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军
童子军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体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48篇;相关期刊208种,包括当代青年研究、晋阳学刊、现代交际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5届学术年会暨庆祝王承绪教授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五届学术年会等;童子军的相关文献由233位作者贡献,包括荣子菡、孙玉芹、林海音等。
童子军
-研究学者
- 荣子菡
- 孙玉芹
- 林海音
- 高富华
- 伍小涛
- 刘妍
- 刘玉兰
- 孙建勇
- 安妮鲜花
- 戴定国
- 李艳芬
- 王贞虎
- 班超(编译)
- 赵小梅
- 陈秋桔
- Ami
- Clrde
- Diana
- Eduard Korniyenko(图)
- MacPeek
- Monica
- Panl W.Richards
- Perfume
- RachelBrett
- Shah
- Walter
- 丁丁
- 丁云
- 严昌洪
- 于夫
- 于夫(编译)
- 于夫(译)
- 仁悟
- 他得青
- 仝耀斌
- 休·奥尼尔
- 伯尼·沃德
- 余佳薇
- 倍尔
- 傅玉璋
- 冯强
- 刘兵
- 刘忻
- 刘日红
- 刘晋宇2
- 刘晓
- 刘秀云
- 刘鹏(译)
- 北北
- 华特·麦克匹克
-
-
张鑫;
卢天凤
-
-
摘要:
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探究童子军教育的起源、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并对比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存问题,进而提出:将体育教育与自然教育、身体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在一起;倡导"边做边学"的互动型教学模式;树立"体育锻炼"是一种主动健康生活方式的观念,发挥其育人价值,积极开展三位一体的课堂。
-
-
邓晓萌
-
-
摘要:
童子军活动(Scouting),是一种国际性的、按照特定方法对青少年开展训练的社会性活动。户外教育活动是童子军活动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其最鲜明的特色。这些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自我控制、自我指导、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发展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多方面的潜能,对于培养健全的社会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Ami;
Eduard Korniyenko(图)
-
-
摘要:
童子军是一种遍及世界的青少年社会军事教育组织,20世纪初起源于英国,随后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在美国,童子军被视为“美国梦”传奇的第一页,也曾一度被当作美国政商界领袖的“黄埔军校”,输送出肯尼迪、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等多任总统。
-
-
张光恒
-
-
摘要:
1907年7月29日,天气酷热难耐,在英格兰棕海岛上,20个男孩正在岛上的树林里分组生火做饭,孩子们的脸上露着高兴的笑容。这20个分别来自于英国各个阶层的少年,参加的是由英国勋爵贝登堡先生组织的一次实验性营区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露营生活及烹饪、侦察、攀登等。贝登堡的这次野外营区活动,使他声名大振,不久后许多国家竞相仿效,从而逐渐形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组织,被人冠以"童子军组织"的名称。经过贝登堡的努力推广以及各界人士的支持,1920年,"国际童子军总会"在伦敦成立,发展至今,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地区)成立了童子军组织,童子军人数约有1000多万名。
-
-
许永海
-
-
摘要:
冷战时期,美国的国防教育倍受民众诟病。老百姓指责政府只重视装备,不重视教育。随后,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将国防教育制度化。从此,国防教育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的首要职责,强调每个公民献身国家、服务国家的观念。政府还成立了“后备军官训练团”“童子军”等国防教育组织,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活动,让青少年体验军事生活,学习军事科技知识。在大学和普通中学里,陆、海、空三军都有自己的“后训团”。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几千所学校中就有500多个“后训团”,每年都有数十万青年学生列编受训。
-
-
-
张婕
-
-
摘要:
瑞士童子军起源于英国,是瑞士最大的青年运动组织,其童子军活动着重于个性的发展,规律的服从,社会关系的协调以及服务意识的发展.瑞士童子军对我国少先队建设的启示主要在关注特殊儿童;规范辅导员培训体系;提高少先队户外活动的社会参与度;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少先队影响力四个方面体现.在当前我国少先队改革的背景下,借鉴瑞士童子军运动的优势之处,并结合少先队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于促进我国少先队的建设和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
-
仝耀斌
-
-
摘要:
在英国的普通教育中,没有强制的军事理论课,也没有军训,而是由各所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来开展相关的军事教育,强化学生的"军人精神",进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童子军促进军事实践启蒙论述英国青少年的军事教育,不得不提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英国童子军协会。该组织由罗伯特·贝登堡(Robert Baden)于1910年发起成立,它促进了世界各国对童子军组织的重视与发展。该组织发布的2017~2018年度报告显示,英国注册的青少年会员已经到约64万人.
-
-
李玲
-
-
摘要:
"端上小盆,带上抹布,我们劳动去!"一声令下,一行童子军浩浩荡荡地向劳动场地——操场走去。孩子们浑身洋溢着兴奋和欢快。场外众多家长,向着孩子们高举手机,他们要为自家孩子留下集体劳动的影像。劳动能让孩子和家长们如此期待吗?那当然!不过前提是要经过家长助力的班级劳动"三级跳"锻炼。
-
-
孙佳茹
-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5届学术年会暨庆祝王承绪教授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回顾二十世纪初期传入中国与日本的童子军运动的发展历程,比较童子军在传入中日两国后发展的特点。童子军从主办团体性质来分大体可分为学校童子军和学校以外的童子军。学校童子军在中国与日本的童子军运动发展过程中皆占据了主要位置。特别是随着国际风潮由一战结束伊始的和平主义逐步向二战前夕的军国主义转变时,两国政府的力量是如何渗透到各自国内童子军这一教育组织中,以及以学校为据点的学校童子军在政府的干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本文关注的焦点。在二十世纪初期,童子军在中日两国从传入、发展到结束虽然受到了时代背景的限制,但是从其作为二十世纪全球青少年的重要组织这一点上看,本论的分析依然可以为今天的青少年教育带来一定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