.001)。结论COVID-19病毒感染相关受体蛋白ACE2和TMPRSS2表达于眼表结膜组织中,为COVID-19经眼表的感染途径提供了组织学证据。
    • 许咪; 沈韵之; 孙松
    • 摘要: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其不可逆性视神经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病理性高眼压,所以目前针对青光眼控制眼压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研究表明,抗青光眼滴眼液及其所含的防腐剂均会对患者的角膜、结膜及泪膜等眼表组织产生影响,从而引起眼部不适感和眼表功能的损害.本文主要针对抗青光眼治疗药物对眼表组织结构的损伤影响作一综述.
    • 王军花; 李柳; 王永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结膜下及角膜基质注射治疗角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60眼)CNV患者,于结膜下(0.2mg)及角膜基质(0.2mg)注射康柏西普进行治疗1次.观察CNV形态及面积、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力、眼压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7d、3个月,所有患者患眼的睫状充血、新生血管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7d、3个月的CNV面积均明显小于治疗前1d(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康柏西普结膜下及角膜基质注射治疗CNV患者的疗效显著,对视力及眼压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
    • 石安杰; 杨玉琼; 李佳; 郝冰; 李秀红; 袁洪峰
    • 摘要: 目的 研究局部切除术联合冷冻治疗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生存率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7月至2018年1月该院眼科诊治的26例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病例资料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局部切除联合冷冻治疗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因素.结果 26例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分别为56.7%、68.5%、52.4%.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χ2=9.531,P=0.009),T 1期、T 2期和T 3期的生存率分别为85.1%、54.5%、50.0%.与其类似,随着肿瘤厚度增加,生存率明显降低(χ2=4.644,P=0.031),肿瘤厚度<2.0 mm与≥2.0 mm的生存率分别为87.5%、36.5%.肿瘤侵犯泪阜与否(χ2=1.694,P=0.193)和组织病理学特点(χ2=3.336,P=0.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膜恶性黑色素瘤分期和厚度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 祝艳妮
    • 摘要: 目的 分析除湿散热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KC)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我院眼科收治的84例BKC患者按抽签法分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除湿散热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眼表症状、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湿散热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BKC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眼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价值.
    • 贺平; 项道满
    • 摘要: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导致患病和死亡人数急剧增加.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面对面密切接触的气溶胶飞沫进行传播.传染源包括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或者症状发生前的患者.从暴露到症状开始平均时间为5 d,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发热、干咳和气促,进而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和败血症.有证据表明该病毒会存在于眼表及眼泪中,与患者眼部接触也可能引起传播,并且通过结膜途径感染可引起眼部症状,但该结论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回顾文献,分析病毒在眼表器官及分泌物中的证据,经球结膜感染途径,眼部症状及治疗等,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眼部传染及日常临床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