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配准
空间配准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49274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中国测试、火力与指挥控制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15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系统工程分会第二十届军队信息化理论学术会议、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4ISR理论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高峰论坛、信息系统工程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第五届C4ISR技术论坛、第四届中国信息融合大会等;空间配准的相关文献由431位作者贡献,包括常超伟、王满宁、宋志坚等。
空间配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9274篇
占比:99.93%
总计:149372篇
空间配准
-研究学者
- 常超伟
- 王满宁
- 宋志坚
- 宋文彬
- 牛竹云
- 姚德民
- 李文生
- 韦韫韬
- 乔文昇
- 元向辉
- 刘达
- 周轶冰
- 张赛
- 杨宏韬
- 韩崇昭
- 刘煜
- 周东航
- 安涌
- 张廷华
- 方洋旺
- 李春洁
- 林岳松
- 胡雷
- 范一峰
- 郭云飞
- 雍霄驹
- 黄建军
- Chang Chao-wei
- Chang Chaowei
- Niu Zhu-yun
- Niu Zhuyun
- 严俊昆
- 于微波
- 仇明宽
- 代智涛
- 伍友利
- 但晓东
- 冯志勇
- 刘宏伟
- 刘方
- 刘纯胜
- 刘鑫
- 包卫东
- 卢秀山
- 吴强
- 吴慧慈
- 吴钦辰
- 周学平
- 周生华
- 唐一民
-
-
陈宇航;
饶云华;
潘宇盈;
万显荣;
吴敏渊
-
-
摘要:
分时多频(Time-Division-Multifrequency)数字电视外辐射源雷达以分时切换方式轮流接收来自多个发射站的目标反射信号从而提高探测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发射站位置往往不能预先获得而需要现场实时测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建立多发单收外辐射源雷达目标定位模型并结合时间对齐后多个收发对的目标量测,得到发射站位置存在偏差情况下的目标状态,从而构造出以发射站坐标偏差为参数的伪量测方程;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处理求解所求参数,并通过牛顿迭代法以补偿线性化所带来的误差,从而得到发射站精确位置。仿真结果与分析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发射站进行定位,且收敛速度较快。
-
-
高春艳;
郭亮;
吕晓玲;
孙凌宇
-
-
摘要:
对于多平台数据融合模式下的航迹关联问题,使用了聚类关联的方法进行解决.采用基于地心坐标系的最小二乘方法对航迹数据进行配准,对航迹间的距离使用Hausdorff距离进行衡量.使用了K-均值算法对各平台侦测的航迹进行关联,并将初始聚类中心设定为相距最远的航迹,有效降低了经典K-均值算法过于依赖初始聚类点带来的错误.仿真数据证实,能在目标密度大且航迹存在交错的场景下保持较高的关联正确率,具有较好的可用性.
-
-
齐金龙;
胡陟;
孙丽岩
-
-
摘要:
主从介入手术中,空间配准技术可以将从手端介入导管的路径实时显示在主手端虚拟三维图像中,用来引导医生完成复杂的手术操作.本文针对配准过程中导管与血管壁受力变形所造成的位置误差对配准的影响,研究基于受力变形,通过物理模型计算形变位移,将其引入最小目标函数,估计主从转换矩阵.实现了受力变形情况下,主从坐标系的准确关联,提高了配准精度.与传统最近点迭代法作对比实验,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接触受力变形下的配准误差,配准精度达到预期要求.
-
-
齐金龙;
胡陟;
孙丽岩
-
-
摘要:
主从介入手术中,空间配准技术可以将从手端介入导管的路径实时显示在主手端虚拟三维图像中,用来引导医生完成复杂的手术操作。本文针对配准过程中导管与血管壁受力变形所造成的位置误差对配准的影响,研究基于受力变形,通过物理模型计算形变位移,将其引入最小目标函数,估计主从转换矩阵。实现了受力变形情况下,主从坐标系的准确关联,提高了配准精度。与传统最近点迭代法作对比实验,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接触受力变形下的配准误差,配准精度达到预期要求。
-
-
-
韩松;
谷小婧;
顾幸生
-
-
摘要:
红外、深度摄像机构成的双摄像机系统应用广泛,摄像机间的空间配准和时序配准影响着图像信息的整合.空间配准方面,利用不同材料的不同辐射率设计了标定板,解决了传统标定板无法标定红外、深度摄像机的问题.时序配准方面,利用搜索窗口解决了红外摄像机非一致性校正的问题;采用动态改变搜索窗口大小的方法消除了图像序列累积时间偏差;利用求取互信息的方法得到时序配准的红外、深度图像.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
-
原常弘;
郭文明;
范恩;
李鹏飞;
李晓斌
-
-
摘要:
为了解决两坐标雷达系统误差估计问题,提出一种联合ADS-B的最小二乘雷达系统误差估计方法.提出方法首先将ADS-B量测从地理坐标系转换到雷达局部直角坐标系,建立统一的配准空间;其次以雷达航迹的采样时间为基准,对ADS-B航迹进行插值,构造新的ADS-B航迹;然后采用直线拟合算法分别计算雷达航迹和ADS-B航迹的直线方程,并计算两条直线的夹角,再利用该夹角补偿雷达航迹的航向角数据;最后采用最小二乘算法估计雷达系统误差.实测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直线拟合方法和最小二乘方法相比,提出方法能够更有效地估计雷达系统误差;经过提出方法配准处理后,雷达航迹数据的平均斜距离误差和方位角误差分别降低71.7% 和52.7%.
-
-
王志楼;
邢涛
-
-
摘要:
本文基于多传感器集成以及时空配准技术,实现林木的立体参数采集.采用自主研发的林木参数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东北林业大学林场样地进行林木的数据采集,利用传感器间坐标系转换关系与双目视觉算法实现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的时空配准.对配准后数据提取标靶坐标与全站仪得到真实坐标进行比较,X、Y、Z三个方向的RMSE分别为0.074、0.117、0.153 m,RMSE平均值为0.115 m.结果表明该集成系统采集数据有效,配准效果良好.
-
-
答星;
周勇兵;
朱传勇;
徐夏炎;
滕松
-
-
摘要:
航摄资料数据库是有效管理历史航空影像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入库前恢复原始航摄影像的空间姿态,能大幅提升影像数据的管理效率.本文采用空三成果中内、外方位元素等参数,基于中心投影共线方程解算物方中心点坐标,并利用仿射变换方法计算出影像的坐标文件.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原始航摄影像配准精度,为高效管理航摄资料提供思路.
-
-
尚娟;
姚远
-
-
摘要:
针对双站固定雷达探测区域内的非合作目标,采用精确极大似然空间配准算法(EML)实现对两坐标雷达的距离维和方位维的系统误差修正.基于非合作目标,提出了共视目标的匹配方法,并完成共视目标航迹数据的时间配准,给出了EML算法在工程应用中输入数据的编排方法.考虑到EML算法在目标位置真值和雷达系统误差迭代求解中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缺陷,采用基于最小二乘理论的数据检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估计结果的准确性.经过EML算法的空间配准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融合航迹的位置精度.在所述的两部同型雷达以相同的扫描策略对共视区内目标进行探测的条件下,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双站雷达的点迹融合航迹的位置精度不低于单部雷达航迹的位置精度.
-
-
PAN Jiang-Huai;
潘江怀;
HE Jia-Zhou;
何佳洲;
LUO Shuang-Xi;
罗双喜
- 《第七届中国信息融合大会》
| 2015年
-
摘要:
在多传感器空间配准中,信息矩阵的病态性是影响系统误差参数估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采用最小二乘算法(LS)进行系统误差估计过程中由于信息矩阵的病态性导致估计结果无效的情况,分析病态性产生原因,并根据Fisher信息矩阵奇异值呈阶梯型分布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奇异值修正算法(GSVD).该算法兼顾参数估计的分辨率与方差,充分保留观测方程中的确定成分,有效抑制了其中不确定成分,较好地解决了多传感器空间配准系统误差实时估计问题.两种不同的场景下的系统误差估计结果证明,当信息矩阵的条件数明显分梯形分布时,该方法的使用显著地提高参数估计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
-
-
-
-
Song Wen-bin;
宋文彬;
Ma xia;
马霞
- 《第七届中国信息融合大会》
| 2015年
-
摘要:
针对非合作目标传感器空间配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观测性分析的配准算法,分别识别出测距与测向系统偏差估计的可靠程度,对于可靠性程度低的估计值,通过增加额外规则重新输入到基于非合作目标建立的线性方程组中,一起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重新估计系统偏差大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方法切实可行,提高了目标航迹的配准精度.
-
-
-
-
-
-
-
Cai Yuan-li;
蔡远利;
Guo Zhi;
郭志;
Dong Chun-yun;
董春云
- 《第15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针对被动测向传感器组网无源定位系统的空间配准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最优化求解方法.该方法无需建立先验目标运动模型和配准误差模型,而是直接从量测数据出发,首先以误差配准的基本原则构造最优化目标函数,将空间配准问题转化为带有约束条件的配准误差参数非线性优化问题,建立了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SQP)两种求解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简单可靠,GA和SQP两种配准算法均能有效地估计配准误差,GA配准算法能得到全局最优解,而SQP配准算法稳定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