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应对
社会应对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政治、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992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青少年犯罪问题、北京社会科学、江淮论坛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中国历史学博士后论坛(2012)、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等;社会应对的相关文献由10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冬仿、代少强、吴小伦等。
社会应对
-研究学者
- 陈冬仿
- 代少强
- 吴小伦
- 张燕
- 李松
- 秦浩翔
- 鞠明库
- 魏冬冬
- 何伟
- 何泽
- 关传友
- 冯涛
- 冯贤亮
- 刘少航
- 刘惠新
- 刘治呈
- 刘胜兰
- 刘雅丹
- 向荣
- 吴康林
- 周志强
- 周承
- 唐张
- 唐晓峰
- 孙正成
- 孙锋
- 孙锋1
- 宗尧
- 尹玲玲
- 巴战龙
- 巴战龙2
- 庞煊麒
- 庞煊麒1
- 张凌云
- 张沁平
- 张玉林
- 张金岭
- 徐莹
- 戴荣婷
- 曹志红
- 曾桂林
- 朱艳梅
- 朱静辉
- 李军
- 李家文
- 李志英
- 李洪河
- 李玥
- 杜春杰
- 杜瑞英
-
-
-
-
摘要:
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灾荒从古到今一直有之,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进步与繁荣的巨大障碍,它是“活”的历史,是至今人类仍未真正解决和随时面对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选题是对近代长白山区域自然灾害的研究,可以丰富和补充东北区域灾荒史研究的不足。该课题研究距今较近,可以为今天长白山区域的防灾、减灾和救灾等工作提供历史借鉴,并对该区域经济投资的预测性和针对性提供理论依据。因此,该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
黄玉玺;
李军
-
-
摘要:
粮安天下,农定社稷。粮食是治国安邦之根基,其价格变动关乎国计民生。有清一代,直隶粮价总体上不断上涨,具体表现为“增长→下降→增长”趋势。为平抑粮价、保障民生,政府通过粮食价格跟踪监测、省际之间粮食调配、鼓励粮食流通贸易、国家粮食仓储政策、国家荒政制度体系进行宏观调控,借助社仓义仓、宗族赈济和民间义赈,鼓励民间实现自我救济。直隶为畿辅重地,粮价调控政策极具代表性。以古鉴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稳定粮食价格至关重要。
-
-
刘雅丹
-
-
摘要:
在第14个世界海洋日来临之际,我想和朋友们再聊聊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2008年12月5日,联合国正式确定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为国际社会应对海洋挑战搭建了合作的平台。从关注海洋健康到保护海洋生物,海洋日每年都会从不同角度提醒大家海洋正在遭受破坏,呼吁人类保护海洋,并严肃探究海洋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原因,如从气候变化到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等。
-
-
朱艳梅
-
-
摘要:
明清时期,安庆地区人口激增,加之土地过分垦殖、水利年久失修,引发了更为严重的水旱灾害,对农田水利、经济社会等造成了不利影响,当地生存环境恶化、人民生计困难。在此窘境下,官府和民间共同为之努力,做出了相应的灾害应对与控制--引进新作物、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备仓救荒等,最大程度降低了灾害影响。传统社会固有的一套自我修复机制,配合地方相应的救灾措施,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安庆的地方应对模式。
-
-
赵成彬
-
-
摘要:
晚清时,宁波是瘟疫的高发地,各类史志文献对瘟疫暴发的记载不可计数。以霍乱、天花为主的各种瘟疫袭击宁波多达24次,仅光绪年间宁波就暴发过16次瘟疫。通过整理分析史料回溯晚清宁波瘟疫的暴发与社会应对的历史,可以发现晚清宁波瘟疫暴发频繁是由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叠加造成的。虽然宁波不乏以迷信、不科学方法防疫的百姓,但是在瘟疫的社会应对方面,宁波传统地方官府力量和民间力量相结合,使得宁波的瘟疫防治中出现了官民互补的良好现象。
-
-
李松
-
-
摘要:
明清时期,滨处淮河岸边的寿州城时常遭遇水患。“水决城”“雨水坏城”“大水薄城”“水灌城”是寿州城市水患的主要表现形式。频繁的水患使寿州城墙等物态承载体时遭损毁,人畜受到威胁,民众心理亦遭受巨大冲击,寿州城社会经济发展因之陷入困境。为应对城市水患,寿州官员秉持“以民为本”的理念,在灾前通过预修城墙和加强巡察进行预防,临灾时积极组织抢险御水、保护民众,并于灾后施行一系列蠲赈重建措施,有效减轻了洪水对寿州城的负面影响。寿州城的防洪经历,是淮河流域城市洪灾应对的一个历史缩影,对于今天沿淮城市抵御水患,有效做好灾前准备、灾时抢险救灾、灾后有序重建等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
高峰
-
-
摘要: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本土疫情。再一次为疫情防控敲响了警钟,再次告诫我们疫情并未远离,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防控常态化已然成为全社会的必然选择。实际上,疫情的传播与应对防控,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全社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尤其是对从2016年5月我国开始深入推进的“放管服”改革也是一次全面的检验。
-
-
唐晓峰
-
-
摘要:
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元、明、清时期,大运河是保障国都物资供应的重要战略设施。本期围绕运河历史文化的四篇笔谈,或从地理学的视角考察北京历史上三条运河渠道与北京区域性演变的内在关联,或从生态文化的角度探索北京区域的人水关系及其社会应对,或从国家治理能力的角度探讨大运河的历史地位,或剖析运河在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地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北京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既是一种有益的学术尝试,也具有鉴古知今的现实意义。
-
-
李志英
-
-
摘要:
中国大地上的森林资源原本很丰富,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不断消耗.进入近代后,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性开采和工业化的作用,森林资源消耗迅速,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水旱等灾害频发,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活.对此,中国社会各方包括民间和官方均有所行动.有从古代社会沿袭下来的各种民间应对措施,亦开启了政府主导的近代制度性保护的大幕.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均颁布过相应的森林保护律令,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倡导植树造林.民间也相应建立了一些造林护林组织,但中国森林资源贫乏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究其原因,与吏治腐败、执行不力、监督缺失、造林缺乏科学性、外敌入侵战争频繁以及百姓贫困有关.
-
-
杨洁
-
-
摘要:
目的:探讨团队技能训练模式在躁狂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社会应对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进行治疗的92例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在其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团队技能训练模式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和社会应对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WAIS-RC、W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康复以及社会应对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团队技能训练模式用在躁狂症患者中效果较好.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康复水平,提高社会应对水平,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