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类志贺邻单胞菌

类志贺邻单胞菌

类志贺邻单胞菌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水产、渔业、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25070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海洋与湖沼、微生物学报、肉品卫生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中国鳗鲡现代产业论坛暨国家鳗鲡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等;类志贺邻单胞菌的相关文献由39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槿年、黄钧、叶长芸等。

类志贺邻单胞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5070 占比:99.95%

总计:225179篇

类志贺邻单胞菌—发文趋势图

类志贺邻单胞菌

-研究学者

  • 李槿年
  • 黄钧
  • 叶长芸
  • 姜海波
  • 孟双
  • 席道义
  • 张明洋
  • 文明
  • 曹勃阳
  • 王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妍罕; 张明洋; 曾茂芹; 张飘; 杨霞; 杨颖; 程振涛; 姜海波; 文明
    • 摘要: 为探究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杂交鲟脾脏转录组的变化情况,以常见病原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接种约1年龄杂交鲟,于接种后24h采集杂交鲟脾脏组织样本,提取组织总RNA,采用Ilumina HiSeq 4000^(TM)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杂交鲟脾脏差异表达免疫应答基因并进行GO功能分类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感染组杂交鲟脾脏差异表达基因为14069个,其中上调基因为10099个,下调基因为3970个;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免疫效应过程、小分子代谢过程、防御反应、肽链内切酶活性、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肽酶活性、胞外区、胞外区组成部分和细胞骨架等;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精氨酸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吸收、细胞溶质DNA传感途径等,其中直接参与免疫应答的信号通路为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细胞溶质DNA传感途径。这一研究为深入探究杂交鲟抵御细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提供了良好基础。
    • 庆辉; 周国勤; 陆健; 张佳佳; 王佩佩
    • 摘要: 对江苏南京某养殖场温室养殖的患病大口黑鲈鱼种进行病原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Q-1。对其进行生化检测以及回归感染试验,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确定菌株Q-1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Q-1对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和氟甲喹敏感,对甲砜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具有耐药性。
    • 朱卫平; 邓洪岩; 刘君
    • 摘要: 类志贺邻单胞菌属于肠杆菌科的邻单胞菌属,是革兰阴性杆菌,为人类条件致病菌,该菌首先发现于胃肠道,但无明确证据证实其具有肠致病性,仅个别例证报道其可引起败血症和肠胃炎。霍乱弧菌属于弧菌属,革兰阴性杆菌,血清型O1群和O139群是甲类传染病霍乱的病原菌,通过侵袭力和霍乱肠毒素致病,可引起严重的呕吐和腹泻;而血清型非O1/O139群血流感染在国内偶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慢性肝病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伴呕吐,且畏寒、寒战,血培养检出1株革兰阴性杆菌,初期经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为霍乱弧菌;但后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和16S rDNA基因测序,均确认为类志贺邻单胞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输血、护肝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无复发。本报告结果提示,当Vitek-2 Compact将待检样本鉴定为霍乱弧菌等临床少见菌时,仍须结合细菌菌落形态、辅助生化试验以及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可采用质谱、基因测序等其他检测手段进行复核。
    • 康宇晖; 周洪善; 金文杰; 秦爱建
    • 摘要: 【目的】查明江苏某鹅场鹅发病及死亡原因。【方法】剖检病死鹅,运用细菌分离纯化、染色观察、生化试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16S rDNA测定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通过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探究分离菌株的特性。【结果】从患病鹅肝脏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此菌株可发酵葡萄糖、麦芽糖、枸橼酸盐、尿素;MALDI-TOF MS鉴定结果显示,此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发现,分离菌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相似性最高,达98%以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庆大霉素等10种抗菌药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唑林表现为中介,对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等6种药物表现为耐药,是典型的多重耐药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5.0×10^(6.5)CFU。【结论】本试验首次报道了从鹅体内分离到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通过药敏试验筛选了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西丁等有效的临床常用抗菌药,分离株对小鼠致病性较强,提示其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 王玲玲; 杜苏兰; 侯天牧; 雷连成; 易提林; 袁汉文; 张付贤
    • 摘要: 为了确定引起湖北荆州某养殖场框镜鲤患病的病原,筛选出用于控制病原感染的抗菌药物和中药。从患病框镜鲤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QPB1,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特征进行鉴定,结合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分析菌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并从39种中药中筛选有抑菌效果的药物。结果显示,分离菌株QPB1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类志贺邻单胞菌(MK397781.1)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79%;药敏试验表明QPB1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13种抗菌药物敏感,对红霉素、哌拉西林等7种抗菌药物耐药,并携带耐药基因tetA、tetM、sulⅠ、sulⅡ;中药抑菌试验表明,丁香、连翘、黄连等9种中药对QPB1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试验表明,从患病框镜鲤中分离的优势菌株QPB1为类志贺邻单胞菌,其生物学特性、耐药基因型及抗菌药物的筛选为类志贺邻单胞菌的临床诊断和精准施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 阚宏玉; 苗亮; 杜杨; 李明云; 巩晓琳; 李文雅; 孙振南; 石海瑞; 张立宁
    • 摘要: 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是名贵洄游性鱼类,由于高密度养殖等因素导致病害频发。2021年7月强台风“烟花”过境后浙江省宁海县养殖香鱼暴发体表溃烂病,死亡严重。病鱼皮肤、肌肉溃烂并伴有周围皮肤充血。组织切片观察显示病鱼患处肌纤维断裂,周围红细胞、炎性细胞浸润;鳃丝和鳃小片中红细胞增多;肝细胞核呈空泡,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边集;脾脏内红细胞数量减少,部分白细胞聚集;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从患病香鱼肠中分离到一株菌(编号NH21),其菌落低突、边缘光滑表面湿润,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呈短杆状、端圆。经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NH21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用该菌株对健康香鱼进行回归感染后,人工感染香鱼呈现与本次体表溃烂病香鱼相似的症状,经计算NH21菌株对香鱼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2.51×107 CFU/mL。25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显示NH21菌株对阿奇霉素、头孢氨苄、新生霉素、多黏菌素B、头孢西丁、呋喃唑酮6种抗生素敏感。从NH21菌株中检出了毒力基因9个、耐药基因8个。综合分析表明,分离得到的类志贺邻单胞菌NH21菌株是本次宁海县香鱼体表溃烂病的病原菌,研究结果为香鱼出现类似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基础资料。
    • 张明洋; 文明; 曾茂芹; 刘妍罕; 张飘; 杨霞; 杨颖; 温贵兰; 程振涛; 姜海波
    • 摘要: 为探究病原菌感染杂交鲟肠道转录组变化情况,本试验以常见病原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接种约360 d杂交鲟,于接种24 h后,采集杂交鲟肠道组织样本,提取组织总RNA,采用Illumina HiSeqTM 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杂交鲟肠道差异表达免疫应答基因并进行GO功能分类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试验感染组杂交鲟肠道差异表达基因为13542个,其中上调基因为9774个,下调基因为3768个;GO分析发现,杂交鲟肠道差异表达基因显著性富集到生物学过程的主要有免疫系统过程、免疫效应过程、刺激反应等;显著性富集到分子功能的主要有DNA结合、信号受体活性、核酸转录因子活性等;显著性富集到细胞组分的主要是胞外区、胞外区组成部分、细胞膜等.KEGG分析发现,杂交鲟肠道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免疫信号通路有RIG-Ⅰ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细胞溶质DNA传感途径.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杂交鲟对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陈志勇; 李勤; 郑青; 谢德兵; 李波; 邓平; 罗少波; 喻运珍; 张立强; 张生元; 罗杨志; 艾桃山; 余少梅
    • 摘要: 对湖北仙桃某养殖场温室黄鳝(Monopterus albus)炼苗不同时间段的患病黄鳝进行病原分离,从7日龄、14日龄和21日龄苗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B-1,对分离菌株B-1进行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同时对养殖池塘的水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患病黄鳝肝、脾组织进行了病理学研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B-1对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氯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对恩诺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经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生化检测及动物回归试验,确定B-1菌株为病原菌——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水质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水体环境有一定的恶化.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不同时期黄鳝苗的肝、脾组织都发生了较明显的病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