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符号逻辑

符号逻辑

符号逻辑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1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逻辑学(论理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628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现代哲学、周易研究、大众心理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19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等;符号逻辑的相关文献由11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涛、不公告发明人、伍良富等。

符号逻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5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628 占比:99.46%

总计:17724篇

符号逻辑—发文趋势图

符号逻辑

-研究学者

  • 李涛
  • 不公告发明人
  • 伍良富
  • 刘向
  • 周谧
  • 孙成武
  • 彭康
  • 曹飞
  • 李建钊
  • 王海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申诗雨
    • 摘要: 中国政治文化的符号逻辑包罗中国文化、政治相关的解读。总的来说,中国当代政治文化的符号逻辑主要可以解读为理论逻辑、具象逻辑。在这其中,理论逻辑作为中国当代政治文化符号逻辑的基础,也是其内在核心。可以解读为中国政治文化符号的实质内容。而具象逻辑则主要反映人民在当代政治空间中的方向感、位置感,更体现出我国社会民主的政治文化思想,为当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支持。对中国当代的政治文化符号逻辑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的体会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内涵,领略中国政治文化的深切含义。基于此,本文主要浅析中国政治文化的符号逻辑,仅供参考。
    • 李思屈
    • 摘要: 大数据条件下符号学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问题意识、符号智慧、符号逻辑、文脉分析四个方面,论述了基于互联网的"现实-符号世界"与"镜像符号世界"双重社会景观及其价值传播的问题,说明对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需要具有符号学的视野.只有在思维方式上完成从事实到符号的思维转换,养成符号学智慧,才能更好地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互动仪式链及其符号的情感能量问题、文脉分析、符号底层逻辑等前沿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 李丽斯
    • 摘要: 一、动态语言的基本特征动态语言是以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从实践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适当的夸张,形成动画中特有的传达信息与沟通的方式。动态语言趋向于根据观众的理解来交流信息,而不是刻板地复制现实事物或者是直接地表达概念。符号学的两个主要趋势是皮尔斯的符号学,它的提出是基于索绪尔的符号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符号逻辑体系。
    • 马长森
    • 摘要: 伴随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参照麦克卢汉、基特勒、库尔德利的媒介观,提出一种拥有更广泛外延的媒介观,即认为媒介是一切人类的创造物。笔者将通过符号学的角度,诠释通过符号建构起来的媒介系统与人的关系。研究表明社会实践活动的媒介化、符号化是以满足人类的既定需求为目标指向。社会实践生活的媒介化促使消费主义的诞生,加剧了人的异化,并伴随社会实践符号化进程不断加剧该趋势。
    • 武宏志
    • 摘要: 继国内逻辑学界吸收国际主流论辩理论成果充实逻辑学研究和教学内容之后,修辞学界近来也开始推动修辞学的"论辩转向",其重要标志是发表了对国际论辩研究领军学者的系列访谈.然而,由于修辞学人理论储备不足,加之缺少斟酌和严谨,所发表的访谈文章和译文有不少对论辩理论专业术语的误解和误译,比如argument,pragmatic(pragma),commit-ment,effectiveness(effective),symbolic logic等等.对此,有必要辨析和厘清,以确保修辞学的"论辩转向"走在正确轨道上.
    • 唐亮
    • 摘要: 人民警察警旗能指的物质实在性,为其所指的意涵丰富性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其能指的历时梳理,指明其因循军旗、党旗、国旗的延承理路.按照皮尔斯符号三元互动的结构逻辑,人民警察警旗因之象征意义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赋予其意义阐释空间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为其所指共时层面的官方解读与隐性认知提供框架,也为授旗仪式的深入认知敞开路径.继而,在政治符号意义、文化符号意义与社会符号意义三个维度,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这一重大仪式的时代价值.
    • 邹馨磐
    • 摘要: 皮尔士是个富有创造性的符号学家,被誉为"现代符号学之父".在他的符号学思想中,符号逻辑、抽象观察、符号的增长运动和概念运动等都具有很深刻的思想价值,对这些思想的了解是进入皮尔士符号世界的必由之路.
    • 张呈
    • 摘要: 莱布茨尼的符号逻辑思想的产生以及发展是在一定的条件背景下产生的,其具有符号化、内涵逻辑以及还原论等诸多特征,符号逻辑思想的发展产生对于后来诸多思想的发展演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符号逻辑学以及当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借鉴了了莱布茨尼的符号逻辑思想.
    • 丁建彪; 王彩波
    • 摘要: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符号逻辑由理论逻辑、具象逻辑和指向逻辑构成.理论逻辑提供了符号意义的内在基础,“人民主体地位”是理论逻辑的内核与实质、原点与起点.具象逻辑塑造了全体人民在政治空间中的位置感、方向感和整体感,既关照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凝练和界定核心价值体系,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出具体性的逻辑线索.指向逻辑确立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新坐标,激发起了全体人民的使命感.它将“中国梦”的特有内涵吸纳进当代中国的日常话语体系中,通过政治文化的符号表达,完成从国家话语向政治文化话语的转化.三个要素内在统一,相互衔接,共同构筑起符号逻辑的具体内涵,同时也塑造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和政治忠诚的话语意义.
    • 陈锐
    • 摘要: 逻各斯信仰被语言哲学概括为“存在是一”;建立在逻各斯基础上的形式逻辑推理以文字符号为中介;17世纪,莱布尼兹自创数学符号取代文字,将传统逻辑转化为数学演算形式,称为符号逻辑;19世纪英国逻辑学家乔治布尔将符号逻辑的“与”“或”“非”三种基本运算转化为用二进制符号0、1表示的“逻辑乘”“逻辑加”“逻辑非”三种代数演算,建立“布尔代数”;符号逻辑与布尔代数的运演系统都完全包含并大大超越了形式逻辑系统;进入20世纪,0、1符号成为计算机机器语言的代码,其基础运算模式采用的正是布尔代数;整个演化顺序表述为:逻各斯信仰——形式逻辑——符号逻辑——布尔代数——计算机运算模式,进入21世纪,西方终于以计算机的形式,完成了对古希腊逻各斯信仰的实践性论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