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场
空气动力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414007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学报、锅炉技术、锅炉制造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会议、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0年燃烧学学术会议等;空气动力场的相关文献由530位作者贡献,包括徐通模、惠世恩、车刚等。
空气动力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14007篇
占比:99.95%
总计:414203篇
空气动力场
-研究学者
- 徐通模
- 惠世恩
- 车刚
- 吴少华
- 周屈兰
- 何立明
- 孙奉仲
- 章明川
- 周义刚
- 孙锐
- 王桂林
- 王森
- 秦裕琨
- 薛泽海
- 许卫疆
- 边疆
- 孙国通
- 朱彤
- 王凯
- 赵元宾
- 闫晓
- 冷杰
- 刘文献
- 刘洋
- 吴江
- 周托
- 周连升
- 孙鹏
- 岑可法
- 张万德
- 张华
- 张忠孝
- 张锋
- 方月兰
- 时勇强
- 朱明
- 李争起
- 李伟
- 杨耀权
- 林阿彪
- 梁振山
- 沙威
- 温志强
- 王慧青
- 王经
- 范庆伟
- 赵钦新
- 陈灿
- 隋秀兰
- 马喜晨
-
-
徐维晖;
黄志豪;
房凡;
王为术;
王涵;
何小可
-
-
摘要:
针对立式纯燃高碱煤旋风燃烧器,按4∶1比例建立旋风燃烧器冷态物模实验系统,研究不同叶片倾角下燃烧器内空气动力学特性,同时通过ANSYS软件数值研究了不同叶片倾角对燃烧器内速度分布、温度分布、组分分布以及NO_(x)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旋风燃烧器内空气动力场良好,轴向速度沿径向方向呈W型对称分布,叶片倾角越大,旋风燃烧器内轴向速度越小;在研究工况范围内,随着叶片倾角的增加,煤粉停留时间增加,旋风燃烧器出口温度先上升后降低,NO_(x)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当叶片倾角为30°时,旋风燃烧器内燃烧温度较高,燃烧器出口NO_(x)浓度最低。
-
-
张旭芳
-
-
摘要:
预燃室式煤粉旋流燃烧器的一次风速对预燃室内回流区形成、燃烧稳定性以及燃烧效率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探究一次风速对预燃室式煤粉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以及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可为燃烧器的工业应用提供依据。选定适宜的煤粉燃烧计算模型并开展网格无关性验证,针对神木烟煤展开3种数值模拟工况下的燃烧数值计算,系统分析一次风速对预燃室内速度场、温度场以及组分浓度场等燃烧性能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一次风速v=12.43 m/s时,预燃室内形成了1个较大的中心回流区;当一次风速进一步增大,一次风穿透中心回流区,在中心轴线两侧形成2个对称的环形回流区,一次风速过大则易形成中心低、外侧高的分布且高温区有向前移动的趋势;一次风速越大,一次风粉与二次风以及高温回流烟气的混合变差,一次风粉温升速率减小,挥发分析出延迟,预燃室内强还原性气氛区域减小,不利于控制NO的生成。
-
-
李伟;
翟胜兵;
王明昊;
孙长鑫;
贾庚
-
-
摘要:
为了研究新型旋流燃烧器性能,在大尺寸旋流燃烧器冷态试验台上进行空气动力场测试,研究风门开度和旋流叶片角度等参数变化对流场及风率、燃烧器阻力的影响.探寻该燃烧器最佳结构,为后期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
-
沈滨文
-
-
摘要:
为了给锅炉热态调整提供依据,对高效煤粉锅炉进行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方法是通过锅炉冷态模化原理,模拟炉膛热态下的空气动力场。通过试验,得到一次、二次、三次风对应风速的风门开度,并绘出炉膛燃烧假想切圆的直径以及偏心情况的结果。根据一次、二次、三次风风门调节特性,有以下规律:一次、二次、三次风风速均可达到设定值,且四个角风速一致;#1与#4,#2与#3喷口的二次风门调节特性较接近;随着风门开度增加,风速将增加,其中60%的开度是个拐点,之后开度增加,风速增加较快;二次风风门开度一定情况下,风速不随启停磨煤机变化;二次风速至32 m/s时,1#、4#二次风风门开度需比2#、3#风门开度大;送风机出力在80%以上,风门调节曲线趋于水平;送风机出力越大,达到相同的风速,二次风风门开度越小,当送风机出力达80%以上,送风机出力对风门影响不大;炉膛燃烧切圆中心基本无偏斜,一次风切圆大小约Φ1400 mm,燃烧器安装完好。
-
-
沈滨文
-
-
摘要:
为了给锅炉热态调整提供依据,对高效煤粉锅炉进行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方法 是通过锅炉冷态模化原理,模拟炉膛热态下的空气动力场.通过试验,得到一次、二次、三次风对应风速的风门开度,并绘出炉膛燃烧假想切圆的直径以及偏心情况的结果.根据一次、二次、三次风风门调节特性,有以下规律:一次、二次、三次风风速均可达到设定值,且四个角风速一致;#1与#4,#2与#3喷口的二次风门调节特性较接近;随着风门开度增加,风速将增加,其中60%的开度是个拐点,之后开度增加,风速增加较快;二次风风门开度一定情况下,风速不随启停磨煤机变化;二次风速至32 m/s时,1#、4#二次风风门开度需比2#、3#风门开度大;送风机出力在80%以上,风门调节曲线趋于水平;送风机出力越大,达到相同的风速,二次风风门开度越小,当送风机出力达80%以上,送风机出力对风门影响不大;炉膛燃烧切圆中心基本无偏斜,一次风切圆大小约Φ1400 mm,燃烧器安装完好.
-
-
崔豫泓
-
-
摘要:
为了探究风箱结构对14 MW预燃室式煤粉燃烧器预燃室内气流空气动力场分布特征的影响,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探究了2种不同风箱结构下预燃室内气流冷态流场分布情况,获取计算域内多个截面速度计算值,对比分析不同截面速度随x/D(轴向距离比直径的无量纲数)以及R/D(径向距离比直径的无量纲数)的变化规律,揭示风箱结构对预燃室内气流分布特征的影响,优化预燃室式煤粉燃烧器内空气动力场。结果表明,预燃室式煤粉燃烧器内,由于二次风经切向旋流叶片后,气流在预燃室内呈现强旋转气流,并在预燃室中心形成回流区。原风箱及改进风箱结构下,截面气流速度分布趋势呈现相似的规律,二次风风速在预燃室中心(R/D=0)呈现低速区;随径向距离R/D增加,气流速度逐渐增大至速度峰值;随径向距离R/D进一步增加,气流速度逐渐减小,在靠近预燃室壁面处R/D最大,气流速度略低于速度峰值。增大原风箱结构尺寸、改进风箱结构后,风箱稳压能力进一步提高,切向旋流叶片入口处的气流分布更加均匀,预燃室中心处速度峰值进一步提高。
-
-
-
-
-
Yu Qiang;
Zheng Qilin;
Zuo Guohua;
Guan Jingyu
-
-
摘要:
烟气再循环技术因其可以通过改变锅炉辐射与对流受热面的吸热量比例来调节汽温和降低NOx的排放浓度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烟气再循环系统对二次再热双切圆锅炉内空气动力场的影响机理很难准确把握,针对于此,本文采用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的双切圆冷态试验平台,通过改变再循环喷口与燃烧器喷口的相对位置以及摆角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了6种典型工况下烟气再循环系统对双切圆锅炉炉内空气动力场的影响规律,可为数值模拟计算和新型锅炉开发和验证提供指导.
-
-
许昌;
李辰奇;
韩星星;
Wenzhong Shen;
张明明;
刘德有;
郑源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风电场的空气动力场研究对风电场微观选址、风功率预测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风力机对空气动力场的影响采用制动盘理论简化,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复杂地形条件风电场的空气动力场,研究网格、边界条件以及湍流模型等对风电场空气动力场的影响,结合风电场实测数据对风电场数值研究计算方法及可靠性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适合风电场空气动力场数值研究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可为风电场空气动力场相关的微观选址和风功率预测等提供参考.
-
-
-
-
-
-
赵元宾;
孙奉仲;
李岩
- 《2016年第六届火电厂空冷(直冷、间冷)机组技术创新发展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为分析环境自然风对散热器塔外竖直布置间冷塔热力性能的影响,探究夏季间冷塔热力性能改善机理和方法,本文给出了散热器塔外竖直布置间冷塔的三维热力计算模型,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合典型环境自然风,计算分析了其传热核心单元——冷却柱附近局部空气动力场,指出了同一冷却三角内两冷却柱空气动力场、通风量、冷却性能的差异,并引出了空气入流偏离角的概念以衡量环境风所造成的这一差异.基于间冷塔竖直散热器塔外进口空气整流的原理,引出了导风板控风措施.计算发现,导风板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间冷塔散热器外侧进风口空气动力场,减小了冷却三角的空气入流偏离度,提高了冷却单元的整体冷却性能.
-
-
-
伍永福;
赵增武;
李保卫;
贾瑞博;
武文斐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0年燃烧学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本文针对包钢热电厂运行的6#号四角切圆锅炉,利用FLUENT模拟软件建立了锅炉冷态运行仿真数学模型,对锅炉运行状态工况参数下的空气动力场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锅炉运行时存在的结焦突出问题。通过仿真模拟优化一、二次风配风参数,并将模拟结果用于指导现场锅炉空气动力场调试,一次调试动力场烟花试验成功,为锅炉冷态试验减少试验次数降低成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本文的研究方法在类似锅炉试验过程中可供同行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