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普通生物学、环境保护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98839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洋世界、海洋开发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武汉大学(第一届)边界与海洋研究博士生论坛等;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林林、卢晓强、徐海根等。
海洋生物多样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98839篇
占比:99.98%
总计:798965篇
海洋生物多样性
-研究学者
- 杨林林
- 卢晓强
- 徐海根
- 王金坑
- 胡飞龙
- 蒋金龙
- 郑苗壮
- 颜利
- 丁晖
- 傅世锋
- 刘岩
- 刘瑞玉
- 刘立
- 十里青山
- 吴军
- 周龙
- 崔鹏
- 廖宇程
- 徐靖
- 戴娟娟
- 李励年
- 李小红
- 桂静
- 欧阳玉蓉
- 王琦
- 范晓婷
- 袁雪
- 郑新庆
- 陈振波
- Andrea Park
- B.C. Sundara Raja Reddy
- ENN环境新闻
- HUANG Yuxin(Translator)
- K.R. Reddy
- LI RuWei1
- LU BaoQiang2
- N. Jayaju
- WU ChangWen1
- Yuwen Huang
- ZHAO ShuJiang1
- ZHU AiYi1
- 中华海洋法学评论编辑部
- 中华环境编辑部
- 习近平
- 于傲
- 于雯雯
- 仲光友
- 何志鹏
- 关丽娟
- 刘启恒
-
-
-
张培超;
李少文;
张孝民;
耿晓;
刘海鹰
-
-
摘要:
为保护莱州湾典型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保证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在调查生物资源现状、水域环境和底质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查找了莱州湾海域生态系统薄弱环节,开展了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管理(MEBM)需求的莱州湾生态修复种类筛选研究,筛选出大叶藻、沙蚕、魁蚶、银鲳等生态修复种,提出了修复保护措施建议。
-
-
施余兵
-
-
摘要: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国际谈判行将进入政府间谈判第四次大会,这也是各国预计将达成协定的关键阶段。各方在BBNJ国际协定谈判中尚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重大挑战,能否解决这些挑战将直接决定BBNJ国际协定能否达成。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海洋领域具体体现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引导BBNJ国际协定谈判并克服目前谈判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及其海洋法法理基础,可以从被认为是"海洋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找到依据。运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导BBNJ国际协定谈判,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
-
娄世超
-
-
摘要:
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协定谈判的四个实质性领域虽未直接提及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开发,但具体内容都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密切联系。BBNJ协定应与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开发的国际法律秩序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全球海洋利益整合与秩序重构。国际主体间的不同理念、北冰洋公海渔业利益冲突以及对渔业资源养护的监管是中国深度参与BBNJ协定谈判和北冰洋公海渔业事务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应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以BBNJ协定谈判为契机,推动软法治理在北冰洋公海渔业领域硬法化,通过多领域协同的方式实现中国参与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的养护和可持续开发。
-
-
刘雅丹
-
-
摘要:
在第14个世界海洋日来临之际,我想和朋友们再聊聊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2008年12月5日,联合国正式确定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为国际社会应对海洋挑战搭建了合作的平台。从关注海洋健康到保护海洋生物,海洋日每年都会从不同角度提醒大家海洋正在遭受破坏,呼吁人类保护海洋,并严肃探究海洋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原因,如从气候变化到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等。
-
-
时培石;
王波;
时美伦
-
-
摘要:
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生物食物链的重要一环,承担着由海洋植物性营养向海洋动物性营养转化的重要功能,也是许多海洋鱼类的开口饵料,其资源和多样性状况决定了海域渔业资源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为了解日照海域浮游动物资源及多样性,服务渔业发展决策,2021年团队对日照北部近岸海域开展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相对复杂且稳定。调查为当地海洋渔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
-
-
王佳微;
夏颖颖;
吕慧铭;
于傲
-
-
摘要:
为促进区域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文章分析东南亚9个沿海国家海洋保护区的发展状况,提出其发展特点和困境,并针对我国开展相关合作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菲律宾、缅甸、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海洋保护区的法律框架、管理方式和发展现状各有不同;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家政治局势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东南亚海洋保护区的发展;我国可在已有框架基础上,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
-
-
-
-
摘要:
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室王彦国副研究员和台湾海洋大学黄将修教授合作,在中国台湾东北部龟山岛附近(24°50.40′N,121°58.20′E;水深94 m)浅海热泉区发现的浮游桡足类新物种Tharybis kueishanensis由分类学杂志《Zootaxa》于2022年9月23日刊登,该研究为Tharybidae科在中国海的首次记录。
-
-
刘金立;
陈新军
-
-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受到了严重威胁,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各国学者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方法,对其发文量的增长趋势、来源期刊和区域分布以及学科类别等进行分析,并基于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及其热点.结果 显示,研究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总体上呈动态递增趋势,且文献的科研影响力及国际关注度非常高;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机构间均形成了密切而稳定的合作关系,Miloslavich P、Danovaro R和Mouillot D等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以詹姆斯库克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及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为核心的机构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主要涉及的学科类别为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淡水生物学及环境科学等.当前,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热点主要有5个方向:(1)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3)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及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域生物多样性研究;(4)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变化的观测及其评价;(5)海洋遗传多样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变异研究.
-
-
何志鹏;
王艺曌
-
-
摘要:
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的生物多样性(BBNJ)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国际立法工作,是对国际海洋法律体系之完善.然而,现行海洋法中的相关原则与国际秩序的政治化、分散性,致使BBNJ立法工作难以顺利推进.权力政治观和对正义价值的分歧,是导致BBNJ国际立法困境的主要理论原因.将全人类共同利益作为立法工作的核心原则,是解决困境之关键.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海洋大国,BBNJ国际立法既是中国参与海洋治理的重要机遇,也为中国带来新的挑战.对此,中国在BBNJ国际立法谈判中,一方面应综合权衡自身海洋战略短期需求与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应兼顾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利益之实现,推动利益共赢与团结合作的谈判模式,充分表达中国立场、贡献中国智慧.
-
-
Yuwen Huang;
黄钰雯
- 《武汉大学(第一届)边界与海洋研究博士生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诸多威胁,尤其是国际管辖范围外的海域,缺乏综合治理与监管.本文在研究现存相关国际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中国在现存国际法律背景下建立公海保护区的利益与挑战.中国在做出是否建立公海保护区的决定之前,应充分权衡利弊得失,寻求开发与保护的利益平衡点,以实现国家海洋权益的最大化.
-
-
-
颜利;
王金坑;
蒋金龙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以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为目标,运用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理念,通过海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分析各区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及相互关系,明确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提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分区体系,将规划海域及相关陆域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生态防护区.进行分区划界时,综合考虑流域边界和行政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