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祭侄稿

祭侄稿

祭侄稿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专利文献335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中国书法、书法、美术向导等; 祭侄稿的相关文献由13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传席、何昌贵、吴振立等。

祭侄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28.72%

专利文献>

论文:335 占比:71.28%

总计:470篇

祭侄稿—发文趋势图

祭侄稿

-研究学者

  • 陈传席
  • 何昌贵
  • 吴振立
  • 张发祥
  • 王白桥
  • 蔡天驰
  • 陈俊达
  • 陈海良
  • 鲍尔吉·原野
  • 丁梦周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童强
    • 摘要: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存世书迹较多,然多为楷书,行草较少,且多刻帖,《祭侄稿》和《争座位帖》是其行草书的主要代表。项穆《书法雅言》曰:行草如《争座》《祭侄帖》又舒和遒劲,丰丽超动,上拟逸少,下追伯施,固出欧、李辈也。其中《祭侄稿》最负盛名,是书法美与人格美高度融合的最杰出典范,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 杭侃
    • 摘要: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正月初一,在举国欢庆新年的日子里,苏轼由御史台差人押解出京,经过长途跋涉,在二月初到达贬谪之地黄州。元丰五年三月,在中国传统的寒食节,他写下了两首诗,并书之于纸,此即流传至今的《寒食帖》。《寒食帖》在北宋已负盛名,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称其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 陈传席; 陈新
    • 摘要: 陈新:今天我们的访谈直奔主题吧。您是美术大家,您有个观点认为颜真卿的《祭侄稿》是天下行书第一。请您具体谈一谈。陈传席:我认为颜真卿《祭侄稿》是行书第一,但并不是说颜真卿的书法第一。从书体和书法的角度来说,王羲之依旧是第一。只是在书法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方面,我认为王羲之的《兰亭序》不如颜真卿的《祭侄稿》。陈新:请问您的论据和理由?陈传席:就书写及作品中流露和呈现的情绪或激情,《祭侄稿》所外溢的情感气息是《兰亭序》所达不到的。苏轼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颜真卿当时书写的时候就是“无意”,是自然流露的一种情绪表达。
    • 白鹤1
    • 摘要: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众所周知,甚至文辞大家亦可倒背如流。可惜原迹不传,今人只能从临本或墨拓中追寻妙笔。而享有''天下第二行书''赞誉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确是实实在在的唐代故物,颜氏创作的情绪、节奏连同行笔的提按、篇章的处理纤毫毕现,无怪乎众多书画同好东渡扶桑,争相拜观。此次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清单甫一公布,即掀起了国内公众的参与热情,人们不仅能够观赏颜氏的真迹,还发现二战后久未现世的李公麟《五马图》真迹安然存于日本这个与我们似乎情感复杂的邻邦。更为意外的是,围绕《祭侄文稿》借展流程的争议及相关展品云散东瀛的飘零际遇,两岸媒体更将此次展览推向了公众话题的舆论场,这不经意间将颜氏笔墨间流露的悲愤跨时空渗透进现今时局中的你我。在这般热闹的讨论氛围中,我们应该怎样整理情绪,从理解颜真卿的笔墨开始,逐步反思文物保护与交流的合理性与开放度等等系列议题。愿本期策划,能给诸位读者提供一个回顾与反思的路径。
    • 陈根远1
    • 摘要: 为什么是颜真卿?“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出文物作品177件(组),集合了全日本知名展馆的力量,几乎把颜真卿所有的作品集中展出。特别还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借来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稿》压阵,这是迄今唯一一件没有任何争议的颜真卿书法墨迹珍本。整个展览策划酝酿长达6年。
    • 摘要: 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一种文字的书写,像汉字的书写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国学知识卡古代著名书法家:''钟王''(钟繇、王羲之)、卫夫人、''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欧虞''(欧阳询、虞世南)、''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颠张狂素''(张旭、怀素)、''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赵佶(jí)、赵孟頫、徐渭、''吴中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 李胜洪12
    • 摘要: 可以说,书法是一门特别重视和讲究"法度"的艺术。有"法"或无"法",从古到今皆被认为是书匠与书法家的根本区别。古人还进而把文字书写方法与做人做事联系起来,提升到社会道德、伦理的高度,体现了古人对书写法度的高度重视。书法有法,"书"离不开"法":古有古法、今有新法;庙堂有经典之法,江湖有简捷之法;不同书体,各有各法。书法简而言之,控笔有执笔法,行笔有运笔法,间架之内有结字之法,整章谋篇有布局之法。
    • 祝天文
    • 摘要: 安峰生于书香门第,天资聪慧,才思敏捷,幼承庭训,8岁学书,他从楷书入手,以汉碑为基础,兼习魏碑,石门颂,张迁碑等诸家碑帖,真、行、草、隶、篆都下过功夫,尤对行草情有独钟,几十年研练揣摩,浸淫书道,临池不辍,始终追求一种古朴飘逸的自然之美。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到颜真卿的《祭侄稿》、《争座位帖》,从怀素、米芾、苏东坡到黄庭坚.
    • 陈新亚12
    • 摘要: “书法生活化”意即通过更多的日常书写,把这种随时的书写和书法艺术关联起来,又反过来让书法更多的接近日常书写,这样你的身体就会获得更多和种种书写材料之间接触的可能性。在这种种接触过程中,你就会立体地体会书写这件事周边的一些关系和性状。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书写、你的书法才能进入“道”的范围,渐合乎“书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的个人的笔性发挥也将更加有机、更加充分和自然。近代以来的钢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