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达规则
米兰达规则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0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696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云南警官学院学报、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届国际法律与语言学术研讨会等;米兰达规则的相关文献由104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明强、何家弘、张冰等。
米兰达规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696篇
占比:99.42%
总计:17799篇
米兰达规则
-研究学者
- 丁明强
- 何家弘
- 张冰
- 李永伟
- 杨锦璈
- 欧阳晨雨
- 王言言
- 赵娟
- 陈宇翔
- 马丽娟
- 于平
- 伍江林
- 何楠
- 侯芳
- 傅达林
- 兰晓晖
- 冯忠全
- 刘佳伟
- 刘磊
- 刘磊(译)2
- 刘翔
- 刘迎旭
- 卢 祎
- 卢啸宇
- 厄尔·沃伦
- 叶萌萌
- 吴江南
- 吴耀党
- 周惠宇
- 唐嫣
- 姚颖
- 孙山
- 孙盼
- 宋彦禄
- 崔敏
- 张士河
- 张娜
- 张山新
- 张强
- 张文琪
- 张洪进
- 张燕燕
- 张颖
- 徐钝
- 我呸
- 曾超洪
- 朱奎彬
- 朱校卿
- 朱鹏伟
- 李军
-
-
-
耶鲁·卡米萨;
刘磊
-
-
摘要:
米兰达案判决之后,美国最高法院通过十一个判例来限缩米兰达规则的适用范围.最高法院保守派法官比例的变化,导致米兰达规则受挫.米兰达判决书中有三种异议意见,多数意见法官其实受到了保守派的影响,米兰达判决可以说是一个妥协性的判决.米兰达规则受挫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警方讯问策略的改变,实践中嫌疑人很少自始至终保持沉默.2013年的萨利纳斯诉德克萨斯州一案,则是米兰达规则受挫的例证.法官只是抽象肯定嫌疑人援引第五修正案的权利,要求普通人负举证责任证明警方将其列入犯罪嫌疑对象.在保障嫌疑人及时会见律师权利与沉默权方面,美国最高法院只作了部分努力,留下了许多模糊地带,特定的案例中保守派法官意见往往占优势.
-
-
耶鲁·卡米萨美1;
刘磊(译)2
-
-
摘要:
米兰达案判决之后,美国最高法院通过十一个判例来限缩米兰达规则的适用范围。最高法院保守派法官比例的变化,导致米兰达规则受挫。米兰达判决书中有三种异议意见,多数意见法官其实受到了保守派的影响,米兰达判决可以说是一个妥协性的判决。米兰达规则受挫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警方讯问策略的改变,实践中嫌疑人很少自始至终保持沉默。2013年的萨利纳斯诉德克萨斯州一案,则是米兰达规则受挫的例证。法官只是抽象肯定嫌疑人援引第五修正案的权利,要求普通人负举证责任证明警方将其列入犯罪嫌疑对象。在保障嫌疑人及时会见律师权利与沉默权方面,美国最高法院只作了部分努力,留下了许多模糊地带,特定的案例中保守派法官意见往往占优势。
-
-
-
-
-
陈真楠
-
-
摘要:
为保障被追诉人的沉默权及辩护权,德国法要求警察、检察官及审判法官均应在讯问被追诉人时告知其享有的权利.这就是德国的“米兰达规则”.德国《刑事诉讼法典》并未规定违反“米兰达规则”是否会导致证据使用禁止的结果,德国司法实践也经历了从不承认、部分承认到全面承认证据使用禁止的发展历程.在口供中心主义的诉讼方式下,侦查机关强制取供现象大行其道,被追诉人的供述自愿性难以保障,冤错案件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立足本国问题,我国可以汲取德国的成功经验,确立沉默权制度并引进包括“米兰达规则”在内的沉默权保障规则.
-
-
于平
-
-
摘要:
刑事“冤假错案”的频发严重地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引起人民大众对司法公信力、司法权威的重大质疑,浪费司法资源,影响了中国法治建设进程,摧毁了公众的法治中国梦.为加强对人权的进一步保障,提升司法公信力,重树司法公正的权威也成为当前司法改革背景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法制化不断加速的进程中,法学界对刑事“冤假错案”的预防机制研究也渐进增多,本文从我国“冤假错案”的成因入手并参考了国外的相关规则进行探索分析.
-
-
卢啸宇
-
-
摘要:
沉默权制度由英美国家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这句"你有权保持沉默"被人们所熟知,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并没有明确的沉默权制度.是否应当将沉默权制度立法于我国宪法或刑事诉讼法当中,学术上尚有不同观点.本文通过对沉默权制度的分析,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情况,对我国是否应当通过立法设立明确的沉默权制度进行浅析.
-
-
贺万裕;
张颖
-
-
摘要:
1963年通过判例《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确认的"米兰达警告"通常被认为是保障犯罪嫌疑人宪法权利,限制警察公权力的恣意,维护司法程序公正的有利武器.但当公民权利与社会法益相冲突时,米兰达规则要让位于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