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一体化
管控一体化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895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3篇、会议论文122篇、专利文献1171190篇;相关期刊315种,包括天津冶金、世界仪表与自动化、电子设计工程等;
相关会议97种,包括全国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型智能矿山现场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技术年会、2010创新型煤炭企业发展与信息化高峰论坛等;管控一体化的相关文献由169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巍、石庆生、朱海飞等。
管控一体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71190篇
占比:99.94%
总计:1171845篇
管控一体化
-研究学者
- 周巍
- 石庆生
- 朱海飞
- 管贻生
- 谷世超
- 赵波
- 钟玉
- 王大帅
- 马跃
- 林伟
- 陈建铎
- 何勇
- 刁思勉
- 刘文锋
- 卞正岗
- 李娜
- 李志谋
- 李锡康
- 陈志平
- 吴学礼
- 周健
- 张健
- 张建华
- 朱润平
- 李海洲
- 李涛
- 柏明剑
- 王华
- 谭鹏辉
- 陈裕川
- 韩直
- 于建华
- 于永
- 伍贤和
- 侣焕玲
- 况邦超
- 刘宝英
- 刘璇
- 单鸿飞
- 卜必正
- 卢万银
- 吴光军
- 吴建华
- 吴道虎
- 周占峰
- 周艺军
- 唐成文
- 姚明成
- 孟华
- 孟繁华
-
-
陈杰
-
-
摘要:
为满足矿山安全监管、智能控制的一体化需求,针对智慧煤矿管控一体化平台系统的设计方案展开研究,在煤矿智能矿山建设规范的整体架构下,以数字化为前提,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设计智慧矿山整体平台架构、数据分析环境、智能计算环境及基于开放应用开发环境的基础平台软件。研究以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化为核心的生产协同作业模式,实现全矿井融合联动、煤矿智能通风、瓦斯灾害预警、瓦斯智能抽采管控、煤矿防灭火智能预警抑控、安全生产监管等系统一体化。
-
-
杨剑;
朱冰;
殷志炜
-
-
摘要:
为了实现智能化矿山建设目标,马钢矿业资源集团桃冲矿业公司建设了矿山生产发运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了对生产计划、生产量、销售量、生产统计等全过程计量信息化管理,同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控,实现计量信息、质量信息的数据共享。具体表现在实现了对基础数据、生产数据、销售数据的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生产数据、磅房发货数据的自动采集;逐步实现生产报表、销售报表、磅房台账、码头台账等报表的自动生成。
-
-
吕智林;
宋健
-
-
摘要:
微网群位于多节点配电网系统中,目前的研究大多只针对微网群的控制策略或能量调度问题,没有同时针对这两种问题进行的研究。因此,提出一种上层调度与下层控制联合优化的管控一体化策略。上层调度系统采用基于二阶锥优化的最优潮流算法对多节点系统进行能量调度,并与节点内微网群实时信息交互。下层微网群控制系统中提出一种改进的混合优化控制策略,在消除无功功率分配不均问题的同时提高系统的有功功率动态性能,并保证电压与频率的一致性稳定收敛。当负荷突变后超过微网群最大发电功率时,以微网群的功率需求作为上下层联动的标准,调用上层根据新的功率需求进行潮流的重新分配,通过通信网络向下层传递更新的参考信号,进行一种调度与控制的有机联动,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仿真采用微网群系统接入30节点配电网运行作为算例,验证了管控一体化策略对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抗干扰性有很大的提高。
-
-
周非;
杜树新;
刘付臣;
苏同辉
-
-
摘要:
近年来,农村污水处理站点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运营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文中针对“分布控制、集中管理”的农村污水处理管理新模式,开发了一套农村污水处理管控一体化系统,通过将分散的多个农村污水处理站点连接至管理系统,提升了农村污水处理的管理效率,实现了整个区域农村污水处理的设备管理、事件处理、数据分析等的统一管理,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
-
无
-
-
摘要:
1背景随着美国对中国芯片行业的商业制裁,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本土半导体制造行业的发展,中国的半导体制造行业存在着不断增长的利润空间。为了提高国内半导体制造产线数据收集、分析、管理和智能排产等能力,半导体制造规范化并与国际标准接轨成为必需。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为半导体制造设备提供了完整的SECS/GEM协议标准。该协议因具有降低设备集成成本,适用于所有制造设备,可以支持无数的应用程序,而获得业界的大力支持。很多国际半导体巨头,如三星、英特尔、东芝等九十年代就开始使用SECS/GEM为基础的全自动化产品。中国企业的SECS/GEM产品需求也在国产化的大环境下在逐年上升。
-
-
张帅;
郝海英;
杨海哲;
王辉
-
-
摘要:
随着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集中管控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本文探讨利用工业私有云及虚拟化技术将分散在不同生产区域的控制室集中整合在一个智能管控中心,实现岗位操作、调度一体化,助力企业优化人员调整,实现精益生产、降本提效。
-
-
无
-
-
摘要:
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工业自动化领域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第四代,新一代控制系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开放性的提高。当前企业普遍开始采用基于ERP/SCM、MES和PCS三层架构的管控一体化信息模型思想,随着两化融合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MES系统,使得管理实现了管控一体化。
-
-
芮国相
-
-
摘要:
智慧矿山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矿井发展的必然方向。其中,智能通风系统是智慧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察哈素煤矿生产实际,探索了智能通风系统的架构,确定了以三维通风仿真系统、矿井通风分析与决策、通风参数监测及灾变预警、风机及风门远程监测及控制以及其他安全子系统融合为主要组成的系统结构特征,建立了通风设施的自动化控制方案,并建立了管控一体化平台系统的软硬件架构以及功能集成,项目成果将为国内外矿山的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
-
郭俊义
-
-
摘要:
从露天矿智能化供配电管控一体化系统的概念出发,深入分析了智能矿山建设中各种供配电方式的优缺点,设计了露天煤矿智能供配电管控一体化系统,概括了智能供配电管控一体化系统的功能,介绍了系统在采煤脱硫新工艺中的成功应用。
-
-
刘亚辉
-
-
摘要:
建设全面感知、智能识别、协同管控和故障诊断的智能矿山安全监控系统,需要解决多元感知、精准标校、故障自检、数据融合、智能识别、协同控制、低功耗远距离传输和抗强电磁干扰等难题。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核心技术跟踪、产业自主研发和技术独立创新,结合多年安全监控系统的技术累积,构建了以精准监测、自主分析、动态预警、协同管控为目的的监控理念,研制出具有感知精准化、判识自动化、管控一体化等特色的KJ90X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从监测报警控制到分析预警联动的飞跃。
-
-
-
李根;
林青;
纵峰;
李连刚
- 《第十一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显现现象,崔木煤矿在采掘过程中多次发生动力显现,严重威胁井下安全生产.通过对崔木煤矿22302、21306综放工作面采掘期间的冲击地压发生、演变、监测预警和防治措施的研究,提出了"崔木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控一体化技术",通过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是防治冲击地压的有效管理技术体系,可使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工作得到系统有效地开展,使冲击地压危险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科学安全的控制,从而实现全方位防治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目的.
-
-
刘洋
- 《全国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型智能矿山现场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热电厂以"管控一体化"为基础,以ERP、DCS、OA和MIS应用为手段,以设备管理为重点,围绕生产过程中的运行管理、检修管理、安全管理、预算管理、供应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对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的主要工作环节进行系统梳理与流程再造,形成了一个基础扎实、责任落实、规范高效、工作可追溯的较为完善、可造作性强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
-
卢志强
- 《全国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型智能矿山现场会议》
| 2014年
-
摘要:
介绍了矿井生产的现状,问题提出的背景,针对矿井各生产系统现状,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矿山为目标,所采取的自动化、信息化融合的技术措施及创新点.从安全生产、运营成本、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总结了东部井区两化融合、实现管控一体化给矿井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
-
骆科东;
徐彬彬;
余海涛;
韩景宽;
王国丽
- 《2016中国油气储运技术交流大会》
| 2016年
-
摘要:
中国油气长输管网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成熟,逐步进入智能化建设阶段.在互联网重塑全球消费领域业务模式之后,全球主要大国正在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工业互联网的理念对智能油气管道的建设带来新的启示,充实传统的管控一体化做法,引入新的软件定义化方法,提出全面、适应性强的数据分析平台手段.据此,本文还提出当前加强智能油气管网建设的具体方案.充分借鉴工业互联网的理念,将有助于实现智能油气管网的高水平建设,同时也有利于智能油气管网未来顺利参与到能源互联网整体建设中去.
-
-
张文仲;
丁友田;
李华
- 《全国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型智能矿山现场会议》
| 2014年
-
摘要:
本文阐述了选煤工艺管控一体化信息集成控制,并构建了基于PLC技术、现场总线技术、OPC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多平台信息集成系统,实现INTOUCH软件平台与KingView软件平台下的管控系统的数据通信,详细叙述了中心调度信息化.系统运行表明,工业控制网络、生产监控网络、办公信息化网络的融合,保证了生产的安全、高效,为数字化矿山的建设奠定基础.
-
-
黄诚;
高琪清;
张明
-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宜昌基本站坚持服务引领、需求牵引,科学分析业务和服务需求,合理调整台站观测任务,完善观测业务流程,优化观测业务布局,着力提高观测业务质量和效益.结合综合观测业务一体化任务实施,进行综合观测业务工作体制研究,以及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并建立与综合观测体系相适应、科学合理、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流程和业务管理体制,着力构建“台站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平台”、“观测资料和产品共享服务平台”、“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等三大平台.将观测人员的工作职责逐步向数据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保障、资料应用分析和提供服务的方面转变.从而更加提高观测能力,提高观测人员综合素质,最终建立气象台站综合观测业务系统,实现观测自动化、业务集约化、流程科学化.
-
-
黄诚;
高琪清;
张明
-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宜昌基本站坚持服务引领、需求牵引,科学分析业务和服务需求,合理调整台站观测任务,完善观测业务流程,优化观测业务布局,着力提高观测业务质量和效益.结合综合观测业务一体化任务实施,进行综合观测业务工作体制研究,以及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并建立与综合观测体系相适应、科学合理、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流程和业务管理体制,着力构建“台站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平台”、“观测资料和产品共享服务平台”、“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等三大平台.将观测人员的工作职责逐步向数据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保障、资料应用分析和提供服务的方面转变.从而更加提高观测能力,提高观测人员综合素质,最终建立气象台站综合观测业务系统,实现观测自动化、业务集约化、流程科学化.
-
-
黄诚;
高琪清;
张明
-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宜昌基本站坚持服务引领、需求牵引,科学分析业务和服务需求,合理调整台站观测任务,完善观测业务流程,优化观测业务布局,着力提高观测业务质量和效益.结合综合观测业务一体化任务实施,进行综合观测业务工作体制研究,以及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并建立与综合观测体系相适应、科学合理、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流程和业务管理体制,着力构建“台站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平台”、“观测资料和产品共享服务平台”、“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等三大平台.将观测人员的工作职责逐步向数据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保障、资料应用分析和提供服务的方面转变.从而更加提高观测能力,提高观测人员综合素质,最终建立气象台站综合观测业务系统,实现观测自动化、业务集约化、流程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