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风
离子风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595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18522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自然杂志、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机电工程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年会、2008年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等;离子风的相关文献由912位作者贡献,包括龙辉、李伯东、王静等。
离子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8522篇
占比:99.97%
总计:318620篇
离子风
-研究学者
- 龙辉
- 李伯东
- 王静
- 蔡忆昔
- 张文奎
- 张明正
- 李思逸
- 王慧锋
- 王长宏
- 陈武
- 杨兰均
- 王春元
- 张剑飞
- 李慧霞
- 冉宏宇
- 屈治国
- 曾敏军
- 章燕
- 邓绍代
- 魏招锋
- 于达仁
- 包伟伟
- 周德胜
- 周立伟
- 唐井峰
- 李庆
- 魏立秋
- 冯杰
- 李小华
- 高崧
- 黄远华
- 刘云亮
- 卢进
- 吴筱敏
- 张立
- 李华
- 沙浩男
- 王佳典
- 蔡坚锋
- 詹唯
- 赵思聪
- 闫克平
- 黎杰扬
- 刘义刚
- 刘志强
- 唐飞
- 孙少凡
- 李顺
- 王斌
- 路尧远
-
-
连秀云;
缪劲松;
杨冰彦;
韩若愚;
欧阳吉庭
-
-
摘要:
本文研制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极电晕放电的新型无风机空气净化装置。实验研究了双极电晕的放电特性、离子风速、发射光谱及活性粒子种类和臭氧浓度,然后利用双极电晕净化装置进行了灭菌和去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实验,并测试了净化装置的循环气量、噪声、副产物残余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双极电晕放电的伏安曲线满足经典汤森关系;介质板的利用有效避免了电极间火花放电的产生,使装置具有更高的操作电压和更大的离子风速。双极电晕产生的发射光谱以氮、氧和OH自由基的谱线为主。灭菌和去除VOCs实验表明,该双极电晕净化装置可在6 min左右完全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相比于传统单极电晕(单针-环)或传统无介质层的双极电晕具有更高的杀菌效率;可以在120 min内使30 m^(3)测试室初始浓度为1.06 mg/m^(3)的甲醛(HCHO)降至0.1 mg/m^(3)以下;而且臭氧、氮氧化物等副产物的浓度低,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净化装置的噪声小,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
-
于昊
-
-
摘要:
2月23日,以“敢为不凡”为主题的“2022TCL冰洗春季新品发布会”召开。TCL在全面升级冰洗战略后,重磅发布了两大系列洗衣机新品——“免污小蓝扣,桶净不藏垢”的小蛮腰系列免污洗衣机和“离子风,更柔护”的C6离子柔护洗烘一体机。前者解决了洗衣二次污染的行业难题,后者则满足了“洗衣更要护衣”的消费需求——TCL的洗衣机业务在2022年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小蛮腰系列:免污小蓝扣,桶净不藏垢继TCL在健康空调上使用“小蓝翼”这一技术标签后,TCL在洗衣机新品上使用了同系列的技术标签——小蓝扣。与此同时,TCL洗衣机近年来始终坚持的健康免污概念得到延伸和升级。
-
-
王长宏;
蔡坚锋
-
-
摘要:
近年来,离子风技术凭借其无运动部件,低噪声和低功耗的特点引发了许多领域的关注。如今中外在离子风强化散热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多局限于对电极结构参数及布置的优化。最近,纳米材料被利用来进一步提高离子风的散热性能,并实验证明了其可行性。对近些年离子风在散热领域上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评述,并对最近纳米材料在离子风散热上的应用进行了整理分析,总结了目前研究问题并指出未来研究趋向。
-
-
房建峰;
姚永玉;
周辉;
葛述卿;
贾贵西
-
-
摘要:
利用定容燃烧装置研究了高电压作用下浓/稀天然气火焰的燃烧特性,并探讨了以自由电子为主的阴离子对火焰燃烧的作用机理.试验中加载电压为0 kV、5 kV和10 kV,浓/稀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λ分别为0.8和1.4.在加载电场作用下,球形膨胀火焰在与电场相反方向上的火焰传播明显加快,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拉伸率随加载电压的增强而增大,稀燃混合气的火焰传播的增强程度最为明显.加载10 kV电压时,λ为0.8和1.4火焰的平均速度比没有电场作用时分别增加了36.4% 和49.5%.火焰传播速度的增强,促进了燃烧过程的进行,使得混合气燃烧的滞燃期缩短,压力升高率增加,且压力峰值时间提前.稀燃混合气的燃烧压力峰值有较大提高,而浓燃混合气的压力峰值变化不大.试验中加载电场对球形膨胀火焰燃烧的作用机理可用火焰中的阴离子,尤其是O2-主导的离子风效应来说明.同时,电场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火焰燃烧化学反应的进行.
-
-
张明;
李丁晨;
李传;
李家玮;
杨勇
-
-
摘要:
离子风又称"电流体(EHD)",是气体放电产生的高能电子推动中性粒子运动,从而在宏观上表现为流体的一种现象.由于离子风具有低噪声、低功耗、响应速度快和无机械运动部件等优点,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离子风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大发展.该文主要从实际应用和激励器结构改进两个方面,总结和分析近年来离子风的研究结果.离子风的实际应用主要集中在食品干燥、温度控制、推进、助燃、空气净化等诸多领域,并对各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离子风激励器结构的改进主要解决了离子风在以上应用领域所存在的放电副产物、离子风强度低、带电粒子的影响、占用空间大和电极腐蚀等问题.最后,对离子风的未来研究做出了展望,为离子风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
-
张禹涛;
赵明伟;
郭英;
柴一峰
-
-
摘要:
研究了常压空气中针-石蜡液面50Hz交流电晕放电离子风特性.交流电晕离子风能够引起液体石蜡显著变形,随着电压升高,变形从漏斗状发展到盆状.在石蜡层厚度为5mm时,盆状变形最大,深度达到5.3mm,最大作用范围半径18.8mm,变形产生的压强达到48.9Pa,远远超过直流针-水电晕放电情况.随着电压升高,从电晕放电过渡到流注放电时盆状变形依然存在,这一点明显不同于直流针-水电晕放电.研究表明交流电晕离子风具有优良的驱动绝缘液体介质的巨大潜力.
-
-
蔡坚锋;
王长宏;
冯杰
-
-
摘要:
为探究多级针-网式离子风散热系统的性能和针对多级离子风散热装置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多级针-网式离子风散热系统装置,研究多级级数、级间隙、放电电压对离子风最大风速和发热片的散热温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电压时,多级比单级散热性能更好,能把11 W的发热片降低到更低的温度,并获得更大的离子风最大风速.多级装置离子风最大风速可达2.6 m/s,能把11 W的发热片温度降到90°C左右,温降可达105°C左右,而单级只能降到110°C,温降约85°C.
-
-
-
-
徐凯迪I;
陈浩;
宋智青;
丁昌江;
石磊
-
-
摘要:
高压电晕电场是新型物理诱变技术,目前高压电晕电场的诱变机理仍不很清楚,高压电晕电场产生的离子风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深度存在较大争议.考虑生物媒质为匀相多组元系统,计算了高压电晕电场产生的N+、N2+和O-在紫花苜蓿种子中以及N+在纤维素中的穿透深度.根据计算结果,离子风不会对紫花苜蓿种胚产生直接作用.同时高压电晕电场的干燥效应和离子风对种皮的机械作用,可使离子风的作用深度明显增加.
-
-
贺彩云;
邢茂;
郭宝玉;
余艾冰
- 《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针对目前静电除尘器研究中对离子风二次流对颗粒的运动和沉积过程作用规律认识不清的研究现状,应用FLUENT软件结合UDF子程序开发了一种能够模拟电场、风流和颗粒运输耦合的CFD模型.通过比较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并且运用此模型模拟了四线平板静电除尘器中考虑离子风二次流和不考虑离子风二次流的气流场和颗粒运动.模拟结果表明离子风二次流对颗粒的收集起副作用,据此我们建议为了提高除尘效率,在设计静电除尘器时应尽量减小离子风二次流的强度.
-
-
谷建龙;
杨波;
薛晓红;
孙健
- 《中国物理学会第14届静电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采用线板式电晕放电结构,对通过放电通道的高速粉尘粒子载气实施电离,使粉尘预荷电后,迅速流向电收尘器的收集区.结果表明,离子风速对粉尘预荷电影响甚微,而决定于电场强度和载气速度的大小,所以预荷电区置于高流速的通风管道内,不仅有利于提高预荷电效率,还可以减小除尘器的体积,降低除尘器的能耗及运行费用。
-
-
LI Qing;
李庆;
WANG Li;
王利;
YANG Qing;
杨青
- 《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为提高静电除尘器对微细粉尘尤其是PM2.5的收集率,减弱电晕放电离子风对除尘效率的影响,本文以建筑粉尘为研究对象,使用一种新型电袋复合除尘实验装置研究其对微细粉尘的收集效果.通过对收集粉尘的中位径、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等参数进行分析,研究了新型除尘极板对离子风以及收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袋收尘极对微细粉尘具有较强的束缚作用,可以减弱离子风对收集到的微细粉尘的扰动,另外,布袋良好的透气性也减弱了离子风在电场中所形成的螺旋结构流体的强度,两种作用均可以提高除尘器对微细粉尘的收集效果.
-
-
- 《2008年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依据电晕放电过程中特有的“离子风”提出了一种适合室内使用的新型静电式空气净化器,具有除尘效率高、噪声小、体积小、功耗小的特点,并采用模拟仿真和实验的方法,针对净化器的电场分布、伏安特性、收尘效率、负离子含量进行了分析,为该装置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指明了方向.
-
-
王宇;
姚强
- 《2006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建立了三种类型的直流电场分别作用于层流扩散火焰,研究了电场类型、电场强度对火焰形态及所产生的碳烟颗粒在电极上的沉积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针状电极由于离子风的作用会使火焰高度变短;平板状电极由于电场力的作用可使火焰顶部向阴极板倾斜,证明了有一部分碳烟颗粒本生荷正电.同时,由于环形电极将同时产生离子风和电场力,影响火焰形态.而荷正电的中心电极将对碳烟颗粒的排放起到抑制作用。
-
-
亢燕铭;
迟进华
- 《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同时模拟了平板和波形板电极结构电除尘器中的电流体动力学(EHD)流动图谱,以分析电晕放电产生的离子风对主流流动和粒子捕集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波形板与平板型收尘极通道中的耦合流动形态不同,但两种通道流动过程中二次流涡旋的产生和消散均强烈依赖于主流平均流速的大小.相同电气条件下,两种电极结构中导致涡旋消散的临界平均流速亦不相同.此外,气流对收尘极板表面的冲刷作用可能由离子风与主流平均流速共同决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