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粮价波动

粮价波动

粮价波动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贸易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868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瞭望、经济研究参考、中国经济信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9年中国农村经济论坛、2008年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等;粮价波动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先德、程国强、赵玉春等。

粮价波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1.8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868 占比:98.14%

总计:5979篇

粮价波动—发文趋势图

粮价波动

-研究学者

  • 李先德
  • 程国强
  • 赵玉春
  • 丁存振
  • 卞正瑶
  • 卢锋
  • 徐宣国
  • 李军
  • 李霜
  • 杨建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玉玺; 李军
    • 摘要: 粮安天下,农定社稷。粮食是治国安邦之根基,其价格变动关乎国计民生。有清一代,直隶粮价总体上不断上涨,具体表现为“增长→下降→增长”趋势。为平抑粮价、保障民生,政府通过粮食价格跟踪监测、省际之间粮食调配、鼓励粮食流通贸易、国家粮食仓储政策、国家荒政制度体系进行宏观调控,借助社仓义仓、宗族赈济和民间义赈,鼓励民间实现自我救济。直隶为畿辅重地,粮价调控政策极具代表性。以古鉴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稳定粮食价格至关重要。
    • 丁存振; 徐宣国
    • 摘要: 为探究粮价波动跨国溢出路径及其影响因素,以玉米为例,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深入分析粮价波动跨国溢出效应、溢出网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玉米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跨国溢出效应且总体溢出水平较高,不同国家玉米价格波动对外溢出效应差异较大;玉米价格波动跨国溢出呈现多线程、复杂的网络结构形态,网络结构较为紧密、整体关联性强且具有明显的“小核心-大边缘”结构特征,不同国家在网络中地位存在较大差异,美国处于绝对核心地位;中国玉米价格波动对外溢出效应较小,属于价格波动“低溢出、高溢入”国家,在玉米价格波动跨国溢出网络中处于边缘区;市场邻接、市场距离、市场势力及信息效应是驱动玉米价格波动跨国溢出的关键因素,其中,市场邻接、出口市场势力及信息效应发挥作用较大。
    • 丁存振; 徐宣国
    • 摘要: 为探究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前沿的时变溢出指数方法,将小麦、玉米、大米和大豆等四种粮食产品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多个维度考察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关系,并量化分析影响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市场是国际粮价波动溢出的净接受方,国际粮价波动对国内粮价波动的平均溢出效应为22.11%,显著高于国内粮价波动对国际粮价波动溢出的7.84%;国内各品种粮食价格受到国际粮价波动的直接溢出效应较大,间接溢出效应较小,其中,大豆受到国际粮价波动的溢出效应最大,高达38.64%,其次为玉米,小麦和大米受到溢出效应较小,但各粮食品种均是国际粮价波动溢出的净接受方;粮食进出口、国际粮食供需基本面及价格支持政策是影响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的关键因素。
    • 罗畅; 杨建庭
    • 摘要: 乾隆朝初期长江流域粮价一方面由于受政府仓储政策和采买的影响而形成长期向上的趋势;另一方面,粮食收成、气候、灾荒、第一次金川之战也造成了粮价的短期剧烈波动。每当粮价剧烈波动时,各级政府均采取多种宏观调控手段以冀平抑粮价,地方民众也采取各种措施力图将对自身的损害降至最低。由米价的联动变化可知,乾隆朝初期,长江流域已经形成了一个整合程度较高的粮食市场。
    • 罗畅; 杨建庭; 马建华
    • 摘要: 以王业键先生编辑的清代粮价资料库中的粮价数据为基础,具体考察了清乾隆朝晚期(1778-1795)长江流域九府的粮价波动情况.研究发现:乾隆晚期,清朝政局较为稳定,影响粮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短期的自然灾害与战争.特别是乾隆四十三年的先旱后涝、乾隆五十年的大旱造成了粮价的急剧上涨,台湾的林爽文起义也造成了粮价的短期上涨.乾隆晚期的粮价总体上稳中有降,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内因是粮食连年丰收和国内较为安定,外因是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期间,运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减少.研究表明,当时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内部以及中下游之间已经形成了较为整合的市场.
    • 刘锦增
    • 摘要: 本文以康熙、雍正两朝的满文来批奏折和汉文朱批奏折中的甘肃粮价数据为基础,具体考察了1707~1735年间甘肃粮价的波动情况.研究表明:1707~1735年间甘肃粮价呈现时间差异性、空间差异性、季节波动性等特征,这主要是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一时期,甘肃各地粮价的变化与旱灾、霜灾、雹灾等具有相关性.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清政府在对西北用兵过程中,为保证军粮的供应,在甘肃各地大规模的征调和采买军粮,这也刺激了甘肃各地粮价的上涨.
    • 黄玉玺; 胡鹏; 李军
    • 摘要: 雨雪粮价奏报制度留下了大量粮价资料,使清代粮价研究百花齐放。有清一代,粮价长期趋势在持续上涨,但短期内的稳定和波动也使得这种长期上涨并不均匀,粮价波动存在一定的周期和季节性,灾荒年岁,非正常粮价频现。粮食是治国安邦的根基,其价格波动关乎国计民生。为应对粮价波动,占主导地位的政府政策、以商人为中介的市场调节、依靠士绅和富户的民间赈济,共同构成了清代粮价的稳定机制,确保了百姓生活与社会稳定。在我国农产品价格进入深化调整期的背景下,清代的许多做法值得当今社会研究借鉴。
    • 贾娟琪; 李先德
    • 摘要: 利用1991~2013年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种主粮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粮食储备政策和粮食进出口政策对三种主粮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小麦和稻谷市场价格的波动在短期内受自身滞后项和价格支持政策的共同影响,长期受价格支持政策的影响最大,而储备政策和进出口政策对小麦和稻谷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玉米价格波动受价格支持政策的影响没有小麦和稻谷显著,自身价格波动在玉米市场价格波动中起主导作用,但储备政策和进出口政策对玉米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相对较为显著.%This paper constructed a VAR model using the data of grain price from 1991 to 2013 , and studied the effects of grain price support policy, grain reserve policy and grain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on the price volatility of wheat, rice and maize by using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Result revealed that the price volatility of wheat and maize are governed by the self-price volatility and the price support policy in the short time, while in a long term, it is influenced by the price support policy;while reserve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price volatility of wheat and rice.However, the price volatility of maize is mainly caused by self-price volatility.The shock of important policy is more significant to maize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major grain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