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缝线

无缝线

无缝线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21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专利文献19351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科学中国人、大家健康(中旬版)、健康必读(中旬刊)等; 无缝线的相关文献由801位作者贡献,包括雷晓燕、张鹏飞、谢铠泽等。

无缝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39%

专利文献>

论文:19351 占比:99.61%

总计:19427篇

无缝线—发文趋势图

无缝线

-研究学者

  • 雷晓燕
  • 张鹏飞
  • 谢铠泽
  • 徐玉坡
  • 梁晨
  • 王平
  • 肖杰灵
  • 蒋金洲
  • 陈嵘
  • 冯青松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丽; 鲍炯琳; 周斌兵; 林文雄; 朱宇东; 徐哲
    • 摘要: 目的 观察双针引导的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双针引导的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16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眼球塌陷及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的发生.术后第一天,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提高(Z=-3.520,P<0.001),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Z=-2.994,P<0.001),角膜内皮丢失率(5.19±1.39)%,经连续观察6个月后,无人工晶体移位、人工晶体襻外露、眼内炎、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双针引导的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是无囊膜患者晶体植入的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损伤小的手术方法.
    • 钱进; 钱榕榕; 赖玲茜; 鲍晖
    • 摘要: 目的:探究表面麻醉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8-01/2019-09期间我院眼科收治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26例126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组,64例64眼)及对照组(缝线手术组,62例62眼)。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眼部刺激症状、泪膜破裂时间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t=6.19,P0.05)外,不同时间点的比较和术后两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术对翼状胬肉具有明确疗效,降低了术后刺激症状的发生率,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并有助于促进术后结膜愈合,具有良好的可及性。
    • 杨茂兰; 袁久民; 张雅丽; 孟祥波
    • 摘要: 目的探讨经改良的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状体(IOL)Ⅱ期植入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2020年11月就诊于兖矿新里程总医院眼科因囊膜支撑不足需要行Ⅱ期IOL植入术的32例(32眼)患者资料。采用经改良的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IOL技术:术中暴露2:00、8:00位巩膜、定位进针点并测量巩膜层间隧道长度、合理安排手术先后步骤、适当应用玻璃酸钠,将IOL襻固定于巩膜层间,完成IOL后房植入。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数目,术后眼压、IOL位置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1个月的UCVA(logMAR)分别为0.51±0.26和0.38±0.24,均较术前(1.67±0.65)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9,P0.05)。术后平均眼压为(16.2±2.4)mmHg(1 mmHg=0.133 kPa),未发生继发性青光眼。随访期间IOL位置均居中,未发生晶状体襻裸露、严重感染、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的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IOL植入术长期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可作为囊膜支撑不足情况下IOL植入的手术选择之一。
    • 摘要: 光固化生物黏合水凝胶实现无缝线角膜移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袁进教授等人研发了一种由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和氧化葡聚糖(ODex)组成的光固化生物黏合性水凝胶。该新型生物黏合剂具备良好的光学透明性、组织黏附性和细胞生物相容性,实现了无损伤、无缝线原位固定板层角膜植片。相关成果发表于Bioactive Materials。新型的光固化生物黏合性水凝胶具有高透光率、耐酶解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更高的黏附强度。新型凝胶的光固化特性为手术医生进行手术设计规划提供了便捷可操作性,实现了角膜植片的原位无缝线固定。在新西兰兔角膜板层移植模型中,该黏合剂表现出良好的操作便捷性。
    • 林小俊; 谢平; 陈琴; 解心怡; 钟华; 梁慷
    • 摘要: 目的初步评估一种免缝合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状体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就诊于我院眼科需行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的12例(12只眼)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制作两个对称的平行于角膜缘的反向巩膜隧道,用1 ml注射器针头分别从两个隧道内引出人工晶状体的两个襻,采用加热的方法使其末端向晶状体体部弯曲90°呈L型,并埋置于隧道内。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变化,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1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42±1.8)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术眼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人工晶状体位置无倾斜,居中良好。结论人工晶状体襻L形弯曲在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中的应用是方便、有效、安全的,可以克服传统人工晶状体悬吊的缝线相关并发症,同时在术后获得满意的人工晶状体位置和视觉质量。
    • 何柳; 吴丹; 陈应军
    • 摘要: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手术配合要点,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35例35只眼,由同一主刀医生完成手术。对患者实施规范化手术配合模式,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访视、加强术前健康宣教,充分准备围手术期的全程护理,总结本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法。结果:本组35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0min,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眼压稳定,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结论:精心的手术配合可以缩短后房型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 何柳; 吴丹; 陈应军
    • 摘要: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手术配合要点,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35例35只眼,由同一主刀医生完成手术.对患者实施规范化手术配合模式,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访视、加强术前健康宣教,充分准备围手术期的全程护理,总结本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法.结果:本组35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0min,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眼压稳定,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结论:精心的手术配合可以缩短后房型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汤志铮; 吴学辉; 梁耀方; 陈学平
    • 摘要: 目的 分析无囊膜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一2018年12月收治的后囊膜缺失患者17例(17只眼),在无后囊膜支持的情况下,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2~6个月,观察眼压、视力、人工晶体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 17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升高,视力0.2~0.6者4例,视力>0.6者13例;眼压平稳,维持在14.0~21.0 mmHg,前房深度正常;各例术眼的人工晶体位置居中,无偏移或倾斜现象.术中1例巩膜穿刺口内侧出血,术后1例角膜内皮皱褶,均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眼内炎发生.结论 无囊膜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对人工晶体的固定有效、可靠,相关并发症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孙亭; 张鹏飞; 韩正胜; 黄晓飞; 王俊芳; 朱莹莹
    • 摘要: 目的:观察无缝线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防盲工程中白内障患者102例102眼,根据患者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51眼,采用无缝线改良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对照组51例51眼,行有缝线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植入人工晶状体.分别观察术后1 d、1周、1个月裸眼视力,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值和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后1d、1周和1个月,观察组的裸眼视力和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角膜水肿、后囊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少,观察组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无缝线改良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裸眼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适合在基层防盲中应用.
    • 林慧; 毕燕龙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针导引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二期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由不同原因所致、需行二期IOL植入术的21例(21只眼)的患者资料.采用双针导引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二期IOL植入术,术中用两根29G针头分别在距角膜缘后2 mm的相对位置做平行角膜缘、长3.6mm的巩膜层间隧道,三片式IOL折叠后注入,晶体襻与针头对接后即可在后者的导引下进入巩膜层间隧道,无需缝线即可完成IOL固定.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及IOL稳定性.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5.5±1.8)个月.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50±0.23,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2±0.2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05).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62±0.28,较术前升高(t=4.40,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301±164)个/mm2,术后3个月为(2 267± 182)个/mm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P>0.05).1例术后出现持续性眼压升高.术后无眼内炎、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期内OCT示各例术眼的IOL位置居中,未出现偏位或倾斜.结论 双针导引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二期IOL植入术术式简易,不仅能避免缝线相关并发症,而且能稳定、有效地固定人工晶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