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纤溶指标

纤溶指标

纤溶指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8884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医疗装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华北三省两市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等;纤溶指标的相关文献由32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景文、胡余、何尧利等。

纤溶指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884 占比:99.75%

总计:49005篇

纤溶指标—发文趋势图

纤溶指标

-研究学者

  • 杨景文
  • 胡余
  • 何尧利
  • 卡米拉
  • 吴映娥
  • 张壮
  • 李微
  • 李金保
  • 林静华
  • 焦晓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宁志勇
    •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四肢骨折术后患者采用微波透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纤溶指标、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吴川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4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骨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微波透热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症状(肢体肿胀、疼痛、发热)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纤溶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水平、氧化应激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及骨折部位邻近关节活动度、肿胀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疼痛、局部发热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D-D、FIB、TAT及AOPP、MDA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OD水平及邻近关节活动度、肿胀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予以创伤性四肢骨折术后患者微波透热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纤溶系统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肢关节活动度,减轻其肿胀程度,进而缩短治疗时间,疗效显著。
    • 陈亚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联合纤溶指标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某院收治的60例PIH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包含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7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9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4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足月健康产妇60例为对照组。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对其凝血功能[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与纤溶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APPT、TT、PT短于对照组,观察组FIB、FDP、D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ARTT、TT、PT短于轻度子痫前期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重度子痫前期组FIB、FDP、DD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ARTT、TT、PT短于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FIB、FDP、DD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与纤溶指标与PIH关系密切,测定两类指标水平有利于PIH的早期诊断,以及时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从而减少围产儿、孕产妇不良结局的发生。
    • 张建华; 赵聪爽
    •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凝血功能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4例CKD患者,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期分1期CKD、2期CKD、3期CKD、4期CKD、5期CKD,将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常规、凝血指标、纤溶指标及凝血因子的差异。结果 1~5期CKD患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RBC、Hb、PLT随CKD分期增加而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期CKD患者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TT、FIB随CKD分期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1~5期CKD患者凝血因子FⅦ:C、FⅧ:C、FX:C、FⅪ: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FⅦ:C、FⅧ:C、FX:C、FⅪ:C均随CKD分期增加而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期CKD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况,3期CKD患者血液高凝风险较高,1~2期患者需密切关注凝血功能的变化,监测CKD患者凝血功能可以为临床抗凝提供指导,提前预防血栓形成。
    • 王凯悦; 怡文辉
    • 摘要: 目的探究中药局部冷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中医脑病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局部冷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等各凝血指标,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等各纤溶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水平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FIB、D-D水平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Ig、tPA-A含量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AI-1含量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局部冷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指标
    • 陈涛
    • 摘要: 目的:分析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3月宜黄安康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川芎嗪注射液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溶酶原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抗凝血酶Ⅲ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脑梗死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临床疗效更好。
    • 张圣禄; 赖江龙; 郑巧英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重度子痫前期(sPE)产妇纤溶指标变化及围术期失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sPE产妇分为两组,A组(35例)采用全身麻醉,B组(35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观察评估围术期基本临床指标、患者纤溶指标变化情况、围术期失血输血情况、围术期药物使用剂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新生儿阿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h(T2)、术后72h(T3)时刻B组纤溶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Hct校正失血量低于A组(P<0.05);B组乌拉地尔使用剂量少于A组,而麻黄素使用剂量多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CSEA剖宫产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纤溶指标,减少围术期失血量及药物使用剂量。
    • 谭斌; 李喜喜; 董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本院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7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一般资料、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情况、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组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D-D、FIB、APTT、PT指标分别为(6 907.3±1 628.5)ng/ml、(3.9±0.2)g/L、(36.4±2.7)s、(15.4±3.5)s,均高于对照组(136.2±45.1)ng/ml、(3.1±0.4)g/L、(33.4±2.3)s、(10.4±3.1)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APTT、PT分别为(47.7±15.5)s、(19.4±5.8)s,均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31.6±5.1)s、(13.5±2.9)s,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组(31.8±7.3)s、(14.7±3.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组APTT、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D-D为(8 245.2±1 725.2)ng/ml,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5 861.7±1 707.5)ng/ml,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组(2 058.3±364.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FI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处于纤溶亢进状态时存在出血倾向,对患者D-D、FIB、PT进行检测有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还能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 黎杨杨; 林裕锋; 黄小琴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对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的60例DVT患者设为病例组,60例健康体检对象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栓弹力图指标.结果:治疗72 h,病例组的D-D、FIB、FDP值较治疗前均降低,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病例组的PT、APTT均较治疗前上升,TT值较治疗前下降,但病例组PT、APTT均低于对照组,T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病例组的R值、K值均较治疗前上升,MA值、α角较治疗前均降低,但病例组的R值、K值均低于对照组,MA值、α角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DVT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避免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 徐璧江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于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对其凝血功能、纤溶指标、血小板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在术前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在3d后予以两组均行冠状动脉腔内球囊却管成形术,其中对照组使用普通球囊扩张,实验组用切割球囊扩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4h两组纤溶酶活性均有所降低,但对照组降低幅度较实验组显著,术后后两组t-PA、PAI-1均提高,实验组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后30min及术后4h实验组sP-选择素水平同扩张前显著差异,对照组sP-选择素明显较扩张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临床治疗中采取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纤溶指标,减少对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值得推广.
    • 张大华; 王琦
    •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凝血指标及纤溶活性指标的检测价值.方法 以8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VT组与非DVT组.检测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分析其与患者术后DVT的关系.结果 80例创伤骨科患者术后13例(16.25%)患者发生DVT.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PTT,PT,Fbg,D-D四者诊断DVT的效能:AUC、敏感度、特异性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检测诊断DVT的AUC高于四者单独检测.结论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凝血、纤溶指标水平出现异常,aPTT、PT、Fbg、D-D诊断骨科术后DVT的效能有一定的价值,联合检测可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