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患者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34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9545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山东医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年全军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暨牡丹江市肾脏病学分会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第九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等;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相关文献由626位作者贡献,包括宗爱珍、徐同成、邱斌等。
糖尿病肾病患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9545篇
占比:99.64%
总计:89865篇
糖尿病肾病患者
-研究学者
- 宗爱珍
- 徐同成
- 邱斌
- 刘玮
- 杜方岭
- 刘丽娜
- 刘振华
- 寇兴凯
- 贾敏
- 陶海腾
- 于嘉祥
- 刘艳
- 张丽丽
- 张文顺
- 曲超
- 李洪西
- 汪年松
- 丁平
- 关倩倩
- 刘小芳
- 刘悦
- 刘英爽
- 刘超
- 姜楠
- 孙文佳
- 宁英远
- 宋伟娜
- 尚建军
- 尚进
- 张健
- 张其锵
- 张冰冰
- 张媛媛
- 张文龙
- 张楠
- 张益民
- 张笑蕊
- 张萍
- 徐人杰
- 徐阿晶
- 李幼姬
- 李慧
- 李波
- 李青
- 杨莹莹
- 王宏宇
- 王惠巧
- 王慧
- 王海霞
- 王金萍
-
-
任丽丽;
吴丹;
刘胜阳
-
-
摘要: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糖尿病肾病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因诊断不及时而使病情恶化,出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1])等肾脏损害性病变,最终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终末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
-
-
金海英;
葛海珍;
朱瑞斐;
余瑛
-
-
摘要: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如果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约50%糖尿病肾病患者最终死于肾功能衰竭[1]。有研究表明,美国糖尿病肾病每年大约需要花费150亿美元治疗,目前我国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血液透析的第二位,大约占13.5%,危害极大,必须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2]。
-
-
黄莉;
吴玮;
郑彬
-
-
摘要:
糖尿病肾病(D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相关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因。临床中对DN患者早期进行干预能有效逆转其微量蛋白尿、持续性血压升高和进行性肾功能损伤等病理进程,改善患者预后,但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导致患者进入ESRD,出现慢性肾脏衰竭,甚至死亡。据统计,ESRD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由此可见,寻找有效的监测指标以更好的帮助临床进行DN的早期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
姜怀芳
-
-
摘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功能指标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检出率.方法:选择2019年01月~2020年01月我院收治的6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作为DN组,选择同时期在我院收治的6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DM组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和DN组患者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阳性率.结果:DN组患者的Cr、BUN、CysC、β2-MG、α1-MG、ALB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DM组患者(P<0.05);DN组研究各项炎性指标及肾功能指标联合诊断早期肾功能阳性率为96.72%,显著高于单一诊断阳性率(P<0.05).结论:炎性指标及肾功能相关指标能够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当中,且联合诊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检出率.
-
-
吴兵;
生梦飞;
张想旺;
孙大成
-
-
摘要: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疾病,肾病蛋白尿属于其常见并发症种类,其为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当前,临床通常使用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开展临床治疗,但效果往往欠佳。文献[1]指出,以贝那普利为基础,联合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本文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使用上述疗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
-
桑大华
-
-
摘要:
目的 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取我院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之间收治的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采用高通量血透,纳入34例患者,设观察组,一组采用低通量血透,也纳入34例,设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及存活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血透法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远期存活率上具备明显的优势且安全性更高.
-
-
张少雷
-
-
摘要:
近日,本刊收到一封读者来信,提出本刊2020年第32卷第9期《基于MIMIC-Ⅲ数据库的糖尿病肾病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因素分析》一文中存在明显错误:纳入数据库中所有年龄>18岁且诊断为DKD的ICU患者〔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9),编码25041、25042、25043、5881〕。该读者指出,MIMIC-Ⅲ数据库中编码5881诊断指的是肾性尿崩症,而非糖尿病肾病(DKD),基于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无法令人信服。本刊第一时间将读者来信反馈给原文作者。经查验,作者在筛选MIMIC-Ⅲ数据库时,误将编码为5881的诊断列为患者来源。同时,作者针对文章数据重新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此次失误并未对原文结论造成重大影响。在此,本刊对多年来关心支持本刊的忠实读者表示歉意,并致以衷心的感谢!欢迎广大读者持续关注本刊,及时批评指正,进一步提高本刊的学术质量。
-
-
刘明玉;
罗仍吉
-
-
摘要: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 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42 例 ,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 观 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 , 并比较两组 护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在躯体活动 , 精力 , 疼痛 , 睡眠 , 社会联系以及情感反应 6 个维度方面的诺丁汉健康 量表 (NHP) 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 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 且 P0.05. 结论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提高预后。
-
-
吴绮楠;
王雪芹
-
-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逐渐变成一种流行性疾病,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目前已超过1亿,其中绝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长期的高血糖对全身各个器官均有影响,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反过来,心脑血管疾病又是导致糖尿病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
吴春银
-
-
摘要:
目的:探究生化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7月— 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组成研究组,其中轻度损伤22例,中度损伤20例,重度损伤 18例。另选同期6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化指标高于对照 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肾损伤程度与生化指标水平有关。结论:在糖尿病肾病 的早期诊断中使用生化指标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且生化指标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损伤程度有关系, 损伤越大生化指标水平越高,临床检测意义较大。
-
-
杨玉玺;
黄颂敏
- 《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第九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目的: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糖尿病肾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046名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中24h尿蛋白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及透析方式的选择。结论:本研究证实DN与心血管损伤存在明显正相关,进一步提示血压、血糖、血脂达标是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手段。同时发现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2年存活率及死亡率相近,但由于观察时间较短,病例数尚不够大样本,因此长期生存率尚待进一步观察。DN肾衰竭患者在选择透析模式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经济情况及当地医疗条件而定。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作为适宜的治疗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