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串联重复序列

串联重复序列

串联重复序列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50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专利文献60067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法医学杂志、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串联重复序列的相关文献由798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正文、张希、陈初光等。

串联重复序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60067 占比:99.76%

总计:60214篇

串联重复序列—发文趋势图

串联重复序列

-研究学者

  • 姜正文
  • 张希
  • 陈初光
  • 马瑞晓
  • 于在亮
  • 张威
  • 张琰
  • 张永吉
  • 汪德鹏
  • 付亮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瑞; 张天留; 范婷婷; 朱波; 张路培; 徐凌洋; 高会江; 李俊雅; 陈燕; 高雪
    • 摘要: 【目的】重复序列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重要组成部分,对物种进化、基因遗传变异、转录调控等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旨在揭示牛亚科物种重复序列特征,研究转座子和串联重复序列间的进化关系,为牛亚科物种重复序列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普通牛、瘤牛、牦牛、水牛、野牛以及大额牛6个牛亚科物种的基因组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TRF和RepeatMasker软件对6个牛亚科物种基因组中的串联重复序列(tandem repeats sequence,TRs)和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s,TEs)进行鉴定,并通过本地BLAST比对,分析两类重复序列间的相似性,单位点(single-locus TRs, slTRs)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mutiple-locus TRs, mlTRs)以及转座子内部的串联重复特征。【结果】(1)6个牛亚科物种中,重复序列在普通牛中的比例最高,为49.13%,其次为水牛46.82%、大额牛46.66%、瘤牛42.70%、野牛42.36%、牦牛42.34%;其中转座子在基因组中的比例为40.57%—45.71%,高于串联重复序列的比例(1.50%—3.42%)。(2)串联重复序列中,mlTRs的比例(76%—99%)显著高于slTRs(1%—24%),表明mlTRs为6个牛亚科物种中串联重复序列的主要组成。(3)TE-derieved的串联重复序列分析表明,TRs中43%—84%的序列来源于转座子,其中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可高达94%。(4)TRs-related转座子及其活性分析表明,与TRs具有相似性的转座子主要来自非长末端重复序列(non-Long Terminal Repeats, non-LTR),包括SINE(Short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 SINE)和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 LINE),其中SINE/Core-RTE(主要为BOV-A2)的数量(14 423—24 193)和相对丰度(4.06%—6.77%)最高,被认为是牛亚科物种中最年轻且最具活力的转座子。(5)转座子的串联重复特征分析表明,BovB在0—600 bp,L1_BT在1 500—2 700 bp的序列分别发生了大量的串联重复,与consensus序列的一致性分别达93%和87%以上,且两段区域均为非编码区。【结论】重复序列在牛亚科物种中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non-LTR是牛亚科物种TRs-relatedTEs的重要来源,且SINE/Core-RTE(主要为BOV-A2)为牛亚科物种最年轻且最具活力的转座子;同时串联重复序列又可作为转座子内部结构的组成部分,表明串联重复序列与转座子在基因组的进化过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 张瑞; 张天留; 宋美华; 徐凌洋; 高会江; 李俊雅; 陈燕; 高雪
    • 摘要: 重复序列是在整个基因组中以多个拷贝出现的核酸序列,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染色体重排、基因组及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它在模式动物、人类、植物等物种中都有报道,但在牛亚科中的研究进展较少,因此本文对重复序列的分类和特点进行综述,重点关注串联重复序列和散在重复序列在牛亚科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这两大类重复序列在牛亚科物种进化中的作用.
    • 田芯瑗; 惠玲; 郑雷; 张钏; 郝胜菊; 周秉博; 陈雪; 王连
    • 摘要: 报告收治的1例24岁,孕21周,有不良孕产史,血清学产前筛查示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四维彩色超声检查示异常,且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孕妇情况,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片段分析技术和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进行深入的遗传学检测和分析,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为69,XXX;STR片段分析结果示胎儿为三倍体患者,致病原因是双雌受精,且在羊水样本中未见母源污染,胎儿考虑为纯合子三倍体,经遗传咨询后,孕妇选择了终止妊娠.在产前诊断中联合STR检测不仅可以排除母源污染的影响,还可以对染色体数目异常进行检测.
    • 张瑞; 李俊雅; 高雪; 马钧; 陈燕; 张天留; 范婷婷; 朱波; 张路培; 徐凌洋; 高会江
    • 摘要: 旨在研究牛亚科物种间串联重复序列(tandem repeats sequence,TRs)的分布特点及着丝粒区卫星DNA的进化关系.本研究基于普通牛、瘤牛、牦牛、水牛、野牛、独龙牛6个牛亚科物种的基因组序列,研究了不同物种间TRs的组成、分布及结构特点,并分析了 6个牛亚科物种染色体着丝粒区卫星DNA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TRs在牛亚科物种中平均占比为2.03%,平均长度54.93 Mb,其中普通牛的占比最高3.42%(93.00 Mb),瘤牛最低1.42%(37.88 Mb).2)微卫星DNA在3类TRs中位点数最多,为483 405,占TRs总位点数85.64%,高于小卫星DNA(43 026,7.62%)和卫星DNA(38 180,6.75%).3)通过对微卫星DNA丰度和平均长度分析发现,二碱基微卫星DNA在牛亚科物种中丰度最高,为70.93 loci/Mb,且以AC拷贝类别为主.4)通过构建着丝粒区1.715和1.723卫星DNA的系统发育树发现,1.715卫星DNA普遍存在于牛亚科物种的基因组中,而1.723卫星DNA在牦牛中不存在,两类卫星DNA在不同物种间或不同染色体上存在不同程度分化,具有较明显的种间特异性.TRs在牛亚科6个物种中平均占比为2.03%,微卫星DNA为TRs主要序列,且二碱基微卫星丰度最高,并以AC拷贝类别为主;1.715卫星DNA普遍存在于6个牛亚科物种的基因组中,但在物种间或染色体间存在不同程度分化.本研究结果为牛亚科物种间TRs分布特征及进化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 李琴; 魏兆莲; 乔金平; 陈薇; 方慧琴; 袁静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联合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对270例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快速产前诊断并检测>100 kb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检测结果.方法:对270例早中孕期因产前血清学筛查异常或母亲血胎儿游离DNA(无创DNA)行产前筛查结果提示高风险孕妇人群进行产前诊断的羊水样本,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比对后行13、18、21、X、Y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快速诊断并联合高通量DNA测序法CNV-Seq技术对染色体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进行检测;同时与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QF-PCR结果中胎儿5种常见染色体(13、18、21、X、Y染色体)非整倍体共计19例,阳性率7.03%(19/270),其中21三体12例,18三体3例,XXY综合征2例,XYY综合征2例.染色体核型提示非整倍体结果与此一致.二者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率和准确性一致.染色体核型结果中尚有11例染色体多态性.CNV-Seq异常总数43例,阳性率15.9%(43/270);其中19例为染色体非整倍体,24例微缺失微重复(明确致病CNV-Seq 9例,致病性未知CNV-Seq 5例,良性可能CNV-Seq 10例).QF-PCR联合CNV-Seq技术检测周期平均1~2周左右,而染色体核型检测周期5周左右且有1例培养失败(后重新羊膜腔穿刺采集羊水标本).结论:QF-PCR联合CNV-Seq技术在临床上可快速准确筛查产前高风险孕妇人群,有利于二级预防实施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优生优育.
    • 刘晓俊; 余枫华; 余云芳; 纪律; 周攀; 赵雁林
    • 摘要: 目的 描述宜昌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分型及成簇特征,为宜昌地区的结核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宜昌地区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经基因芯片检测阳性的结核病患者痰标本,接种罗氏培养基进行培养后,得到的36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选择国际通用的24位点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及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IRU-VNTR)进行分子分型,用Hunter-Gas ton指数(HGI)和遗传差异值(h)对MIRU位点的分辨率和差异性进行评价;运用BioNumerics 5.0软件对VNTR-MIRU结果进行成簇性分析,根据近期传播率公式计算其近期传播率;367株菌株分离来自367例患者,细分为初治患者321例、复治患者46例后分别进行成簇率统计,初复治患者的成簇率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67株结核分枝杆菌24位点VNTR-MIRU分型结果显示,其总的分辨率HGI值为0.999,其中遗传多样性最高的位点为QUB11b,其h值为0.79;遗传多样性最低的位点为MIRU24,其h值为0.03.分析时发现基因型呈明显的多态性,总共有324个基因型.成簇性分析发现,其中90株菌株形成39个簇,成簇率为24.52%(90/367),近期传播率为13.90%(51/367);复治患者菌株成簇率为21.74%(10/46),初治患者菌株成簇率为24.92%(80/321),两者成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20,P=0.639).结论 宜昌地区的结核分枝杆菌呈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近期传播率较低,且成簇率与初复治无关,提示宜昌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以内燃复发为主,也存在小范围内的流行,在结核防控方面要加以重视.
    • 彭英; 唐鹭; 裴新发; 张学志; 林百丰; 陈丽; 于艳玲; 李发滨
    • 摘要: 目的 根据黑龙江省结核分枝杆菌差异区域105(RD105)缺失基因检测与北京基因型菌株的相关性分析,了解黑龙江省五常市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特征及传播特征,为该地区控制结核病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 对黑龙江省五常市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所登记并培养阳性的121例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采用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性,用RD105缺失基因检测和7个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进行分子分型,计算耐药率、Hunter-Gaston指数(Hunter-Gaston Index,HGI)、成簇率,分析结核分枝杆菌DNA多态性及北京基因型菌株与耐药的相关性.结果 在黑龙江省五常市121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通过RD105缺失基因检测,其结果显示有101株为北京基因型菌株,占83.5 %.(101/121),其余20株为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占16.5%(20/121).121株菌株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8%(7/121)、3.3% (4/121)、5.0%(6/121)、15.7%(19/121);其中北京基因型菌株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0%(5/101)、3.0% (3/101)、5.9%(6/101)、17.8%(18/101),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0.0%(2/20)、5.0% (1/20)、5.0%(1/20)、未检出对乙胺丁醇耐药0.0%(0/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90,P=0.296).121株菌株中耐多药率为2.5%(3/121),其中2株为北京家族基因型,1株为非北京基因型;北京基因型和非北京基因型耐多药率分别为2.0%(2/101)和5.0%(1/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1,P=0.460).进一步使用7位点VNTR分型技术检测,结果显示121株菌株可分为17个基因簇和64个独立的基因型;每个簇包括2~14株临床分离株,最大的簇由14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构成,所占比较高为11.6%(14/121);121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成簇菌株57株,成簇率为47.1%(57/121).近期感染率最小估计值为33.1%(40/121).7位点VNTR检测结果表现出高度多态性,各位点的HGI值为0.513~0.786;经聚类分析,121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可分为3个大的基因群(Ⅰ群、Ⅱ群、Ⅲ群),81个基因型.分别为:Ⅰ群占14.9%(18/121),含15个基因型;Ⅱ群占76.9%(93/121),含59个基因型,Ⅲ群占8.2%(10/121),含7个基因型.结论 北京基因型为黑龙江省五常市主要流行株,且该地区的结核分枝杆菌呈明显的基因多态性.耐药菌株中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比率较高,要加强对耐药优势菌群的监测和防控.
    • 赵志新; 李春鑫; 李雨娇
    • 摘要: 以高粱全基因组及基因中不同结构区域为研究对象,从Phytozome数据库中下载高粱基因组数据及基因注解数据,利用重复序列分析工具(Phobos v3.3.12),检测串联重复序列在不同区域的密度变化、模体类型及其在基因内与基因间的位置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高粱基因组中5′UTR、UI200、UI500中重复序列密度较高,分别为25655 bp/Mb、16761 bp/Mb、10718 bp/Mb,其余区域密度差别不大,约为6000 bp/Mb.在基因内及基因间区域中,重复序列模体主要为二碱基和三碱基重复,占到总密度的30% 以上;特别在基因编码区(CDS),重复序列模体主要为3的倍数(如三碱基、六碱基等).并且串联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并非随机分布,在基因间隔区,串联重复序列的分布明显靠近基因,这样的分布特征可能与其基因转录调控有关;在内含子(Intron)区域,更多的重复序列分布偏向于内含子两端,这可能与内含子剪切有关.
    • 赵志新; 张蒙
    • 摘要: [目的]串联重复序列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对于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基因组角度探究串联重复序列在克莱门柚基因不同区域的模体特征,为重复序列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提供提供参考.[方法]从Phytozome数据库下载克莱门柚全基因组序列和基因注解(gene annotation)数据,然后使用Phobos version 3.3.12软件抓取1~50 bp的重复单元,检测分析串联重复序列在基因内和基因间的密度及模体类型特征.[结果]克莱门柚基因组串联重复序列高密度的主要为短序列重复单元(1 ~7 bp),主要重复类别是单碱基、二碱基、六碱基、三碱基、七碱基、四碱基和22碱基等,且以A和T重复为主.克莱门柚基因组中最高和次高的串联重复序列密度在5′UTR和它的直接上游区域,即UI500和UI200;CDS中密度最低,且以3n模体(如3、9、12 bp等)为主要的重复单元.[结论]串联重复序列在克莱门柚基因组中的特征,与基因转录、翻译等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对串联重复序列在植物基因组中的特征及作用有借鉴作用.
    • 郑兴征; 阴赪宏; 吴秉铨; 秦旭颖; 王鹏; 徐飞; 马建慧; 王喜立; 陈素文; 冯旺琴; 朱力
    • 摘要: 目的 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分型技术在葡萄胎与非葡萄胎妊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侧重探讨其在非葡萄胎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非葡萄胎妊娠的组织学特征.方法 收集北京妇产医院病理科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临床水肿性流产和/或葡萄胎可疑的流产组织样本656例.应用Simplex OUPTM FFPE DNA组织提取试剂盒提取核酸DNA.基因分型选用PowerPlex 16 HS试剂盒.结果 本研究中成功进行STR分析的有649例,包括葡萄胎妊娠215例和非葡萄胎妊娠434例.非葡萄胎妊娠中二倍体流产占大多数(375例,86.4%),各类三体共计53例(12.2%;包括2?、3?、4?、7?、8?、13?、16?、18?和21?三体),双雌单雄三倍体2例(0.5%),包括4例(0.9%)罕见的单亲同二倍体和单亲异二倍体.对组织形态学疑似葡萄胎的196例样本,经过STR分析得以精确诊断并分型.其中,59例葡萄胎低诊断为二倍体流产,28例二倍体流产过诊断为葡萄胎.将各种类型非葡萄胎妊娠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与部分性葡萄胎对比分析,发现组织学特征基本无差异;此外,p57kip2蛋白表达在部分性葡萄胎组、三体组及二倍体水肿性流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7).结论 STR分子分型技术解决了非葡萄胎妊娠与早期葡萄胎的鉴别难题,纠正了形态组织学的错误诊断,避免了非葡萄胎妊娠的过诊断问题,并通过分子分型为指导患者的个体化处置方案提供帮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