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当代中国

当代中国

当代中国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08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809篇;相关期刊2899种,包括人民论坛、学术界、当代中国史研究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决策论坛——如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理论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比较视野下的国家建设与民主学术研讨会、2011年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等;当代中国的相关文献由827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抒望、于平、本刊编辑部等。

当代中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08 占比:78.81%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2809 占比:21.07%

总计:13333篇

当代中国—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元晋秋; 罗雅云
    • 摘要: “用时间去消灭空间”是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最具标识性的命题:通过交通运输工具和道路等特殊形式的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本不仅缓解了其过剩压力、突破了既有空间限制,而且为自身生产出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然而,资本运行一方面依赖于既有的市场空间、利润空间和人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又不断地吞噬着这些空间,由此使人的发展空间的生产显示为资本进行自我保存的核心条件。人的发展空间的生产即通过“节约劳动时间”来生产作为“固定资本”的“人本身”,既是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最终归宿,也是他对新社会生产的内在规定。在此意义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所规划的空间生产之路,成为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
    • 仲海涛
    • 摘要: 目前,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研究已较为全面和深入,但为更好地担负起解疑释惑、激浊扬清的学术责任,仍需秉持科学态度注意解决研究中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不能简单化。在廓清理论旨趣的基础上,应着重对错误思想进行实质性批判;在批判错误思想的同时,应充分肯定正确思想的借鉴意义;在影响对象的群体性选择上,除大学生群体外还应兼顾其他群体。二是要敢于正视社会思潮萌发所反映的现实问题。这些思潮在当代中国的滋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群体利益诉求表达问题,以及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三是亟须深化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动关系的研究。
    • 刘戈
    • 摘要: 我国的民族歌剧起步较晚,至今仅走过百年的历程;但是,作品丰富、硕果累累,深受群众的喜爱。在多元文化发展迅猛的新时期,民族歌剧的发展、推广受到严重的冲击。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民族歌剧的创作、人才培养、推广模式等。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当代中国新形势下推广民族歌剧和培养民族歌剧的相关人才;即“校园民族歌剧”的探索。让民族歌剧走近大众,让大众走进民族歌剧。
    • 刁成林
    • 摘要: 当代中国西藏交通研究是当代中国西藏治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伴随西藏和平解放与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开始出现早期的研究成果,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逐渐由对“两路”的关注拓宽至西藏交通全貌,21世纪以来伴随各类文献资料的陆续出版,西藏交通研究渐趋繁荣,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当代中国西藏交通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当代中国西藏交通的研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西藏交通建设决策研究有待加强;三是关于当代中国西藏交通建设历程的实证研究有待细化;四是多视角西藏交通发展史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
    • 张宝国; 田进; 史佳宁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深受老一代媒体人斯诺等人的影响,许多新生代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踏着其先人的足迹探访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国度。本文选取布朗、海斯勒和麦尔等三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生代美国人,探索分析他们如何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向西方传播一个真实而全面的当代中国
    • 康延智
    • 摘要: 作为中国特有的题材电影,“红色电影”主题往往包括重大历史事件、英雄主义、革命话语等。这一系列不同主题又借助于意象投射,发出不一样的红色光芒。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红色电影”需要进一步思索伴随历史发展,作品意象将会遇到的失衡问题,适应时代需要而选择相应的历史记忆作为主流,构建相应的意象。因此,“红色电影”中意象的投射,也必将随时代之变经历困境、失衡、再次构建。本文将沿着中国当代历史演进的脚步,逐步探讨当代中国“红色电影”中历史记忆与意象投射之变。
    • 郝宇青
    • 摘要: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也始终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政治经济方面的主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之“新”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当然,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述。
    • 代迅; 赵叶晴
    • 摘要: 20世纪50—70年代黑格尔《美学》在中国翻译出版,黑格尔美学的中国阐释模式随之建立,与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孕育和诞生大致同步,并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理论体系等方面给后者以深刻影响。国内学界既有的阐释模式主要是把黑格尔理解为西方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较多地关注黑格尔的思辨方法、美的艺术哲学、艺术发展史等方面的内容。黑格尔对比较美学的早期探索、对现当代先锋艺术的准确预见、对摹仿说和教训说的否定、对移情说的启迪等作为西方现当代美学重要先驱者的方面,我们较为忽略。对黑格尔的自然人化论等观点我们也存在误解。如果说对黑格尔美学业已定型化的理解,曾经是20世纪中后期催生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孕育和诞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催化剂,那么推动新世纪黑格尔美学阐释模式的转型,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重构同样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杨建毅
    • 摘要: 马克思人本思想在马克思人学思想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从整体性认识马克思人本思想,把握其关于人的本质论思想和价值论目标的有机统一以及科学性、人文性、革命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其思想的核心要义。马克思人本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在于:首先,马克思人本思想对培养人正确的公民意识、塑造人完善的个人人格、保障人拥有一定的权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当代中国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突显人应有的本质特征和价值追求提出了思想路径;其次,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及其优越性,是马克思人本思想重要实践价值的具体体现。当代中国正在积极实践马克思人本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人本思想同当代中国人的本质实践与要求以及社会发展与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可行性。
    • 李宗桂
    • 摘要: 岭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广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典范性代表。现代性既张扬于现代社会里,也蕴涵于传统社会中,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正面作用。近代岭南文化有着鲜明的忧患意识和救亡图存精神,重视从实际出发,既张扬传统更重视现实,既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又自觉学习西方发明的长处,既要变革中国振兴中华又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文化的民族性的坚守、时代性的变革、世界性的激荡,在近代岭南文化中表现得相当充分,并在实践中通过三者的整合而彰显了岭南文化的现代性,以及由此现代性而糅合出的也许不甚清晰但却信念坚定的现代化图景的追求。当代岭南文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所创造的体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精神的文化形态,是岭南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从“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文化强省”,都离不开对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广东文化建设,典型地反映出当代岭南文化的现代性。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为主旨的“广东时代文化精神”,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岭南文化所包蕴的务实、进取、创新、开放、敢闯、包容、平和、重商、诚信、敏行、敬业等卓越品质,能够自觉衔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其现代性,整合中外优秀文化精神,提升当代文化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践行、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提供帮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